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貝類循環養殖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貝類養殖設施,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貝類循環養殖系統。
背景技術:
海水底棲貝類是海洋生物的一個重要生態類型,在沿海和灘涂和淺海海區,主要養殖品種包括雙殼綱和腹足綱兩大類。如青蛤、文蛤、四角蛤、泥螺、西施舌等。傳統養殖模式是灘涂養殖,也有部分池塘養殖,通常是和魚蝦等混養。其生產方式幾乎全部依賴開放式的農牧化養殖支撐,隨著海洋環境的變化及對食品安全要求的愈加嚴格,諸如海區環境惡化與養殖容量擴增、產品質量之間的矛盾愈來愈困擾著行業的發展。所以發展環境友好型的集約化高效養殖技術成為我國養殖漁業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趨勢。目前,圍繞海水底棲貝類陸基集約化養殖為目標的進行技術集成和模式創新,尚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安全、節能、環保、高效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包括貝類養殖機構,所述貝類養殖機構進行貝類養殖;微藻培育機構,所述微藻培育機構培育微藻并與所述貝類養殖機構連接以向所述貝類養殖機構中的貝類提供飼料;生物凈化機構,所述生物凈化機構與所述貝類養殖機構和所述微藻培育機構連接以接收凈化所述貝類養殖機構產生的污水并將凈化后的水源返回微藻培育機構;計算機操作機構,所述計算機操作機構分別與所述貝類養殖機構、微藻培育機構和所述生物凈化機構連接以控制并檢測貝類循環養殖系統中的運行條件。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是基于循環水修復利用基礎上的封閉式養殖,既可有效阻斷外源性病原侵擾,降低病害風險,也可以降低有害物質在貝類的富集程度,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以單細胞微藻為主要餌料,不需要配合飼料投入,經過適當的轉換,貝類的排泄物又可以成為餌料微藻必備的營養鹽;并且,其利用溫室的積溫效應,滿足變溫動物對環境溫度的依賴特性,縮短成品養殖周期,比自然條件下的灘涂養殖更具有優勢;集成利用太陽能、熱泵及計算機信息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了海水底棲貝類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養殖、有機養殖、無公害養殖。另外,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每個從屬權利要求后面跟著各自附加技術特征帶來的優點。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微藻培育機構包括依次連接的一級培養瓶、二級培養光反應器、三級培養桶和微藻培育單兀。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生物凈化機構包括依次連接的生物凈化池、蛋白分離器和過濾器,所述生物凈化池與所述貝類養殖機構連接,所述過濾器與所述微藻培育機構連接。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過濾器為無閥式重力自動反沖過濾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蛋白分離器和所述過濾器位于所述生物凈化池上方。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微藻培育單元內設有浮閥,所述浮閥在所述微藻培育單元內水位高于預定水位時將高出的水分輸送至所述生物凈化池。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貝類循環養殖系統中各機構通過水泵實現水流運輸。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水泵與所述計算機操作機構連接并由所述計算機操作機構控制開關。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I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一體地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的具體含義。下面首先結合附圖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如圖I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包括貝類養殖機構10、微藻培育機構20、生物凈化機構30和計算機操作機構40。貝類養殖機構10進行貝類養殖,微藻培育機構20培育微藻并與貝類養殖機構10連接以向貝類養殖機構10中的貝類提供飼料,生物凈化機構30與貝類養殖機構10和微藻培育機構20連接以接收凈化貝類養殖機構10產生的污水并將凈化后的水源返回微藻培育機構20,計算機操作機構40分別與貝類養殖機構10、微藻培育機構20和生物凈化機構30連接以控制并檢測貝類循環養殖系統中的運行條件。由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是基于循環水修復利用基礎上的封閉式養殖,既可有效阻斷外源性病原侵擾,降低病害風險,也可以降低有害物質在貝類的富集程度,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以單細胞微藻為主要餌料,不需要配合飼料投入,經過適當的轉換,貝類的排泄物又可以成為餌料微藻必備的營養鹽;并且,其利用溫室的積溫效應,滿足變溫動物對環境溫度的依賴特性,縮短成品養殖周期,比自然條件下的灘涂養殖更具有優勢;集成利用太陽能、熱泵及計算機信息等現代化技術手段,計算機控制系統監測貝類養殖單元中的電導率、溶解氧、溫度、PH值等,實現了海水底棲貝類真真意義上的綠色養殖、有機養殖、無公害養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微藻培育機構20包括依次連接的一級培養瓶21、二級培養光反應器22、三級培養桶23和微藻培育單兀24。微藻培育機構20在培育微藻時,首先將單胞藻在一級培養瓶21中開始培育,再至二級培養光反應器22中,然后輸送至三級培養桶23中,最后到微藻培育單元24進行生產性培養,由此,就可以實現隨時往貝類養殖結構10中排放喂食。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生物凈化機構30包括依次連接的生物凈化池31、蛋白分離器32和過濾器33,生物凈化池31與貝類養殖機構10連接,過濾器33與微藻培育機構20連接。由此,貝類養殖機構10產生的污水可以輸送至生物凈化池31進行凈化,凈化后的水源降解了部分氨、氮、亞硝酸鹽等水中有毒成分,然后通過蛋白分離器32去除水中 蛋白,再通過過濾器33過濾掉懸浮物,最后將貝類排泄物溶解在水中的富含營養鹽的清水返回微藻培育機構20,可以實現廢物“零排放”,減少環境污染的同時還可增加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地,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蛋白分離器32和過濾器33位于生物凈化池31上方,過濾器33為無閥式重力自動反沖過濾器。由此,通過重力自動反沖過濾層,有效清除濾層截留的水中懸浮物實現了營養鹽的過濾,減少能源消耗。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微藻培育單兀20內設有浮閥25,浮閥25在微藻培育單元24內水位高于預定水位時將高出的水分輸送至生物凈化池31。由此,可以保證微藻培育單元24內水位保持在一定高度。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貝類循環養殖系統中各機構通過水泵實現水流運輸。進一步地,所述水泵與計算機操作機構40連接并由計算機操作機構40控制開關。由此,通過計算機操作機構40控制各機構之間的水流傳輸,方法簡單,操控方便。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 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貝類養殖機構,所述貝類養殖機構進行貝類養殖; 微藻培育機構,所述微藻培育機構培育微藻并與所述貝類養殖機構連接以向所述貝類養殖機構中的貝類提供飼料; 生物凈化機構,所述生物凈化機構與所述貝類養殖機構和所述微藻培育機構連接以接收凈化所述貝類養殖機構產生的污水并將凈化后的水源返回微藻培育機構;和 計算機操作機構,所述計算機操作機構分別與所述貝類養殖機構、微藻培育機構和所述生物凈化機構連接以控制并檢測貝類循環養殖系統中的運行條件。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培育機構包括依次連接的一級培養瓶、二級培養光反應器、三級培養桶和微藻培育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凈化機構包括依次連接的生物凈化池、蛋白分離器和過濾器,所述生物凈化池與所述貝類養殖機構連接,所述過濾器與所述微藻培育機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器為無閥式重力自動反沖過濾器。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分離器和所述過濾器位于所述生物凈化池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培育單元內設有浮閥,所述浮閥在所述微藻培育單元內水位高于預定水位時將高出的水分輸送至所述生物凈化池。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貝類循環養殖系統中各機構通過水泵實現水流輸送。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與所述計算機操作機構連接并由所述計算機操作機構控制開關。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貝類循環養殖系統,包括貝類養殖機構;微藻培育機構;生物凈化機構;和計算機操作機構,所述計算機操作機構分別與所述貝類養殖機構、微藻培育機構和所述生物凈化機構連接以控制并檢測貝類循環養殖系統中的運行條件。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貝類循環養殖系統,既可有效阻斷外源性病原侵擾,降低病害風險,也可以降低有害物質在貝類的富集程度,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以單細胞微藻為主要餌料,不需要配合飼料投入,經過適當的轉換,貝類的排泄物又可以成為餌料微藻必備的營養鹽;集成利用太陽能、熱泵及計算機信息等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了海水底棲貝類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養殖、有機養殖、無公害養殖。
文檔編號A01K63/00GK102792915SQ20121024745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7日
發明者吉紅九, 陳淑吟, 許程林, 陳玉生, 程濱, 鐘非, 黎慧 申請人: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