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魔芋快速套種輪茬繁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ー種農作物種植方法,特別是一種魔芋根狀莖育種、種芋栽培和玉米栽培的植株套種且植窩輪茬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
魔芋別名筠篛,屬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性塊莖草本植物;主要產于東半球熱帶、亞熱帶,中國為原產地之一,四川、湖北、湖南、云南、貴州、陜西、廣東、廣西、安徽、福建、臺灣等省山區均有分布;魔芋種類很多,全世界有260多個品種,中國有21種,其中8種為中國特有。我國關于魔芋的應用歷史最早見于魏晉時期陶弘景的《名醫別錄》,首載魔芋作為藥物,以后歷代醫著均有輯錄,《本草綱目》詳細介紹了魔芋作為中藥的服用方法和加工、調制方法。魔芋是有益的堿性食品,對食用動物性酸性食品過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達到食品酸、堿平衡,對人體健康有利;目前世界各地對魔芋的保健、醫療作用作了許多臨床試驗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其中主要成分魔芋葡甘聚糖屬水溶性半纖維素,其突出的營養保健功能在于能發揮膳食纖維對營養不平衡的調節作用,它與白菜、芹菜等蔬菜類中所含非水溶性的纖維,進入人體后原形排出者不同,它能參與人體的代謝作用及影響腸道菌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變化;魔芋除含有大量葡甘聚糖外,還含有生物堿、果膠、17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10種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豐富的食物纖維,是生物界唯一含有大量葡甘聚糖的植物,對高血脂、高膽固醇、糖尿病、肥胖病、便秘癥等現代富貴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是中老年人理想的健康食品,深受世界保健食品市場的青睞;在日本,魔芋早已成為席席必備的佳肴,被譽為“魔力食品”。魔芋葡甘聚糖還具有增稠、乳化、膠凝、粘結、保水等性能,其粉即可作為主料做成各種食品,也可作為食品添加劑以改善其它食品的品質,在食品エ業中被用作增稠劑、懸乳齊U、乳化剤、穩定劑、品質改良劑等食品添加剤,廣泛應用于糧食制品、肉制品、飲料、調味品、豆制品中;另外還可用于化妝品、紡織業、建筑業、食用膜、環境保護、文物保護等領域。由于魔芋的廣泛用途以及世界各地對魔芋的認識,使得魔芋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目前已形成日本市場、韓國及東南亞市場、歐美市場等三大市場。2006年國內外需鮮魔芋90萬噸,而產量僅52萬噸,遠遠無法滿足需要。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魔芋開始了產業化發展,但因起步晚,種植技術一直沒有很大突破,特別是種源方面,由于魔芋是多年生植物,種子要經過2-3年培育,才能作為種芋來生產商品芋,為了加快魔芋的生產速度,人們想了很多辦法,現在比較流行的是根狀莖繁育方法、小塊莖繁殖方法和切塊繁殖方法等,這些方法與種子繁育相比,大大加快了繁育速度,但是在綜合防病和提高單產方面仍然不足,專利號200310110792. X公布了“魔芋與玉米多祥性種植控制魔芋軟腐病的方法”,該方法通過套種達到控制軟腐病的目的,但對合理利用陽光和預防日灼病的效果不理想,更沒有考慮提高種植密度和通過輪茬防病。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在同一塊田土上,既能通過套種過濾部分陽光,預防魔芋日灼病,又能通過輪作阻斷病蟲害,還能通過套種増加魔芋種植密度,從而增加單位田土的產量,還能通過套種和輪作不斷提供魔芋種源和商品魔芋,使得多年生的魔芋變為每年均有產出,以提高單位田土面積的經濟效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魔芋快速套種輪茬繁育方法,包括魔芋根狀莖育種植株、魔芋種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種且植窩輪茬的繁育方法,具體方法如下。I.植株套種將大田翻耕起壟,壟寬105cm 130cm,壟高20cm,壟間溝寬20cm 30cm,壟長IOm 15m ;栽培時將魔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芋植株與玉米植株套種,姆壟分成若干排,每排植株間縱向間距為25-30cm,每排分別套種魔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芋植株和玉米植株,其植株間的橫向間距模式為,種植魔芋種芋和玉米植株時橫向植株間距為
25_30cm,即壟溝邊緣-15cm 20cm-植株-25cm 30cm-植株-25cm
30cm——植株——25cm 30cm——植株——15cm 20cm——壟溝邊緣;種植魔芋根狀
莖時橫向植株間距為12. 5-15cm,即壟溝邊緣-15cm 20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5cm
20cm——壟溝邊緣;縱向植株間距及套種模式為 壟溝邊緣——15cm 20cm——魔芋種芋植株——25cm 30cm——魔芋根狀莖植株——25cm 30cm——魔芋種芋植株——25cm
30cm-玉米植株-25cm 30cm-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25cm
30cm——魔芋種芋植株——15cm 20cm——壟溝邊緣。2.植窩輪茬第一年毎排植窩的種植順序為魔芋種芋植株、魔芋根狀莖植株、魔
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第二年毎排植窩的種植順序變為魔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
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第三年毎排植窩的種植順序變為魔芋種芋植
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魔芋根狀莖植株............,第四年毎排植窩的種植順序變為
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魔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芋植株............,如此循環;即第一年種
植魔芋種芋植株的植窩在第二年種植魔芋根狀莖植株,第一年種植魔芋根狀莖植株的植窩在第二年直接變為種植魔芋種芋植株,第一年種植魔芋種芋植株的植窩在第二年種植玉米植株,第一年種植玉米植株的植窩在第二年種植魔芋種芋植株,以后每年如此循環。本發明中相關術語及定義。本發明中所述的魔芋指花魔芋。魔芋種芋用于繁育魔芋商品芋的單個質量大于IOOg且小于500g的花魔芋球莖。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植株套種可以用玉米植株過濾部分魔芋種芋植株所需要的陽光,用魔芋種芋植株過濾魔芋根狀莖植株所需要的陽光,減少日灼病的發生,同時還可增加植株的種植密度,增加單位種植面積的產量;植窩輪茬可以阻斷病蟲害的病源,還可以不 斷提供魔芋種源,使得毎年都可以提供商品芋,縮短了商品芋的提供時間。
圖I為第一年時魔芋根狀莖育種植株、魔芋種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種分布圖。圖2為第二年時魔芋根狀莖育種植株、魔芋種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種分布圖。圖3為第三年時魔芋根狀莖育種植株、魔芋種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種分布圖。圖4為第四年時魔芋根狀莖育種植株、魔芋種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種分布圖。圖中1、魔芋種芋植株或植窩,2、魔芋根狀莖育種植株或植窩,3、玉米植株或植
窩。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說明。實施例I。2008年,重慶市彭水縣天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彭水縣棣棠鄉四坪村選取60畝大田進行魔芋快速套種輪茬繁育栽培試驗;將大田清理深耕施肥后,翻耕起壟,壟寬105cm,壟高20cm,壟間溝寬20cm,壟長IOm ;挖好植窩,每壟4行,若干排,其縱向間距為25cm,橫向間距模式為,種植魔芋種芋和玉米植株的植窩橫向間距為25cm,即壟溝邊緣——15cm——
植窩-25cm-植窩-25cm-植窩-25cm-植窩-15cm-壟溝邊緣;種
植魔芋根狀莖時植窩橫向間距為12. 5cm,即壟溝邊緣——15cm——植窩——12. 5cm——
植窩-12. 5cm-植窩-12. 5cm-植窩-12. 5cm-植窩-12. 5cm-植
窩——12. 5cm一一植窩——15cm——壟溝邊緣;縱向植窩間距及套種模式為25cm,即壟溝邊緣——15cm——魔芋種芋植株——25cm——魔芋根狀莖植株——25cm——魔芋種芋
植株——25cm——玉米植株——25cm——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25cm——
魔芋種芋植株——15cm——壟溝邊緣;如圖1,當年收獲玉米42. I噸,商品芋179. 7噸,根狀莖50. 2噸,約90萬根,種芋121. 2噸,約60萬只。2009年種植的縱橫間距相同,其套種模式變為壟溝邊緣——魔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
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壟溝邊緣;如圖2,當年收獲玉米42. 3噸,商品
芋181. 7噸,根狀莖51. I噸,約89萬根,種芋120. 8噸,約60萬只。2010年縱橫間距相同,其套種模式變為壟溝邊緣一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魔芋根
狀莖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壟溝邊緣;如圖3,當年收獲玉米41. 8
噸,商品芋181. 2噸,根狀莖50. 3噸,約91萬根,種芋121. 5噸,約60萬只。2011年縱橫間距相同,其套種模式變為 壟溝邊緣——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魔芋根狀莖植
株——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壟溝邊緣;如圖4,當年收獲
玉米42. 3噸,商品芋179. 9噸,根狀莖51. I噸,約90萬根,種芋121. I噸,約60萬只。實施例2。2008年,重慶市彭水縣天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彭水縣龍射鎮水溝子村選取10畝大田進行魔芋快速套種輪茬繁育栽培試驗;將大田清理深耕施肥后,翻耕起壟,壟寬130cm,壟高20cm,壟間溝寬30cm,壟長15m ;挖好植窩,每壟4行,若干排,其縱向間距為30cm,橫向間距模式為,種植魔芋種芋和玉米植株的植窩橫向間距為30cm,即壟
溝邊緣-20cm-植窩--30cm-植窩-30cm-植窩-30cm-植窩-
20cm——壟溝邊緣;種植魔芋根狀莖時植窩橫向間距為15cm,即壟溝邊緣——20cm——
植窩-1. 5cm-植窩-15cm-植窩-15cm-植窩-15cm-植窩-
15cm——植窩——15cm——植窩——20cm——壟溝邊緣;縱向植窩間距及套種模式為30cm,即壟溝邊緣——20cm——魔芋種芋植株——30cm——魔芋根狀莖植株——
30cm——魔芋種芋植株——30cm——玉米植株——30cm——魔芋種芋植株............玉米
植株——30cm——魔芋種芋植株——20cm——壟溝邊緣;如圖1,當年收獲玉米7. I噸,商品芋30. 7噸,根狀莖9. I噸,約13萬根,種芋21. 2噸,約10萬只。2009年種植的縱橫間距相同,其套種模式變為壟溝邊緣——魔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
株——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壟溝邊緣;如圖2,當年收獲
玉米7. 13噸,商品芋30. 2噸,根狀莖8. 8噸,約12. 8萬根,種芋20. 8噸,約10萬只。2010年縱橫間距相同,其套種模式變為 壟溝邊緣——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種
芋植株——魔芋根狀莖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壟溝邊緣;如圖3,當
年收獲玉米6. 9噸,商品芋30. 7噸,根狀莖9. 13噸,約13萬根,種芋21. I噸,約10萬只。2011年縱橫間距相同,其套種模式變為壟溝邊緣——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魔
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壟溝邊緣;如圖
4,當年收獲玉米7. 2噸,商品芋182. 3噸,根狀莖9.0噸,約13萬根,種芋21. 0噸,約10萬只。
權利要求
1.魔芋快速套種輪茬繁育方法,包括魔芋根狀莖育種、魔芋種芋栽培和玉米栽培,其特征在于植株套種且植窩輪茬。
2.根據權利要求I所屬的植株套種其特征在于套種模式為將大田翻耕起壟,壟寬105cm 130cm,壟高20cm,壟間溝寬20cm 30cm,壟長IOm 15m ;栽培時將魔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芋植株與玉米植株套種,姆壟分成若干排,姆排植株間縱向間距為25_30cm ;每排分別套種魔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芋植株和玉米植株,其植株間的橫向間距模式為,種植魔芋種芋和玉米植株時橫向植株間距為25-30cm,即壟溝邊緣——15cm 20cm——植株-25cm 30cm-植株-25cm 30cm-植株-25cm 30cm-植株-15cm 20cm——壟溝邊緣;種植魔芋根狀莖時橫向植株間距為12. 5_15cm,即壟溝邊緣-15cm ~ 20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2. 5cm 15cm-植株-15cm 20cm-壟溝邊緣;縱向植株間距及套種模式為壟溝邊緣——15cm 20cm——魔芋種芋植株——25cm 30cm——魔芋根狀莖植株——25cm 30cm——魔芋種芋植株——25cm 30cm——玉米植株——25cm 30cm——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25cm 30cm-魔芋種芋植株-15cm 20cm-壟溝邊緣。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屬的植窩輪茬,其特征在于輪茬模式為第一年每排植窩的種植順序為魔芋種芋植株、魔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第ニ年毎排植窩的種植順序變為魔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第三年毎排植窩的種植順序變為魔芋種芋植株、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魔芋根狀莖植株............,第四年毎排植窩的種植順序變為玉米植株、魔芋種芋植株、魔芋根狀莖植株、魔芋種芋植株............,如此循環;即第一年種植魔芋種芋植株的植窩在第二年種植魔芋根狀莖植株,第一年種植魔芋根狀莖植株的植窩在第二年直接變為種植魔芋種芋植株,第一年種植魔芋種芋植株的植窩在第二年種植玉米植株,第一年種植玉米植株的植窩在第二年種植魔芋種芋植株,以后每年如此循環。
全文摘要
魔芋快速套種輪茬繁育方法,包括魔芋根狀莖育種植株、魔芋種芋栽培植株和玉米栽培植株的植株套種且植窩輪茬的繁育方法,其有益效果是植株套種可以用玉米植株過濾部分魔芋種芋植株所需要的陽光,用魔芋種芋植株過濾魔芋根狀莖植株所需要的陽光,減少日灼病的發生,同時還可增加植株的種植密度,增加單位種植面積的產量;植窩輪茬可以阻斷病蟲害的病源,還可以不斷提供魔芋種源,使得每年都可以提供商品芋,縮短了商品芋的提供時間。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640636SQ201210115979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9日
發明者周麟 申請人:重慶市彭水縣天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