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84340閱讀:84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蛭養殖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
背景技術
水蛭在動物分類上隸屬于環節動物門(Annelida),蛭綱(Hirrdinea)的統稱,俗稱螞蟥、馬鱉和內鉆子等。目前世界上約有500種,我國已發現約有10種。一般現有技術中涉及的水蛭是指寬體金線蛭(Whit mania pigra Whitman)。在自然界條件下通常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溝渠以及水稻田里。寬體金線蛭不吸血,以吸食無脊椎動物的體液或柔軟組織為主,如螺螄、河蛘、蚯蚓、水生昆蟲幼蟲和浮游生物等,有時也取食水面或岸邊土壤中的腐殖質。水蛭是是我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是《中國藥典》(2010年版)收錄的中藥材之一。其干制品炮制后中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是目前疏血通、腦血康等眾多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成藥的主要原料。隨著現代醫學對水蛭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近年來發現水蛭制劑在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因此,其藥用價值日益提高,水蛭已成為世界性的緊俏中藥材之一。因近年農藥、化肥等濫用,及工農業“三廢”對環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資源銳減,隨著水蛭藥用價值的深度開發,其國內外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有關水蛭人工飼養方法很多。歸納起來影響水蛭產量主要有四個因素第一、水體的溫度;第二、水蛭養殖密度;第三,水體的質量;第四、投餌量。從目前水蛭養殖技術來看,為了提高產量,一般常利用自然水塘或人工建造水池進行高密度單獨飼養。然而,集約化養殖方法不僅占用土地資源,養殖成本必然很高,并且在高密度情況之下,一方面容易導致疾病傳播,不易防控,死亡率高;另一方面又不能保障水環境的質量和水蛭的產品質量。從目前掌握水蛭人工繁育技術來看,畝產水蛭干品一般在40kg左右。因此,針對現有技術中養殖技術存在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種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在充分發揮有機稻田生態功能基礎上,符合水蛭回歸自然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降低飼養成本,而且能提高水蛭的產量和品質,經濟效益大幅度增加。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基于現有水蛭養殖技術的基礎上,提供一種與有機水稻種植相結合的綠色環保的水蛭養殖技術,在不占用額外的土地資源情況下,因地制宜,集成現存養殖技術與方法,運用生態學原理,建立水稻種植和水蛭養殖為一體的養殖管理模式,明顯地降低水蛭養殖成本,極大地提高了單位土地面積的經濟效益,而且確保水蛭的
質量和產量。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其包括如下步驟(I)有機稻田的挑選選擇水源充足、保水力強、天旱不干、洪水不淹、環境安靜的稻田為養殖稻田,稻田內不含有水蛭的天敵;
A、稻田施肥管理稻田施入 有機肥,在水稻后期管理期間,使用生物農藥;B、稻田水源管理稻田用潔水灌溉,養殖用水經過過濾處理,隨時調節稻田中的水質和含氧量,控制有機稻田水質清潔無污染,防止水質惡化;C、稻田水溝管理在稻田中央按照每畝開挖“井”字形水溝;D、稻田設施管理在田埂四周設置以防止水蛭逃逸和外來天敵侵害的水蛭防逃網,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選擇進、排水口,并在進、排水口處設置所述水蛭防逃網;(2)水蛭苗種的挑選將水蛭幼苗明顯受傷的、不活躍的剔除,并選出體重為
0.15-0. 22g/條的水蛭幼苗,或者自然情況下體長為I. 5-2cm的水蛭幼苗,將選出的水蛭苗種按一定養殖密度投放入有機稻田里;(3)水蛭餌料的投放在一定時間內將一定餌量投放入有機稻田里。優選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水蛭養殖密度為2萬頭/畝水蛭幼苗,投餌量為40kg/畝/周。優選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水體pH值在6 7之間,水溫保持在15 30°C之間,溶氧量大于5暈克/升。優選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稻田水層保持在14-16cm。優選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稻田水溝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4-6%,由田面向下挖深50cm,寬30cm。優選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水蛭防逃網的寬度為I. 2m,所述水蛭防逃網為標準28目的網布,網上端蓋有塑料薄膜。優選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水蛭為寬體金線蛭。優選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步驟(I)中還包括水蛭的疾病防治使用0.2%土霉素或0.4%磺胺脒唑拌料投喂水蛭以防治干枯病和腸胃炎,并采用酵母片或增加含鈣食物提高水蛭的抗病能力。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通過使用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不但能夠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經濟效益,而且能確保水蛭的質量。與現有技術中集約化養殖相比,選擇本發明2萬頭/畝的水蛭養殖密度及40kg/畝/周的投餌量的最佳組合,可以比現有技術中集約化養殖成本降低兩倍左右;同時應用本發明可使水蛭幼苗在稻田里的成活率高達87%以上,收獲水蛭干品達到67kg/畝,按目前市場價800元/kg計,扣除養殖成本,每畝有機稻田額外收入增加了 3. 5 3. 8萬元。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該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是一種與有機水稻種植相結合的綠色環保的水蛭養殖技術。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在不占用額外的土地資源情況下,充分發揮和利用有機稻田生態功能,采取水蛭養殖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運用生態學原理,建立水稻種植和水蛭養殖為一體的養殖管理模式。該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包括如下步驟(I)有機稻田的挑選選擇水源充足、保水力強、天旱不干、洪水不淹、環境安靜的稻田為養殖稻田,稻田內不含有水蛭的天敵;A、稻田施肥管理稻田施入有機肥,在水稻后期管理期間,使用生物農藥;
B、稻田水源管理稻田用潔水灌溉,養殖用水經過過濾處理,隨時調節稻田中的水質和含氧量,控制有機稻田水質清潔無污染,防止水質惡化;C、稻田水溝管理在稻田中央按照每畝開挖“井”字形水溝;D、稻田設施管理在田埂四周設置以防止水蛭逃逸和外來天敵侵害的水蛭防逃網,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選擇進、排水口,并在進、排水口處設置所述水蛭防逃網;(2)水蛭苗種的挑選將水蛭幼苗明顯受傷的、不活躍的剔除,并選出體重為
0.15-0. 22g/條的水蛭幼苗,或者自然情況下體長為I. 5-2cm的水蛭幼苗,將選出的水蛭苗種按一定養殖密度投放入有機稻田里;(3)水蛭餌料的投放在一定時間內將一定餌量投放入有機稻田里。 進一步的,所述水蛭養殖密度為2萬頭/畝水蛭幼苗,投餌量為40kg/畝/周。進一步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水體pH值在6 7之間,水溫保持在15 30°C之間,溶氧量大于5暈克/升。進一步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稻田水層保持在14-16cm。進一步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稻田水溝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4-6%,由田面向下挖深50cm,寬30cm。進一步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水蛭防逃網的寬度為I. 2m,所述水蛭防逃網為標準28目的網布,網上端蓋有塑料薄膜。進一步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水蛭為寬體金線蛭(Whitmania pigra Whitman),俗稱螞蟲皇。進一步的,在上述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中,所述步驟(I)中還包括水蛭的疾病防治使用0. 2%土霉素或0. 4%磺胺脒唑拌料投喂水蛭以防治干枯病和腸胃炎,并采用酵母片或增加含鈣食物提高水蛭的抗病能力。本發明公開的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不但能夠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經濟效益,而且能確保水蛭的質量。與現有技術中集約化養殖相比,選擇本發明養殖密度和投餌量最佳組合可以比現有技術中集約化養殖成本降低兩倍左右,同時應用本發明可使水蛭幼苗在稻田里的成活率高達87 %以上,收獲水蛭干品達到67kg/畝,按目前市場價800元/kg計,扣除養殖成本,每畝有機稻田額外收入增加了 3. 5 3. 8萬元。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本發明公開的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選用的有機稻田必須水源充足、保水力強、天旱不干、洪水不淹、環境安靜的稻田為養殖稻田。稻田內不能含有老鼠、青蛙、蛇和龍蝦等水蛭的天敵。稻田只能施入有機肥,如施餅肥、雞糞(但必須腐熟、發酵)等,絕對不能施化肥。在水稻后期管理期間,不能使用化學農藥,如需要的話,只能用一些生物農藥。稻田必須采取潔水灌溉,絕不能用生活污水,工業用水灌田。稻田水層必須保持在15cm左右。在4月初當氣溫穩定在13°C時,開始采取超稀植的插秧方式插秧。由于稻田通常水較淺,水溫受氣溫的影響甚大,特別是在夏季中午烈日照射下,有時水表面溫度可高達40°C。為水蛭提供比較安全的躲避場所,避免遇干旱缺水和夏季高溫,必須在稻田里開挖水溝。開水溝是稻田養水蛭的一項重要措施。一般按照每畝稻田中央開挖“井”字形溝,水溝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5%左右,由田面向下挖深50cm,寬30cm,長度視則按田塊而定,以確保蓄水量。在田埂四周設置了水蛭防逃網(選用寬度I. 2m,標準28目的網布,網上端蓋有塑料薄膜),以防止水蛭逃逸和外來天敵侵害。在餌料條件方面,由于稻田中的底棲動物較多,如水生昆蟲幼蟲和蚯蚓等,為水蛭 提供良好的天然餌料。隨著水蛭生長,取食量增加,根據水蛭攝食情況,采取在稻田里投放田螺、河蛘等,讓其在田里繁殖,以補充水蛭食物的不足。水蛭在取食過程中,未能消化的食物殘渣(如田螺部分死體等)經過微生物分解又被水稻吸收,不僅增加稻田肥力和提高水稻的品質,而且也凈化了水環境,有利于水蛭健康地生長。因此,在稻田的水生態系統中就形成了水稻、浮游生物、底棲動物和水蛭等一條穩定食物鏈。在田埂四周設置了水蛭防逃網(選用寬度I. 2m,標準28目的網布,網上端蓋有塑料薄膜),以防止水蛭逃逸和外來天敵侵害。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選擇進、排水口(要設置水蛭防逃網)。養殖用水必須過濾,不能有水蛭天敵動物的卵或幼蟲進入。水體清潔無污染,水中重金屬、農藥殘留含量符合國家有關綠色行業標準(WM/T2-2004)之規定。水體pH在6 7之間,水溫保持在15 30°C之間,溶氧量必須大于5毫克/升。并且,時刻注意防范如鳥類(涉禽)、老鼠、蛇、兩棲類(蛙和蟾蜍)、螞蟻、水蜈蚣、龍蝦和螃蟹等動物侵害。本發明所選約I個月齡左右的水蛭幼苗(體重0. 15-0. 22g/條,或者自然情況下體長I. 5-2cm左右),按照一定密度放入有機稻田里。通過正交實驗設計,經過統計分析和比較發現,在相同飼養管理情況下,不同的投餌量與水蛭養殖密度、水蛭生長速度、成活率和畝產量均有一定差別,從中篩選出水蛭成活率在87%以上、有機稻田水蛭干重高達67kg/畝的最佳飼養條件。確立了合適養殖密度和適當的投餌量組合,其養殖成本比集約化養殖模式降低了 2倍左右。按照目前水蛭藥材市場價800元/kg計算,扣除養殖成本(主要包括購買種苗和投放螺螄等活體餌料),可使每畝稻田經濟效益額外增加了 3. 0 3. 5萬元。下面將具體描述一個試驗例一,該試驗例一是在4月初當氣溫穩定在13°C時,米取超稀植的插秧方式開始在有機稻田里插秧。于5月中旬之前挑選約I個月齡左右的水蛭幼苗(體重0. 15-0. 22g/條,或者在自然情況下體長I. 5cm左右),按照2萬頭/畝的密度放入有機稻田里(按照每畝稻田中央開挖“井”字形溝,由田面向下挖深50cm,寬30cm,長度視則按田塊而定。水溝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5%左右)。在田埂四周設置寬度I. 2m、標準28目的網布的水蛭防逃網,網上端蓋有塑料薄膜。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選擇進、排水口(要設置過濾網,防止水蛭天敵動物的卵或幼蟲進入和水蛭逃逸),使整個稻田的水順利流轉,隨時調節稻田中的水質和含氧量,嚴格控制有機稻田水質清潔無污染,防止水質惡化。根據水蛭取食情況,按照40kg/畝/周投餌量均勻投放螺螄。飼養水蛭過程中合理用藥治理水蛭病害,如可以使用0. 2%土霉素或0. 4%磺胺脒唑拌料投喂防治干枯病和腸胃炎等,另外采用酵母片或增加含鈣食物,提高水蛭的抗病能力。同時注意防范天敵侵害,如涉禽、魚類、老鼠、蛇、蛙、螞蟻、水蜈蚣、龍蝦和螃蟹等動物。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必要時可以在有機稻田里使用一些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如利用天然除蟲菊素、阿維菌素、蛇床子素、白僵菌、綠僵菌和蘇云金芽胞桿菌合苦參堿等防治常見水稻害蟲;利用枯草芽孢桿菌和蠟質芽孢桿菌防治水稻病害等。試驗例一的詳細描述如下4.材料與儀器水蛭幼苗(蘇州大學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動物研究提供,經鑒定為寬體金線蟲至(Whitmania pigra Whitman)、網布(標準28目)、電子天平(美國0HAUS,型號AR1530/C)。2.方法2. 1本實驗在無錫市宜興市楊巷鎮金紫村-蘇州大學太湖水蛭養殖繁育研究基地進行,實驗采用正交試驗法,即水蛭幼苗設置為I. 0萬頭/畝、I. 5萬頭/畝和2. 0萬頭/畝三個密度水平,每組3個重復;2011年3月開始在蘇州大學動物學實驗室內育苗,5月初育苗完畢。5月10日挑選同等大小優質水蛭幼苗移至上述研究基地的有機水稻田內進行試驗。投放活螺_按照IOkg/畝/周、20kg/畝/周和40kg/畝/周三個投館量水平,每組3個重復。試驗期間對稻田內定期補充新鮮水,確保水蛭生長所需要的良好水質。2. 2自2011年5月15日開始至2011年10月15日止,每個月每組隨機選取100條水蛭稱重,記錄水蛭平均重量。試驗完畢后于2011年11月上旬采收加工,記錄每個實驗小區水蛭鮮重和晾曬后的干重。2. 3從各個試驗組中分別取鮮活樣品3. 00kg,按照《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規定,在相同水分條件下,計算不同處理的折干率。折干率=鮮重/干重。2. 4統計方法對水蛭密度和投餌量進行二因素隨機區組試驗(參表I),采用SPSS 19. 0軟件包運用最小顯著極差法(LSR, Least significant ranges)進行統計比較分析,最后結合每畝成活率、畝產水蛭鮮重和折干率進行綜合分析,根據投入和產出效益比獲得最佳方法。表1、每畝水蛭密度和投餌量二因素水平表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有機稻田的挑選選擇水源充足、保水力強、天旱不干、洪水不淹、環境安靜的稻田為養殖稻田,稻田內不含有水蛭的天敵; A、稻田施肥管理稻田施入有機肥,在水稻后期管理期間,使用生物農藥; B、稻田水源管理稻田用潔水灌溉,養殖用水經過過濾處理,隨時調節稻田中的水質和含氧量,控制有機稻田水質清潔無污染,防止水質惡化; C、稻田水溝管理在稻田中央按照每畝開挖“井”字形水溝; D、稻田設施管理在田埂四周設置以防止水蛭逃逸和外來天敵侵害的水蛭防逃網,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選擇進、排水口,并在進、排水口處設置所述水蛭防逃網; (2)水蛭苗種的挑選將水蛭幼苗明顯受傷的、不活躍的剔除,并選出體重為0.15-0. 22g/條的水蛭幼苗,或者自然情況下體長為I. 5-2cm的水蛭幼苗,將選出的水蛭苗種按一定養殖密度投放入有機稻田里; (3)水蛭餌料的投放在一定時間內將一定餌量投放入有機稻田里。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蛭養殖密度為2萬頭/畝水蛭幼苗,投餌量為40kg/畝/周。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體pH值在6 7之間,水溫保持在15 30°C之間,溶氧量大于5毫克/升。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水層保持在 14-16cm。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水溝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4-6%,由田面向下挖深50cm,寬30cm。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蛭防逃網的寬度為I. 2m,所述水蛭防逃網為標準28目的網布,網上端蓋有塑料薄膜。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蛭為寬體金線蛭。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還包括水蛭的疾病防治使用0. 2%土霉素或0. 4%磺胺脒唑拌料投喂水蛭以防治干枯病和腸胃炎,并采用酵母片或增加含鈣食物提高水蛭的抗病能力。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機稻田高產套養水蛭技術,該技術是一種與有機水稻種植相結合的綠色環保的水蛭養殖技術,在不占用額外的土地資源情況下,充分發揮和利用有機稻田生態功能,采取水蛭養殖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運用生態學原理,建立水稻種植和水蛭養殖為一體的養殖管理模式。本發明以水蛭密度為2.0萬頭/畝和投餌量在40kg/畝/周之間的處理組合得到的平均個體水蛭體重最大,而且水蛭成活率達到最高,此種密度與投餌量養殖出的水蛭不僅產量高,而且質量也較好,該飼養技術能夠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2613143SQ20121012466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5日
發明者許浩田, 許維岸, 韓宏巖 申請人:蘇州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