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馬鈴薯拌種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馬鈴薯拌種劑。
背景技術:
馬鈴薯是甘肅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特色主導作物,種植中有些品種存在出苗率不高,植株生長苗弱,生長后期病害尤其是晚疫病嚴重等問題,尤其是半干旱地區的缺苗斷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影響馬鈴薯的產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了ー種馬鈴薯拌種劑,應用本發明的馬鈴薯拌種劑后提高了馬鈴薯的出苗率,改善了植株生長苗弱的狀況,有效的預防 了晚疫病的發生。為此,本發明還提供該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應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ー種馬鈴薯拌種劑,所述馬鈴薯拌種劑的有效成分為多菌靈和代森錳鋅的混合物、多菌靈、代森錳鋅或甲霜靈錳鋅。優選地,所述馬鈴薯拌種劑還包括填充劑,所述填充劑為膨潤土、黃綿土或坡縷
yR ο填充劑所起的作用為粘結、吸附、填充,使有效成分能很好的粘結吸附在馬鈴薯種薯切塊的切口上,現有技術中任何可以起到上述作用的填充劑均可使用。多菌靈和代森錳鋅的混合物、多菌靈、代森錳鋅、甲霜靈錳鋅這四種有效成分,現有技術中只在水稻、蔬菜番茄、黃瓜、西瓜及煙草、果樹、葡萄、棉花等作物上兌水噴霧使用,本發明將其拓展為馬鈴薯的拌種劑。更優選地,所述拌種劑為如下I) -4)中任ー種
1)、多菌靈83 84份,填充劑16 17份;
2)、代森錳鋅83 84份,填充劑16 17份;
3)、甲霜靈錳鋅83 84份,填充劑16 17份;
4)、多菌靈41.5 42份;代森錳鋅41. 5 42份;填充劑16 17份;
其中,所述份數為質量份數。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ー種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①、將填充劑研磨成細粉;
②、將配方量的有效成分加入配方量的填充劑中;
③、將步驟②得到的混合物料攪拌,混合均勻,得到本發明所述的馬鈴薯拌種劑。優選地,步驟③中所述的攪拌是在密封的粉料混合器中進行的。在密封的粉料混合器中攪拌可以防止粉塵飛揚,從而避免污染環境和保護操作者的安全。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多菌靈和代森錳鋅的混合物、多菌靈、代森錳鋅或甲霜靈錳鋅在制備馬鈴薯拌種劑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第四個目的是提供馬鈴薯拌種劑在促進馬鈴薯種薯切塊傷ロ的愈合、抑制馬鈴薯種薯切塊切ロ的病菌感染、降低病菌在馬鈴薯種薯切塊間的傳播幾率、減少馬鈴薯種薯切塊水分的流失、提高馬鈴薯出苗率、改善馬鈴薯苗弱的狀況、預防馬鈴薯晚疫病、提高馬鈴薯單位面積產量中的應用。其中,所述的應用,是將馬鈴薯種薯切塊與馬鈴薯拌種劑混合均勻后直接播種。優選地,所述馬鈴薯種薯切塊與馬鈴薯拌種劑的重量比為1000:2. 5-4. O。優選地,所述馬鈴薯種薯切塊與馬鈴薯拌種劑的重量比為1000:3。當馬鈴薯種薯切塊與馬鈴薯拌種劑的重量比為1000:3時,在促進馬鈴薯種薯切塊傷ロ的愈合、抑制馬鈴薯種薯切塊切ロ的病菌感染、降低病菌在馬鈴薯種薯切塊間的傳 播幾率、減少馬鈴薯種薯切塊水分的流失、提高馬鈴薯出苗率、改善馬鈴薯苗弱的狀況、預防馬鈴薯晚疫病、提高馬鈴薯單位面積產量上效果最好。本發明具備以下效果
(I)本發明采用的多菌靈粉劑、代森錳鋅粉劑、甲霜靈錳鋅粉劑為高效低毒殺菌劑,采用的填充劑無毒性,生產過程安全可靠。(2)本發明的生產過程中不需要投入價格昂貴的儀器、設備,也沒有太多繁雜的操作エ序,生產方法簡單快捷,易于エ業化生產。(3)本發明的馬鈴薯拌種劑采用的有效成分原料便利,填充劑膨潤土、黃綿土、坡縷石等價廉易得,生產成本低。(4)本發明的馬鈴薯拌種劑保苗壯苗作用大、田間表現好、增產效果好、投入低增效大。(5)使用方法簡便、群眾滿意認可,便于推廣。(6)應用本發明的馬鈴薯拌種劑后,抑制了馬鈴薯種薯切塊切ロ的病菌感染,降低了病菌在馬鈴薯種薯切塊間的傳播幾率,提高了馬鈴薯的出苗率,改善了馬鈴薯植株生長苗弱的狀況,很好的預防晚疫病的發生,從而提高了馬鈴薯的畝產量。(7)本發明的馬鈴薯拌種劑緊密結合在馬鈴薯種薯切塊的切口上,彌合了切塊傷ロ,從而促進切ロ的傷ロ的愈合,很好的減少其中的水分的散失。應用其對馬鈴薯種薯切塊進行拌種后,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進行種植仍有很好的出苗率。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干限定本發明。實施例I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多菌靈粉劑250g ;膨潤土 50g。本發明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為稱取50g膨潤土,將其研磨成200目的細粉,加入250g多菌靈粉劑,在密封的粉料混合機中攪拌,混合均勻,得到本發明的馬鈴薯拌種劑。本發明的馬鈴薯拌種劑的使用方法為按照馬鈴薯種薯切塊與馬鈴薯拌種劑100:0. 3 (w/w)的比例,稱取一定量的馬鈴薯拌種劑,在馬鈴薯播種時將馬鈴薯拌種劑直接撒在馬鈴薯種薯切塊上,用木锨翻動攪拌均勻,讓馬鈴薯拌種劑均勻粘附在馬鈴薯種薯切塊上,現切塊現拌種,拌好后隨即播種即可。拌種時需戴ロ罩,播種點籽需戴手套,工作結束后用肥皂水洗手。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代森錳鋅粉劑500g ;膨潤土 100g。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與實施例I相同。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使用方法與實施例I不同之處為本實施例中的馬鈴薯拌種劑在使用時,馬鈴薯種薯切塊與馬鈴薯拌種劑的重量比為1000:2.5,其余部分均相同。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甲霜靈錳鋅粉劑500g ;膨潤土 100g。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I相同。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使用方法與實施例I不同之處為本實施例中的馬鈴薯拌種劑在使用時,馬鈴薯種薯切塊與馬鈴薯拌種劑的重量比為1000:4,其余部分均相同。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代森錳鋅粉劑125g ;多菌靈粉劑125g ;膨潤土
50go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I相同。實施例5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多菌靈粉劑83g ;黃綿土 17g。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I相同。實施例6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代森錳鋅粉劑83g ;黃綿土 17g。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實施例7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甲霜靈錳鋅粉劑83g ;黃綿土 17g。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3相同。實施例8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代森錳鋅粉劑41. 5g ;多菌靈粉劑41. 5g ;黃綿土 17g。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4相同。實施例9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多菌靈粉劑84g ;坡縷石16g。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I相同。實施例10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代森錳鋅粉劑84g ;坡縷石16g。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實施例11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甲霜靈錳鋅粉劑84g ;坡縷石16g。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3相同。實施例12
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配方為代森錳鋅粉劑42g ;多菌靈粉劑42g ;坡縷石
16g。本實施例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與實施例4相同。實施例13
采用本發明的馬鈴薯拌種劑分別對隴薯3號、隴薯5號、隴薯6號、莊薯3號等晩熟品種和LK99中早熟品種進行了拌種效果試驗示范,經過正常貯藏的馬鈴薯在第二年春季播種時,將本發明的馬鈴薯拌種劑直接撒在馬鈴薯種薯切塊上拌種,為試驗組;分別設立相應的對照組,對照組在播種時不進行拌種,結果如表I所示。
·
表I :
權利要求
1.ー種馬鈴薯拌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鈴薯拌種劑的有效成分為多菌靈和代森錳鋅的混合物、多菌靈、代森錳鋅或甲霜靈錳鋅。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馬鈴薯拌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鈴薯拌種劑還包括填充齊 ,所述填充劑為膨潤土、黃綿土或坡縷石。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馬鈴薯拌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拌種劑為如下I)-4)中任一種 1)、多菌靈83 84份,填充劑16 17份; 2)、代森錳鋅83 84份,填充劑16 17份; 3)、甲霜靈錳鋅83 84份,填充劑16 17份; 4)、多菌靈41.5 42份;代森錳鋅41. 5 42份;填充劑16 17份; 其中,所述份數為質量份數。
4.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方法的步驟如下 ①、將填充劑研磨成細粉; ②、將配方量的有效成分加入配方量的填充劑中; ③、將步驟②得到的混合物料攪拌,混合均勻,得到本發明所述的馬鈴薯拌種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③中所述的攪拌是在密封的粉料混合器中進行的。
6.多菌靈和代森錳鋅的混合物、多菌靈、代森錳鋅或甲霜靈錳鋅在制備馬鈴薯拌種劑中的應用。
7.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馬鈴薯拌種劑在促進馬鈴薯種薯切塊傷ロ的愈合、抑制馬鈴薯種薯切塊切ロ的病菌感染、降低病菌在馬鈴薯種薯切塊間的傳播幾率、減少馬鈴薯種薯切塊水分的流失、提高馬鈴薯出苗率、改善馬鈴薯苗弱的狀況、預防馬鈴薯晚疫病、提高馬鈴薯単位面積產量中的應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應用,是將馬鈴薯種薯切塊與馬鈴薯拌種劑混合均勻后直接播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鈴薯種薯切塊與馬鈴薯拌種劑的重量比為 1000:2. 5-4. O。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鈴薯種薯切塊與馬鈴薯拌種劑的重量比為1000:3。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馬鈴薯拌種劑,所述拌種劑的有效成分為多菌靈和代森錳鋅的混合物、多菌靈、代森錳鋅或甲霜靈錳鋅。本發明還提供該馬鈴薯拌種劑的制備方法和應用。應用本發明的馬鈴薯拌種劑后,促進了馬鈴薯種薯切塊傷口的愈合,抑制了馬鈴薯種薯切塊切口的病菌感染,降低了病菌在馬鈴薯種薯切塊間的傳播幾率,減少了馬鈴薯種薯切塊水分的流失,提高了馬鈴薯的出苗率,改善了馬鈴薯植株生長苗弱的狀況,有效的預防了晚疫病的發生,從而提高了馬鈴薯的單位面積的產量。
文檔編號A01N47/18GK102669132SQ20121009728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5日
發明者羅愛花, 謝奎忠, 陸立銀 申請人: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