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消減地黃連作障礙的基質栽培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減輕作物連作障礙的種植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消減地黃連作障礙的基質栽培法,屬于農業集約化生產技術,專用于克服和消除地黃連作障礙問題。
背景技術:
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塊根入藥,因主產于古“懷慶府”(今河南焦作)一帶,又名懷地黃,與牛膝、山藥、菊花一起并稱“四大懷藥”,是著名的道地藥材之一,被歷代藥典列為藥材中的上品。地黃藥性平和,補而不燥,在臨床應用上分別以鮮地、生地和熟地入藥,具有清熱生津,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等多種功效,被廣泛的應用于多種方劑配伍,為六味地黃丸、消渴丸、三九胃泰、烏雞白鳳丸等常用中成藥的主要原料,年需求量高達25 000噸左右,每月用量約1700噸,是我國常用大宗藥材。地黃是已知根莖類藥材中連作障礙最嚴重的藥用植物之一,其連作障礙突出表現為塊根不能膨大,多須根,每茬收獲后須隔8 10年方可再植。河南作為地黃的主要道地產區之一,目前在河南省焦作地區(道地產區)種植面積已近1. 5萬公頃,總產值達到數十億元。由于地黃主產地十分集中,近年來因地黃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加之輪作周期長達十年之久,很多地區已經沒有未種植過地黃的新茬口可供倒茬。種植面積開始逐漸縮小。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很多藥農在連作土壤上栽植地黃,并通過增施肥料、噴施農藥等方法來維持地黃的生長,不僅加大了農業投入,也嚴重影響了地黃藥材的品質,造成產量下降、農殘超標等新問題。由于受土壤結構、地理位置、氣候溫差、加工和購銷成本等因素的制約,生地黃在全國很難再形成新的產區,連作障礙已經成為影響地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目前,生產中對于地黃的連作障礙還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多數研究如添加復合微生物菌劑,施用吸附劑減少化感物質等土壤處理方法尚處于理論階段,難以在生產上應用。由于地黃連作障礙的嚴重性及特殊性,許多消除其它作物連作障礙的技術應用于地黃生產時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連作障礙已經嚴重的影響了道地產區地黃的產量和品質。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首先對引起地黃連作障礙的原因進行了研究。通過水培收集、重茬地黃根際根區土壤浸提等方法,利用HPLC、ESI-MS等儀器對地黃根系分泌物進行分析,并對重茬地黃生長過程中的化感物質進行了動態監測,結果發現地黃根系分泌的有機酸類、苷類和留醇類等化感物質是造成連作毒害的主要原因。通過測定正、重茬地黃的光合特性,葉綠素含量,根系活力,代謝酶活性等指標,以及通過重茬處理、剪葉改變源庫關系等手段研究連作條件下地黃植株的生理生態特性變化,發現連作引起氣孔關閉, 葉綠素含量降低,導致早期光合能力降低,源能力不足;同時連作導致根系活力下降,庫容降低,最終造成連作障礙,苗期是連作障礙產生的關鍵時期。另外,對正、重茬地黃根際土壤微生物區系的研究表明有害微生物增加也是造成地黃連作障礙的原因之一。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本發明提出了減少重茬地黃土壤中的化感物質、改善根際微生態環境以及在地黃苗期回避重茬環境等設想,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結果表明,基質栽培法的效果明顯,操作簡便,能有效的減輕地黃的連作障礙,其消減效率可達到70%以上。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一種消減地黃連作障礙的基質栽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種前土壤滅菌處理地黃栽種前按常規方法施入底肥,整地做畦,然后對土壤進行滅菌處理;
第二步、基質處理基質為草炭、蛭石和珍珠巖的混合物,加入體積比為草炭蛭石珍珠巖6:廣2:2 3,或為草炭和蛭石的混合物,加入的體積比為草炭蛭石7:3,使用前噴施含殺菌劑的水,使其含水量達到60%,然后用薄膜覆蓋,放置1周后即可使用;
第三步、種植采用營養缽或營養袋種植,具體步驟首先將營養缽或營養袋底部去除,將處理后的基質加入營養缽或營養袋,加至1/2時,放入地黃種栽,繼續添加基質至與缽或袋面平齊,然后在做好的畦上,按25cm的行距,20cm的株距開播種穴,穴深8-lOcm,將放好地黃種栽的營養缽或營養袋放入,澆透水,覆土約0. 5^1cm于缽面,以利保濕; 第四步、管理生長期間按照正常栽種進行田間管理即可。進一步,所述的第一步中的土壤滅菌處理是用體積分數為0. 5%的乙醇,按50 100L · m_2的標準灌溉土壤,灌溉后用塑料膜覆蓋,十天后揭膜;
進一步,所述的第二步中的基質為草炭、蛭石和珍珠巖的混合物,加入體積比為草炭 蛭石珍珠巖6:1:3。進一步,所述的第二步中的基質在使用前噴施含殺菌劑的水為1000倍50%的多菌靈錳鋅或1000倍的多菌靈。進一步,所述的第三步中的營養缽的直徑為8 10cm,高為纊10cm。進一步,所述的第三步中的營養袋的直徑為8 10cm,高為纊10cm。本發明的種植方法的生產試驗
本試驗是在地黃的道地產區河南省焦作溫縣農科所試驗基地內進行。正茬地塊在十年內未曾種植過地黃,重茬地塊在上一年曾栽種過地黃。供試品種為生產上廣泛使用的品種“溫85-5”,挑選3-4 cm長,大小基本一致的地黃“種栽”。正茬和重茬的種植按照正常農民種植的方法進行,本發明的種植方法按照發明內容里的步驟進行,考察不同因素對消減地黃連作障礙的效果。1、育苗基質選擇(營養缽規格直徑8cm,高8cm)
權利要求
1.一種消減地黃連作障礙的基質栽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種前土壤滅菌處理地黃栽種前按常規方法施入底肥,整地做畦,然后對土壤進行滅菌處理;第二步、基質處理基質為草炭、蛭石和珍珠巖的混合物,加入體積比為草炭蛭石珍珠巖6:廣2:2 3,或草炭和蛭石的混合物,加入的體積比為草炭蛭石7:3,使用前噴施含殺菌劑的水,使其含水量達到60%,然后用薄膜覆蓋,放置1周后即可使用;第三步、種植采用營養缽或營養袋種植,具體步驟是,首先將營養缽營養袋的底部去除,將處理后的基質加入營養缽或營養袋,加至1/2時,放入地黃種栽,繼續添加基質至與營養缽或營養袋面平齊,然后在做好的畦上,按25cm的行距,20cm株距開播種穴,穴深 8-lOcm,將放好地黃種栽的營養缽或營養袋放入,澆透水,覆土約0. 5 lcm于缽面,以利保濕;第四步、管理生長期間按照正常栽種進行田間管理即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減地黃連作障礙的基質栽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步中的土壤滅菌處理是用體積分數為0. 5%的乙醇,按50 100L · m_2的標準灌溉土壤,灌溉后用塑料膜覆蓋,十天后揭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減地黃連作障礙的基質栽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中的基質為草炭、蛭石和珍珠巖的混合物,加入體積比為草炭蛭石珍珠巖6:1: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減地黃連作障礙的基質栽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中的基質在使用前噴施含殺菌劑的水為1000倍50%的多菌靈錳鋅或1000倍的多菌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減地黃連作障礙的基質栽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步中的營養缽的直徑為flOcm,高為纊10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消減地黃連作障礙的基質栽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步中的營養袋的直徑為flOcm,高為flO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消減地黃連作障礙的基質栽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一、種前用0.5%的乙醇對土壤滅菌處理;二、以草炭、蛭石和珍珠巖的混合物為基質,使用前噴施含殺菌劑的水,使其含水量達到60%,保持一周即可;三、將營養缽或營養袋底部去除,將處理后的基質加入營養缽或營養袋,然后放入地黃種栽,在做好的畦上,按25cm的行距,20cm的株距開播種穴,穴深8-10cm,將放好地黃種栽的營養缽或營養袋放入,澆透水,覆土約0.5~1cm,以利保濕;四、生長期間按照正常栽種進行田間管理即可。本發明有效地解決了地黃種植一年后,栽種重茬地黃時,病害嚴重,植株大量死亡,產量急劇下降,必須換生地進行種植的連作障礙問題。
文檔編號C05G3/00GK102356747SQ20111026860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3日
發明者張重義, 李娟 , 范華敏, 郭冠英, 陳新建, 黃劍, 齊輝 申請人: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