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

文檔序號:114896閱讀:68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不同世代水旱交替定向培育綜合選擇技術。
背景技術
小麥是我國主要食糧作物之一,常年播種面積3. 4億畝,其中北方冬麥區2. 76億畝,約占60%。本區中的河北長城以南,山西中、東部,陜西延安一帶,寧夏、新疆、甘肅東部, 年播種面積近億畝,該區地處干旱和半干旱區,50 %的麥田為不保澆麥田和旱地麥田,產量高、低懸殊且穩產性差,其影響的主要因素是干旱缺水,水資源不足嚴重制約著該區小麥單產和總產的提高,并直接影響著我國小麥生產的整體發展。據報導,建國以來,小麥單產的提高,新品種所起的作用占30 40%,所以,培育抗旱節水、高產的冬小麥新品種,以解決或緩解提高糧食產量與水資源日益匱乏的矛盾,是發展高效持續農業的有效途徑。傳統的冬小麥抗旱育種方法在注重抗旱性選擇的同時,脫離了抗倒性、抗病性、豐產性和穩產性的選擇,在干旱條件下選育的冬小麥品種,在高水肥條件下往往表現不抗倒、 抗病性差、產量潛力低、不穩產;而高產育種又與抗旱節水育種脫節,高水肥條件下選育的冬小麥品種又常常表現不抗旱、易早衰。面臨小麥產量與水資源日益匱乏的矛盾及小麥高產與抗旱節水脫節的實際問題,急需一種抗旱節水、高產抗逆有機結合的冬小麥育種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使得選育出的品種不僅抗旱節水性能突出,同時具有產量潛力大、抗逆性強的特點。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A、優異互補親本材料的選配和雜交從抗旱節水高產種質資源材料中篩選出優異互補親本材料并進行雜交; B、定向培育,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其中所述步驟B按照如下操作進行B-1、早代Fy代材料在高水肥條件下種植,選拔豐產性;B-2、F5代以上高代材料取一式兩份,分別在高水肥和干旱脅迫兩種條件下進行種植;F5代高水肥條件下選出的材料在F6代進行干旱脅迫條件種植,F5代干旱脅迫條件下選出的材料在F6代進行高水肥條件種植;F6代高水肥條件下選出的材料在F7代進行干旱脅迫條件種植,F6代干旱脅迫條件下選出的材料在F7代進行高水肥條件種植;以此類推進行世代間水旱交替種植,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技術方案,步驟B-I中,F"代材料在高水肥條件下種植, 使其各種優異性狀和不利性狀充分表達,重點對豐產性、抗病性和抗倒性進行選擇,盡量保留多種變異類型。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技術方案,步驟B-2中,高水肥條件種植時重點對材料的形態特征、抗逆性和產量潛力進行選擇;干旱脅迫條件種植時重點對材料的抗旱豐產性進行選擇。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技術方案,所述形態特征主要包括材料的株型和穗型,所述抗逆性主要包括材料的抗病性和抗倒性。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技術方案,經步驟B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后,依次對其進行如下的鑒定和培育操作c、品系鑒定試驗;D、品系比較試驗;E、省和國家區域適應性鑒定;F、品種審定;G、品種與配套栽培技術生產示范;H、推廣應用。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技術方案,步驟C中,所述品系鑒定試驗是在高水肥和干旱脅迫兩種條件下進行對應種植鑒定,在高水肥密植條件下,重點對材料的株型、穗型、產量潛力、抗病性和抗倒性進行選擇,在干旱脅迫條件下,重點對材料的抗旱、耐熱、豐產性、 結實性、粒重、抗病、抗干熱風性進行選擇,并對優質材料進行品質分析。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技術方案,步驟D中,所述品系比較試驗是對步驟C中品系鑒定表現優異的材料進一步進行抗旱性和產量鑒定,同時進行抗旱生理指標檢測、抗病性鑒定、抗寒性鑒定和品質檢測。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技術方案,步驟E中,所述省和國家區域適應性鑒定包括預備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所述區域試驗主要鑒定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 并鑒定不同年份下品種在不同栽培技術和生態條件下的穩產性和適應性,選拔比對照種增產3 5%以上、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種。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技術方案,步驟G中,所述品種與配套栽培技術生產示范主要是針對品種的特點和生產條件進行栽培技術的研究,對品種與栽培技術進行集成,在接近大田生產的情況下在不同生態區鑒定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為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在高水肥條件下,使種質材料的各優良變異性狀充分表達,進行重點性狀的選擇,保留了多種變異類型,有利于豐產性、 抗病性、抗倒性等性狀的選撥;干旱脅迫條件下選擇抗旱豐產性,有利用高產耐旱性、稈子韌性等性狀的選擇;既有相同世代水旱對應選擇對比,又有世代間上下銜接選擇比較,產量鑒定、抗旱、抗逆、生理檢測和品質多種試驗同時進行,橫向試驗綜合觀察比較,加大選擇力度,優中選優,多種有利性狀同時兼顧,將冬小麥抗旱節水與高產抗逆優質有機地結合,選育出的品種不僅抗旱節水性能突出,同時具有產量潛力大、抗逆性強的特點,品質優良,適宜推廣應用。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為實施例1中高代材料的循環種植圖。圖2為實施例2中高代材料的循環種植圖。圖3為實施例3中高代材料的循環種植圖。圖4為實施例4 8中高代材料的循環種植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
實施例1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A、從抗旱節水高產種質資源材料中篩選出優異互補親本材料衡84觀749和衡 87-似63,進行雜交;B、定向培育,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B-1、早代F"代,高水肥條件種植,使各優異性狀和不利性狀充分表達,進行重點性狀(豐產性、抗病性和抗倒性)的選擇,盡量保留多種變異類型;其中,(1) F1代采用1寸點播,只選擇優良組合,不選單株,淘汰缺點突出的組合;雜交方式主要為單交和復交,個別回交;0)F2_3代采用3寸點播,確定優勢組合,優勢組合重點選擇,以選擇單株為主,重點為豐產性、抗病性和抗倒性選擇;(3汗4代采用2寸點播,以選擇單株為主,輔以選擇優良株系,主要選擇性狀是分蘗性中等、成穗較多、株高70cm左右、株型較緊湊、葉片大小適中、旗葉夾角45°、穗碼較密、結實性強、籽粒飽滿、千粒重較高等,抗白粉、三銹、葉枯、紋枯、赤霉等病害,熟期較早、 品質較好;B-2、高代F5_6代,2寸點播,單株和株系同時進行選擇;F7及其以上世代1寸點播, 以株系選擇為主,單株選擇為輔;F5代以上材料一式兩份,高水肥和干旱脅迫兩種條件對應種植,高水肥條件下重點對產量潛力、抗病性和抗倒性選擇,干旱脅迫條件下選擇抗旱豐產性,主要選擇高產耐旱性強、稈子有韌性等性狀,形態選擇(株型、穗型)與&相似;F5代以上世代間水旱交替,F5代高水肥條件選出的材料在F6代干旱脅迫條件種植,F5代干旱脅迫條件選出的材料在F6代高水肥條件種植;F6代高水肥條件選出的材料在F7代干旱脅迫條件種植,F6代干旱脅迫條件選出的材料在F7代高水肥條件種植;以此類推,水旱交替循環至 Fltl代出圃,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參看附圖1,為高代材料的循環種植圖。C、品系鑒定試驗高水肥和干旱脅迫兩種條件對應種植鑒定,主要對高代穩定系高水肥密植條件下,重點對株型、穗型、產量潛力、抗病性和抗倒性進行選擇,干旱脅迫條件選擇抗旱豐產性,主要選擇耐旱性強、稈子有韌性、結實性強、粒重高和抗病性強等性狀,同時利用近紅外分析方法和化學分析方法進行品質分析;D、品系比較試驗對高代品系鑒定試驗中表現突出的材料進一步進行抗旱性產量鑒定,同時進行抗旱生理指標檢測、抗病性鑒定、抗寒性鑒定、品質檢測,其中,(1)抗旱性產量鑒定足水、限水、干旱脅迫三種條件對應自然鑒定和干旱棚模擬抗旱性鑒定相結合,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充分了解每個品系各發育階段的特性及最后的產量表現;(2)抗旱生理指標檢測對根系活力、根量、根條數、根長度、根表面積、葉水勢、比葉重、葉片失水速率、冠層溫度等抗旱生理指標測定;(3)抗病性鑒定田間自然鑒定與接菌鑒定相結合,主要對白粉病、三銹病(條銹、 葉銹、稈銹)、葉枯病、紋枯病和赤霉病等病害進行鑒定;(4)抗寒性當地田間自然鑒定與北緯40°以北的河北遵化異地鑒定相結合;(5)品質檢測利用近紅外分析方法和化學分析方法進行品質分析,主要對粗蛋白、濕面筋、吸水率、沉降值、形成時間和穩定時間進行檢測;
以上步驟將產量結果與抗旱生理表現、抗病性、抗寒性及品質檢測結果相結合,對抗旱豐產性與抗逆性多重鑒定篩選,加大選擇力度和準確性;結合試驗結果綜合評價優缺點,選拔足水條件下產量潛力高、抗逆性強,限水條件下節水高產,干旱脅迫條件下抗旱豐產,綜合抗逆性強、品質優良符合育種目標并顯著超過對照種的優良品系;E、省和國家區域適應性鑒定,包括預備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其中,區域試驗主要鑒定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鑒定品種在不同栽培技術和生態條件下不同年份的穩產性和適應性,選拔比對照種增產3 5%以上,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禾中;生產試驗在接近大田生產的情況下在不同生態區鑒定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同時進行栽培試驗、節水生產示范、適應性鑒定;(1)栽培試驗根據品種特性,設置一系列不同的播期、播量、施肥和澆水(0水、1 水、2水、3水、4 7jC,45方/水 次)等栽培管理處理,確定品種最佳栽培模式;(2)節水生產示范在大面積生產示范中,設置足水(春澆2 -3水)、限水(春澆 1水)和干旱脅迫(不澆水)三種條件對應示范,鑒定品種大面積種植的抗旱節水豐產性;(3)適應性鑒定在不同生態區設置足水(春澆2-3水)、限水(春澆1水)和干旱脅迫(不澆水)三種條件大面積對應種植,鑒定品種不同生態條件下的抗旱節水豐產性和適應區域;F、品種審定;G、品種與配套栽培技術生產示范主要是針對品種的特點和生產條件進行栽培技術的研究,對品種與栽培技術進行集成,在接近大田生產的情況下在不同生態區鑒定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為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H、推廣應用。本實施例的育種方法與傳統的冬小麥選育技術相比有以下優點1、早代F"代,高肥、足水條件,使各優良變異性狀充分表達,進行重點性狀的選擇,盡量保留多種變異類型,有利于豐產性、抗病性、抗倒性等性狀的選撥;而傳統的抗旱育種在單一的限水條件下種植,由于環境條件的限制,許多基因型不能充分表達,容易丟失有利基因性狀;2、高代=F5代以上不同世代間水旱交替對應選擇,在足水條件下主要對分蘗性、成穗數、株高、株型、葉片大小、旗葉夾角、穗密度、結實性、籽粒飽滿度、千粒重及熟期等進行選擇,抗逆性對抗倒性、抗寒性、白粉、三銹、葉枯、紋枯、赤霉等病害進行選擇;限水條件主要對抗旱節水性、抗干熱風、品質、成穗數、穗粒重等進行選擇;既有相同世代水旱對應選擇對比,又有世代間上下銜接選擇比較,抗旱節水豐產抗逆同時兼顧,強化選擇壓力;而傳統的單一選擇方法抗旱節水和高產聯系不夠緊密,往往脫節,選出的高產品種常常表現不抗旱,而抗旱品種又往往稈子高、不抗倒、不高產、不穩產。3、優良品系多種橫向試驗同時進行,綜合觀察比較,加大選擇力度,優中選優(1)高水肥、限水、干旱脅迫自然鑒定與干旱防雨棚模擬抗旱性、適應性鑒定相結合對后代稀植點播選出的優良品系密植條件下,高水肥、限水、干旱脅迫三種條件對應種植自然鑒定。高水肥條件重點對產量潛力、抗病性和抗倒性鑒定選擇;限水條件選擇節水豐產性及抗逆性;干旱脅迫條件田間自然鑒定,選擇抗旱豐產性,主要選擇耐旱性強、稈子有韌性、結實性強、粒重高和抗病性強等性狀。干旱防雨棚模擬抗旱性鑒定,設不澆水、澆1水 (限1水)、澆2水、澆3水,測定不同處理下的產量,用本所創新的抗旱系數法鑒定品系的抗旱性。(2)抗旱生理指標檢測對根活力、根量、根條數、根長度、根表面積、葉水勢、比葉重、葉片失水速率等抗旱生理指標進行測定。(3)品質指標測定近紅外儀和化學方法品質分析相結合,主要對粗蛋白、濕面筋、吸水率、沉降值、形成時間和穩定時間進行檢測。實施例2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與實施例1的主要差別在于步驟A中的優異互補親本材料為冀M18和衡5041 ;步驟D-2中,高代材料水旱交替循環至F5代出圃,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其循環圖參看附圖2。實施例3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與實施例1的主要差別在于步驟A中的優異互補親本材料為衡94-4277和衡4041 ;步驟D-2中,高代材料水旱交替循環至F6代出圃,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其循環圖參看附圖3。實施例4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與實施例1的主要差別在于步驟D-2中,高代材料水旱交替循環至F7代出圃,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其循環圖參看附圖4。實施例5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與實施例1的主要差別在于步驟A中的優異互補親本材料為冀M18和衡5041 ;步驟D-2中,高代材料水旱交替循環至F7代出圃,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其循環圖參看附圖4。實施例6—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與實施例1的主要差別在于步驟A中的優異互補親本材料為濮陽3665和西阿諾;步驟D-2中,高代材料水旱交替循環至F7代出圃,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其循環圖參看附圖4。實施例7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與實施例1的主要差別在于步驟A中的優異互補親本材料為衡4119和石家莊1號;步驟D-2中,高代材料水旱交替循環至F7代出圃,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其循環圖參看附圖4。實施例8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與實施例1的主要差別在于步驟A中的優異互補親本材料為冀麥36/魯麥21//邯5316,采用復交雜交方式,即第一年冀麥36和魯麥21雜交,獲得F1代種子,第二年再和邯5316雜交;步驟D-2中,高代材料水旱交替循環至F7代出圃,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其循環圖參看附圖4。生產試驗結果顯示,利用本發明上述實施例選育出的冬小麥品種均表現出抗旱節水性強,高產抗逆且廣適。其中實施例1選育出的小麥品種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不僅產量高、抗旱性強, 且表現出廣泛的適應性,已通過河北省審定(審定號為“冀審麥2004003”)和國家審定(審定號為“國審麥2006010”);該品種具有矮稈抗倒、穗大粒多、抗旱節水、高產穩產優質、適應性強,應用范圍廣,增產潛力大等特點,是一個特殊抗旱高產品種類型,突破了長期以來 “抗旱、節水品種,分蘗多、穗子小、桿子高、葉片窄長、葉色淺、穗莖節長,產量低,矮稈大穗品種不抗旱”的慣例;生產試驗顯示其具有如下突出優點1、節水高產,穩產性好,實現了節本增效(1)產量高、抗旱節水性強2002-2007年6年黃淮北片、黃淮南片、天津區試和大區生產試驗90個點.次, 79點增產,增產點率為87. 8%,在177個參試品種中均居前列,畝產498-68 ,平均畝產 502. 6kg,比對照平均增產19. 6%,最高畝產68^ig。在國家區試和大區試驗中匯總產量均居第1位;2005-2008年各地的生產示范與推廣(各示范地區提供),黃淮北片麥區春1水 (45-50m3/畝)450kg-500kg,春2水550k左右,最高達651kg,在黃淮南片不澆水或春1水一般畝產550-600kg,比當地生產推廣種新麥18增產IOOkg左右,最高畝產725kg (許昌、駐馬店、南陽)。在長江中下游的湖北襄樊地區不澆水情況下,一般畝產52^g,最高畝產710kg。 在節水的基礎上,實現了高產;(2)穩產性好2004,2006年河北省和國家區域試驗多點多品種產量穩定性分析,本實施例培育出的新品種穩定系數、品種適應度均優于對照品種,表明該品種在高產的基礎上,具有在不同區域、不同條件下明顯的高產性、穩定性和適應性,從而實現了跨區大面積推廣應用的目標;2、抗逆性、適應性強國家指定單位專業抗逆性和適應性鑒定,本實施例培育出的新品種除表現抗旱節水外,其抗病、抗寒、抗倒、抗干熱風、抗穗發芽能力均表現十分突出;(1)抗多種病害專業鑒定2006年國家抗病鑒定指定單位-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接菌鑒定,對稈銹免疫,慢葉銹,中抗紋枯病,中抗白粉、條銹和赤霉病;田間自然鑒定2002-2007年6年黃淮北片、黃淮南片、天津區試和大區試驗90個點次,對條銹病均表現為免疫至高抗;葉銹、紋枯、白粉病中抗至高抗;赤霉病為中抗;(2)高抗倒伏田間自然鑒定6年90個點.次的區域試驗和3年的示范推廣中,由于該品種稈矮(68-75cm),莖稈粗壯堅韌,均未出現過倒伏,表現了高抗倒伏的能力;(3)抗冬凍、且抗春季寒冷
專業鑒定國家和河北省抗寒性鑒定單位-遵化國家區域試驗站鑒定結果越冬率100%,結論為可在北部地區推廣種植;田間自然鑒定6年的區域試驗中,黃淮南片越冬率為97% ;冀中南麥區及黃淮北片越冬率98%,北部(天津)越冬率95% ;2005-2008年4年的示范、推廣,南至湖北襄樊,北至北京,抗冬凍、春凍均表現很好,均能安全越冬;(4)抗后期高溫,落黃好,早熟不早衰田間自然鑒定多年多點試驗、示范與推廣過程中,本實施例培育出的新品種突出表現抗后期高溫、抗干熱風能力強,落黃好,籽粒飽滿,早熟不早衰,尤其在黃淮南片和湖北襄樊地區抗高溫能力更為明顯;(5)抗穗發芽田間自然鑒定該品種不論在小麥成熟期降雨多的安徽、江蘇、湖北、河南的南部, 還是在較干旱的河北、山東、山西、陜西,多年試驗、示范、推廣均未出現過穗發芽;在2008 年河北的邯鄲、石家莊、保定小麥收獲期間出現連陰雨天氣,在生產上推廣面積較大的一些品種出現了嚴重的穗發芽,給農民、種子經營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而本實施例培育出的新品種沒有因此受到影響;(6)抗旱指數高,抗旱性強水分利用率高,限水條件下葉片失水慢,光合速率高,根系活力強,水分利用率 0、1、2水比對照石4185高40. 8% -13. 1% ;在黃淮北片麥區春1水450_500kg,春2水 550-600kg ;2004年,河北省抗旱鑒定指定單位——河北省農科院旱作所,在田間自然與模擬干旱兩種環境條件下對本實施例培育出的新品種進行鑒定,旱處理田間自然鑒定畝產 308kg,比對照石4185增產9. 7%,干旱棚鑒定畝產211. 6kg,比對照石4185增產9. 6%和 11. 45%,水處理畝產分別為507. 141^、461.621^,抗旱指數分別為1. 155和1. 152,為一級抗旱品種,抗旱性強,增產顯著;3、品質優良本實施例培育出的新品種不僅具有節水、高產、穩產的突出特點,并且品質優良; 經河北省和國家級品質檢測機構檢測,蛋白質15. 18%、濕面筋30. 2%、沉降值32. ^il,吸水率61.6%,形成時間4. Omin,穩定時間4. 4min,拉伸面積58cm2,最大抗延阻力240E. U。 其品質指標符合國家中筋麥標準,適宜做餃子、面條專用。4、適應性強(1)對水肥條件適應性強不同品種水肥反應特性差異比較明顯,有的品種對水肥反應敏感,有的反應遲鈍;一般反應遲鈍的品種抗旱節水省肥性較好;本實施例培育出的新品種通過在高肥和中等肥力條件下,0、1、2、3水不同灌水處理試驗,肥的處理間無明顯差異,水處理畝產量為 357. 2-464. 4kg,水分由多到少差異較小,屬水肥反應遲鈍類型;(2)對不同的氣候和生產條件適應性強該品種在黃淮冬麥區6年9省(市)的試驗和廣泛的示范推廣,不同的氣候年型、 不同的生產條件下,均能達到較高的產量水平;(3)推廣范圍廣,區域適應性強、跨度大
小麥是區域性很強的作物,黃淮北部育成的品種在北片(即冀中南、魯西北、晉中南種植成熟較晚且不抗凍;黃淮北片品種在南片種植多表顯各種病嚴重、不抗倒伏和高溫,受其影響產量較低,黃淮南片的品種在北片或北部種植多不抗寒,本實施例培育出的新品種具備了綜合的抗性和廣適性,不僅適宜黃淮北片的冀中南、魯西北、晉中南,黃淮南片的河南、皖北、蘇北、陜西關中和長江中下游的湖北襄樊及北部麥區的天津等地中、高水肥條件下均具有突出的高產優勢,實現了跨區應用。上述描述僅作為本發明可實施的技術方案提出,不作為對其技術方案本身的單一限制條件。
權利要求
1.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A、優異互補親本材料的選配和雜交從抗旱節水高產種質資源材料中篩選出優異互補親本材料并進行雜交;B、 定向培育,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按照如下操作進行B-I、早代F1 — 4代材料在高水肥條件下種植,選拔豐產性;B-2、F5代以上高代材料取一式兩份,分別在高水肥和干旱脅迫兩種條件下進行種植; F5代高水肥條件下選出的材料在F6代進行干旱脅迫條件種植,F5代干旱脅迫條件下選出的材料在F6代進行高水肥條件種植;F6代高水肥條件下選出的材料在F7代進行干旱脅迫條件種植,F6代干旱脅迫條件下選出的材料在F7代進行高水肥條件種植;以此類推進行世代間水旱交替種植,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I 中,F1 — 4代材料在高水肥條件下種植,使其各種優異性狀和不利性狀充分表達,重點對豐產性、抗病性和抗倒性進行選擇,盡量保留多種變異類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 B-2中,高水肥條件種植時重點對材料的形態特征、抗逆性和產量潛力進行選擇;干旱脅迫條件種植時重點對材料的抗旱豐產性進行選擇。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態特征主要包括材料的株型和穗型,所述抗逆性主要包括材料的抗病性和抗倒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經步驟B 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后,依次對其進行如下的鑒定和培育操作C、品系鑒定試驗;D、品系比較試驗;E、省和國家區域適應性鑒定;F、品種審定;G、品種與配套栽培技術生產示范;H、推廣應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 所述品系鑒定試驗是在高水肥和干旱脅迫兩種條件下進行對應種植鑒定,在高水肥密植條件下,重點對材料的株型、穗型、產量潛力、抗病性和抗倒性進行選擇,在干旱脅迫條件下, 重點對材料的抗旱、耐熱、豐產性、結實性、粒重、抗病、抗干熱風性進行選擇,并對優質材料進行品質分析。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 所述品系比較試驗是對步驟C中品系鑒定表現優異的材料進一步進行抗旱性和產量鑒定, 同時進行抗旱生理指標檢測、抗病性鑒定、抗寒性鑒定和品質檢測。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E中, 所述省和國家區域適應性鑒定包括預備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所述區域試驗主要鑒定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并鑒定不同年份下品種在不同栽培技術和生態條件下的穩產性和適應性,選拔比對照種增產3 5%以上、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種。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G中, 所述品種與配套栽培技術生產示范主要是針對品種的特點和生產條件進行栽培技術的研究,對品種與栽培技術進行集成,在接近大田生產的情況下在不同生態區鑒定品種的豐產性、抗逆性和適應性,為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冬小麥抗旱節水品種定向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A、優異互補親本材料的選配和雜交;B、定向培育,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其中步驟B按照如下操作進行B-1、早代F1-4代材料在高水肥條件下種植,選拔豐產性;B-2、F5代以上高代材料取一式兩份,分別在高水肥和干旱脅迫兩種條件下進行世代間水旱交替種植,選出抗旱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系。本發明選育出的冬小麥新品種不僅抗旱節水性能突出,同時具有產量潛力大、抗逆性強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197784SQ20111003618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11日
發明者喬文臣, 孫書孌, 孟祥海, 李丁, 李強, 謝俊良, 陳秀敏, 魏建偉 申請人: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