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國蘭栽培基質及其制備方法和國蘭栽培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222973閱讀:1236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國蘭栽培基質及其制備方法和國蘭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蘭花根據原產地可分為洋蘭和國蘭,洋蘭的原生種主要在熱帶雨林且常常依附于樹干或巖壁間生長。國蘭主要指蘭科蘭屬中生長于土壤之中的地生蘭。

我國關于蘭科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形態學、分類學、組培快繁技術等方面,環境因素與蘭花生長機理關系方面的研究比較少。但蘭花對生長環境要求特殊,因此環境因素對蘭花的培育是十分重要地。

在《漳州師范學院學報》中文獻“環境因子影響蘭花生長機理的研究進展”中公開了影響蘭花生長的環境因子有溫度、相對濕度、栽培基質、光照等。溫度、相對濕度和光照等對國蘭的花芽形成、有機物積累和授粉率等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國蘭的栽培基質則決定性的影響了新芽新根增殖率、開花率、移植存活率等。

國蘭的栽培基質里基本都包括肥料,蘭花用肥料主要是氮、磷、鉀肥,氮、磷、鉀肥的用量和比例對國蘭的生長周期、抗病能力、光合速率、營養物質儲存等有著重要影響。

在國蘭栽培中,病害的預防是很重要的環節,蘭花枯萎病是一種蘭花易得病害,蘭花枯萎病的致病病菌是尖孢鐮刀菌。尖孢鐮刀菌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土傳病原真菌。現在市面上對蘭花病害防止的主要方法是采用殺菌劑噴灑,但是殺菌劑本身由化學成分構成,帶有毒性,對人體有害,因此對于栽培人員來說是有害的。因此,采用一種不需要噴灑滅菌劑即可防止尖孢鐮刀菌對國蘭的侵害是十分有意義的。眾所周知地,菌種之間存在抑制或促進關系,因此可以在栽培基質中添加菌劑來實現抑制尖孢鐮刀菌的生長從而達到目的。根據《中國農學通報》公開的文獻“青霉菌、防線菌株和石灰水對尖孢鐮刀菌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青霉菌可以對尖孢鐮刀菌產生抑制作用,青霉菌對尖孢鐮刀菌的孢子萌發抑制率為71.97%,但是青霉菌對尖孢鐮刀菌的抑制率仍然不夠高。然而菌株的抑菌能力不僅與菌株本身有關系,與所處的生長環境也有非常大的關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國蘭栽培基質及其制備方法和國蘭栽培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國蘭栽培基質,所述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紫色砂頁巖、楊樹皮、椰糠、草炭土、肥料和微生物菌液;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藤黃微球菌、腸膜明串珠菌和地衣芽孢桿菌。

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栽培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花生殼40~60份、紫色砂頁巖15~35份、楊樹皮1~5份、椰糠3~10份、草炭土1~10份、微生物菌液0.1%~0.8份、肥料0.1%~0.8份;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100~500萬cfu/ml、藤黃微球菌100~500萬cfu/ml、腸膜明串珠菌100~500萬cfu/ml、地衣芽孢桿菌100~500萬cfu/ml。

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栽培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花生殼57份、紫色砂頁巖30份、楊樹皮2份、椰糠5份、草炭土5份、、肥料0.5份、微生物菌液0.5份;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100~500萬cfu/ml、藤黃微球菌100~500萬cfu/ml、腸膜明串珠菌100~500萬cfu/ml、地衣芽孢桿菌100~500萬cfu/ml,相對應的重量比為1:1:1:1。

國蘭栽培基質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拌料:將花生殼、紫色砂頁巖、楊樹皮、椰糠、微生物菌液、肥料、草炭土按權利要求1~3所述配比稱重后混勻再加水調節成栽培基質,其中含水量為40%~50%;

(2)裝袋:栽培基質裝袋,即得國蘭栽培基質。

國蘭栽培方法,包括以下過程:

(1)選種:

選擇根系完整、健壯,葉片較完整的健康蘭株;

(2)栽植,用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國蘭栽培基質進行栽植:

用較大塊栽培基質填至盆高的1/5~1/4作為排水層;

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要種植的蘭株中最老的一苗的鱗莖上2cm處,放進花盆中,左手的掌心壓住蘭盆邊緣,右手用小木棍調整蘭株的根均勻擺放;填粗栽培基質至盆的1/2處;

用右手掌輕拍盆的中部,左手調節蘭花苗的定植高度,低于蘭盆2cm,填中粗栽培基質至3/4處,搖動蘭盆或拍擊盆壁,使植料與蘭根密切接觸;

填細栽培基質低于盆口1cm~2cm;

(3)栽后第二天用清水灌根至盆底流淌出清澈的水后,將其移入遮蔭棚中;

(4)栽植15d~20d,轉入日常管理,栽植2年期間不換盆。

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栽植時間為春季或者秋季,以3-5苗為一個單叢栽植。

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蘭盆采用口徑18-25厘米的專用蘭花盆,蘭盆底部底孔用紗網/直徑4cm~6cm的泡沫塊蓋住或放疏水透氣罩。

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日常管理包括:

光照管理:蘭花耐陰,避免直射強光,保持光照強度為7000~15000lux;

溫度管理:保持環境溫度為15℃~25℃;

水質管理:用清潔、微酸、ph值為6.2-6.8的水進行澆水。

本發明中所述肥料為氮、磷、鉀復合肥料。

本發明中,在栽培基質中利用了微生物菌液來提高國蘭拮抗能力,大大降低國蘭的患病率。青霉菌的存在抑制了尖孢鐮刀菌,通過為青霉菌搭建一個良好的代謝環境,提高了青霉菌對尖孢鐮刀菌的抑制能力。而且地衣芽孢桿菌和腸膜明串珠菌本身具備拮抗致病菌的能力,其分別與藤黃微球菌的配合作用降低了蘭花白絹病和蘭花炭疽病的得病率。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國蘭栽培基質及其制備方法和國蘭栽培方法,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國蘭栽培方法,包括以下過程:

(1)選種:選擇根系完整、健壯,葉片較完整的健康蘭株;

(2)栽植:用國蘭栽培基質進行栽植:用較大塊栽培基質填至盆高的1/5~1/4作為排水層;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要種植的蘭株中最老的一苗的鱗莖上2cm處,放進花盆中,左手的掌心壓住蘭盆邊緣,右手用小木棍調整蘭株的根均勻擺放;填粗栽培基質至盆的1/2處;用右手掌輕拍盆的中部,左手調節蘭花苗的定植高度,低于蘭盆2cm,填中粗栽培基質至3/4處,搖動蘭盆或拍擊盆壁,使植料與蘭根密切接觸;填細栽培基質低于盆口1cm;栽植時間為春季或者秋季,以4苗為一個單叢栽植;所述蘭盆采用口徑25厘米的專用蘭花盆,蘭盆底部底孔用紗網/直徑5cm的泡沫塊蓋住或放疏水透氣罩。

(3)栽后第二天用清水灌根至盆底流淌出清澈的水后,將其移入遮蔭棚中;

(4)栽植20d,栽植2年期間不換盆;栽植2年期間避免直射強光,保持光照強度為10000lux;保持環境溫度為20℃;用清潔、微酸、ph值為6.5的水進行澆水。

實施例1

所述國蘭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57份、紫色砂頁巖30份、楊樹皮2份、椰糠5份、草炭土5份、肥料0.5份、微生物菌液0.5份;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200萬cfu/ml、藤黃微球菌200萬cfu/ml、腸膜明串珠菌200萬cfu/ml、地衣芽孢桿菌200萬cfu/ml。

實施例2

所述國蘭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40份、紫色砂頁巖15份、楊樹皮1份、椰糠3份、草炭土1份、微生物菌液0.1份、肥料0.1份;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200萬cfu/ml、藤黃微球菌200萬cfu/ml、腸膜明串珠菌200萬cfu/ml、地衣芽孢桿菌200萬cfu/ml。

實施例3

所述國蘭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60份、紫色砂頁巖35份、楊樹皮5份、椰糠10份、草炭土10份、微生物菌液0.8份、肥料0.8份;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200萬cfu/ml、藤黃微球菌200萬cfu/ml、腸膜明串珠菌200萬cfu/ml、地衣芽孢桿菌200萬cfu/ml。

實施例4

所述國蘭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57份、紫色砂頁巖30份、楊樹皮2份、椰糠5份、草炭土5份、肥料0.5份、微生物菌液0.5份;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100萬cfu/ml、藤黃微球菌100萬cfu/ml、腸膜明串珠菌100萬cfu/ml、地衣芽孢桿菌100萬cfu/ml。

實施例5

所述國蘭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57份、紫色砂頁巖30份、楊樹皮2份、椰糠5份、草炭土5份、肥料0.5份、微生物菌液0.5份;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500萬cfu/ml、藤黃微球菌500萬cfu/ml、腸膜明串珠菌500萬cfu/ml、地衣芽孢桿菌500萬cfu/ml。

實施例6

所述國蘭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57份、紫色砂頁巖30份、楊樹皮2份、椰糠5份、草炭土5份、肥料0.5份、微生物菌液0.5份;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200萬cfu/ml、腸膜明串珠菌200萬cfu/ml、地衣芽孢桿菌200萬cfu/ml。

實施例7

所述國蘭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57份、紫色砂頁巖30份、楊樹皮2份、椰糠5份、草炭土5份、肥料0.5份、微生物菌液0.5份;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200萬cfu/ml、藤黃微球菌200萬cfu/ml、地衣芽孢桿菌200萬cfu/ml。

實施例8

所述國蘭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57份、紫色砂頁巖30份、楊樹皮2份、椰糠5份、草炭土5份、肥料0.5份、微生物菌液0.5份;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200萬cfu/ml、藤黃微球菌200萬cfu/ml、腸膜明串珠菌200萬cfu/ml。

實施例9

所述國蘭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57份、紫色砂頁巖30份、楊樹皮2份、椰糠5份、草炭土5份、肥料0.5份。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青霉菌200萬cfu/ml。

實施例10

所述國蘭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57份、紫色砂頁巖30份、楊樹皮2份、椰糠5份、草炭土5份、肥料0.5份。

實施例11

所述國蘭栽培基質包括花生殼57份、紫色砂頁巖30份、楊樹皮2份、椰糠5份、草炭土5份、肥料0.5份、敵克松0.5份。本實施例中敵克松作為了防止病害蟲害的藥劑。

值得強調的是,實施例1~實施例11所述肥料皆為氮、磷、鉀肥。

實驗例

栽培品種:雪蘭(雪蘭屬于國蘭的常見品種,以此為代表),

測試方法:用本發明述國蘭栽培方法,栽培基質分別選取實施例1~實施11各栽培200株,得到栽培結果如下:

結果1:

綜上所述:青霉菌在具備藤黃微球菌、地衣芽孢桿菌和腸膜明串珠菌的環境下,其對尖孢鐮刀菌的抑制效果最好,使得蘭花不會得枯萎病;而在種植過程中,發現了藤黃微球菌和地衣芽孢桿菌的配合能夠對白絹病的致病菌半知菌亞門真菌進行殺滅抑制,從而降低蘭花的白絹病患病率。同時,藤黃微球菌和腸膜明串珠菌的配合使用可以降低蘭花炭疽病得病率。上述微生物菌液中微生物能夠提高發苗率,當配比合理時,發苗率最高。

結果2:

綜上所述,通過栽植前和栽植后對植株株高、根數、根長、葉長、葉寬進行統計分析對比發現,本發明提供的國蘭栽培方法使植株長勢好、各項指標均比較高高。本發明的方法有利于蘭花的生長,生長較快。

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發明。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結構設計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發明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發明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