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與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一些湖泊、河道等水域受環境污染的困擾,水體富營養化的情況日益嚴重原有的沉水植被衰退,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我國人均水資源均占有量少,且時空分布不平衡,使得現有的水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目前,污染水體凈化的方法,包括機械過濾、物化吸附、化學殺藻、投加微生物菌劑等單項技術,在我國的水體水質凈化與生態修復中均有應用。但是物化方法往往費用高、耗電大,僅適應于小型水體的凈化,投放微生物菌劑則存在較大的二次污染危險。現有生物方法治理污水技術,主要是利用浮床、浮島來進行污水處理,利用動植物共同消減水中富營養化物質的方法還不多。申請號“201010105909. 5”,發明名稱“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及污水處理方法”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針對較窄的非潮汐農村河道富營養化物質的消減方法。申請號“200710151009. 2”,發明名稱“鰱魚和三角帆蛘聯合控藻的方法”,公開了一種利用鰱魚與三角帆蛘控制藻華以凈化水質的方法。但上述方法還存在不同問題①沒有解決較大型的、有潮汐現象的河道的阿富營養物質消減問題。②單純靠動物修復污染水體,凈化效果不明顯,水體溶解氧不能增長。③動物死亡會給水體造成更大的污染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強化潮汐河道的生態修復功能,改善水質。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潮汐河流中的水生植物浮毯區和河蛘養殖區。優選地,所述河蛘養殖區設于所述潮汐河流中部,所述的水生植物浮毯區設于所述河蛘養殖區兩側。優選地,所述水生植物浮毯區按除污能力依次劃分為挺水植物區、漂浮植物區、沉水植物區。優選地,所述挺水植物選自水花生或/和茭白,所述浮水植物選自大藻或/和水葫蘆,所述沉水植物選自狐尾藻、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菹草或者金魚藻之一或兩種以上組
I=I O優選地,所述水生植物浮毯區的浮毯為竹樁固定的漁網結構,避免浮水植物飄走。優選地,在所述河蛘養殖區橫向拉網繩,網繩間隔為1米-1. 5米,在網繩上吊養三角帆蛘。
優選地,所述水生植物浮毯區和所述河蛘養殖區之間設有欄桿隔離,且在所述的欄桿上設有橫向拉網繩的連接機構,如缺刻或掛鉤。 優選地,所述河道為潮汐河道,至少長500米,寬15-20米,深度1米_5米。優選地,所述每側水生植物浮毯區長度為所述河蛘養殖區3/4。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潮汐河流的水流方向會變化,因此凈化系統要兩邊對稱式。 含氮磷較高的污水流入河道,經挺水植物攔截泥沙顆粒,使其下沉,下沉的顆粒為挺水植物提供了豐富的養料使其生長,這也使水的透明度提高。浮水植物生長迅速,迅速吸收富集水中重金屬、氮磷等,進一步沉水植物吸收水中游離的富營養化物質。到中部,三角帆蛘濾水, 吃掉較小的浮游植物,并且在一個少重金屬的水環境中生長,提供一種健康無公害的水產
P
ΡΠ O金魚藻、狐尾藻等在春夏季生長較好,冬季可以換成輪葉黑藻和菹草等耐寒植物, 保障了冬季的凈化效果。漂浮植物用漁網網住,這樣避免漂浮植物的蔓延。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由于本發明在河道中依次栽培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使得河道凈化層層遞進。而且不同水生植物合理混栽,全年都有凈化力。2.本發明河蛘養殖區的蛘類既可以濾除浮游植物,減少水華藻,又能保證其肉質不含重金屬物質。3.本發明適用于潮汐河道,應用性廣泛,且成本較低,安全環保,不產生二次污染。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圖1為本發明的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的整體示意圖。圖2為河蛘掛養示意圖。圖3為掛養的河蛘示意圖。其中1為河蛘養殖區,11為橫向拉網繩,2為水生植物浮毯區,21為沉水植物區, 22為漂浮植物區,23為挺水植物區,3為欄桿,4河蛘養殖網兜,5為河蛘進出口收縮繩,6為固定繩,7河蛘進出口。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如圖1、圖2所示,一種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包括,設置于潮汐河流中的水生植物浮毯區2和河蛘養殖區1。優選地,所述河蛘養殖區1設于所述潮汐河流中部,所述的水生植物浮毯區2設于所述河蛘養殖區1兩側。所述水生植物浮毯區2按除污能力依次劃分為挺水植物區23、漂浮植物區22、沉水植物區21。在所述河蛘養殖區1橫向拉網繩11,網繩間隔為1米-1.5米,在網繩上吊養三角帆蛘。所述河道為潮汐河道,至少長500米,寬15-20米,深度1米_5米。在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中,在所述水生植物浮毯區2和所述河蛘養殖區1之間設有欄桿3隔離,且在所述的欄桿3上設有橫向拉網繩11的連接機構,如缺刻或掛鉤。
如圖3所示,河蛘養殖網具體情況。6為固定繩,可以使整個養殖網固定于河蛘養殖區網繩上,每個河蛘養殖網的間隔為10-20cm。7為河蛘進出口。8為河蛘進出口收縮繩。下面結合實施案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對于一個有100戶居民的村落,河寬20米,深3米,河道流經村前,承載全村20% 的污水,水流為1米每分鐘,河道為潮汐河道。則在村子污水出口下游100米范圍選擇一段 500米河道,兩側的水生植物浮毯區2各150米,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分別為50 米,河蛘養殖區200米。實施例2對于一個有100戶居民的村落,河寬20米,深3米,河道流經村前,承載全村20% 的污水,水流大于1米每分鐘小于2米每分鐘,河道為潮汐河道。則在村子污水出口下游 200米范圍選擇一段1000米河道,兩側的水生植物浮毯區2各300米,挺水植物、漂浮植物、 沉水植物分別為100米,河蛘養殖區400米。實施例3對于一個有100戶居民的村落,河寬20米,深3米,河道流經村前,承載全村20% 的污水,水流小于1米每分鐘,河道為潮汐河道。則在村子污水出口下游100米范圍選擇一段300米河道,兩側的水生植物浮毯區2各90米,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分別為30 米,河蛘養殖區120米。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
1.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潮汐河流中的水生植物浮毯區和河蛘養殖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河蛘養殖區設于所述潮汐河流中部,所述的水生植物浮毯區設于所述河蛘養殖區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浮毯區按除污能力依次劃分為挺水植物區、漂浮植物區、沉水植物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選自水花生或/和茭白,所述浮水植物選自大藻或/和水葫蘆,所述沉水植物選自狐尾藻、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菹草或者金魚藻之一或兩種以上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浮毯區的浮毯為竹樁固定的漁網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河蛘養殖區橫向拉網繩,網繩間隔為1米-1. 5米,在網繩上吊養三角帆蛘。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浮毯區和所述河蛘養殖區之間設有欄桿隔離,且在所述的欄桿上設有橫向拉網繩的連接機構,如缺刻或掛鉤。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其特征在于,優選地,所述河道為潮汐河道,至少長500米,寬15-20米,深度1米_5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潮汐河流污水處理及水產養殖綜合系統,包括,設置于潮汐河流中的水生植物浮毯區和河蚌養殖區,所述河蚌養殖區設于所述潮汐河流中部,所述的水生植物浮毯區設于所述河蚌養殖區兩側。水生植物浮毯區按除污能力依次劃分為挺水植物區、漂浮植物區、沉水植物區。由于本發明在河道中依次栽培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使得河道凈化層層遞進。而且不同水生植物合理混栽,全年都有凈化力。本發明河蚌養殖區的蚌類既可以濾除浮游植物,減少水華藻,又能保證其肉質不含重金屬物質。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349461SQ201110247579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5日
發明者何培民, 孫鵬濤, 李春霞, 杜霞, 邵路暢, 霍元子, 韓芳, 饒濤 申請人:上海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