專利名稱:一種池塘增氧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池塘增氧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養魚池塘的增氧裝置。
背景技術:
池塘養殖在我國有千年的歷史,是淡水養殖的主導養殖方式。目前我國池塘養殖 面積M2. 9萬公頃,總產量達到1331萬噸,占我國淡水水產總產量的72%。但是池塘養殖 存在許多問題。其中尤為突出的是池塘缺氧問題,為了追求效益,池塘養殖的密度比較大, 所以容易造成魚群缺氧死亡。夏季,經常可見大量魚群上浮呼氣的現象。為此,各式各樣的 增氧方法層出不窮。但是各種增氧方法的目的比較單一,只是純粹增加池塘氧氣含量,效益 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池塘增氧裝置。它可以在完成池塘增氧的工作的 同時,實現多種生態效益。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池塘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誘蟲燈,誘蟲燈上設有喇叭形燈罩,喇叭形 燈罩的喇叭口朝向水面,喇叭形燈罩頂部與充氣增氧裝置的進氣口相連,充氣增氧裝置的 出氣口設在距誘蟲燈2米內的水下。前述的池塘增氧裝置中,還包括太陽能電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利用飛蟲類(蛾蠅蚊等)和魚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 趨光性特點,將飛蟲吸入水中喂魚,不僅實現了殺蟲效果,而且還具有補充魚群營養的作 用,生態效益高。可使用定期啟動的工作模式,等待飛蟲聚集較多時啟動,提升了吸蟲的效 率。由于本實用新型的裝置,誘蟲燈光照到水面,而水面如同鏡面會將光線反射到空中以吸 引更多昆蟲,同時也吸引了魚群。在充氣增氧裝置工作時,出氣口的氣泡攪動水面,使反射 的燈光變成動態的,增加了誘蟲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充氣增氧裝置和誘蟲燈在位置上 巧妙的結合,產生了極好的生態效益,不僅改善了池塘的周邊環境,減少蟲害,而且給飼養 魚群增加了活體飼料。且本實用新型實現簡單,裝置成本較低,適合大范圍推廣,安全無公 害。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為1-誘蟲燈,2-喇叭形燈罩,3-充氣增氧裝置,4-太陽能電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池塘增氧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誘蟲燈1(可為普通白熾燈),誘蟲燈1上設 有喇叭形燈罩2,喇叭形燈罩2的喇叭口朝向水面,喇叭形燈罩2頂部與充氣增氧裝置3 (可為普通風機)的進氣口相連,充氣增氧裝置3的出氣口設在距誘蟲燈1,2米內的水下。它 還包括太陽能電板4,用于給誘蟲燈1和充氣增氧裝置3供電,避免池塘內安裝電線產生的 安全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池塘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誘蟲燈(1),誘蟲燈(1)上設有喇叭形燈罩 O),喇叭形燈罩O)的喇叭口朝向水面,喇叭形燈罩(2)頂部與充氣增氧裝置(3)的進氣 口相連,充氣增氧裝置(3)的出氣口設在距誘蟲燈(1)2米內的水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太陽能電板(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池塘增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誘蟲燈(1),誘蟲燈(1)上設有喇叭形燈罩(2),喇叭形燈罩(2)的喇叭口朝向水面,喇叭形燈罩(2)頂部與充氣增氧裝置(3)的進氣口相連,充氣增氧裝置(3)的出氣口設在距誘蟲燈(1)2米內的水下。本實用新型可以在完成池塘增氧的工作的同時,實現多種生態效益。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1839713SQ201020599700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0日
發明者董金奎 申請人:董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