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及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364620閱讀:63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藥劑型,尤其涉及一種農用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的微膠囊懸浮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阿維菌素是一種高效、廣譜的抗生素類殺蟲殺螨劑。它是由一組大環內酯類化合物組成,活性物質為AVERMECTIN,對螨類和昆蟲具有胃毒和觸殺作用。噴施葉表面可迅速分解消散,滲入植物薄壁組織內的活性成份可較長時間存在于組織中并具有傳導作用,對害螨和植物組織內取食危害的昆蟲有長殘效性。對昆蟲和螨類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無內吸作用。但它對葉片有很強的滲透作用,可殺死表皮下的害蟲,且殘效期長。它不殺卵。其作用機制與一般殺蟲劑不同的是它干擾神經生理活動,刺激釋放r-氨基丁酸,而r-氨基丁酸對節肢動物的神經傳導有抑制作用,螨類成、若螨和昆蟲與幼蟲與藥劑接觸后即出現麻痹癥狀,不活動不取食,2-4天后死亡。因不引起昆蟲迅速脫水,所以它的致死作用較慢。但對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雖有直接殺傷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殘留少,因此對益蟲的損傷小,對根節線蟲作用明顯。目前阿維菌素單劑在國家農業部登記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顆粒劑和乳油等傳統劑型。噻唑啉是一種廣譜殺線蟲、殺螨和土壤殺蟲劑,具有強烈的觸殺、胃毒活性,對多種線蟲、昆蟲和螨類有明顯的內吸毒殺作用,并對傳統殺蟲劑已產生抗性的一些害蟲,也有很高的活性。可防治的線蟲包括地上莖葉外寄生線蟲、地下植物根部內寄生線蟲、半內寄生線蟲、外寄生線蟲等約20種。可防治的農業及衛生害蟲包括纓翅目、半翅目、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直翅目等30余種。螨類有棉紅蜘蛛、橘全爪螨等,另外對腹足剛地上植物莖葉柄目害物如薄皮蝸牛等亦有效。線蟲已成為危害農作物的重要害蟲和難治害蟲之一,與常規殺線蟲劑不同,該品種為非熏蒸型且在植物體內有內吸傳導作用,其獨特的生物和理化特性使其適合土壤、莖葉施藥,對植物寄生線蟲和害蟲有廣譜活性,是一種防治植物寄生線蟲的理想殺線蟲劑。故具有較廣闊的市場開發前景。目前噻唑啉單劑在國家農業部登記的劑型為顆粒劑和乳油等傳統劑型。已登記的上述劑型藥效持續時間短,不能控制農藥活性物質的釋放速度。微膠囊懸浮劑(microcapsule suspensions)是我國農藥產業政策中明確規定發展的農藥新劑型之一。該劑型是以高分子材料作為囊壁,通過化學、物理或物理化學的方法,將農藥活性物質包裹起來,形成一種具有半滲透性囊膜的微型膠囊,是當前農藥新劑型中技術含量最高、最具開發前景的新劑型之一。其優點在于能在一定時間內控制農藥活性物質的釋放速度,達到殺死害蟲的目的,以滿足防治要求。具有持效時間長、對環境和人體毒性低、有效成分穩定性好、使用安全等特點。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對防治作物線蟲和地下害蟲效果好、持效期長、對環境污染小、使用安全的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及制備方法。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囊心組合物20-75份,脲醛樹脂預制物10-20份,乳化分散劑2-10份和水2-65份;其中,所述囊心組合物由阿維菌素和噻唑啉與有機溶劑按重量1 1-5比例混合成均相溶液,再與乳化分散劑按按重量5-20 1比例混合攪拌制成。進一步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還包括按重量份0. 1-1份的黃原膠、明膠或聚乙烯醇。進一步地,所述有機溶劑為為環己酮、C2 C4 二元醇類、芳香烴類如甲苯、二甲苯或脂肪烴溶劑油之中一種或任意兩種以任意比列的混合物。進一步地,所述乳化分散劑為農用乳化劑,如OP系列、NP系列、吐溫系列、農乳 1600系列、農乳600系列、農乳700系列中一種或任意兩種以任意比列的混合物。進一步地,所述脲醛樹脂預制物由尿素與甲醛按重量1 1.8比例反應制成。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制備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將阿維菌素和噻唑啉與有機溶劑按重量1 1-5比例混合成均相溶液;步驟2、將步驟1得到的均相溶液和乳化分散劑按5-20 1比例混合、攪拌,制成囊心物質組合物;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囊心物質組合物與脲醛樹脂預制物按重量1-4. 5 1比例,倒入反應器中混合,于室溫下攪拌,并調PH4. 5-5. 5,進行界面聚合反應30分鐘;步驟4、將步驟3聚合反應后的體系的pH調至2-3,繼續反應30分鐘,攪拌并升溫至35°C 50°C,繼續攪拌20分鐘進行固化,最后將固化后反應體系的pH調至中性;步驟5、向步驟4中固化后的反應體系中加入占反應體系總量的2 4%的用量加入乳化分散劑,并加入水2 65份攪拌制成。進一步地,步驟3具體為3. 1、將步驟2得到的囊心物質組合物與脲醛樹脂預制物按重量1-4. 5 1比例, 倒入反應器中于室溫下2200轉/分鐘的攪拌速度進行攪拌混合;3. 2、用5%稀鹽酸調混合液的pH4. 5-5. 5,進行界面聚合反應30分鐘。其中,步驟 3中所述脲醛樹脂預制物的配置方法為3. 1. 1、將尿素與甲醛按重量1 1. 8比例稱量、備料;3. 1.2、將甲醛倒入反應器中,用5%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為7.5-8.0,將尿素加入,加熱,控制反應溫度為80°C-90°C,反應1小時后降溫至室溫,完成脲醛樹脂預制物的制備。進一步地,步驟4具體為4. 1、用5%稀鹽酸調聚合反應后的混合液的pH2-3,繼續反應30分鐘,調攪拌速度為400轉/分鐘,并按每10分鐘升溫5°C的速度,緩慢升溫至35°C 50°C,繼續攪拌20分鐘進行固化;4. 2、將固化后的反應體系用5%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至中性。進一步地,步驟5 還包括向步驟4固化后的反應體系中加入占反應體系總量的0. 1-1%的黃原膠、明膠或聚乙烯醇;步驟5具體為5. 1、向步驟4固化后的反應體系中加入占反應體系總量的2-4%的乳化分散劑和 /或黃原膠、明膠或聚乙烯醇混合;5. 2、再加入水2 65份,在室溫下以攪拌速度為400轉/分鐘繼續攪拌1小時后制成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微囊懸浮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提高了農藥的穩定性。將農藥微膠囊化后,降低了由于光、熱、雨水、微生物和其他化學物等對有效成分的分解、揮發、降解和流失的速率,提高了農藥的穩定性。2、防治效果的提高和持效期延長。將農藥微膠囊化后,有效成分85%以上集中在囊心,通過控制釋放速度,農藥的持效期可延長3 10倍,持效期的延長,從而提高了防治效果。3、將對環境的污染降至最低。將農藥微膠囊化后,介質使用的是水而不是有機溶劑,從而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和有機溶劑的使用量。不易燃易爆,運輸安全。4、降低了對人體的毒性。將農藥微膠囊化后,農藥的揮發性得到最大抑制,令人不愉快的異味被掩蔽,對人、畜的刺激大為減少,無論對人畜還是生態環境,都更為安全可靠。5、使用方便,方法多樣(如穴施、溝施、噴霧或沖施均可),可達到作物不同時期防治線蟲和地下害蟲的目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描述。本發明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囊心組合物20-75份,脲醛樹脂預制物10-20份,乳化分散劑2-10份和水2_65份;其中,所述囊心組合物由阿維菌素和噻唑啉與有機溶劑按重量1 1-5比例混合成均相溶液, 再與乳化分散劑按按重量5-20 1比例混合攪拌制成。作為本發明進一步地實施例,所述的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還包括按重量份0. 1-1份的黃原膠、明膠或聚乙烯醇。其中,上述的有機溶劑為為環己酮、C2 C4 二元醇類、芳香烴類(如甲苯、二甲苯或脂肪烴溶劑油)中一種或任意兩種以任意比列的混合物。上述乳化分散劑為農用乳化劑,如OP系列、NP系列、吐溫系列、農乳1600系列、農乳600系列、農乳700系列中一種或任意兩種以任意比列的混合物。于一具體的實施例中,上述脲醛樹脂預制物由尿素與甲醛按重量1 1.8比例反應制成。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用于制備所述的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的各原料的配比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 按阿維菌素2g和噻唑啉10g,加入乙二醇20g、環己酮8g和吐溫80乳化劑5g制成囊心物質組合物;按囊心組合物45g與脲醛樹脂預制物18g(2. 5 1)比例,制備成微膠囊劑的聚合-固化物;最后加入3g乳化劑0P-5和0. Ig黃原膠混合,并加水33. 9g,按制備工藝即制成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微膠囊懸浮劑100g。實施例2 按阿維菌素4g和噻唑啉15g,加入甲苯10g、環己酮15g,吐溫80乳化劑2g和農乳 1601乳化劑3g制成囊心物質組合物;按囊心組合物49g與脲醛樹脂預制物14g (3. 5 1) 比例,制備成微膠囊劑的聚合-固化物;最后加入4g乳化劑NP-10和Ig明膠混合,并加水 32g,按制備工藝即制成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微膠囊懸浮劑100g。實施例3 按阿維菌素6g和噻唑啉20g,加入二甲苯10g、環己酮18g、農乳700乳化劑2g和農乳1601乳化劑Ig制成囊心物質組合物;按囊心組合物57g與脲醛樹脂預制物19g (3 1) 比例,制備成微膠囊劑的聚合-固化物;最后加入4g乳化劑NP-10混合,并加水20g,按制備工藝即制成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微膠囊懸浮劑100g。實施例4 按阿維菌素8g和噻唑啉30g,加入二甲苯5g、環己酮20g、乳化劑NP_103g和農乳 1601乳化劑Ig制成囊心物質組合物;按囊心組合物67g與脲醛樹脂預制物16. 75g G 1) 比例,制備成微膠囊劑的聚合-固化物;最后加入3g乳化劑吐溫80混合,并加水13. 25g, 按制備工藝即制成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微膠囊懸浮劑100g。實施例5 按阿維菌素IOg和噻唑啉35g,加入環己酮25g、2g吐溫60和2g農乳1601乳化劑制成囊心物質組合物;按囊心組合物7 與脲醛樹脂預制物16. 45gG. 5 1)比例,制備成微膠囊劑的聚合-固化物;最后加入2g乳化劑0P-10混合,并加水7. 56g,按制備工藝即制成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微膠囊懸浮劑100g。上述各實施例致使本發明中較為優選的實施例,但并不僅限于此,凡是在本發明的中記載的各原料在配比范圍內制成的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微膠囊懸浮劑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明制備上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將阿維菌素和噻唑啉與有機溶劑按重量1 1-5比例混合成均相溶液;步驟2、將步驟1得到的均相溶液和乳化分散劑按5-20 1比例混合、攪拌,制成囊心物質組合物;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囊心物質組合物與脲醛樹脂預制物按重量1-4. 5 1比例,倒入反應器中混合,于室溫下攪拌,并調PH4. 5-5. 5,進行界面聚合反應30分鐘;步驟4、將步驟3聚合反應后的體系的pH調至2-3,繼續反應30分鐘,攪拌并升溫至35°C 50°C,繼續攪拌20分鐘進行固化,最后將固化后反應體系的pH調至中性;步驟5、向步驟4中固化后的反應體系中加入占反應體系總量的2 4%的用量加入乳化分散劑,并加入水2 65份攪拌制成。進一步地,步驟3具體為3. 1、將步驟2得到的囊心物質組合物與脲醛樹脂預制物按重量1-4. 5 1比例, 倒入反應器中于室溫下2200轉/分鐘的攪拌速度進行攪拌混合;3. 2、用5%稀鹽酸調混合液的pH4. 5-5. 5,進行界面聚合反應30分鐘。其中,步驟3中所述脲醛樹脂預制物的配置方法為
3. 1. 1、將尿素與甲醛按重量1 1. 8比例稱量、備料;3. 1.2、將甲醛倒入反應器中,用5%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為7.5-8.0,將尿素加入,加熱,控制反應溫度為80°C-90°C,反應1小時后降溫至室溫,完成脲醛樹脂預制物的制備。進一步地,步驟4具體為4. 1、用5%稀鹽酸調聚合反應后的混合液的pH pH2_3,繼續反應30分鐘,調攪拌速度為400轉/分鐘,并按每10分鐘升溫5°C的速度,緩慢升溫至35°C 50°C,繼續攪拌 20分鐘進行固化;4. 2、將固化后的反應體系用5%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至中性。進一步地,步驟5還包括向步驟4固化后的反應體系中加入占反應體系總量的 0. 1-1%的黃原膠、明膠或聚乙烯醇;步驟5具體為5. 1、向步驟4固化后的反應體系中加入占反應體系總量的2-4%的乳化分散劑和 /或黃原膠、明膠或聚乙烯醇混合;5. 2、再加入水2 65份,在室溫下以攪拌速度為400轉/分鐘繼續攪拌1小時后制成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微囊懸浮劑。下面結合一具體的實施例的制備過程對本發明做更詳細的說明。—種制備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的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1)囊心物質的配制稱取0. 5g阿維菌素、5g噻唑啉和15g環己酮、二甲苯IOg混合成均相溶液,再將該溶液和農乳1601乳化劑5g混合、攪拌,制成囊心物質組合物。幻脲醛樹脂預制物的配置將尿素與甲醛按重量1 1.8比例稱量、備料;將甲醛倒入反應器中,用5%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為7. 5-8. 0,將尿素加入,加熱,控制反應溫度為 80°C -90°C,反應1小時后,降溫至室溫,制成脲醛樹脂預制物,備用。3)微膠囊劑的聚合-固化稱取步驟2、脲醛樹脂預制物10. 75g與步驟1)囊心物質組合物35. 5g,倒入反應器中混合,于室溫下2200轉/分鐘攪拌,用5%稀鹽酸調 PH4. 5-5. 5,進行界面聚合反應30分鐘;再將該體系用5%稀鹽酸調pH2_3,繼續反應30分鐘,調攪拌速度為400轉/分鐘,并按每10分鐘升溫5°C的速度,緩慢升溫至35°C 50°C, 繼續攪拌20分鐘進行固化,最后將反應體系用5%氫氧化鈉溶液調pH至中性,反應結束。4)微膠囊懸浮劑的制備向步驟幻中的46. 25g微膠囊聚合-固化物中加入乳化劑0P-10 4g和聚乙烯醇Ig混合,并加水48. 75g,在室溫下以攪拌速度為400轉/分鐘繼續攪拌1小時,即制成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100g。本發明將阿維菌素和噻唑啉殺蟲劑制備成微膠囊懸浮劑 (microcapsulesuspensions)。該劑型是以高分子材料作為囊壁,通過化學、物理或物理化學的方法,將農藥活性物質包裹起來,形成一種具有半滲透性囊膜的微型膠囊,是當前農藥新劑型中技術含量最高、最具開發前景的新劑型之一。其優點在于能在一定時間內控制農藥活性物質的釋放速度,達到殺死害蟲的目的,以滿足防治要求。具有持效時間長、對環境和人體毒性低、有效成分穩定性好、使用安全等特點。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囊心組合物20-75份,脲醛樹脂預制物10-20份,乳化分散劑2-10份和水2_65 份;其中,所述囊心組合物由阿維菌素和噻唑啉與有機溶劑按重量1 1-5比例混合成均相溶液,再與乳化分散劑按按重量5-20 1比例混合攪拌制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其特征在于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還包括按重量份0. 1-1份的黃原膠、明膠或聚乙烯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溶劑為為環己酮、C2 C4 二元醇類、芳香烴類如甲苯、二甲苯或脂肪烴溶劑油之中一種或任意兩種以任意比列的混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分散劑為農用乳化劑,如OP系列、NP系列、吐溫系列、農乳1600系列、農乳600系列、農乳 700系列中一種或任意兩種以任意比列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脲醛樹脂預制物由尿素與甲醛按重量1 1.8比例反應制成。
6.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微膠囊懸浮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將阿維菌素和噻唑啉與有機溶劑按重量1 1-5比例混合成均相溶液;步驟2、將步驟1得到的均相溶液和乳化分散劑按5-20 1比例混合、攪拌,制成囊心物質組合物;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囊心物質組合物與脲醛樹脂預制物按重量1-4. 5 1比例,倒入反應器中混合,于室溫下攪拌,并調pH4. 5-5. 5,進行界面聚合反應30分鐘;步驟4、將步驟3聚合反應后的體系的pH調至2-3,繼續反應30分鐘,攪拌并升溫至 35°C 50°C,繼續攪拌20分鐘進行固化,最后將固化后反應體系的pH調至中性;步驟5、向步驟4中固化后的反應體系中加入占反應體系總量的2 4%的用量加入乳化分散劑,并加入水2 65份攪拌制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具體為3.1、將步驟2得到的囊心物質組合物與脲醛樹脂預制物按重量1-4. 5 1比例,倒入反應器中于室溫下2200轉/分鐘的攪拌速度進行攪拌混合;3. 2、用5%稀鹽酸調混合液的pH4. 5-5. 5,進行界面聚合反應30分鐘。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脲醛樹脂預制物的配置方法為3. 1.1、將尿素與甲醛按重量1 1.8比例稱量、備料;3.1.2、將甲醛倒入反應器中,用5%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為7. 5-8.0,將尿素加入,加熱,控制反應溫度為80°C -90°C,反應1小時后降溫至室溫,完成脲醛樹脂預制物的制備。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具體為、4.1、用5%稀鹽酸調聚合反應后的混合液的pH2-3,繼續反應30分鐘,調攪拌速度為400轉/分鐘,并按每10分鐘升溫5°C的速度,緩慢升溫至35°C 50°C,繼續攪拌20分鐘進行固化;、4.2、將固化后的反應體系用5 %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至中性。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還包括向步驟4固化后的反應體系中加入占反應體系總量的0. 1-1%的黃原膠、明膠或聚乙烯醇;步驟5具體為、5.1、向步驟4固化后的反應體系中加入占反應體系總量的2-4%的乳化分散劑和/或黃原膠、明膠或聚乙烯醇混合;、5. 2、再加入水2 65份,在室溫下以攪拌速度為400轉/分鐘繼續攪拌1小時后制成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微囊懸浮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及制備方法,主要是為了提供一種防治作物線蟲和地下害蟲效果好、持效期長的農藥劑型,屬農藥生產技術領域。本發明所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囊心組合物20-75份,脲醛樹脂預制物10-20份,乳化分散劑2-10份和水2-65份;其中,所述囊心組合物由阿維菌素和噻唑啉與有機溶劑按重量1∶1-5比例混合成均相溶液,再與乳化分散劑按按重量5-20∶1比例混合攪拌制成。外觀為淡黃至乳白色均相懸浮液。本發明所述阿維菌素和噻唑啉復配微膠囊懸浮劑防治作物線蟲和地下害蟲效果好、持效期長、使用安全,且對環境污染小。
文檔編號A01N43/90GK102239861SQ201110240779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2日
發明者譚曉輝 申請人:譚曉輝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