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06426閱讀:30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工程領域,具體涉及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我國,海水養殖帶來的近海水體污染和海水富營養化問題日趨嚴重,惡化的水質反過來造成養殖動物抵抗力下降、病害頻發。為了應對病害,藥物在水產養殖中被廣泛使用和濫用,由此造成的水產品質量問題也日益突出。水質環境的惡化以及近年氣候不穩定因素(如氣溫驟變、臺風、干旱等)的增加,都對傳統的海水養殖模式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同時由于沿海地區的人口擴張,沿海地區的土地資源、水資源也日趨緊張。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的養殖模式受到沖擊,迫切需要發展精確化控制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工廠化養殖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Recirculatingaquaculture systems, RAS)是當前最先進的形式,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較為成熟,這主要得益于西方發達國家嚴格的養殖許可制度和環境保護制度,以高污染排放、大量耗水為特征的傳統養殖模式不能生存。但是在中國情況相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和水產品質量為代價換取最低的養殖生產成本。盡管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已經開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設備的研究,亦有成套的設備生產,但是一直無法大規模推廣,究其主要的原因為(1)設備復雜,成本高昂;(2)由于設備的復雜性,以及設計上的缺陷造成維護困難;(3)由于采用了較多的設備以及設計缺陷造成系統運轉的電力成本過大。現有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另一個明顯的不足之處是盡管系統通過設備的處理保證了系統良好的水質,并大大減少了水的消耗,但養殖產生的廢物、廢水仍然以高度濃縮的形式排放,實質上并沒有減輕對環境的危害。因此,基于以上對現有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不足的分析,迫切需要結合中國的國情,加速發展具有較低的設備成本、系統運轉能耗成本、對環境真正友好的生態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只有這樣的養殖系統,才具有真正的可行性,能夠大面積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除了養殖海水名貴魚類外,還利用養殖產生的廢物、廢水生產經濟藻類、貝類和海參,即屬于高精度人工控制的現代化養殖系統,又屬于生態型的養殖系統;對養殖產生的廢水、廢物進行最大化的資源利用,從而減少廢物、廢水的排放量;科學的系統設計減少能源消耗、設備成本,并提高系統的自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該系統將有效解決我國現有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存在的上述不足,實現先進性、實用性、低能耗性、環境友好性的良好統一。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包括養殖池,養殖池分設排水管及排污管兩支管路,排水管一端伸入養殖池,其伸入端開有排水孔,養殖池中上層的主體水通過排水孔進入主體水循環處理系統,主體水循環處理系統包括依次循序貫通的初級過濾塔、蛋白分離器、一級生物濾塔、二級生物濾塔、三級生物濾塔、藻類處理池、紫外消毒器、調溫池,并在藻類處理池與紫外消毒器之間引入用于注入新水的源水過濾池,新水及主體水經過調溫池后,重新通至養殖池;養殖池底層的污水及污物通過 排污管進入污水污物循環處理系統,污水污物循環處理系統包括依次循序貫通的弧形篩、一級沉淀池、二級沉淀池,污水污物經過處理后的過濾水重新通至養殖池。位于養殖池中層的主體水(含有較小、較少的懸浮顆粒)通過養殖池中部的排水管進入初級過濾塔,經過初級過濾塔后,水體中絕大部分懸浮顆粒被截留。水體進一步經過蛋白分離器,蛋白分離器對水體中的部分可溶有機物以及超細有機物顆粒產生氣浮和聚集作用,形成污物泡沫排出系統,蛋白分離器同時對水體進行消毒、脫色處理并對NH4+氧化產生NO2'水體進一步經過一級、二級和三級生物濾塔,三級生物濾塔延長了微生物處理的過程,有利于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在一級、二級和三級生物濾塔形成不同的區系,達到最佳的分解有機物效果,經過一級、二級和三級生物濾塔水體中的有機物最終被分解為低毒的N03_和PO43-等,同時微生物代謝也會產生大量的CO2,溶于水中消耗堿度,造成水體的pH下降。此時,水體經過藻類池,藻類可以快速、高效地對水體中的各類硝酸鹽和磷酸鹽以及CO2進行吸收,此時水體的無機營養鹽類和CO2基本被除盡,水體的pH恢復到正常值。經過藻類池后,水體以及少部分來源于源水過濾池的新水進入紫外消毒器,對水體消毒,消毒后的水進入調溫池(主要用于冬天升溫),最終回到養殖池。與此同時,在位于中下部的排水孔進水流、養殖池進水水流方向以及微孔充氣管道的開孔充氣方向共同作用下,水體成渦流狀態。促使較大的懸浮顆粒在池水底部集中,它們連同池底顆粒化的殘餌、糞便沿另一條路線行進,它們一起經過弧形篩,弧形篩截留絕大部分的顆粒廢物,而過濾后的水體進入一級沉淀池,一級沉淀設有多道濾網,可以明顯截留污物、減緩水體流速,促使懸浮物沉降,一級沉淀池生活的貝類和海參則可利用這些截留的沉降物為食,貝類和海參產生的糞便于池底最底部的排污管排出。水體進一步經過二級沉淀池,該池懸掛有一條條纖維絲集束物,污物進一步被沉降和附著,池底同樣設有排污管,將沉淀物排出。經過二級沉淀池的廢水則進入初級過濾塔,參與到主體水的流程中。由初級過濾塔、一級、二級和三級生物濾塔反沖洗產生的廢水則經過弧形篩進入養殖池底層的污水處理流程中。在養殖池中實現主體水與底層污水、污物的分流,大大減輕了初級過濾塔、蛋白分離器和各級生物濾塔的處理負荷,有利于延長系統正常運行時間,減少維護。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所述養殖池包括養殖池體、第一進水管、微孔充氣管、排污擋板,養殖池體包括上部的圓柱池體、中部的圓錐漏斗及下部的集污槽,兩第一進水管分布于圓柱池體直徑延長線上,所述排水管伸入端直立在圓柱池體中部,排水孔設在近圓柱池體底部處,微孔充氣管橫放圓柱池體內,微孔充氣管開與內管道內弧面呈一定切角的孔,切角為30-45度,可以促進池水形成環流,其方向與進水流向一致,所述排污擋板置在圓錐漏斗與集污槽之間,排水擋板與排水管之間留有縫隙,所述排污管連通到集污槽底部。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所述初級過濾器內從上到下依次包括并列排列至少2個的進水管、海綿層、第一擋板、塑料顆粒層、第二擋板,在塑料顆粒層處,其連有反沖洗管,在第二擋板下方處,其連有排水管,初級過濾器底接排污管,所述進水管兩側設孔,塑料顆粒層內的塑料顆粒粒徑為Imm到2mm,密度為I. 2g/cm3到I. 4g/cm3,海綿層與塑料顆粒層之間留有間隔,其間隔高度為40cm到60cm。所述的蛋白分離器為商業化產品,由青島中科海水處理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ZKH-DB50。所述的一級、二級和三級生物過濾塔為商業化產品,由廣州創領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CL-SWOl。所述的海水源水過濾池,為當前海水養殖中最常見的、建造技術成熟的砂濾池。所述的紫外消毒器由青島中科海水處理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ZKH-ZW4003。所述的調溫池,連接有養殖場常見的蒸汽鍋爐,以蒸汽管道對水體加熱。
所述的弧形篩主要由弧形鋼篩部分和集污槽二部分組成。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所述一級沉淀池為長方體,其池內設有至少一層塑料截留網,其池底設有至少一道橫截面呈正三形的障礙坎,相鄰障礙坎形成集污槽,每個集污槽底接I到3個排污管,一級沉淀池內放一定數量的貝類、海參,一級沉淀池與二級沉淀池聯通,中間以隔板分開。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所述二級沉淀池的池體為長方體,池內設有至少一層由纖維絲集束形成的懸掛物,池底有至少一道橫截面呈正三形的障礙坎,相鄰障礙坎形成集污槽,每個集污槽底接I到3個排污管。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所述藻類處理池,其所用的藻類為馬尾藻、鼠尾藻或石莼。本系統創造出三種對養殖廢水、廢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形式,從而突現本系統的生態型特征(I)藻類對養殖水體的無機營養鹽和CO2的利用和吸收,生產出的藻類具有經濟價值,抵補部分成本;(2) —級過濾池中養有貝類和海參可以直接利用養殖魚類產生的糞便和殘餌,從而提高系統的產值,抵補部分成本;(3)經弧形篩過濾出的固體廢物可以用作陸生植物的肥料,也可以收集后,發酵,晾干成為海參的飼料原料。本發明所提供生態型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可以養殖各類石斑魚、卵形鯧鰺等名貴海水魚類。與現有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相比,本發明提供的系統具有如下優點和積極效果(I)養殖廢水、廢物的處理效率高。國內現有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主要將養殖池水、池底廢物統一輸入下一階段進行處理,增加了下游處理設備的負荷。本發明系統根據養殖池水中及池底固形顆粒分布特征,設計并實現了養殖池水主體水和底層廢水、殘餌、糞便的分流,再根據它們不同的特征分別加以處理,因此養殖廢水、廢物的處理效率高,減少了對系統的維護工作量。(2)設備更為簡單、能耗低、反沖洗效率高。本系統以初級過濾塔代替常見的微濾機和渦旋分離器,不需要額外的能源。初級過濾塔中的塑料顆粒的密度略大于水,而遠小于砂粒,在反沖洗時,容易松動,懸浮,附著的污物與砂粒相比更容易脫離,因此反沖洗的效率聞。(3)養殖廢水、廢物的資源化利用,系統的廢物、廢水排放量極低,實現了生態和環境友好。現有的循環水養殖系統雖然利用各級設備,實現了系統的水質安全,但是廢水、廢物仍然以高濃縮的形式排放。本系統通過上述的三大形式對養殖廢水、廢物加以資源化利用。
(4)循環補充水量少。現有的工廠化循環水系統均對設備的反沖洗廢水不加以回收利用,因此需要每天補充5-10%的新水。本系統對各級裝備產生的反沖洗廢水回收利用,大大減少了水的補充量,因此與現有系統相比,更為節水。(5)水體的無機營養鹽類處理效率高,不需要加堿調節水體pH。在現有的系統中,有機物最終被氧化為N03_、P043_,但是微生物脫氮、除磷的過程非常緩慢,導致循環水中N03_、P0廣不斷積累,控制不當時,N03_、P0廣過高,必須通過換水來解決。生物濾器處理過程復雜,一旦生物膜破壞,NH4+和N02_會迅速升高,造成養殖動物中毒。此外生物濾器中,微生物代謝產生大量CO2造成水體pH下降,必須加入NaHCO3等升高堿度。本發明的系統將經濟藻類引入系統,可以迅速吸收NH4+、N02_、N03_、PO43-,不會造成N03_、PO43-在代謝終端的積累。同時藻類可以吸收微生物代謝產生大量CO2,迅速使水體pH恢復正常水平。(6)系統的養殖經濟附加產值高。除了養殖主體水產品一海水名貴魚類外,系統還生產貝類、海參和馬尾藻,增加了額外的經濟收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成本。


圖I為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結構圖,其中實線為主體水流程;虛線為底層污水及反沖廢水流程;實線箭頭主體水流向;虛線箭頭為底層污水及反沖廢水流向。1,養殖池;2、主體水循環處理系統;3、污水污物循環處理系統;21,初級過濾塔;22,蛋白分離器;23,一級生物濾塔;24,二級生物濾塔;25,三級生物濾塔;26,藻類處理池;27,紫外消毒器;28,調溫池;29,源水過濾池;31,弧形篩;圖2為養殖池結構圖,其中13,養殖池體;131、圓柱池體;132、中部的圓錐漏斗;133、集污槽;14,第一進水管;15,微孔充氣管;111,排水孔;16,排污擋板;133,集污槽;12,排污管;121,排污閥;112,排水閥,11,排水管;實線箭頭為水流方向;弧形箭頭為水旋轉方向;圖3為初級過濾塔結構圖,其中211,進水管;212,海綿層;213,第一擋板;214,塑料顆粒層;215,第二擋板;306,出水管;307,出水閥;308,排污管道;216,反沖洗管;實線箭頭為水流方向;圖4為一級和二級沉淀池結構圖,其中32,一級沉淀池;321,截留網;4,障礙坎;404,第二排污管;33,二級沉淀池;331,集束纖維絲懸掛物;34,分隔板;實線箭頭為水流方向;虛線箭頭為排污流向;圖5是截留網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實施例I :本發明的系統如圖I所示,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主要有以下幾個模塊組成養殖池13、初級過濾塔21、蛋白分離器22、一級生物濾塔23、二級生物濾塔24、三級生物濾塔25、藻類處理池26、源水過濾池29、紫外消毒器27、調溫池28、弧形篩31、一級沉淀池32、二級沉淀池33組成。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連接關系如圖中的實線和虛線所示。養殖池I呈圓形,錐形底,直徑6m,高I. 5m,正常維持水體量28m3,池體以PVC材料制成。還包括以下組成部分養殖池體13、第一進水管14、微孔充氣管15、排水孔111、排污擋板16、集污槽133、排污管12、排污閥121、排水閥112、排水管11 ;養殖池體13包括上部圓柱池體131及中部的圓錐漏斗1 32,底部的集污槽133,養殖池13設第一進水管144 二只,分別于池體直徑的延長線上,分別向相反的方向出水,使水形成環流。排水管12近池底部開有數列孔,孔數100-300個,孔徑8-12mm,外敷一層篩網,網目40目,僅允許小的懸浮顆粒隨著主體水流一起通過。微孔充氣管15的開孔與管道內弧面呈一定切角,切角為30-45度,方向與進水流向一致,共同促進水體旋轉。位于中下部的排水孔111、水流方向以及微孔充氣管15的開孔方向共同作用,使水體成渦流狀態。池底設排污擋板16,排污擋板16上開數孔,孔徑5_,可以允許排污擋板16上沉降的污物在吸力作用下進入集污槽133。池底含有較大、較多顆粒物的污水和沉降在池底的殘餌、糞便一起通過排污擋板16下的縫隙進入集污槽133,縫隙的高度為4mm。根據水體污物的分布特征實行水體分流,有效地減輕了下游初級過濾塔21、蛋白分離器22、生物濾塔的負荷。養殖池13主要用于養殖各類石斑魚、卵形鯧鰺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海水魚類,以保證養殖生產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含有較小、較少懸浮顆粒的主體水從上部進入初級過濾塔21。初級過濾塔21為長方體,長寬高比為I :1 :2. 5。初級過濾塔21包括以下部分進水管211、海綿層212、第一擋板213、塑料顆粒層214、第二擋板215、出水管306、出水閥307、排污管道308、反沖洗管216 ;進水管211由2-4只組成,每只兩側有孔40-70個。水體通過進水管211上的多個孔均勻灑到海綿層213,海綿層213對大部分的懸浮顆粒載留,少部分的懸浮顆粒則被下層的塑料顆粒層214截留。海綿層213共有4-10塊平鋪而成,層厚10-20cm。當海綿層213有較多污物時,可以一塊塊取出,清洗非常省力方便,清洗后再放回重新使用。海綿層213與塑料顆粒層214之間有一定空間,間隔高度為40-60cm。水流以噴灑狀態進入,又以滴漏狀態進入塑料顆粒層,增加與空氣接觸機會,從面為下部微生物處理提供部分溶氧。塑料顆粒,粒徑l_2mm,密度為I. 2-1. 4g/cm3,材質為聚氯乙烯,密度稍大于水,遠小于砂粒,因此在反沖洗時,容易被懸浮運動,借助水流和相互摩擦,達到自凈的目的,反沖的廢水則通過塔底的排污管道308流出。經過初級過濾塔21的過濾,水體中基本不含懸浮顆粒。此時,水體進入蛋白分離器。所述的蛋白分離器22為商業化產品,由青島中科海水處理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ZKH-DB50。蛋白分離器22對水體中超細有機顆粒和部分可溶性有機物進行泡沫分離,富含有機物的從頂端的收集裝置排出,同時蛋白分離器22通過射流器納入臭氧,可以殺菌、脫色、氧化NH4'經過蛋白分離器22處理后,水體中主要含一些可溶性的有機物。此時,水體分別依次從上部進入一級、二級、三級生物過濾塔23、24、25,各級生物過濾塔的內部過濾材料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生物過濾塔為商業化產品,由廣州創領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CL-SWOl。過濾塔內為浮性過濾材料,浮性過濾材料表面形成的微生物進一步將水體中的可溶性有機物分解并氧化為最終產物NO3' PO廣,同時產生CO2。經過生物濾塔的處理后,水體中的有機物基本消除,但無機營養鹽類含量明顯增力口,此時水體進入藻類池。藻類池為長方體,長寬高比為5:2:1。水流從藻類池一端的下方進入,從另一端的上方流出,藻類池放置有大型藻類馬尾藻、鼠尾藻或石莼,可以迅速吸收水體中的各種無機營養鹽類,并恢復水體PH至正常水平。經過藻類處理池26處理后,水體進入紫外消毒器27,所述的紫外消毒器27由青島中科海水處理有限公司生產,型號為ZKH-ZW4003,水體中少量的細菌和病毒被殺死,水體得到徹底凈化。此時水體進入調溫池28進行水溫的調節。調溫池28為長方形,池底布回字形的蒸汽管道,以增加熱交換面積。回字形的蒸汽管道與蒸汽鍋爐相連,當冬季氣溫較低時,可以啟動鍋爐。水體經過調溫池28后,經過循環泵的提升進入養殖池,完成一次循環。弧形篩31如圖I所示,橫切面呈圓弧形,弧形的底部與集污槽相接,弧形篩的長
2.5m,凈高I. 5m,篩的主體316鋼板,鋼板厚Imm,平均49孔/cm2,孔徑1mm。在重力的作用下,水體從上部向下流,固體廢物被截留,并在水流的沖擊下向底部的集污槽集中,當水的透過率降低時,可人工用刷子刷弧形篩(31)5-10分鐘,弧形篩31即可恢復正常運行。被弧 形篩31截留的固體廢物可以用作植物的肥料也可以發酵、晾干后成為海參的飼料原料。通過弧形篩31的水體依次進入一級和二級沉淀池32、33。一級和二級沉淀池32,33的結構如圖4所示,它們由以下部件組成,截留網321、障礙坎4、排污管404、二級沉淀池33、集束纖維絲懸掛物331、分隔板34 級和二級沉淀池均為長方體,長寬高比為2:1:1. 5。如圖5所示,截留網321為塑料網片,網目為20目,池兩壁有卡槽,用于固定截留網321,并方便拆洗,一級和二級沉淀(32、33)池底均有障礙坎4,截面為等邊三角形,相鄰障礙坎4底部分布1-3只排污管404,用于排出沉積物,一級沉淀池32根據養殖的負荷放一定數量的貝類、海參用于攝食附著在截留網上的魚類糞便、殘餌。水體通過截留、沉淀后,通過兩級沉淀池中間的擋板上部溢流到二級沉淀池33。二級沉淀池33密集懸掛纖維絲集束物331,纖維絲的材料為聚丙烯,纖維絲主要起到截留、促進懸浮物沉降和附著的作用,纖維絲懸掛物附著污物較多時,可以取出清洗。
權利要求
1.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養殖池(I),養殖池(I)分設排水管(11)及排污管(12)兩支管路,排水管(11) 一端伸入養殖池(1),其伸入端開有排水孔(111),養殖池(I)中上層的主體水通過排水孔(111)進入主體水循環處理系統(2),主體水循環處理系統(2)包括依次循序貫通的初級過濾塔(21)、蛋白分離器(22)、一級生物濾塔(23 )、二級生物濾塔(24 )、三級生物濾塔(25 )、藻類處理池(26 )、紫外消毒器(27)、調溫池(28),并在藻類處理池(26)與紫外消毒器(27)之間引入用于注入新水的源水過濾池(29 ),新水及主體水經過調溫池(28 )后,重新通至養殖池(I); 養殖池(I)底層的污水及污物通過排污管進入污水污物循環處理系統(3),污水污物循環處理系統(3)包括依次循序貫通的弧形篩(31)、一級沉淀池(32)、二級沉淀池(33),污水、污物經過處理后的過濾水重新通至養殖池(I )。
2.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池(I)還包括養殖池體(13)、第一進水管(14)、微孔充氣管(15)、排污擋板·(16),養殖池體(13)包括上部的圓柱池體(131 )、中部的圓錐漏斗(132)及下部的集污槽(133),兩個第一進水管(14)分布于圓柱池體(131)直徑延長線上,所述排水管(11)伸入端直立在圓柱池體(131)中部,排水孔(111)設在近圓柱池體(131)底部處,微孔充氣管(15)橫放圓柱池體(131)內,微孔充氣管(15)開與內管道內弧面呈一定切角的孔,切角為30-45度,其方向與進水流向一致,所述排污擋板(16)置在圓錐漏斗(132)與集污槽(133)之間,排水擋板(16)與排水管(11)之間留有縫隙,所述排污管(11)連通到集污槽(133)底部。
3.根據權利要求書2所述的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級過濾器(21)內從上到下依次包括并列排列至少2個的進水管(211)、海綿層(212)、第一擋板(213)、塑料顆粒層(214)、第二擋板(215),在塑料顆粒層(214)處,連有反沖洗管(216),所述進水管(211)兩側設孔,塑料顆粒層(214)內的塑料顆粒粒徑為Imm到2mm,密度為I. 2g/cm3到I. 4g/cm3,海綿層(212)與塑料顆粒層(214)之間留有間隔,其間隔高度為40cm到60cm。
4.根據權利要求書3所述的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沉淀池(32)為長方體,該池(32)內設有至少一層塑料截留網(321),該池(32)底設有至少一道橫截面呈正三形的障礙坎(4),相鄰障礙坎形成集污槽(5),每個集污槽(5)底接I到3個第二排污管(404),一級沉淀池(32)內放一定數量的貝類、海參。
5.根據權利要求書4所述的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沉淀池(33)為長方體,該池(33)內設有至少一層由纖維絲集束形成的懸掛物(331),該池底有至少一道橫截面呈正三形的障礙坎(4),相鄰障礙坎形成集污槽(5),每個集污槽(5)底接I到3個第二排污管(404),一級沉淀池(32)與二級沉淀池(33)之間設分隔板(34 ),分隔板(34 )與池壁之間留有縫隙。
6.根據權利要求書5的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藻類處理池(26),其所用的藻類為馬尾藻、鼠尾藻或石莼。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生態型海水名貴魚類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包括養殖池、初級過濾塔、蛋白分離器、一級生物濾塔、二級生物濾塔、三級生物濾塔、藻類處理池、源水過濾池、紫外消毒器、調溫池、弧形篩、一級沉淀池、二級沉淀池。該養殖池采用雙向排水系統,將含有較少、較小顆粒的池內中下部水體和含有較多、較大顆粒的池內底層水體分別排出并輸入到不同的處理單元再回收。該系統將貝類、海參和藻類引入到養殖廢物、廢水處置和資源化利用中,使系統有明顯的生態型特征。本發明養殖廢水、廢物的處理效率高;設備更為簡單、能耗低、反沖洗效率高;可對養殖廢水、廢物資源化利用;循環補充水量少;水體的無機營養鹽類處理效率高;經濟附加產值高。
文檔編號A01K63/04GK102742536SQ20121025821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4日
發明者夏建軍, 張呂平, 江海英, 羅鵬, 胡超群, 鐘鳴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