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環保型網箱養魚方法

文檔序號:374651閱讀:65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環保型網箱養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網箱養魚技術。
背景技術
自1973年以來,我國引進了網箱養魚技術之后,發展至20世紀80年代時,有湖 泊、水庫等大水面進行網箱養殖面積達500多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魚量為300噸左右。進 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網箱養魚業量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網箱養殖規模和密度不斷增 加,養殖面積及產量迅速增大。由于引進的網箱養魚技術都是單網箱養殖漁業的技術。因 此,在養殖過程中,其殘餌和魚類排泄物糞便逐年沉積,致使部分大、中型水域的水質富營 養化,使水質污染,水質逐漸惡化,不僅導致網箱養殖魚類病害增加和養殖品質降低,而且 網箱上寄生的貝類、藻類和田螺容易堵塞網眼,影響網箱內孔和水流交換,需要定期進行清 除,增加了成本,使網箱養殖效率降低,因而制約了網箱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很多地方推行了將不同魚種放在網箱中混養的模式,但容易出現魚種之 間搶食、奪食的現象,影響了主養魚類的活動和生長,使養殖效率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能環保網箱養魚方法,它是一種用雙層網箱養殖魚 的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以如下的方式實現的
1、本發明是一個規格較大的外層網箱里面套裝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小網箱,使外層網箱 的四周和底部比內層網箱大,在內層網箱和外層網箱之間形成一定的空間,在內網箱中放 養吃食性魚類,內層網箱與外層網箱之間的空間套養雜食性魚類、濾食性魚類或雜食性魚 類和濾食性魚類;吃食性魚類,如鱘魚、鯰魚、鮰魚等,雜食性魚類如青魚、鯉魚等,濾食性魚 類,如鰱魚、鳙魚等;
2、放養品種規格
內層網箱吃食性魚類放養規格 按重量計30-750g/尾,放養密度12-110尾/m2 ; 外層網箱雜食性或濾食性魚類放養規格 按重量計250-1200 g/尾,放養密度0. 1-10尾/m2 ;
3、飼料及投喂
內網箱吃食性魚類投喂市售魚飼料或其它飼料蛋白質含量為35-42% ;水溫在 13- °C時,每天投喂兩次,投喂時間分別為6 30和18 30,投食率為1. 0%_5%,水溫低于 13°C,高于26°C時,每天投喂一次,投喂時間為18:30,投食率0. 5%_2% ;
外箱濾食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不投飼料,濾食性魚類以溢出的殘餌和水體中浮游動物 為食,雜食性魚料以附著網衣上的藻類、小型貝類和螺絲為食;
4、日常管理(1)、定期檢查網箱是否破損,防止箱內魚外逃;
(2)、保證網箱夾道上的節能燈夜間開啟,以提高養殖區域浮游動物的密度;
(3)、每月抽查一次吃食性魚類體重,以調整日投食量;
G)、每月施用一次生石灰或二氧化氯,對養殖區進行一次消毒,生石灰施用量40 g 生石灰/ m3網箱水體,二氧化氯用量0. 3g 二氧化氯/ m3網箱水體。本發明的優點為
1、投餌式網箱單養模式是同一只網箱中放養一種吃食性魚類,在養殖過程中,網衣上 著生的藻類、貝類和螺容易堵塞網眼,影響網箱內外水流交換,只能靠定期去除,耗費大量 的人力和物力。本發明外箱中的混養的雜食性和濾食性魚類能以網衣四周附著物為食物, 使網衣上不易著生藻類、貝類和螺等,能始終保持網箱內外水質暢通,且能節省人工清洗成 本。2、在養殖吃食性魚類的網箱內,若直接混養雜食性魚類或濾食性魚類,容易相互 干擾,搶食、奪食,影響主養吃食性魚類的活動和生長,本發明采用內、外網箱分別放養主養 魚類和混養魚類,能減少混養魚類對主養魚內的干擾。3、本發明內箱中殘餌能被外箱中的雜食性魚類利用,減少養殖過程中飼料浪費, 且魚類排泄物肥水產生的浮游生物也可以被外箱中濾食性魚類利用,提高了養殖投入物的 利用率。4、本發明由于內箱中吃食性魚類產生的殘餌和排泄物可以被外箱的其它魚類利 用,減少了網箱養魚對水體環境的影響,能有效的保證網箱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
以一套4+1網箱養魚方法為例
1、套養網箱由5只網箱組成的內外雙層套裝網箱組成,包括一只大網箱即外網箱和4 只小網箱即內網箱,大網箱規格為llmX8. 5mX6m (即長X寬X深),網目大小h=8cm ;小 網箱規格為5mX^i>am (即長X寬X深),網目大小為h=6cm,4只小網箱平均分布于大 網箱內呈“田”字形,大網箱中間“十”形縫隙架設夾道,走道上架設兩盞15w節能燈,網箱 框架用直徑50mm鍍鋅鋼管和扣件搭建,空油桶放在大網箱四周和中間走道上作浮子,大網 箱底部四周用袋裝卵石做沉子,小網箱用3. 5mX4. 5m圓鋼方框做底部支撐,并用2a=0. 5cm 的密網片做整底飼料臺;
2、放養品種及規格內網箱中放養品種為雜交鱘魚即達氏鰉早(雌)X史氏鰉$(雄)雜 交,平均規格為0. 75kg/尾,放養密度12尾/m2,外網箱放養品種為鳙魚和青魚,鳙魚平均規 格為0.35 kg/尾,放養密度9尾/m2,青魚平均規格為1.2 kg/尾,放養密度0. 1尾/m2,詳 見表1
表1雙層網箱放養魚情況表
權利要求
1.涉及到網箱養魚技術的一種環保網箱養魚方法,其特征是;(1)、在一個規格較大的外層網箱里面套裝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小網箱,使外層網箱的四 周和底部比內層網箱大,在內層網箱和外層網箱之間形成一定的空間,在內網箱中放養吃 食性魚類,內層網箱與外層網箱之間的空間套養雜食性魚類、濾食性魚類或雜食性魚類和 濾食性魚類;吃食性魚類,如鱘魚、鯰魚、鮰魚等,雜食性魚類如鲴魚、鯉魚等,濾食性魚類, 如鰱魚、鳙魚等;(2)、放養品種規格內層網箱吃食性魚類放養規格按重量計30-750g/尾,放養密度12-110尾/m2 ;外層網箱雜食性或濾食性魚類放養規格按重量計250-1200 g/尾,放養密度0. 1-10尾/m2 ; (3)、飼料及投喂內網箱吃食性魚類投喂市售魚飼料或其它飼料蛋白質含量為35-4 ;箱吃水溫在 13- °C時,每天投喂兩次,投喂時間分別為6 30和18 30,投食率為1. 0%_5%,水溫低于 13°C,高于26°C時,每天投喂一次,投喂時間為18:30,投食率0.5%- ;外網箱中的放養魚類不投飼料,濾食性魚類以溢出的殘餌和水體中浮游動物為食,雜 食性魚料以附著網衣上的藻類、小型貝類和螺絲為食;(4)、日常管理a、定期檢查網箱是否破損,防止箱內魚外逃;b、保證網箱夾道上的節能燈夜間開啟,以提高養殖區域浮游動物的密度;C、每月抽查一次吃食性魚類體重,以調整日投食量;d、每月施用一次生石灰或二氧化氯,對養殖區進行一次消毒,生石灰施用量40 g生石 灰/ m3網箱水體,二氧化氯用量0. 3g 二氧化氯/ m3網箱水體。
全文摘要
涉及到網箱養魚技術的一種環保型網箱養魚方法,它是在外層網箱內套裝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內網箱,其內網箱內放養吃食性魚類,外層網箱與內層網箱之間的空隙放養雜食性魚類、濾食性魚類或雜食性魚類和濾食性魚類,雜食性魚類或濾食性魚類以吃食性魚類的殘餌和排泄物及網眼上附著的動植物為食,本發明既避免了網箱養魚使水體環境富營養化而造成水環境污染,又實現了無公害養魚,提高了餌料的利用率,減少了養殖成本而增加了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144589SQ20111008761
公開日2011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8日
發明者朱永久, 楊德國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