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山核桃蒲栽培杏鮑菇的培養料及培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杏鮑菇的培養料及栽培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山核桃蒲栽培杏鮑菇的培養料及培養方法。
背景技術:
山核桃具有色相、味美和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元素,今年來在市場銷售火爆。山核桃在國內有大面積種植,特別是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區,包括浙江的臨安、淳安、安吉和安徽省周邊市縣。全國山核桃種植面積在43333hm3,年產山核桃10000t。目前,在山核桃采收時,采集的山核桃是帶蒲的。在山核桃制作加工過程中,首先將山核桃去掉蒲殼,然后再加工成香脆的山核桃,因此在山核桃的加工過程中,產生了大于山核桃體積4 5倍的山核桃蒲殼。王國平等(山核桃蒲殼污染綜合治理及其效應,王國平等,現代農業科技,2006年 12月)建議將山核桃蒲殼作為堿性肥料、農藥或細炭使用,但上述使用過程中,需要對山核桃蒲殼進行加工,加工工藝復雜,因此山核桃蒲殼的利用率不高。目前,山核桃蒲殼的利用較少,對于山核桃蒲殼,多數是直接廢棄處理,由于山核桃蒲殼中含有一種生物堿,其具有較強的堿性,不易分解。當廢棄的山核桃蒲殼腐爛后,污水會污染地下水,導致水質變成黑色,水質大幅下降,不能飲用及用于水產養殖。而在堆積廢棄時,其腐爛后的殘余物,也會導致堆積處土壤污染,植被無法生長。杏鮑菇學名剌芹側耳。隸屬于真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具有杏仁香味,和鮑魚的口感,營養豐富,主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鎂、鋅等礦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人體具有抗癌、降血脂、潤胃腸以及美容等作用。近年來,杏鮑菇的種植面積也在逐年增大。杏鮑菇是一種分解纖維索、木質素、蛋白質能力較強的食用菌,各種農副產品下腳料和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都能吸收利用,尤以棉籽殼、廢棉、闊葉樹木屑、玉米芯等主料,適量添加麥麩、米糠、玉米粉等輔料提高氮源為最佳。CN 101061777A公開了一種杏鮑菇培養料,其組分及含量(重量百分比)為雜木屑20-77%、棉籽皮或玉米芯0_40%、麥麩或米糠15-20%、玉米面2_5%、糖0. 5-1. 5%、石膏 0. 5-1. 5%。CN 101717109A公開了一種杏鮑菇培養料,該培養料包括木屑35%、玉米芯30%、 米糠20%、麩皮14%、石灰1 % ;其中玉米芯為大顆粒度玉米芯,包括4-5目的60-80%,5-10 目的 20-40% οCN 101935258A公開了一種杏鮑菇培養料,該培養料以苧麻副產物作為主要成分,替代或部分替代木屑、玉米芯和棉籽殼等原材料生產杏鮑菇,其主要包括苧麻副產物 15% 65%,麩皮8% 12%,玉米粉3% 7%,米糠15% 25%,石灰0. 5% 2. 5%。縱觀現有技術,在杏鮑菇的生產過程中,其培養料仍是以棉籽殼、廢棉、闊葉樹木屑、玉米芯等為主料,而上述物質在造紙、飼料等領域同樣應用廣泛。山核桃蒲具有碳源和氮源,但目前在杏鮑菇的生產過程中并未應用。因此如何將廢棄并污染環境的山核桃蒲用于杏鮑菇的生產,是本領域面臨的技術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利用山核桃蒲生產杏鮑菇的培養料,所述杏鮑菇培養料含有山核桃蒲,其組成包括山核桃蒲75-85%、麥皮 12-18%,豆餅1-4%、玉米粉1-4%、碳酸鈣0. 5-2%,或山核桃蒲25-40%,雜木屑45-58%、 麥皮10-25%、豆餅1-4%、玉米粉1-4%、碳酸鈣0. 5-2% ο所述杏鮑菇培養料優選山核桃蒲80 %、麥皮15 %、豆餅2 %、玉米粉2 %、碳酸鈣 1%,或山核桃蒲30%,雜木屑50%、麥皮15%、豆餅2%、玉米粉2%、碳酸鈣1%。本發明所述的杏鮑菇培養料,其中所用的山核桃蒲也可以用山核桃蒲殼代替。本發明所用的雜木屑,即木屑,其可以是單一種類的木屑,也可以是幾種不同種類木屑的混合物。本發明的目的之一還在于提供一種杏鮑菇的生產方法,其培養料含有山核桃蒲,具體組成包括山核桃蒲75-85%、麥皮12-18%、豆餅1_4%、玉米粉1_4%、碳酸鈣 0. 5-2 %,或山核桃蒲25-40 %,雜木屑45-58 %、麥皮10-25 %、豆餅1_4 %、玉米粉1_4 %、碳酸鈣0.5-2%。將所述培養料裝袋進行預處理,隨后接種后培養,搔菌、催蕾后疏蕾,待杏鮑菇菇蓋基本展開且孢子未彈射時采收。所述預處理包括采用熟料袋栽方法,將培養料裝袋后蓋好蓋進行消毒滅菌,高壓下溫度高于室溫保持3小時,隨后大氣壓下100°C保持10-12小時,隨后待袋溫降到大氣壓下30°C以下搬無菌室消毒接菌。所述裝袋優選采用17X50厘米塑料袋裝培養料1公斤。所述高壓指壓力高于1個大氣壓,優選1. 5-5個大氣壓。所述接種后培養包括在培養室恒溫23-25°C、黑暗條件下,24小時后菌絲萌發, 隨后進行通風3-4天,繼續培養30-35天菌絲滿袋。所述搔菌包括當菌絲滿袋后將其轉入育菇房,打開袋蓋并搔去老菌皮并保濕。所述催蕾包括開蓋2-9天,室內保持22_M°C,隨后4_5天溫度降到12_14°C, 空間相對濕度保持為90% -95%,每日通風兩次,6-8天菇蕾就能形成,隨后保持溫度在 17-18°C,空間相對濕度為80% -85% ο所述疏蕾包括杏鮑菇菇蕾有黃豆或小手指大小時,疏去奇形和部分過密菇蕾,每袋留1-2朵,室內溫度保持17-18°C,相對濕度保持為80% -85%,早晚通風。本發明所述的杏鮑菇的生產方法,所獲得的一級菇標準每朵重量200克以上,長度20cm以上。從菇蕾到采收只需15-17天即可獲得第一潮菇,第一潮菇的生物轉化物高達 70%,第二潮菇的生物轉化率為20%。本發明的杏鮑菇培養料,利用現有技術廢棄的山核桃蒲殼作為主料,不僅大大節省了生產杏鮑菇培養料的成本,還減少了山核桃蒲殼廢棄時產生的污染。現有技術無法利用山核桃蒲殼作為杏鮑菇培養料,主要是因為山核桃蒲殼中含有生物堿等影響杏鮑菇生長的堿性有害物質。本發明采用獨特的配方,選擇以山核桃蒲或山核桃蒲殼為主料,添加雜木屑、麥皮、豆餅和玉米粉等營養物質,以及碳酸鈣,可以有效消除山核桃蒲殼中的堿性物質的影響,從而能夠將現有技術無法用作杏鮑菇培養料的山核桃蒲殼,用于杏鮑菇培養料。采用本發明的杏鮑菇培養方法,其生物轉化率在70% -98%,遠遠高于現有技術的其他方法。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杏鮑菇培養料組成為山核桃蒲80%、麥皮15 %、豆餅2%、玉米粉2%、碳酸鈣 1%。利用該培養料,杏鮑菇的生產方法如下菇房分為培養室、催蕾室和育菇房,菇房寬3. 5米,長10米,高3. 5-4米,各室門統一開向走廊,走廊寬1.5米,墻面用水泥粉刷,隔熱、保濕。菇架雙向排列,四周中間留有過道,便于操作和管理,發菌室菇架床為7層,層距40公分,菇房設備有制冷、光照、通風三種設備。采用熟料袋栽方法,將培養料裝袋,裝袋采用17X50厘米塑料袋裝培養料1公斤, 裝袋后蓋好蓋進行消毒滅菌,高壓下溫度高于室溫保持3小時,隨后大氣壓下100°C保持10 小時,隨后待袋溫降到大氣壓下30°C以下搬無菌室消毒接菌。在培養室恒溫25°C、黑暗條件下,M小時后菌絲萌發,隨后進行通風3天,繼續培養32天菌絲滿袋。當菌絲滿袋后將其轉入育菇房,打開袋蓋并搔去老菌皮并保濕。開蓋3天,室內保持22°C,隨后4天溫度降到12°C,空間相對濕度保持為90%,每日通風兩次,6天菇蕾就能形成,隨后保持溫度在17°C,空間相對濕度為85%。杏鮑菇菇蕾有黃豆或小手指大小時,疏去奇形和部分過密菇蕾,每袋留2朵,室內溫度保持18 °C,相對濕度保持為85 %,早晚通風。待杏鮑菇菇蓋基本展開,孢子還未彈射時采收,采大留小,分次采完,采收菇時用手輕握菌柄轉拔,所獲得的一級菇標準每朵重量230克,長度25cm,從菇蕾到采收只需17天即可獲得第一潮菇,第一潮菇的生物轉化物高達98%。實施例二杏鮑菇培養料組成為山核桃蒲30%,雜木屑50%、麥皮^^、豆餅?^^玉米粉 2%、碳酸鈣1%。利用該培養料,杏鮑菇的生產方法如下菇房分為培養室、催蕾室和育菇房,菇房寬3. 5米,長10米,高3. 5-4米,各室門統一開向走廊,走廊寬1.5米,墻面用水泥粉刷,隔熱、保濕。菇架雙向排列,四周中間留有過道,便于操作和管理,發菌室菇架床為8層,層距40公分,菇房設備有制冷、光照、通風三種設備。采用熟料袋栽方法,將培養料裝袋,裝袋采用17X50厘米塑料袋裝培養料1公斤, 裝袋后蓋好蓋進行消毒滅菌,高壓下溫度高于室溫保持3小時,隨后大氣壓下100°C保持12 小時,隨后待袋溫降到大氣壓下30°C以下搬無菌室消毒接菌。在培養室恒溫23°C、黑暗條件下,M小時后菌絲萌發,隨后進行通風4天,繼續培養30天菌絲滿袋。當菌絲滿袋后將其轉入育菇房,打開袋蓋并搔去老菌皮并保濕。CN 102381904 A
開蓋8天,室內保持,隨后5天溫度降到14°C,空間相對濕度保持為95%,每日早晚通風兩次,同時增加房內光線達30支光,7天菇蕾就能形成,隨后保持溫度在18°C, 空間相對濕度為80%。杏鮑菇菇蕾有黃豆或小手指大小時,疏去奇形和部分過密菇蕾,每袋留1朵,室內溫度保持17 °C,相對濕度保持為80 %,早晚通風。待杏鮑菇菇蓋基本展開,孢子還未彈射時采收,采大留小,分次采完,采收菇時用手輕握菌柄轉拔,所獲得的一級菇標準每朵重量240克,長度^cm,從菇蕾到采收只需15天即可獲得第一潮菇,第一潮菇的生物轉化物高達75%。本發明實施例記載的各個數值或點值,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并非緊密聯系、一一對應的。因此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將實施例中的具體點值或數值,與發明內容部分或實施例之間互相組合,產生的技術方案仍是在本發明的記載之內。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其掌握的知識,對本發明的培養料及生產方法,做的任何改動、替換以及要素省略或變更,均落在本發明的范圍之內。申請人:聲明,本發明通過上述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詳細工藝設備和工藝流程, 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詳細工藝設備和工藝流程,即不意味著本發明必須依賴上述詳細工藝設備和工藝流程才能實施。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了,對本發明的任何改進, 對本發明產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換及輔助成分的添加、具體方式的選擇等,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和公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杏鮑菇培養料,其組成包括山核桃蒲75-85%、麥皮12-18%、豆餅1_4%、玉米粉1_4%、碳酸鈣0. 5-2% ;或山核桃蒲25-40%,雜木屑45-58%、麥皮10-25 %、豆餅1_4%、玉米粉1_4%、碳酸鈣 0. 5-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培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杏鮑菇培養料包括山核桃蒲80%、麥皮15%、豆餅2%、玉米粉2%、碳酸鈣;或山核桃蒲30%,雜木屑50%、麥皮15%、豆餅2%、玉米粉2%、碳酸鈣1%。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養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山核桃蒲用山核桃蒲殼代替。
4.一種杏鮑菇的培養方法,其培養料為權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杏鮑菇培養料,將所述培養料裝袋進行預處理,隨后接種后培養,搔菌、催蕾后疏蕾,待杏鮑菇菇蓋基本展開且孢子未彈射時采收。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處理包括采用熟料袋栽方法,將培養料裝袋后蓋好蓋進行消毒滅菌,高壓下溫度高于室溫保持3小時,隨后大氣壓下100°C保持10-12小時,隨后待袋溫降到大氣壓下30°C以下搬無菌室消毒接菌;所述裝袋優選采用 17X50厘米塑料袋裝培養料1公斤。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種后培養包括在培養室恒溫 23-25°C、黑暗條件下,24小時后菌絲萌發,隨后進行通風3-4天,繼續培養30-35天菌絲滿袋。
7.如權利要求4-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搔菌包括當菌絲滿袋后將其轉入育菇房,打開袋蓋并搔去老菌皮并保濕。
8.如權利要求4-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蕾包括開蓋2-9天,室內保持22-24°C,隨后4-5天溫度降到12-14°C,空間相對濕度保持為90% -95%,每日通風兩次,6-8天菇蕾就能形成,隨后保持溫度在17-18°C,空間相對濕度為80% -85%。
9.如權利要求4-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蕾包括杏鮑菇菇蕾有黃豆或小手指大小時,疏去奇形和部分過密菇蕾,每袋留1-2朵,室內溫度保持17-18°C,相對濕度保持為80% -85%,早晚通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山核桃蒲栽培杏鮑菇的培養料及培養方法,所述杏鮑菇培養料含有山核桃蒲,其組成包括山核桃蒲75-85%、麥皮12-18%、豆餅1-4%、玉米粉1-4%、碳酸鈣0.5-2%,或山核桃蒲25-40%,雜木屑45-58%、麥皮10-25%、豆餅1-4%、玉米粉1-4%、碳酸鈣0.5-2%。本發明的杏鮑菇培養料,利用現有技術廢棄的山核桃蒲殼作為主料,不僅大大節省了生產杏鮑菇培養料的成本,還減少了山核桃蒲殼廢棄時產生的污染。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381904SQ201110203139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0日
發明者朱皖南 申請人:朱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