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植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植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涉及一種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屬于環境治理領域。本發明解決了傳統種植方法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等弊端。其特征在于:將種植區平均分成4~9塊小種植區,在小種植區周邊,種植2~3年木槿,木槿之間的株距0.5~1m;再在距木槿0.5m2面積內挖長0.5~1m、寬0.5~1m、深0.5~0.7m的穴坑,然后將雜草作底肥,一層肥一層土,種植薄荷,其株距2.5~3m;再在距薄荷0.5m2面積內種植1~1.5m2的三葉草。
【專利說明】一種植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屬于環境治理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植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國可耕土地只有15億畝。由于近年來,國民經濟在快速增長過程中,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致使國土資源大量流失。我國目前水土流失面積為368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8.2%,而且每年還在以I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每年有50億噸泥沙流入水庫和湖泊,造成生態環境的極大破壞。
[0003]甘肅省土地資源豐富,是中國土地資源開發極具潛力的地區之一;但其中不利于開發的土地也較多,脆弱的生態環境和人類的不合理利用給甘肅的土地造成了很多問題。甘肅土地的沙漠化、土壤侵蝕和耕地的變遷等問題已成為國內外專家重點研究的對象;且甘肅省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土壤總侵蝕面積達3.954X 105km2,占全省總面積的87.2%。主要分布在中部和隴東黃土高原的黃河流域和隴南長江流域及內陸流域。侵蝕面積分別占全省土地面積的65%、13.5%、21%。水土流失給農業生產、人民生活造成嚴重危害。對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很大。解決甘肅的土地資源對整個黃土高原地區的生態治理和西部大發展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影響。 [0004]針對黃土高原大片人口密度比較小、降雨適當的地區,要采取綜合措施,促進生態自然修復,恢復植被覆蓋,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進程。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植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解決了傳統種植方法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等弊端。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述一種植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種植區平均分成4~9塊小種植區,在小種植區周邊,種植2~3年木槿,木槿之間的株距0.5~Im ;再在距木槿0.5m2面積內挖長0.5~lm、寬0.5~lm、深0.5~0.7m的穴坑,然后將雜草作底肥,一層肥一層土,種植薄荷,其株距2.5~3m ;再在距薄荷0.5m2面積內種植I~
1.5m2的三葉草。
[0007]本發明所述一種植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其具體實現步驟如下:
[0008]一、在每年的11月份在種植區開始平整山地、做畦,畦的規格為:溝深50~70cmX寬50~70cm ;把底土翻上來,表面土埋下去,一層土一層肥,肥料,每畝選用有機肥200~250kg、農家肥2000~2500kg,覆土后進行作物種植;
[0009]二、將步驟一所述種植區平均分為4~9塊小種植區,在小種植區周邊,種植2~3年木槿,木槿之間的株距0.5~Im ;
[0010]三、將步驟二所述小種植區周邊距木槿0.5m,挖長0.5~lm、寬0.5~lm、深0.5~
0.7m的穴坑,然后將雜草作底肥,一層肥一層土,種植薄荷,其株距2.5~3m ;[0011]四、在每株薄荷下種植I~1.5m2的三葉草。
[0012]利用作物與自然的微妙相關作用關系,在不同區域實施不同作物優化組合,建立不同生態作物園主體栽培模式,植物的相互作用(深根植物、淺根植物、地被植物、地表栽培植物),植物的各個器官,每年的根、莖、葉、花、果呈立體遞式,產生復合效益。
[0013]采用多維模式,發展生態高效作物園,實現優化林草生態組合,有效控制作物農殘,控制水土流失,控制病蟲害發生,引誘天敵治蟲,抑制雜草叢生,減化肥減農藥,實現生物防治生物固氮,花香果香幫助作物提香,增強作物持嫩性、提高品質,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多維模式發展高效的種植方法,多層次綠化,保護生態。
[0014]本發明所述一種植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木槿花在作物樹病蟲害高峰期引誘多種蜂類、螞蟻類等作物樹害蟲的天敵,起到以蟲治蟲的效果,木槿花又是很好的鮮花蔬菜,全身是寶,具有可入百藥治百病的特殊功效;薄荷在園林中作低濕處地配合花境觀賞栽培,能夠快速覆蓋地面,且少有病蟲害;三葉草是免費的化肥工廠、生物固氮,能蓄水保水,具有保墑作用,又是很好的家禽飼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實施例為本發明作進一步出闡述。
[0016]實施例1 (以隴南地區的茶葉為例)
[0017]一、在每年的11月份在種植區開始平整山地、做畦,畦的規格為:溝深50cmX寬50cm ;把底土翻上來,表面土埋下去,一層土一層肥,肥料,每畝選用有機肥200kg、農家肥2000kg,覆土后進行茶種植;
[0018]二、將步驟一所述種植區平均分為4塊小種植區,在小種植區周邊,種植2年木槿,木槿之間的株距0.5m ;`
[0019]三、將步驟二所述小種植區周邊距木槿0.5m挖長0.5m、寬0.5m、深0.5m的穴坑,然后將雜草作底肥,一層肥一層土,種植薄荷,其株距2.5m ;
[0020]四、在每株薄荷下種植Im2的三葉草。
[0021]實施例2 (以蘭州周邊地區的果樹為例)
[0022]一、在每年的11月份在種植區開始平整山地、做畦,畦的規格為:溝深50cmX寬50c m ;把底土翻上來,表面土埋下去,一層土一層肥,肥料,每畝選用有機肥200kg、農家肥2000kg,覆土后進行果樹種植;
[0023]二、將步驟一所述種植區平均分為4塊小種植區,在小種植區周邊,種植2年木槿,木槿之間的株距0.5m ;
[0024]三、將步驟二所述小種植區周邊距木槿0.5m挖長0.5m、寬0.5m、深0.5m的穴坑,
然后將雜草作底肥,一層肥一層土,種植薄荷,其株距2.5m ;
[0025]四、在每株薄荷下種植Im2的三葉草。
【權利要求】
1.一種植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種植區平均分成4~9塊小種植區,在小種植區周邊,種植2~3年木槿,木槿之間的株距0.5~Im ;再在距木槿0.5m2面積內挖長0.5~lm、寬0.5~lm、深0.5~0.7m的穴坑,然后將雜草作底肥,一層肥一層土,種植薄荷,其株距2.5~3m ;再在距薄荷0.5m2面積內種植I~1.5m2的三葉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植物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年的11月份在種植區開始平整山地、做畦,畦的規格為:溝深50~70cmX寬50~70cm ;把底土翻上來,表面土埋下去,一層土一層肥,肥料,每畝選用有機肥200~250kg、農家肥2000~2500kg,覆土后進行作物種 植。
【文檔編號】A01B79/02GK103621211SQ201210297140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0日
【發明者】林曉 申請人:林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