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及方法

文檔序號:143999閱讀:29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魚類苗種培育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銀鯧(Pampus argenteus)俗稱白鯧,是我國沿海主要的海產經濟魚類之一,其營養豐富、口味鮮美,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然而,由于海域水環境的不斷惡化以及過度捕撈等,野生銀鯧資源已出現明顯的衰退跡象。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僅靠捕撈野生銀鯧資源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內研究學者就陸續開始了對銀鯧繁殖生物學的研究工作。然而,由于銀鯧鱗小易脫落,且極易受應激性脅迫而死亡,操作難度較大。近些年來,隨著研究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盡管科研人員已攻克銀鯧人工育苗及養殖過程中的諸多瓶頸難題,但至今仍未實現銀鯧的規模化繁育。原因之一在于苗種培育期間即仔稚魚培育期間成活率偏低。在銀鯧仔稚魚培育過程中,苗種極易受應激性脅迫而發生死亡。其中日常的投喂操作也是影響銀鯧仔稚魚培育成活率的關鍵因子之一。通常情況下,在進行魚類苗種培育過程中,輪蟲等活餌料的日常投喂操作均為一次性投喂到苗池之中。這種通常會造成以下幾種不良后果,一是餌料容易過量造成浪費;二是活餌料在苗池中的時間長后營養流失嚴重,被攝食后易導致苗種營養不足;三是易導致苗池底部死餌料的堆積,從而破壞苗池中的水質條件,最終影響苗種的成活率。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餌料投喂操作是銀鯧人工育苗研究中的一項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及方法,降低仔稚魚的應激反應,保障所 攝入活餌料的營養價值及苗池水質的穩定,提高仔稚魚的培育成活率。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包括育苗池和輪蟲培養桶,所述輪蟲培養桶放置在所述育苗池一邊;所述輪蟲培養桶下端設有帶有閥門的輪蟲輸出口 ;所述輪蟲輸出口通過管道與位于育苗池上方內側的一圈圓管相連;所述圓管的下側管壁上布置有多個氣孔;所述氣孔通過氣閥連接有下垂至育苗池內的氣管。所述輪蟲培養桶的高度高于所述育苗池。所述輪蟲培養桶的桶底呈圓錐形結構,并且圓錐形底部還設有中央排水口。所述輪蟲輸出口的位置高出圓錐形底部5cm。所述輪蟲培養桶桶內有充氣氣石。所述氣管的長度以氣管下端接觸所述育苗池內的水面為標準長度。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還提供一種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方法,采用上述的培育裝置,包括以下步驟:(I)在輪蟲培養桶內采用小球藻進行輪蟲強化培育;(2)每天固定時間內將氣管上的氣閥打開,然后將輪蟲輸出口處的閥門打開,通過調節使得輪蟲的滴投速度控制在勻速滴入但不成水流的程度;(3)過了固定時間關閉輪蟲輸出口處的閥門。所述步驟(3)后還包括對輪蟲培養桶內底部死亡的輪蟲及時排掉并補充小球藻的步驟。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本發明避免了人工投餌所帶來的應激性脅迫,最大程度的降低了銀鯧仔稚魚的應激損傷;同時可節約餌料,避免過于浪費,降低育苗成本,還充分保障了魚苗所攝入的輪蟲含有較豐富的營養素,利于銀鯧苗種的生長發育;本發明避免了育苗池內過多死餌料的堆積,保障了育苗池內的水質條件,提高培育的成活率。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 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育苗池I和輪蟲培養桶2,所述輪蟲培養桶2通過支架3放置在所述育苗池I 一邊;所述輪蟲培養桶2下端設有帶有閥門的輪蟲輸出口 ;所述輪蟲輸出口通過PVC管道4與位于育苗池I上方內側的一圈PVC圓管7相連;所述PVC圓管7的下側管壁上均勻布置有沿圓管圓周排列的多個氣孔;所述氣孔通過氣閥8連接有下垂至育苗池內的氣管9。所述輪蟲培養桶2的高度高于所述育苗池I。所述輪蟲培養桶2的桶底呈圓錐形結構,并且圓錐形底部還設有中央排水口 6。所述輪蟲輸出口的位置高出圓錐形底部5cm。所述輪蟲培養桶2桶內有充氣氣石5。所述氣管9的長度以氣管9下端接觸所述育苗池I內的水面為標準長度。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方法,采用上述的培育裝置,包括以下步驟:(I)在輪蟲培養桶內采用小球藻進行輪蟲強化培育;(2)每天固定時間內將氣管上的氣閥打開,然后將輪蟲輸出口處的閥門打開,通過調節使得輪蟲的滴投速度控制在勻速滴入但不成水流的程度;(3)過了固定時間關閉輪蟲輸出口處的閥門。所述步驟(3)后還包括對輪蟲培養桶內底部死亡的輪蟲及時排掉并補充小球藻的步驟。接下來以一個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2012年月5月至6月,在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育苗場進行了銀鯧仔稚魚的滴投培育試驗。培育3日齡銀鯧苗種至25日齡。培育開始前先在輪蟲培養桶內采用小球藻進行輪蟲的強化培育。試驗過程中,每天上午7點至下午4點,先將PVC圓管上面的所有氣閥小幅度打開,然后將輪蟲輸出口處的閥門慢慢打開,通過調節,使得輪蟲的滴投速度控制在勻速滴入但不成水流的程度,下午4點關閉輪蟲輸出口的閥門。同時,對輪蟲強化培養桶內底部死亡的輪蟲及時排掉,并及時補充小球藻。試驗結束后,銀鯧仔稚魚的培育成活率比傳統方面提高了近20%,餌料利用量 降低 了近25%,育苗池底部死餌料等污物明顯減少。
權利要求
1.一種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包括育苗池(I)和輪蟲培養桶(2),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蟲培養桶(2 )放置在所述育苗池(I) 一邊;所述輪蟲培養桶(2 )下端設有帶有閥門的輪蟲輸出口 ;所述輪蟲輸出口通過管道(4)與位于育苗池(I)上方內側的一圈圓管(7)相連;所述圓管(7)的下側管壁上布置有多個氣孔;所述氣孔通過氣閥(8)連接有下垂至育苗池Cl)內的氣管(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蟲培養桶(2)的高度高于所述育苗池(I)。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蟲培養桶(2)的桶底呈圓錐形結構,并且圓錐形底部還設有中央排水口(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蟲輸出口的位置高出圓錐形底部5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蟲培養桶(2)桶內有充氣氣石(5 )。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管(9)的長度以氣管(9 )下端接觸所述育苗池(I)內的水面為標準長度。
7.—種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培育裝置,包括以下步驟: (1)在輪蟲培養桶內采用小球藻進行輪蟲強化培育; (2)每天固定時間內將氣管上的氣閥打開,然后將輪蟲輸出口處的閥門打開,通過調節使得輪蟲的滴投速度控制在勻速滴入但不成水流的程度; (3)過了固定時間關閉輪蟲輸出口處的閥門。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后還包括對輪蟲培養桶內底部死亡的輪蟲及時排掉并補充小球藻的步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銀鯧仔稚魚滴投培育裝置及方法。裝置包括育苗池和輪蟲培養桶,所述輪蟲培養桶放置在所述育苗池一邊;所述輪蟲培養桶下端設有帶有閥門的輪蟲輸出口;所述輪蟲輸出口通過管道與位于育苗池上方內側的一圈圓管相連;所述圓管的下側管壁上布置有多個氣孔;所述氣孔通過氣閥連接有下垂至育苗池內的氣管。采用上述裝置進行培育,具體方法包括在輪蟲培養桶內采用小球藻進行輪蟲強化培育;每天固定時間內將氣管上的氣閥打開,然后將輪蟲輸出口處的閥門打開,通過調節使得輪蟲的滴投速度控制在勻速滴入但不成水流的程度;過了固定時間關閉輪蟲輸出口處的閥門。本發明能夠提高仔稚魚的培育成活率。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202249SQ201310081769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4日
發明者彭士明, 施兆鴻, 王建鋼, 尹飛, 高權新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