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促進薯類作物莖葉快速生長的葉面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肥料制造
背景技術:
薯類作物(馬鈴薯、甘薯)在生長的某ー階段需要莖葉的快速生長。這些時期是
(I)甘薯的育苗期。在此ー階段,甘薯莖葉的生長越快,所形成的藤蔓越長,能剪成的扦插苗就越多,也就提高了生產效益;(2)馬鈴薯的幼苗期。在此ー階段,如果馬鈴薯的幼苗長期生長緩慢,未能及時覆蓋絕大部分地面,造成光熱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對實現較高產量不利;(3)馬鈴薯遭遇自然災害(干旱、霜凍)后的恢復期。馬鈴薯植株遭遇霜凍,葉面枯萎,水分損失較大.但主莖仍是成活的,新的莖葉仍會生長。馬鈴薯遭遇旱災,會推遲出苗期。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自然的因素,推遲了生育期,為了不誤農時,促進其莖葉的快速生長,尤為重要。(4)甘薯大田栽插緩苗期后。甘薯在大田栽插后,要經過發根返青期 (約20天)、分枝結薯期(約30天)、莖葉盛長與薯塊膨大期(約40-50天)、薯塊迅速膨大與莖葉漸衰期(栽植90天以后),如果能在發根返青期促進莖葉的生長,則對于提早成熟,充分地利用光熱資源,提高產量,無疑是有益的。目前生產上普遍采用的是加施提苗肥,以氮肥為主。我們的研究發現,磷肥對薯類作物枝葉的生長也非常關鍵,而且提苗肥是施到土壌里,作用緩慢,并且還有滲漏發生,造成污染和浪費。此外,生產上目前推薦使用的磷酸ニ氫鉀價格較高,質量合格品每公斤高達10元以上,成本因素造成使用面積偏小,對生產不利。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設計出該葉面肥。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ー種快速促進薯類作物(馬鈴薯、甘薯)莖葉快速生長的葉面肥。該葉面肥(液體)包含如下的成分:0. 125 I. 5%磷酸ニ氫銨,0. 125% 0. 5%蔗糖,0. 02% 0. 2%的谷氨酸。目前生產上一般用磷酸ニ氫鉀作為葉面肥,我們通過實驗,證明磷酸氫ニ銨能作為葉面肥用于薯類作物(馬鈴薯和甘薯)。國外的研究表明,谷氨酸在植物體內能轉換為氨基丁酸(GABA),后者能促進植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能促進離子的吸收(參考文獻I. Kinnersley, A. M. , ana F. Lin. 2000. Receptor modifiers indicate that4-aminobutyric acid (GABA) is a potential modulator of ion transport in plants.Plant Growth Regulation 32 :65-76. 2. Kinnersley, A. M. , and F.J. Turano. 2000. 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 and plant responses to stress.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Science,19 :479-509)。我們的實驗也證明谷氨酸能促進薯類莖葉的生長。在葉面肥中加入蔗糖,作為光合產物直接作用于葉片,對促進莖葉生長有直接作用。我們的研究工作證實,將上述三種成分混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對薯類作物莖葉的快速生長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有益效果
I.該葉面肥含有適當數量的與薯類作物莖葉生長直接相關的氮和磷等元素、光合產物、氨基酸,能促進營養元素的吸收,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薯類作物莖葉快速生長的需要。2,成本較低,價格便宜。補充磷元素用價格較低的磷酸ニ氫銨。目前生產上在作物生長期間一般用磷酸ニ氫鉀補充磷元素,一般價格較高,每公斤10元以上,而磷酸ニ氫銨價格較低(每公斤3元左右)。3.可作為生產上的補救措施。因為在生產中,由于對土壌基本肥力掌握的問題(一般不具備每塊地都測氮磷鉀元素的能力)以及其他因素(肥料質量、土壤酸堿度等),會發生因缺磷而造成植株生長矮小、長期不封行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該葉面肥,能促進莖葉的快速生長,以補救生產上可能的損失。 4.有利于薯類作物充分利用光熱水都匹配的條件。在好些地方,光熱水都匹配的時間是有限的,充分地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光合作用,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一條重要途徑。而在有些地區(如云南的冬作區),長時間未能充分地利用光熱條件,葉片面積未能達到最大(地面裸露),造成光熱浪費。而使用該葉面肥,可使葉面積迅速到達最大,最充分地利用光熱資源,提高產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甘薯育苗葉面肥(SP-1-16),成分該葉面肥(粉劑)包含如下的成分46. 88%磷酸ニ氫銨,39. 06 %蔗糖,6. 25%的谷氨酸,7. 81 %聚こ烯醇(作為粘合剤,促進葉片對葉面肥的吸收)。使用方法1、排種薯塊育苗宜選育大小適中(單薯重以200 300克為佳)、整齊均勻,無病蟲、無傷ロ,無冷害的薯塊作種。育苗的苗床寬為I I。2米,長度視需要而定。排種期掌握在插植前100天左右。2.施肥促苗。當苗基本出齊,即可用葉面肥處理,用I包裝(約102. 4克)的葉面肥干粉兌水I噴霧器攪拌均勻后噴霧,當薯種長出的苗長度達25 30厘米即進行假植繁苗,并在假值苗節數達到6 10個節位時進行摘心打頂促分枝。3.施肥促壯苗在生長期間,可每半個月噴葉面肥一次,處理濃度同上,同時要加強水分管理,以促進藤蔓的生長,達到多剪苗的目的。實施例2 :馬鈴薯幼苗期提苗葉面肥(P-1-1000),成分該葉面肥(粉劑)包含如下的成分49. 50%磷酸ニ氫銨,29. 70%蔗糖,15. 84%的谷氨酸,4. 95%大豆粉(作為粘合齊U,促進葉面肥的吸收)。使用方法待苗基本出齊的情況下,利用該葉面肥進行處理。將I大包裝的粉劑葉面肥(10. I公斤,配制I噸葉面肥,供拖拉機牽引的打藥機使用),溶于I噸水中,噴霧。可根據苗情連續使用2-3次,間隔時間為7-10天。實施例3 :馬鈴薯災后葉面肥(P-2-1000),成分該葉面肥(粉劑)包含如下的成分50. 63%磷酸ニ氫銨,31. 65%蔗糖,5. 06%谷氨酸 12. 66%聚こ烯醇。使用方法馬鈴薯受凍后,應及時灌水,促進節部發出新的莖葉。發出新莖葉后立即用該葉面肥噴施,促進莖葉快速生長。用I大包裝的3. 95千克的粉劑,溶解于I噸水中,噴霧。可連續使用2-3次,間隔時間為7-10天。馬鈴薯旱情解除后,在苗出齊的情況下利用該葉面肥提苗,處理方法同上,也可連續處理2-3次。實施例4:甘薯栽插后葉面肥(SP-2-20),成分該葉面肥(粉劑)包含如下的成分51. 37%磷酸ニ氫銨,34. 25%蔗糖,10. 96%的谷氨酸,3. 42%的大豆粉(作為粘合剤,促進葉面肥的吸收)。使用方法⑴發根返青期(扦插后20天左右)后,使用該葉面肥進行處理。將I包裝的粉劑葉面肥(292克,配制20千克葉面肥,供20升的高壓噴霧器使用),溶于20千克水中,噴霧。依據苗情可連續使用2-3次,間隔時 間為7-10天。
權利要求
1.一種促進薯類作物莖葉快速生長的葉面肥,其特征在于該葉面肥包含如下的成分磷酸二氫銨、蔗糖、谷氨酸。
全文摘要
一種促進薯類作物莖葉快速生長的葉面肥,屬肥料制造領域。本發明公布了一種為促進薯類作物在一些時期(甘薯的育苗期、馬鈴薯的幼苗期、馬鈴薯遭遇干旱、霜凍后的恢復期、甘薯大田栽插緩苗期后等)的莖葉快速生長,而設計出的一種葉面肥。該葉面肥,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的成分0.125~1.5%磷酸二氫銨,0.125%~0.5%蔗糖,0.02%~0.12%的谷氨酸。該葉面肥,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薯類作物莖葉快速生長的需要,具有價格低廉的優勢,有利于薯類作物充分利用光熱水條件,在生產上可作為氮磷肥不足引起的植株生長緩慢的補救措施應用。
文檔編號C05G1/00GK102627491SQ20121012012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3日
發明者包麗仙, 盧麗麗, 徐寧生, 楊瓊芬, 隋啟君 申請人: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