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池塘底泥中培育和增殖底棲餌料生物及水草進行青蝦養殖的方法,尤其是一種利用投放在底泥中的培養基培育水蚯蚓、螺和貝等底棲餌料生物及水草進行青蝦養殖的方法。
背景技術:
青蝦是我國土著品種,在江、河、湖、溝、渠、池塘和稻田等水域均有分布。該蝦個體雖小,但具有味道鮮美,繁殖能力強,養殖周期短等優點,目前已成為我國中、東部地區的主養品種之一。該蝦能夠自繁,因此天然水域中青蝦的捕獲量在淡水蝦類品種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在本世紀初,青蝦的池塘人工養殖進入了發展高峰期,但養殖單產仍較低,其原因除了該蝦個體偏小和殘殺率較高之外,自繁能力過強則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人工養殖過程中青蝦過度繁殖極易造成養殖密度偏高,而過高的養殖密度又會導致商品蝦規格偏小和附加值下降等問題,因此,如何提高青蝦的養殖產量和商品蝦規格,尤其是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如何獲得高產與高效已成為我國青蝦養殖業急需研究的重要課題。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餌料數量不足是影響商品蝦規格的主要制約因子,但目前所投喂的顆粒飼料價格較高,大量投喂時飼料浪費數量和生產成本也將大幅度增加,減少投喂或投喂廉價飼料又會使青蝦因攝入營養不足而導致生長緩慢和規格偏小,因此在青蝦養殖過程中解決飼料投喂與飼料浪費的矛盾是實現高產與高效養殖的必要前提,而如何為高密度養殖的青蝦提供充足的營養則是目前尚未解決的技術難題之一。隨著人工飼料的原料價格上漲,生產成本高企已經使得依賴于人工投喂顆粒飼料進行青蝦養殖的農戶陷入了無利可圖的窘境,增收難度正在逐年加大。由于青蝦養殖所投喂的人工飼料回報率偏低嚴重地制約了其養殖產量和養殖效益的提高,因此尋找新的替代餌料已成當務之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并提供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該方法通過在池底投放培養基和使用微孔增氧機可達到促進水蚯蚓大量繁殖和水草生物量快速增加的目的,所培育的天然餌料生物可替代50%以上的青蝦飼料, 養殖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時高品質的底棲餌料生物可以為青蝦的快速生長提供營養來源, 使養成規格、產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特征是 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將豆粕O — 35份、玉米0 — 30份、纖維素0 — 15份、蔗渣0 — 30份和酒糟0 — 30份與麩皮5 — 40份、豆渣0 — 30份、米糠5 — 30份、腐植酸鈉0 — 10份、凹凸棒土 0 — 10 份、氟石粉0 — 10份、生物有機肥0 — 70份和有機質0 — 60份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將培養基置于陽光下晾曬或也可以用振昌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飼料烘干機進行烘干,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15% - 20% ;用塑料編織袋按5、25、50或100千克重量進行包裝。本發明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的使用方法,采用以下工藝步驟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A 青蝦養殖培養基的制備
(1)將豆粕0— ;35份、玉米0 — 30份、纖維素0 — 15份、蔗渣0 — 30份和酒糟0 — 30 份與麩皮5 — 40份、豆渣0 — 30份、米糠5 — 30份、腐植酸鈉0 — 10份、凹凸棒土 0 — 10 份、氟石粉0 — 10份、生物有機肥0 — 70份和有機質0 — 60份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
(2)將培養基置于陽光下晾曬6— 12小時,或也可以用振昌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飼料烘干機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130°C,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15% - 20% ;
(3)用塑料編織袋按5、25、50或100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B 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的使用
(1)、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一 2月份將300 - 2000千克/畝培養基平鋪于池底,用農用旋耕機攪拌至深度為10 - 30厘米的底泥中,或在池塘四周的池坡上距坡底20 - 120 厘米處開挖寬為10 - 40厘米,深為5 - 30厘米的槽溝,加入50 - 500千克/畝培養基后
用土覆蓋;
(2)、注入經60目篩絹過濾的河水10- 30厘米,7 — 10天后種植水草,所述培養基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及增殖水草;水草覆蓋率為40% - 80% ;
(3)、在養殖池一側開挖一條寬3— 15米,深0. 3 — 0. 5米,長度等于池塘長度的水溝, 水溝用于暫養青蝦,暫養時間為15 - 30天,暫養期間水位為0. 6 — 0. 7米。每天投喂2次顆粒飼料或小雜魚、玉米、豆粕、菜粕和小麥等,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1% — 3%。(4)、養殖期結束后加高池塘水位至0. 8 — 1. 8米,青蝦的主要餌料來源于池底的底棲生物,人工飼料僅作為輔助飼料,投喂量控制在青蝦體重的1% — 3%。所述培養基的有機質(干基)含量30% - 60%,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為4% - 6%, pH 值5. 5 — 8. 0 ;
所述水草的品種為伊樂藻和輪葉黑藻;伊樂藻于11月至翌年3月份種植,輪葉黑藻于 3 — 4月份種植。所述池塘內每20畝設置2. 2 — 3. 0千瓦微孔增氧機一臺,以確保水底溶解氧含量為 2 — 4mg/l ;
所述池塘內水生底棲生物餌料主要為水蚯蚓、螺和蜆。所述微孔增氧機為江陰龐大增氧機廠或南通同德增氧機廠生產的產品。所述生物有機肥為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所述有機質為高淳帥豐飼料廠生產的產品。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1、可以在池塘的池底、池坡上培育出水蚯蚓等天然餌料,青蝦可直接捕食;2、采用水蚯蚓專用培養基可促進池底水蚯蚓的繁殖、增殖及水草的生長,可以為青蝦的快速生長提供優質餌料和生態條件;3、可提高青蝦的養成規格、產量和效益。4、 可生產出無公害的有機蝦,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5、可以降低養殖成本和勞動強度;6、可降低養殖風險。由于本發明具有上述六大優點,因此推廣應用后可促進青蝦養殖業的發展和增加漁(農)民的收益,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具體實施方案實施例一
4本發明為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配方進行配制,各種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取豆粕5份,玉米5份,豆渣5份,麩皮10份,米糠10份,蔗渣5份,酒糟10份,腐植酸鈉2份,凹凸棒土 2份,氟石粉6份,纖維素5份,生物有機肥5份,有機質30份;
(1)按上述比例將豆粕、玉米、蔗渣、纖維素和酒糟與麩皮、米糠、豆渣、腐植酸鈉、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機肥和有機質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
(2)將培養基置于陽光下晾曬6小時,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編織袋按50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一 2月份將800千克/畝培養基平鋪于池底,用旋耕機攪拌至底泥15厘米處,同時在池塘四周的池坡上距坡底40厘米處開挖寬為20厘米,深為20 厘米的槽溝,加入200千克/畝培養基后用土覆蓋。注入經60目篩絹過濾的河水20厘米, 10天后種植伊樂藻,株間距1. 5mX 1. 5m,3月中下旬撒播輪葉黑藻芽苞,每畝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蓋率為40% - 80% ;
(5)在養殖池一側開挖一條寬3米,深0.3米,長度等于池塘長度的水溝,水溝用于暫養青蝦,暫養時間為20天,暫養期間水位為0. 6 — 0. 7米。每天投喂2次顆粒飼料或小雜魚、 玉米、豆粕、菜粕和小麥等,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1% - 3%。(6)養殖期結束后加高池塘水位至0. 8米,青蝦的主要餌料來源于池底的底棲生物,人工飼料僅作為輔助飼料,投喂量控制在青蝦體重的1% - 3%。(7)每20畝池塘設置3. 0千瓦微孔增氧機一臺,以確保水底溶解氧含量為2 — 4mg/L·所述生物有機肥為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所述有機質為高淳帥豐飼料廠生產的產品。所述微孔增氧機為江陰龐大增氧機廠生產的產品。
實施例二
本發明為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配方進行配制,各種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取豆粕8份,玉米5份,麩皮5份,米糠10份,蔗渣7份,酒糟5份,腐植酸鈉2份, 凹凸棒土 2份,氟石粉6份,纖維素5份,生物有機肥5份,有機質40份;
(1)按上述比例將豆粕、玉米、纖維素、蔗渣和酒糟與麩皮、米糠、豆渣、腐植酸鈉、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機肥和有機質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
(2)將培養基置于陽光下晾曬10小時,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編織袋按25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一 2月份將500千克/畝培養基平鋪于池底,用旋耕機攪拌至底泥15厘米處,注入經60目篩絹過濾的河水20厘米,10天后種植伊樂藻,株間距1. 5mXl. 5m,3月中下旬撒播輪葉黑藻芽苞,每畝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蓋率為 40% - 80% ;
(5)每20畝池塘設置2.2千瓦微孔增氧機一臺,以確保水底溶解氧含量為2 - 4mg/L·實施例三本發明為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配方進行配制,各種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取豆粕5份,玉米5份,麩皮15份,米糠5份,豆渣2份,蔗渣0份,酒糟10份,腐植酸鈉2份,凹凸棒土 2份,氟石粉4份,纖維素5份,生物有機肥5份,有機質40份;
(1)按上述比例將豆粕、玉米、纖維素和酒糟與麩皮、米糠、豆渣、腐植酸鈉、凹凸棒土、 氟石粉、生物有機肥和有機質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
(2)將培養基置于烘干機中用130°C蒸汽烘干,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編織袋按25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一 2月份在池塘四周的池坡上距坡底50厘米處開挖寬為 30厘米,深為20厘米的槽溝,加入500千克/畝培養基后用土覆蓋。注入經60目篩絹過濾的河水20厘米,10天后種植伊樂藻,株間距1. 5mX 1. 5m, 3月中下旬撒播輪葉黑藻芽苞,每畝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蓋率為40% - 80% ;
(5)在養殖池一側開挖一條寬5米,深0.5米,長度等于池塘長度的水溝,水溝用于暫養青蝦,暫養時間為20天,暫養期間水位為0. 6 — 0. 7米。每天投喂2次顆粒飼料或小雜魚、 玉米、豆粕、菜粕和小麥等,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1% - 3%。(6)養殖期結束后加高池塘水位至1. 0米,青蝦的主要餌料來源于池底的底棲生物,人工飼料僅作為輔助飼料,投喂量控制在青蝦體重的1% - 3%。(7)每20畝池塘設置3. 0千瓦微孔增氧機一臺,以確保水底溶解氧含量為 2 — 4mg/l。實施例四
本發明為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配方進行配制,各種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取豆粕5份,玉米10份,麩皮5份,米糠5份,豆渣2份,蔗渣5份,酒糟10份,腐植酸鈉2份,凹凸棒土 2份,氟石粉4份,纖維素0份,生物有機肥5份,有機質45份;
(1)按上述比例將豆粕、玉米、蔗渣和酒糟與麩皮、米糠、豆渣腐植酸鈉、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機肥和有機質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
(2)將培養基置于陽光下晾曬8小時,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編織袋按25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一 2月份將300千克/畝培養基平鋪于池底,用旋耕機攪拌至底泥15厘米處,注入經60目篩絹過濾的河水25厘米,10天后種植伊樂藻,株間距1. 5mX 1. 5m, 3月中下旬撒播輪葉黑藻芽苞,每畝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蓋率為 40% - 80% ;
(5)在養殖池一側開挖一條寬3米,深0.4米,長度等于池塘長度的水溝,水溝用于暫養青蝦,暫養時間為25天,暫養期間水位為0. 6 — 0. 7米。每天投喂2次顆粒飼料或小雜魚、 玉米、豆粕、菜粕和小麥等,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1% - 3%。(6)養殖期結束后加高池塘水位至0. 8米,青蝦的主要餌料來源于池底的底棲生物,人工飼料僅作為輔助飼料,投喂量控制在青蝦體重的1% — 3%。(7)每20畝池塘設置2. 2千瓦微孔增氧機一臺,以確保水底溶解氧含量為2 — 4mg/L·
實施例五
本發明為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配方進行配制,各種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取豆粕0份,玉米5份,麩皮5份,米糠5份,蔗渣10份,酒糟0份,腐植酸鈉2份,凹凸棒土 2份,氟石粉6份,纖維素5份,生物有機肥1份,有機質59份;
(1)按上述比例將玉米、蔗渣和纖維素與麩皮、米糠、豆渣、腐植酸鈉、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機肥和有機質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
(2)將培養基置于烘干機中用130°C蒸汽烘干,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編織袋按25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一 2月份將1000千克/畝培養基平鋪于池底,用旋耕機攪拌至底泥15厘米處,注入經60目篩絹過濾的河水25厘米,10天后種植伊樂藻,株間距1. 5mXl. 5m,3月中下旬撒播輪葉黑藻芽苞,每畝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蓋率為 40% - 80% ;
(5)在養殖池一側開挖一條寬4米,深0.3米,長度等于池塘長度的水溝,水溝用于暫養青蝦,暫養時間為20天,暫養期間水位為0. 6 — 0. 7米。每天投喂2次顆粒飼料或小雜魚、 玉米、豆粕、菜粕和小麥等,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1% - 3%。(6)養殖期結束后加高池塘水位至0. 8米,青蝦的主要餌料來源于池底的底棲生物,人工飼料僅作為輔助飼料,投喂量控制在青蝦體重的1% - 3%。(7)每20畝池塘設置3. 0千瓦微孔增氧機一臺,以確保水底溶解氧含量為2 — 4mg/L·實施例六
本發明為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配方進行配制,各種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取豆粕0份,玉米5份,麩皮5份,米糠5份,蔗渣5份,酒糟0份,腐植酸鈉2份,凹凸棒土 2份,氟石粉6份,纖維素5份,豆渣5份,生物有機肥1份,有機質60份;
(1)按上述比例將玉米、蔗渣和纖維素與麩皮、米糠、豆渣、腐植酸鈉、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機肥和有機質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
(2)將培養基置于陽光下晾曬8小時,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15%;
(3)用塑料編織袋按25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一 2月份將1000千克/畝培養基平鋪于池底,用旋耕機攪拌至底泥15厘米處,注入經60目篩絹過濾的河水25厘米,10天后種植伊樂藻,株間距1. 5mXl. 5m,3月中下旬撒播輪葉黑藻芽苞,每畝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蓋率為 40% - 80% ;
(5)在養殖池一側開挖一條寬5米,深0.3米,長度等于池塘長度的水溝,水溝用于暫養青蝦,暫養時間為20天,暫養期間水位為0. 6 — 0. 7米。每天投喂2次顆粒飼料或小雜魚、 玉米、豆粕、菜粕和小麥等,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1% — 3%。(6)養殖期結束后加高池塘水位至1. 2米,青蝦的主要餌料來源于池底的底棲生物,人工飼料僅作為輔助飼料,投喂量控制在青蝦體重的1% — 3%。(7)每20畝池塘設置3. 0千瓦微孔增氧機一臺,以確保水底溶解氧含量為2 一
74mg/L·實施例七
本發明為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配方進行配制,各種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取豆粕5份,玉米0份,麩皮5份,豆渣2份,米糠5份,蔗渣0份,酒糟0份,腐植酸鈉 2份,凹凸棒土 2份,氟石粉6份,纖維素0份,生物有機肥1份,有機質74份;
(1)按上述比例將豆粕與麩皮、米糠、豆渣、腐植酸鈉、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機肥和有機質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
(2)將培養基置于陽光下晾曬10小時,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20%;
(3)用塑料編織袋按25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一 2月份將500千克/畝培養基平鋪于池底,用旋耕機攪拌至底泥15厘米處,同時在池塘四周的池坡上距坡底20厘米處開挖寬為20厘米,深為15 厘米的槽溝,加入300千克/畝培養基后用土覆蓋。注入經60目篩絹過濾的河水25厘米, 10天后種植伊樂藻,株間距1. 5mX 1. 5m,3月中下旬撒播輪葉黑藻芽苞,每畝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蓋率為40% - 80% ;
(5)在養殖池一側開挖一條寬6米,深0.4米,長度等于池塘長度的水溝,水溝用于暫養青蝦,暫養時間為20天,暫養期間水位為0. 6 — 0. 7米。每天投喂2次顆粒飼料或小雜魚、 玉米、豆粕、菜粕和小麥等,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1% - 3%。(6)養殖期結束后加高池塘水位至1. 0米,青蝦的主要餌料來源于池底的底棲生物,人工飼料僅作為輔助飼料,投喂量控制在青蝦體重的1% - 3%。(7)每20畝池塘設置3. 0千瓦微孔增氧機一臺,以確保水底溶解氧含量為2 — 4mg/L·實施例八
本發明為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配方進行配制,各種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取豆粕5份,玉米0份,麩皮5份,米糠5份,蔗渣5份,酒糟0份,腐植酸鈉2份,凹凸棒土 2份,氟石粉1份,豆渣5份,纖維素0份,生物有機肥1份,有機質69份;
(1)按上述比例將豆粕、蔗渣與麩皮、米糠、豆渣、腐植酸鈉、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機肥和有機質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
(2)用振昌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飼料烘干機對培養基進行烘干,水分為20%;
(3)用塑料編織袋按25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一 2月份將500千克/畝培養基平鋪于池底,用旋耕機攪拌至底泥15厘米處,注入經60目篩絹過濾的河水25厘米,10天后種植伊樂藻,株間距1. 5mX 1. 5m, 3月中下旬撒播輪葉黑藻芽苞,每畝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蓋率為 40% — 80% ;
(5)在養殖池一側開挖一條寬5米,深0.5米,長度等于池塘長度的水溝,水溝用于暫養青蝦,暫養時間為20天,暫養期間水位為0. 6 — 0. 7米。每天投喂2次顆粒飼料或小雜魚、 玉米、豆粕、菜粕和小麥等,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1% — 3%。(6)養殖期結束后加高池塘水位至1. 5米,青蝦的主要餌料來源于池底的底棲生物,人工飼料僅作為輔助飼料,投喂量控制在青蝦體重的1% — 3%。(7)每20畝池塘設置3. 0千瓦微孔增氧機一臺,以確保水底溶解氧含量為2 — 4mg/L·實施例九
本發明為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按照以下配方進行配制,各種成分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取豆粕5份,玉米0份,麩皮5份,米糠5份,蔗渣0份,酒糟0份,腐植酸鈉2份,凹凸棒土 2份,氟石粉6份,豆渣0份,纖維素0份,生物有機肥74份,有機質0份;
(1)按上述比例將豆粕與麩皮、米糠、腐植酸鈉、凹凸棒土、氟石粉和生物有機肥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
(2)將培養基置于陽光下晾曬10小時,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20%;
(3)用塑料編織袋按25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4)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一 2月份將500千克/畝培養基平鋪于池底,用旋耕機攪拌至底泥15厘米處,注入經60目篩絹過濾的河水25厘米,10天后種植伊樂藻,株間距1. 5mX 1. 5m, 3月中下旬撒播輪葉黑藻芽苞,每畝用量5千克,夏季池中水草的覆蓋率為 40% — 80% ;
(5)在養殖池一側開挖一條寬8米,深0.4米,長度等于池塘長度的水溝,水溝用于暫養青蝦,暫養時間為30天,暫養期間水位為0. 6 — 0. 7米。每天投喂2次顆粒飼料或小雜魚、 玉米、豆粕、菜粕和小麥等,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1% - 3%。(6)養殖期結束后加高池塘水位至0. 9米,青蝦的主要餌料來源于池底的底棲生物,人工飼料僅作為輔助飼料,投喂量控制在青蝦體重的1% - 3%。(7)每20畝池塘設置3. 0千瓦微孔增氧機一臺,以確保水底溶解氧含量為2 — 4mg/L·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其特征是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數計 將豆粕O — 35份、玉米0 — 30份、纖維素0 — 15份、蔗渣0 — 30份和酒糟0 — 30份與麩皮5 — 40份、豆渣0 — 30份、米糠5 — 30份、腐植酸鈉0 — 10份、凹凸棒土 0 — 10 份、氟石粉0 — 10份、生物有機肥0 — 70份和有機質0 — 60份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將培養基置于陽光下晾曬,或用烘干機進行烘干,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15% - 20% ;用塑料編織袋按5、25、50或100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2.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步驟, 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數計A 青蝦養殖培養基的制備(1)將豆粕0— ;35份、玉米0 — 30份、纖維素0 — 15份、蔗渣0 — 30份和酒糟0 — 30 份與麩皮5 - 40份、豆渣0 — 30份、米糠5 - 30份、腐植酸鈉0 — 10份、凹凸棒土 0 — 10 份、氟石粉0 — 10份、生物有機肥0 — 70份和有機質0 — 60份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2)將培養基置于陽光下晾曬6— 12小時,或用烘干機進行烘干,烘干溫度為130°C, 使培養基的水分降低至15% - 20% ;(3)用塑料編織袋按5、25、50或100千克重量進行包裝; B 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的使用(1)、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1一 2月份將300 - 2000千克/畝培養基平鋪于養殖池池底,用農用旋耕機攪拌至深度為10 - 30厘米的底泥中,或在池塘四周的池坡上距坡底 20 - 120厘米處開挖寬為10 - 40厘米,深為5 — 30厘米的槽溝,加入50 — 500千克培養基后用土覆蓋;(2)、注入經60目篩絹過濾的河水10- 30厘米,7 — 10天后種植水草,所述培養基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及增殖水草;水草覆蓋率為40% - 80% ;(3)、在養殖池塘一側開挖一條寬3— 15米,深0. 3 — 0. 5米,長度等于池塘長度的水溝,水溝用于暫養青蝦,暫養時間為15 - 30天,暫養期間水位為0. 6 — 0. 7米;每天投喂2 次顆粒飼料或小雜魚、玉米、豆粕、菜粕和小麥,投喂量為青蝦體重的1% - 3% ;(4)、養殖期結束后加高池塘水位至0.8米一 1. 8米,青蝦的主要餌料來源于池底的底棲生物,人工飼料僅作為輔助飼料,投喂量控制在青蝦體重的1% — 3%。
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培養基的有機質干基含量30% - 60%,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為4% - 6%,pH值 5. 5 - 8. 0。
4.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草的品種為伊樂藻和輪葉黑藻;伊樂藻于11月至翌年3月份種植,輪葉黑藻于 3 — 4月份種植。
5.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養殖池塘內每20畝設置2. 2 — 3. 0千瓦微孔增氧機一臺,以確保水底溶解氧含量為 2 — 4mg/l。
6.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養殖池塘內水生底棲生物餌料為水蚯蚓、螺和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青蝦養殖的底棲餌料生物培養基及其使用方法,將豆粕、玉米、纖維素、蔗渣和酒糟與麩皮、豆渣、米糠、腐植酸鈉、凹凸棒土、氟石粉、生物有機肥和有機質均勻混合后制成培養基;所培養的餌料生物可替代50%以上人工飼料,使養殖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時高品質的底棲餌料生物可以為青蝦的快速生長提供營養來源,使養成規格、產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生產出的優質青蝦可提高市場競爭力和降低養殖風險。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2524593SQ20121003222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4日
發明者周鑫, 徐增洪, 水燕, 袁新華, 趙朝陽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