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

文檔序號:195449閱讀:43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育種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和根莖。產于江蘇、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采挖,洗凈,曬干。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味苦,性微寒。能活血化瘀,涼血,安神。含丹參酮、原兒茶醛、原兒茶酸、丹參素、維生素E等。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調節心律,并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能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進纖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脈粥樣硬化形成;能抑制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癥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并有抗纖維化作用;能縮短紅細胞及血色素的恢復期,使網織細胞增多,能促進組織的修復,加速骨折的愈合; 有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有抗腫瘤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對結核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見,丹參為常用的重要中草藥,用量很大,在藥材市場非常暢銷。一般其價格比較穩定,是較理想的種植品種之一。但若在種植中缺乏實踐經驗或技術不精,就會出現收獲不佳,達不到預期的收益。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以選育適合商洛丹參基地乃至全國同類地區種植的高產、穩產、優質、抗病、適應性強、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的丹參雜交新品種為主要目的。其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用丹參雄性不育系SH-B-18做母本,可育系丹參A-107做父本配制而成的丹參雜交種。母本丹參雄性不育系SH-B-18的標準如下生物學特征特性物候期SH-B_18株系3月底至4月初出苗,4月中旬抽薹,4月下旬現蕾,5月初始花期,5月上中旬盛花期,6月下旬至7月初種子成熟,10月下旬采收藥材,11月中下旬枯萎。形態特征SH-B_18株系葉形為卵圓,漸尖;葉緣鋸齒形;葉面淺綠色,有皺折并有極短絨毛;葉背淺綠色,絨毛多而密,短;莖綠色,密被短絨毛,花冠紫色;花為不育花;根磚紅色至紅色;果實棕褐色;地上部性狀SH-B-18株系株高 30-55cm ;葉片長 3. 0-6. Ocm,寬 2. 5. 0-6. Ocm ;3 出或5出,少數7出復葉;花序主軸長度10-15cm ;分枝數6-10個;莖粗0. 8-1. 2cm。品種屬性該品種屬雄性不育丹參。適宜地區適宜在商洛基地及全國同類地區種植。栽培技術要點
育苗方法10月下旬或土壤封凍前挖出種根,切成5-8cm小段,上端平,下端斜。將地翻耕、整平,施復合肥20公斤/畝,挖深20cm,寬100-120cm的小畦,畦長10_12m,使苗床底部酥松平整,將根段直插畦內土壤中,并保持上端向上,下端向下,株距3-5cm,行距5-10cm,用濕土掩埋切根,濕土厚度與畦面近平,注意冬季防凍,可在畦面用玉米桿或薄膜防凍,開春大田土壤解凍后,伊去床B圭表面蓋土,留2-4cm蓋土,防止損傷發出的新芽。苗床管理經常保持苗床濕潤,并及時拔除苗床雜草,培育壯苗。栽培方法當苗長出4片新葉即可移栽,栽后及時澆水。移栽時每畝施腐熟的豬牛羊糞等優質農家肥IOOOkg作基肥,株行距為20cmX25cm。田間管理苗期要及時松土除草,在封壟前追肥1-2次,封壟后也要及時清除雜
草。 注意事項(I)前茬作物勿選擇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2)種植時勿連作,以避免根結線蟲病的發生。(3)與前巷丹參種植間隔3_4年。 父本可育系丹參A-107標準如下生物學特征特性物候期A_1073月底至4月初出苗,4月中旬抽薹,4月下旬現蕾,5月初始花期,5月上中旬盛花期,6月下旬至7月初種子成熟,10月下旬采收藥材,11月中下旬枯萎。形態特征A_107株系葉形為卵圓,漸尖;葉緣鋸齒形;葉面淺綠色,有皺折并有短絨毛;葉背淺綠色,絨毛多而密;莖綠色,密被短絨毛,花冠紫色;花為可育花;根紅色;果實掠揭色;品種屬性該品種屬雄性可育丹參。適宜地區適宜在商洛基地及全國同類地區種植。栽培技術要點育苗7月上中旬育苗時,先將地翻耕、整平,施復合肥20公斤/畝,耙細,做寬100-120cm寬的小畦,再開溝條播,溝深2-4cm,播后不要覆土,用掃帚或鐵锨輕拍,使種子與土壤接觸緊密,地面再用麥草或遮陰網遮陰。苗床管理經常保持苗床濕潤,待出苗后及時揭去麥草或遮陰網,同時保持土壤干濕交替,并及時拔除苗床雜草,培育壯苗。栽培方法待苗根長長到5-lOcm即可移栽。移栽時每畝施腐熟的豬牛羊糞等優質農家肥IOOOkg作基肥,株行距為20cmX25cm。田間管理苗期要及時松土除草,在封壟前追肥1-2次,封壟后也要及時清除雜草。種子收獲當果穗三分之二變成褐色即為種子成熟期,此時應及時采收。為保證種子質量,成熟后應隨即采收,不要等到所有果穗成熟再采收。注意事項(I)前茬作物勿選擇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2)種植時勿連作,以避免根結線蟲病的發生。(3)與前巷丹參種植間隔3_4年。雜交種繁殖選擇灌溉方便,土壤肥力偏上的砂壤土作為制種田,每畝施腐熟的豬牛羊糞等優質農家肥IOOOkg作基肥,將翻耕、整平,耙細,開溝,父母本按I : 2或2 2的行比進行種植,株行距為20cmX25cm。種植時將種苗根部全部埋在土內,栽后要及時澆水,保證全苗。種子田管理苗期要及時松土除草,在封壟前追肥1-2次,以有機肥為主,N、P、K配合使用,促進多分枝和健壯生長,保證苗全苗壯。封壟后也要及時清除雜草。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以促進種子飽滿。種子收獲6月下旬或7月上旬,當果穗三分之二變成棕褐色時即為種子成熟期,此時即可采收,應成熟一部分收獲一部分,收后晾曬在帆布或彩條布上,干后及時脫粒。收獲前應先將父本地上部分割去再收獲母本植株上的種子。嚴格制種措施,做好防雜保純制種田要與其它品種的丹參或鼠尾草屬植物間隔距離在IOOOm以上,同時苗期和花期各去雜I次,收獲時嚴格檢查剔除雜穗雜株。種子碾打、晾曬過程中,要注意防止人為和機械混雜。
注意事項前茬作物勿選擇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種植時勿連作,以避免根結線蟲病的發生;與前巷丹參種植間隔3-4年。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經配合力測定,A-107與SH-B-18株系雜交后代配合力最高,抗性最好,雜種優勢最為明顯。本發明選育的新品種在產量、抗性等綜合性狀等表現突出,平均畝產鮮藥968. 84公斤,折合干藥261. 20公斤。連續三年進行對比試驗,并在商州區、山陽縣、楊凌區進行品種區域比較試驗,較對照平均增產35. 76%,本發明所述的新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抗逆性強、有效成分含量高,綜合性狀好等特點。適宜在商洛基地乃至全國同類地區推廣種植的優良雜交新品種。在商州區、山陽縣、楊凌區進行品比試驗,3年3地連續試驗結果平均畝產1032. 97kg,較對照商洛丹參平均畝產760. 90kg增產35. 76%。本發明新品種檢測結果丹參酮IIA含量0.56%,丹酚酸B含量7.4%,比《藥典》規定丹參酮IIA(0. 2% )、丹酚酸B(3.0% )含量分別增加180%和146. 7%,比對照品種商洛丹參丹參酮IIA(0. 22% )和丹酚酸B(5. 7%)分別增加154. 5%和29.8%。在區試中,沒有發現根結線蟲病、根腐病,枯萎病病株極少,呈現出抗病性好的特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方法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天丹二號是用丹參雄性不育系SH-B-18做母本,可育系丹參A-107做父本配制而成的丹參雜交種。選育過程父本自交系丹參A-107的選育自交系丹參A-107是2003年5月從商洛市山陽縣大田栽培丹參中,通過系統選擇法選出的單株株系,對其物候期、抗逆性、配合力、品質和單株產量進行系統分析,最后根據綜合指標,其中主要以丹參藥材中丹參素、丹參酮和酚酸類物質的含量為指標,通過配合力測定確定入選株系,確保各項指標穩定,最后選定入選株系A-107為父本自交系,并將該自交系定名丹參A-107。母本“丹參SH-B-18不育系”的選育SH_B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陜西天士力植物藥業有限公司合作于2002年在丹參基地大田中發現的一株雄性不育株,經切根繁殖,選擇生長發育期與A-107基本一致,不育性徹底,根條數在10根以上,根鮮紅,丹參素、丹參酮和酚酸類物質的含量高于當地藥材和藥典規定,抗病性好的優良單株SH-B-18,進行連續切根繁殖選擇選育而成,定名為丹參SH-B-18不育系。雜交組配經配合力測定,A-107與SH-B-18株系雜交后代配合力最高,抗性最好,雜種優勢最為明顯,并將其雜種一代定名為天丹二號。自交系生產母本不育系生產不育系繁殖采用切根繁殖方法,10月下旬或土壤封凍前挖出種根,切成5-8cm小段,上端平,下端斜。將地翻耕、整平,施復合肥20公斤/畝,挖深20cm,寬100-120cm的小畦,畦長10-12m,使苗床底部酥松平整,將根段直插畦內土壤中,并保持上端向上,下端向下,株距3-5cm,行距5-lOcm,用濕土掩埋切根,濕土厚度與畦面近平,注意冬季防凍,可在畦面用玉米桿或薄膜防凍,開春大田土壤解凍后,鏟去床畦表面蓋土,留2-4cm蓋土,防止損傷發出的新芽。開春后,經常保持苗床濕潤,并及時拔除苗床雜草,培育壯苗。當苗長出4片新葉即可移栽,栽后及時澆水。移栽時每畝施腐熟的豬牛羊糞等優質農家肥IOOOkg作基肥,常規整地后起壟,壟寬100-120cm,溝寬30cm,深度25cm ;每壟種植5行,株距20cm,每畝總苗數10000-12000株;生長期間,在苗期、花期按不育系標準各去雜株2次,保證不育系純度。10月種根采收時,根據不育系根部標準去除不符合要求的種根,保留優良種根。父本可育系生產將地翻耕、整平,施復合肥20公斤/畝,耙細,做寬1-1. 2m寬的小畦,于每年7月上中旬育苗,開溝條播,溝深2-3cm,播后不要覆土,用掃帚、鐵锨輕拍,使種子與土壤接觸緊密,地面再用麥草或遮陰網遮陰。經常保持苗床濕潤,待出苗后及時揭去麥草或遮陰網,同時保持土壤干濕交替,并及時拔除苗床雜草,培育壯苗。苗根長5-lOcm,土壤上凍前移栽,或開春解凍后移栽。生長期加強田間管理,按父本標準在苗期和花期各去除雜株一次,以保證親本純度。當果穗三分之二變成褐色,即6月下旬或7月上旬種子成熟時,要及時收獲種子。種子收獲、碾打、晾曬過程中,要注意防止人為和機械混雜。雜交種繁殖選擇灌溉方便,土壤肥力偏上的砂壤土作為制種田,每畝施腐熟的豬牛羊糞等優質農家肥IOOOkg作基肥,將翻耕、整平,耙細,開溝,父母本按I : 2或2 2的行比進行種植,株行距為20cmX25cm。種植時將種苗根部全部埋在土內,栽后要及時澆水,保證全苗。種子田管理苗期要及時松土除草,在封壟前追肥1-2次,以有機肥為主,N、P、K配合使用,促進多分枝和健壯生長,保證苗全苗壯。封壟后也要及時清除雜草。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以促進種子飽滿。種子收獲6月下旬或7月上旬,當果穗三分之二變成棕褐色時即為種子成熟期,此時即可采收,應成熟一部分收獲一部分,收后晾曬在帆布或彩條布上,干后及時脫粒。收獲前應先將父本地上部分割去再收獲母本植株上的種子。嚴格制種措施,做好防雜保純制種田要與其它品種的丹參或鼠尾草屬植物間隔距離在IOOOm以上,同時苗期和花期各去雜I次,收獲時嚴格檢查剔除雜穗雜株。種子碾打、晾曬過程中,要注意防止人為和機械混雜。、
天丹二號品種標準生物學特征特性物候期天丹二號在3月底至4月初出苗,4月中上旬抽薹,4月中下旬現蕾,5月初開花,6月中下旬種子成熟,10月下旬收獲藥材。形態特征天丹二號植株葉片為卵圓形,葉尖漸尖,葉緣鋸齒形、葉面淺綠色,莖桿外表皮綠色且有茸毛,花冠紫色,根磚紅色,果實棕褐色。地上部性狀天丹二號植株高度40-60cm,葉片長4. 0-8. 0cm、寬3. 5-7. Ocm,每個葉柄有3-5出復葉,少數7出復葉,花序長12-20cm,莖粗I. 2-1. 4cm,當年分枝數月12-14個。
根部特征天丹二號根長25_30cm ;根直徑0. 8-1. 5cm ;根條數18-25根/株;單株根鮮重260-550g/株;單株根干重80-120g/株;折干率26. 96%。品質與產量該品種畝產鮮丹參969. 87-1071. 38公斤,折合干藥材261. 48-288. 84公斤。有效成分含量丹參酮II A含量0. 56%,丹酚酸B含量7. 4%。品種屬性該品種屬雜交種,只能利用雜交一代種,二代種子不能作種用。適宜地區適宜在商洛基地及全國同類地區種植。通過丹參品種區域試驗,鑒定選育丹參和引進的丹參品種(系),以及篩選的地方品種在不同生態條件下的適應性和生產力,從中選出適應性廣、高產、穩產、優質、符合國內外市場需要的優良丹參品種,為丹參新品種鑒定、登記提供科學依據。參試品種試驗參試品種給主持試驗單位采用匿名制管理,統一編號,共有I個參試品種,名稱和代號如表I。用商洛丹參作對照。表I
代號品種名稱
I天丹一號
~天丹二號
商洛丹參 ~白花丹參
5山西丹參
6河南丹參~ 山東丹參試驗設計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三次重復,小區長6. Om,寬3. 6米,采用起壟種植,壟寬0.8米,壟距0. 3米,每壟種植3行,行距25cm,株距15cm,每小區種植3壟,每壟120株苗,留苗密度16. 5萬株/hm2。田間排列見表2,用表I中的代號表不。表權利要求
1.一種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丹參雄性不育系SH-B-18做母本,可育系丹參A-107做父本配制而成的丹參雜交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本丹參雄性不育系SH-B-183月底至4月初出苗,4月中旬抽薹,4月下旬現蕾,5月初始花期,5月上中旬盛花期,6月下旬至7月初種子成熟,10月下旬采收藥材,11月中下旬枯萎。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本丹參雄性不育系SH-B-18 10月下旬或土壤封凍前挖出種根,切成5-8cm小段,上端平,下端斜,將地翻耕、整平,施復合肥20公斤/畝,挖深20cm,寬100-120cm的小畦,畦長10_12m,使苗床底部酥松平整,將根段直插畦內土壤中,并保持上端向上,下端向下,株距3-5cm,行距5-lOcm,用濕土掩埋切根,濕土厚度與畦面近平。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本丹參雄性不育系SH-B-18當苗長出4片新葉即可移栽,株行距為20cmX25cm。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父本可育系丹參A-1073月底至4月初出苗,4月中旬抽薹,4月下旬現蕾,5月初始花期,5月上中旬盛花期,6月下旬至7月初種子成熟,10月下旬采收藥材,11月中下旬枯萎。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父本可育系丹參A-1077月上中旬育苗時,先將地翻耕、整平,施復合肥20公斤/畝,耙細,做寬100-120cm寬的小畦,再開溝條播,溝深2-4cm。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父本可育系丹參A-107待苗根長長到5-10cm即可移栽,株行距為20cmX25cm。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參雜交種繁殖時父母本按I : 2或2 : 2的行比進行種植,株行距為20cmX25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丹參新品種的選育方法,用丹參雄性不育系SH-B-18做母本,可育系丹參A-107做父本配制而成的丹參雜交種。本發明選育適合商洛丹參基地乃至全國同類地區種植的高產、穩產、優質、抗病、適應性強、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的丹參雜交新品種,適用于育種技術領域。
文檔編號A01H1/04GK102715079SQ20121019068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1日
發明者劉峰華, 梁宗鎖, 王占國, 舒志明, 魏良柱 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