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馬鈴薯中耕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735閱讀:37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馬鈴薯中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馬鈴薯中耕機,屬于農業機械領域。
技術背景馬鈴薯的松土、鋤草、追肥、培土等中耕作業是馬鈴薯生長期間關鍵性的作業環節,對馬鈴薯及時進行中耕作業,能夠使結薯層土壤疏松通氣并改善土壤的肥、水、氣溫等條件,以利于馬鈴薯根系生長和塊莖膨大。傳統的馬鈴薯中耕基本都是靠人工來完成的,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而且馬鈴薯種植的行距不規范,使現有的中耕機很難適應不同行距的馬鈴薯種植方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適應不同行距的馬鈴薯中耕機,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所述的馬鈴薯中耕機,由機架(7)、橫梁 (3)、施肥裝置、傳動軸(M)、地輪(6)、行距調節機構、培土犁(10)組成。其特征在于機架 (7)活動套接在橫梁C3)上;橫梁C3)上焊接有掛接框G)、固定座O)、托架(8);施肥裝置經固定座O)由銷釘固定于橫梁C3)上;施肥裝置包括有肥料箱(1)、排肥器(15)、排肥管(9);傳動軸04)安裝在機架(7)中部;地輪(6)通過地輪軸(16)與機架(7)連接;行距調節機構通過銷釘固定于機架(7)兩側;培土犁(10)安裝在機架(7)后部。所述的行距調節機構由螺紋桿(19)、U型接頭(18)、連桿(17)、手柄(14)構成,其特征在于螺紋桿(19)裝在橫梁(3)上的托架⑶中;四根連桿(17)的里端兩兩相對,通過銷釘緊固于U型接頭(18)中,外端分別固定于機架(7)的兩端;前端和后端兩個U型接頭(18)之間各焊接有兩旋向相反的螺母,與之匹配的螺紋桿(19)上有兩段等長的反旋向螺紋;手柄(14)固定在螺紋桿(19)末端。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側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仰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之最佳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實施例1,見圖1,圖2,一種馬鈴薯中耕機由拖拉機牽引前進時,地輪(6)轉動,右側地輪(6)上焊接有輪爪(5),行走時輪爪( 可插入地面以防地輪(6)打滑;機架(7)右側地輪軸(16)上安裝有第一鏈輪(20),通過鏈條帶動裝有第二鏈輪的傳動軸04)轉動,傳動軸04)上還裝有第三鏈輪(27),再由鏈條帶動裝有第四鏈輪06)的排肥軸05) 轉動;通過轉動施肥調節盤(22),可以控制排肥量;肥料施到馬鈴薯播種溝時后經培土犁(10)進行翻土培土,使結薯層土壤疏松通氣并將肥料埋于馬鈴薯根部,以利于其根系生長和塊莖膨大;通過調節培土犁支桿(11)安裝在機架(7)上的高度,可以控制培土犁(10) 入土的深度;培土犁(10)切開土壤,使之破碎并沿犁面上升,土壤繼續被破碎,并被推向兩側,由覆土板將土壤培至兩側的壟臺,同時,將溝底和壟臺兩側的雜草掛除或覆土覆蓋。從而一次現實了對馬鈴薯的松土、鋤草、追肥、培土等中耕作業。 實施例2,一種馬鈴薯中耕機的行距調節機構由螺紋桿(19)、U型接頭(18)、連桿 (17)、手柄(14)構成。螺紋桿(19)裝在橫梁(3)上的托架⑶中;四根連桿(17)的里端兩兩相對,通過銷釘緊固于U型接頭(18)中,外端分別固定于機架(7)的兩端;前端和后端兩個U型接頭(18)之間各焊接有兩旋向相反的螺母,與之匹配的螺紋桿(19)上有兩段等長的反旋向螺紋;手柄(14)固定在螺紋桿(19)末端。通過搖動手柄(14)帶動螺紋桿(19) 轉動,螺紋桿帶動機架(7)前端和后端的兩個U型接頭(18)沿螺紋桿(19)軸向相對移動, 拉動連桿(17)伸縮,使機架(7)在橫梁(3)上橫向滑動,實現了馬鈴薯中耕機工作幅寬的調節。
權利要求1.一種馬鈴薯中耕機,由機架(7)、橫梁(3)、施肥裝置、傳動軸(M)、地輪(6)、行距調節機構、培土犁(10)組成,其特征在于機架(7)活動套接在橫梁C3)上;施肥裝置經固定座O)由銷釘固定于橫梁(3)上;傳動軸04)安裝在機架(7)中部;地輪(6)通過地輪軸 (16)與機架(7)連接;行距調節機構通過銷釘固定于機架(7)兩側;培土犁(10)安裝在機架(7)后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中耕機,其特征在于行距調節機構由螺紋桿(19)、U 型接頭(18)、連桿(17)、手柄(14)構成;螺紋桿(19)裝在橫梁⑶上的托架⑶中;四根連桿(17)的里端兩兩相對,通過銷釘緊固于U型接頭(18)中,外端分別固定于機架(7)的兩端;前端和后端兩個U型接頭(18)之間各焊接有兩旋向相反的螺母,與之匹配的螺紋桿 (19)上有兩段等長的反旋向螺紋;手柄(14)固定在螺紋桿(19)末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馬鈴薯中耕機。由機架、橫梁、施肥裝置、傳動軸、地輪、行距調節機構、培土犁組成。機架活動套接在橫梁上;施肥裝置經固定座由銷釘固定于橫梁上;肥料箱下設有排肥軸;排肥軸上裝有排肥器,其下接有排肥管;排肥軸右側裝有施肥調節盤,排肥軸經鏈條與傳動軸連接;地輪通過地輪軸與機架連接,地輪軸上裝有鏈輪,通過鏈條與傳動軸上的鏈輪連接;行距調節機構通過銷釘固定于機架兩側;培土犁安裝在機架后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可一次完成馬鈴薯的松土、鋤草、追肥、培土等中耕作業并能適應不同行距的馬鈴薯種植方式。
文檔編號A01B39/00GK202035270SQ20102065741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6日
發明者樊青山, 牛海華, 馬明義 申請人:甘肅洮河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