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銀鯧親魚產卵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養殖領域的親魚產卵池,特別是涉及一種銀鯧親魚產卵池。
背景技術:
銀鯧是我國主要的海產經濟魚類,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與市場前景。自20世紀80 年代開始國內學者就已陸續開展其繁育生物學的研究。由于銀鯧親魚離水即死,因此活的銀鯧親魚無法從自然海域中獲取。本世紀初,研究學者已通過海上人工授精的方式,獲得了銀鯧的苗種。通過近些年的研究攻關,已成功培育獲得了人工養殖銀鯧的親本,并實現了其自然排卵。然而,由于銀鯧極易受到外界刺激的驚嚇,親魚池中受精卵的分離工作不宜采用人工撈網的形式進行收集。因而,如何在保障受精卵成活率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人為操作而引起的銀鯧親魚的應激反應,是一項不容忽視的研究內容。在進行銀鯧親魚池中受精卵的分離工作時,由于外界刺激是導致銀鯧應激反應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一種可最大程度降低人為操作刺激的銀鯧親魚產卵池。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銀鯧親魚產卵池,以便于收集受精卵,降低操作過程中對銀鯧親魚的刺激。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銀鯧親魚產卵池,包括圓形水泥池、鍋底形池底和篩絹網袋,所述的圓形水泥池下端與鍋底形池底相連,所述的圓形水泥池上端分布有兩個受精卵排出口 ;所述的兩個受精卵排出口下方各設有一個緩沖水桶;所述的篩絹網袋捆綁在所述的受精卵排出口上,并懸置在所述的緩沖水桶中;所述的圓形水泥池內設有進水管道;所述的進水管道上端高出所述的圓形水泥池頂端,并設有進水口 ;所述的鍋底形池底的底部設有池底排污口。所述的池底排污口設置在所述的鍋底形池底的底部中央位置。所述的兩個受精卵排出口對稱分布在所述的圓形水泥池上端。所述的進水管道位于所述的圓形水泥池的中軸線上,并延伸至所述的圓形水泥池的底端。所述的篩絹網袋為100目篩絹網袋。所述的圓形水泥池的直徑為6米。所述的受精卵排出口與所述的圓形水泥池池壁頂部的距離為20厘米。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便于收集受精卵,降低操作過程中對銀鯧親魚的刺激。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銀鯧親魚產卵池,如圖1所示,包括圓形水泥池 1、鍋底形池底7和篩絹網袋3,其中,圓形水泥池1的直徑為6米,篩絹網袋3采用100目篩絹網袋。圓形水泥池1下端與鍋底形池底7相連,圓形水泥池1上端對稱分布有兩個受精卵排出口 2,兩個受精卵排出口 2下方各設有一個緩沖水桶4,受精卵排出口 2離圓形水泥池1頂部的距離為20厘米。篩絹網袋3捆綁在受精卵排出口 2上,并懸置在緩沖水桶4 中。圓形水泥池1的中軸線上設有進水管道6,進水管道6上端高出圓形水泥池1頂端,并設有進水口 5,該進水管道6延伸至圓形水泥池1的底端。鍋底形池底7的底部中央位置設有池底排污口 8。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緩沖水桶中注滿海水,捆綁于受精卵排出口上的100目篩絹網袋放置于緩沖水桶中,通過進水管道從池底部往圓形水泥池中注入海水,具有浮性的銀鯧受精卵從受精卵排出口緩慢聚集于100目篩絹網袋中。收集結束后,取下100目篩絹網袋收集受精卵即可,圓形水泥池中的水位可由池底排污口調整至適當水位。不難發現,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便于收集受精卵,降低操作過程中對銀鯧親魚的刺激。
權利要求1.一種銀鯧親魚產卵池,包括圓形水泥池(1)、鍋底形池底(7)和篩絹網袋(3),所述的圓形水泥池(1)下端與鍋底形池底(7)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圓形水泥池(1)上端分布有兩個受精卵排出口( ;所述的兩個受精卵排出口( 下方各設有一個緩沖水桶;所述的篩絹網袋C3)捆綁在所述的受精卵排出口( 上,并懸置在所述的緩沖水桶(4)中;所述的圓形水泥池(1)內設有進水管道(6);所述的進水管道(6)上端高出所述的圓形水泥池(1)頂端,并設有進水口( ;所述的鍋底形池底(7)的底部設有池底排污口(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鯧親魚產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底排污口(8)設置在所述的鍋底形池底(7)的底部中央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鯧親魚產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受精卵排出口(2) 對稱分布在所述的圓形水泥池(1)上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鯧親魚產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管道(6)位于所述的圓形水泥池(1)的中軸線上,并延伸至所述的圓形水泥池(1)的底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鯧親魚產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篩絹網袋⑶為100目篩絹網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鯧親魚產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圓形水泥池(1)的直徑為6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鯧親魚產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精卵排出口( 與所述的圓形水泥池(1)池壁頂部的距離為20厘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銀鯧親魚產卵池,包括圓形水泥池、鍋底形池底和篩絹網袋,所述的圓形水泥池下端與鍋底形池底相連,所述的圓形水泥池上端分布有兩個受精卵排出口;所述的兩個受精卵排出口下方各設有一個緩沖水桶;所述的篩絹網袋捆綁在所述的受精卵排出口上,并懸置在所述的緩沖水桶中;所述的圓形水泥池內設有進水管道;所述的進水管道上端高出所述的圓形水泥池頂端,并設有進水口;所述的鍋底形池底的底部設有池底排污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便于收集受精卵,降低操作過程中對銀鯧親魚的刺激。
文檔編號A01K63/00GK201947795SQ201120075600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1日
發明者孫鵬, 尹飛, 彭士明, 施兆鴻, 王建鋼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