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苗床消毒劑,尤其是涉及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馬鈴薯是一種糧食兼蔬菜的作物,具有很高的豐產性和經濟效益,但馬鈴薯不適合重茬種植,否則會造成土壤中真菌、細菌病害增多,養分不平衡,酸堿失調。尤其在溫室或網室生產馬鈴薯種薯即原原種、原種的過程中,由于重茬而導致馬鈴薯種薯生產中土傳病害、土壤理化性質等問題趨于加重,使其產量、品質下降,影響外銷,損失較大。為此,生產上曾采取過網室換土,但該方法工程量大,成本高,而采用無土栽培,用蛭石代替土,蛭石投入量很大,須反復利用才能降低成本。馬鈴薯產業已成為寧夏農業戰略性主導產業之一,是南部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目前,全區以脫毒種薯繁育和質量控制為重點,脫毒原原種年生產能力達1億粒。然而,由于營養基質蛭石的反復利用及其他一些原因而導致在馬鈴薯原原種生產過程中土傳病害如猝倒、立枯、枯萎、根腐、青枯病等時有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馬鈴薯原原種薯的生產質量、成本及經濟效益。目前馬鈴薯生產上多采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土壤即蛭石消毒處理,雖有一定的殺菌效果,但藥劑種類單一且長期使用易產生抗藥性。目前,尚未有用作馬鈴薯原原種薯生產苗床消毒處理特效藥劑的報道,也沒有一種解決馬鈴薯原原種薯生產中土傳病害危害等問題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既能夠殺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 細菌,有效減輕馬鈴薯原原種生產中的猝倒、立枯、枯萎、根腐、青枯等土傳病害的危害,又能提高作物生理活性和免疫力,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具有抗病、抗毒、抗根結線蟲、抗寒、耐鹽堿等能力的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及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本發明通過如下方法實現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其特征在于每公斤該消毒劑溶液中的原料是由下述成分組成甲霜 噁霉靈1. 05 2. 1克、甲殼素0. 5 0. 75克、S-誘抗素0. 35 0. 5克、農用鏈霉素0. 1 0. 2克,余量為水。所述每公斤消毒劑溶液的最佳原料成分組成為甲霜·噁霉靈1. 4克、甲殼素0. 6 克、S-誘抗素0. 4克、農用鏈霉素0. 14克、水997. 46克。所述甲霜 噁霉靈、甲殼素和S-誘抗素均為水劑,所述農用鏈霉素為可溶性粉劑。所述的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所述含量的甲霜·噁霉靈、甲殼素、S-誘抗素、農用鏈霉素與所述含量的水混合,然后充分攪拌,混配均勻后制成苗床消毒劑溶液,再進行稀釋,使每平方米苗床即蛭石中藥液量達到6. Okgo所述的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使用方法為在扦插馬鈴薯脫毒苗之前,使用該消毒劑反復均勻噴灑馬鈴薯原原種生產所用舊蛭石,使其藥液量達到6. Okg/m2,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殺菌處理3天,后揭膜晾置至10天,然后扦插馬鈴薯脫毒擴繁苗即可。本發明有如下效果1)原料獨特、且針對性強本發明采用的原料包括甲霜·噁霉靈、甲殼素、S-誘抗素及農用鏈霉素,其中甲霜·噁霉靈為水劑為酰苯胺類殺菌劑,具保護、治療作用,可被植株的根、莖、葉吸收,并隨體內水分運輸而轉移到其他部位,也可做苗床消毒劑,用于土壤殺菌,主要防治由真菌引起的土傳病害,也可提高作物生理活性,促進作物生長;農用鏈霉素為-種新型高效殺菌劑,主要用于防治馬鈴薯青枯病、黑脛病等細菌性病害;甲殼素即領秀內含甲殼素即殼聚糖為主要原料,具有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培養有益菌群,提高作物免疫力,誘導植株產生對各種真菌、細菌及病毒的抗體,使植株表現出極強的抗病、抗病毒能力,能抵御不良環境的侵害,抑制根結線蟲及土傳病害的發生,能夠優化根系生長環境,促進根系發達,平衡營養分配,促進作物健康茁壯生長;S-誘抗素水劑能顯著提高作物生長素質,誘導并激活植物體內150余種基因參與調控植物的平衡生長和營養物質的合成,增強作物抗干旱、低溫、鹽堿、澇漬能力,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解除藥害肥害,并能增強作物的光合作用,加速營養物質的積累,可使作物幼苗發根快、發根多,移栽后返青快、成活率高,抗逆性強,病蟲害少。2)制作、使用簡單易行、價格低廉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法為取所述含量的甲霜·噁霉靈、甲殼素、S-誘抗素、農用鏈霉素與所述含量的水混合,然后充分攪拌,混配均勻后制成苗床消毒劑溶液,再進行稀釋,使每平方米苗床即蛭石中藥液量達到6. Okg,其使用方法為在扦插馬鈴薯脫毒苗之前,使用該消毒劑反復均勻噴灑馬鈴薯原原種生產所用舊蛭石,使其藥液量達到6. Okg/m2,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殺菌處理3天,后揭膜晾置至10天,然后扦插馬鈴薯脫毒擴繁苗即可;每平方米苗床投入消毒劑成本約2. 2元,相當于一個原原種薯的銷售價格。3) 土壤殺菌徹底、抗逆性強本發明通過引入甲霜 噁霉靈、農用鏈霉素能夠徹底殺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細菌,有效減少猝倒、立枯、枯萎、青枯等土傳病害的為害,而引入甲殼素、S-誘抗素能夠提高作物免疫力,誘導植株產生對各種真菌、細菌及病毒的抗體,提高了作物生理活性和免疫力,具有抗病、抗毒、抗根結線蟲、抗寒、耐鹽堿、促進作物生長等能力。因此,本發明不僅有效防治了土傳性病害,也提高了作物的免疫力和抗鹽堿等能力, 為確保馬鈴薯原原種生產質量和降低成本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4)使用方法簡單,用藥量少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生產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的使用方法及用量在扦插馬鈴薯脫毒苗之前,使用該消毒劑反復均勻噴灑馬鈴薯原原種生產所用舊蛭石,使其藥液量達到6. Okg/m2,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殺菌處理3天,后揭膜晾置至10天,然后扦插馬鈴薯脫毒擴繁苗即可,含藥量為0. 01-0. 21%。下面通過苗床消毒劑的試驗過程來詳述本項發明的效果。試驗例1 苗床消毒劑篩選預試驗一、材料與方法
1.1試驗設計本試驗地點為寧夏農科院植保所實驗室。將已生產過馬鈴薯原原種薯的舊蛭石 (基質)裝入花盆(15CmX15Cm)中,設置5種不同苗床消毒劑處理,其中處理5為藥劑對照 (多菌靈),并設正常、加倍2個濃度,每處理種植2盆,分別將不同苗床消毒劑配制成2個濃度噴灑于裝有舊蛭石的花盆中,混合均勻后用保鮮膜覆蓋3天,揭膜放置至10天,分別測定各處理舊蛭石中微生物的含量,并種植馬鈴薯脫毒苗逐日觀察其生長情況。1. 2試驗調查內容及方法1. 2. 1花盆蛭石中微生物種類及數量測定采用五點取樣法,分別取不同位點的蛭石樣品混勻、密閉,在實驗室內測定其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采用稀釋平板法,選用選擇性培養基進行測定,細菌用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基;真菌用馬丁氏瓊脂培養基;放線菌用改良高氏1號培養基。1. 2. 2死苗率調查分別調查每個處理花盆的死苗數,并計算死苗率。二、試驗結果2. 1苗床消毒劑篩選預試驗調查測定結果表1 不同苗床消毒劑處理后各項指標調查測定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其特征在于每公斤該消毒劑的溶液中的原料是由下述成分組成甲霜 噁霉靈1. 05 2. 1克、甲殼素0. 5 0. 75克、S— 誘抗素0. 35 0. 5克、農用鏈霉素0. 1 0. 2克,余量為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公斤消毒劑溶液的最佳原料成分組成為甲霜·噁霉靈1. 4克、甲殼素0. 6克、 S—誘抗素0. 4克、農用鏈霉素0. 14克、水997. 46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霜·噁霉靈、甲殼素和S—誘抗素均為水劑,所述農用鏈霉素為可溶性粉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取所述含量的甲霜·噁霉靈、甲殼素、S—誘抗素、農用鏈霉素與所述含量的水混合,然后充分攪拌,混配均勻后制成苗床消毒劑溶液,再進行稀釋,使每平方米苗床即蛭石中藥液量達到6. Okgo
5.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使用方法為在扦插馬鈴薯脫毒苗之前,使用該消毒劑反復均勻噴灑馬鈴薯原原種生產所用舊蛭石,使其藥液量達到6. 0 kg / rrf,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殺菌處理3天,后揭膜晾置至10天,然后扦插馬鈴薯脫毒擴繁苗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苗床消毒劑,尤其是涉及一種防治馬鈴薯原原種薯土傳病害的苗床消毒劑,其特征在于每公斤該消毒劑溶液中的原料是由下述成分組成甲霜·噁霉靈1.05~2.1克、甲殼素0.5~0.75克、S—誘抗素0.35~0.5克、農用鏈霉素0.1~0.2克,余量為水;其制備方法為取所述含量原料混合、攪拌,混配均勻后再進行稀釋,使每平方米苗床即蛭石中藥液量達到6.0kg,其使用方法為在扦插馬鈴薯脫毒苗之前,使用該消毒劑反復均勻噴灑馬鈴薯原原種生產所用舊蛭石,使其藥液量達到6.0㎏/㎡,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殺菌處理3天,后揭膜晾置至10天,然后扦插馬鈴薯脫毒擴繁苗即可;本發明既能夠殺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細菌,有效減輕馬鈴薯原原種生產中的猝倒、立枯、枯萎、根腐、青枯等土傳病害的危害,又能提高作物生理活性和免疫力,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具有抗病、抗毒、抗根結線蟲、抗寒、耐鹽堿等能力。
文檔編號A01P1/00GK102349533SQ20111022208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5日
發明者劉浩, 康萍芝, 張麗榮, 張萍, 沈瑞清, 白小軍, 郭成瑾 申請人:寧夏農林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