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昆蟲誘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誘捕器,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昆蟲誘捕器。
技術背景
隨著低碳環保理念的推廣,以及人們對果蔬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城市綠地害蟲的泛濫,新型無公害的害蟲防治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眾多方法中,利用引誘物如性誘芯等引誘害蟲而后殺滅則是一種高效經濟的防治方法,但一般誘捕器在應用時通常需要利用高壓電網,水及粘蟲膠等輔助物殺滅害蟲,從而造成誘捕器的生產成本較高,使用時需耗費較多勞力。此外,我國干旱、風沙、山區地域寬廣,水、電資源匱乏使得誘捕器應用及其效果很受限制。現有的害蟲誘捕器需要消耗電能,使用粘蟲膠,水等,造成誘捕器的部件構造相對復雜,生產成本高,而使市場售價較高;在應用時需要供電或更換添加粘蟲膠、水,消耗財力、勞力,不利于誘捕器的實際推廣應用。
本發明誘捕器結構簡單,充分利用風能,由內牢困死害蟲,減少了能源資源消耗, 節約了生產成本,實現誘捕器的自動運轉,減少誘捕器的使用成本。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昆蟲誘捕器。
本發明是由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新型昆蟲誘捕器,它主要由懸掛環、風車、遮雨蓋、扇板罩、內牢、引誘物放置裝置、四翼旋轉板、進蟲孔道和集蟲袋組成;所述在遮雨蓋的頂端安裝有一懸掛環,遮雨蓋的一側安裝有風車,所述四翼旋轉板由四個面板組成,并由旋轉軸固定,旋轉軸的頂部與風車的軸嵌合連接;旋轉軸底部與扇板罩底面圓心處的圓盤相連,形成軸承結構,圓盤由扇板罩邊緣鋼片連接固定;扇板罩的側緣有一進蟲孔道,扇板罩與進蟲孔道相對一側連接一內牢,內牢內放置有引誘物放置裝置;集蟲袋的上緣內嵌有松緊帶,兩端留出一段與內牢及扇板罩系緊固定。
所述內牢與扇板罩連接處有內牢入口。
所述在扇板罩與集蟲袋連接處有一漏斗狀集蟲袋入口,在集蟲袋入口的下面設置有迷宮;所述迷宮由2-4級組成,每一級的尺寸為寬是高的1-3倍,每一層的迷宮為圓柱形。
所述迷宮由3級組成,每一級的尺寸為寬是高的2倍。
所述面板有細密擴散小孔,面板的寬為扇板罩的半徑長,面板的長為扇板罩的長, 面板與扇板罩罩體的間隙小于0. 5cm。
所述扇板罩為圓柱體狀;所述扇板罩的直徑為20-30cm,高為30-50cm ;所述進蟲孔道為楔形圓錐體,大口在扇板罩的罩體上,高25-35cm,寬為20-30cm的弧長,小口為大口的3/4大小;與進蟲孔道的相對一側有間距為5-15cm的三個內牢入口,所述內牢入口為長方形。
所述扇板罩的直徑為25cm,高為40cm;所述進蟲孔道為楔形圓錐體,大口在扇板3罩的罩體上,高30cm,寬為25cm的弧長,小口為大口的3/4大小;與進蟲孔道的相對一側有間距為IOcm的三個內牢入口,所述內牢入口為長方形,大小為30cmX8cm。所述風車的風葉數為三個,形狀為長方形平板狀流線形,尺寸為IOcmX 30cm,扇葉從水平面至葉片各位置的角度為14°,葉片剖面為單面流線形。本發明的優點如下1、本發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風能作為誘捕器的動力,簡化誘捕器的部件構造, 降低了誘捕器的生產成本并節約了能源。2、本發明利用誘捕器的內牢裝置及集蟲袋困住害蟲而使其致死,減少誘捕器使用中的人力、財力消耗,該誘捕器能在較長時間內自動運行,實現誘捕器低成本的持續運作。3、本發明誘捕器中旋轉板的應用,可使害蟲直接撞擊翼板落入集蟲袋,或隨翼板旋轉帶入內牢,能極大提高誘捕效果。4、本發明誘捕器在使用時不依賴水,電,粘蟲膠等輔助物,擺脫應用的地理局限, 該誘捕器具可運用在缺水、缺電等偏遠地區,擴大了誘捕器的應用范圍。5、本發明誘捕器可更換引誘物和適當的擴大規格,利用這種擴大規格的誘捕器可以捕獲一些稍大型的動物,如一些有害或入侵的鳥類等,進一步發揮它的多用途。
圖1為本發明昆蟲誘捕器的結構圖2為本發明扇板翼■與內牢的連接圖3為本發明集蟲袋的結構示意圖4為本發明四翼旋轉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內牢入口的結構示意圖6為本發明集蟲袋入口的剖面圖。
圖7為本發明旋轉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四翼旋2、內牢3、風車 4、遮雨蓋
5、進蟲孔道6、內牢入口7、引誘物放置裝置
8、集蟲袋9、扇板罩10、懸掛環 11、擴散小孔
12、旋轉軸13、集蟲袋入口14、迷宮 15、面板
16、鋼片17、圓盤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種新型昆蟲誘捕器,它主要由懸掛環10、風車3、遮雨蓋4、扇板罩9、內牢2、引誘物放置裝置7、四翼旋轉板1、進蟲孔道5和集蟲袋8組成;所述在遮雨蓋4的頂端安裝有一懸掛環10,遮雨蓋4的一側安裝有風車3,所述四翼旋轉板1由四個面板1 5組成,并由旋轉軸12固定,旋轉軸12的頂部與風車3的軸嵌合連接;旋轉軸12底部與扇板罩9底面圓心處的圓盤17相連,形成軸承結構,圓盤由扇板罩邊緣鋼片16連接固定;扇板罩9的側緣有一進蟲孔道5,扇板罩9與進蟲孔道5相對一側連接一內牢2,內牢2內放置有引誘物放置裝置7 ;集蟲袋8的上緣內嵌有松緊帶,兩端留出一段與內牢2及扇板罩9系緊固定。 所述內牢2與扇板罩9連接處有內牢入口 6。所述在扇板罩9與集蟲袋8連接處有一漏斗狀集蟲袋入口 13,在集蟲袋入口 13的下面設置有迷宮14 ;所述迷宮14由3級組成,每一級的尺寸為寬是高的2倍,每一層的迷宮為圓柱形。所述面板15有細密擴散小孔11,面板15 的寬為扇板罩9的半徑長,面板15的長為扇板罩9的長,面板15與扇板罩9罩體的間隙小于0. 5cm。所述扇板罩9為圓柱體狀;所述扇板罩(9)的直徑為25cm,高為40cm ;所述進蟲孔道5為楔形圓錐體,大口在扇板罩9的罩體上,高30cm,寬為25cm的弧長,小口為大口的 3/4大小;與進蟲孔道5的相對一側有間距為IOcm的三個內牢入口 6,所述內牢入口 6為長方形,大小為30cmX 8cm。所述風車3的風葉數為三個,形狀為長方形平板狀流線形,尺寸為 10CmX30Cm,扇葉從水平面至葉片各位置的角度為14°,葉片剖面為單面流線形。
本發明昆蟲誘捕器的工作原理
本發明昆蟲誘捕器應用時風力吹動風車3轉動,從而帶動四翼旋轉板1旋轉,引誘物的氣味加速擴散而引誘害蟲,害蟲隨四翼旋轉板1旋轉而帶入內牢2被困或直接撞上旋轉翼板1而落入集蟲袋8中被困,內牢入口 6及集蟲袋入口 13的迷宮14防逃逸結構,能有效防止害蟲逃逸,害蟲最終被困致死,解開集蟲袋8上緣的松緊帶,即能將集蟲袋8內的死蟲取出。一般飛行昆蟲在有風的條件下活動頻繁,因此本誘捕器不會因為無風而較大影響田間的害蟲防控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它由懸掛環(10)、風車(3)、遮雨蓋0)、扇板罩 (9)、內牢(2)、引誘物放置裝置(7)、四翼旋轉板(1)、進蟲孔道(5)和集蟲袋(8)組成;所述在遮雨蓋(4)的頂端安裝有一懸掛環(10),遮雨蓋(4)的一側安裝有風車(3),所述四翼旋轉板⑴由四個面板(15)組成,并由旋轉軸(12)固定,旋轉軸(12)的頂部與風車(3)的軸嵌合連接;旋轉軸(12)底部與扇板罩(9)底面圓心處的圓盤(17)相連,形成軸承結構, 圓盤由扇板罩邊緣鋼片(16)連接固定;扇板罩(9)的側緣有一進蟲孔道(5),扇板罩(9) 與進蟲孔道( 相對一側連接一內牢O),內牢O)內放置有引誘物放置裝置(7);集蟲袋 (8)的上緣內嵌有松緊帶,兩端留出一段與內牢(2)及扇板罩(9)系緊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牢(2)與扇板罩(9)連接處有內牢入口(6)。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扇板罩(9)與集蟲袋(8) 連接處有一漏斗狀集蟲袋入口(13),在集蟲袋入口(1 的下面設置有迷宮(14)。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宮(14)由2-4級組成,每一級的尺寸為寬是高的1-3倍,每一層的迷宮為圓柱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宮(14)由3級組成,每一級的尺寸為寬是高的2倍。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5)有細密擴散小孔 (11),面板(15)的寬為扇板罩(9)的半徑長,面板(15)的長為扇板罩(9)的長,面板(15) 與扇板罩(9)罩體的間隙小于0. 5cm。
7.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新型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板罩(9)為圓柱體狀;所述扇板罩(9)的直徑為20-30cm,高為30-50cm ;所述進蟲孔道( 為楔形圓錐體, 大口在扇板罩(9)的罩體上,高25-35cm,寬為20-30cm的弧長,小口為大口的3/4大小;與進蟲孔道(5)的相對一側有間距為5-15cm的三個內牢入口(6),所述內牢入口(6)為長方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板罩(9)的直徑為25cm, 高為40cm;所述進蟲孔道(5)為楔形圓錐體,大口在扇板罩(9)的罩體上,高30cm,寬為 25cm的弧長,小口為大口的3/4大小;與進蟲孔道(5)的相對一側有間距為IOcm的三個內牢入口(6),所述內牢入口(6)為長方形,大小為30cmX8cm。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昆蟲誘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風車(3)的風葉數為三個,形狀為長方形平板狀流線形,尺寸為10CmX30Cm,扇葉從水平面至葉片各位置的角度為 14°,葉片剖面為單面流線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新型昆蟲誘捕器,它主要由懸掛環、風車、遮雨蓋、扇板罩、內牢、引誘物放置裝置、四翼旋轉板、進蟲孔道和集蟲袋組成;所述在遮雨蓋的頂端安裝有一懸掛環,遮雨蓋的一側安裝有風車,所述四翼旋轉板由四個面板組成,并由旋轉軸固定,旋轉軸的頂部與風車的軸嵌合連接;旋轉軸底部與扇板罩底面圓心處的圓盤相連,圓盤由扇板罩邊緣鋼片連接固定;扇板罩的側緣有一進蟲孔道,扇板罩與進蟲孔道相對一側連接一內牢,內牢內放置有引誘物放置裝置;集蟲袋的上緣內嵌有松緊帶,兩端留出一段與內牢及扇板罩系緊固定。本發明結構簡單,利用風能,由內牢困死害蟲,減少了能源資源消耗,節約了成本,實現誘捕器的自動運轉,減少使用成本。
文檔編號A01M1/02GK102499205SQ20111036412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6日
發明者孫元星, 弓永華, 田晶, 胡榮山, 馬瑞燕 申請人:山西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