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袋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袋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僅選用玉米芯、棉籽殼、麩皮、玉米粉為主要原料,包括原、輔料的檢測與驗收,配料、預濕與混合,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養,搔菌,生育,采收、包裝等步驟,進行工廠化生產條件控制。本發明來料簡單,成本低廉,所產出金針菇具有營養價值高、生產周期較短、生產成本低等特點,提高了勞動效率和栽培效率,綜合經濟效益高。
【專利說明】一種袋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袋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金針菇是我國食用菌的主產品種之一,金針菇工廠化生產作為一種食用菌生產的新模式,為提高行業整體質量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專利號為201110039805.3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通道式、隔斷型金針菇菌袋工廠化生產方法,其培養基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玉米秸40、玉米芯39、麥麩10、玉米面3、豆粉2、食鹽1、石灰3、磷酸二氫鉀I和石膏1,該生產方法利用當地秸桿資源,將秸桿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該生產方法通過減少運料距離,有效的減少菌袋生產中的二次污染。但該專利選用原料種類較多,在原來選材和購買增加了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栽培者的經濟效益受到很大的影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生產周期短、生產成本低的袋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方法。
[0004]為完成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袋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0005](I)原、輔料的檢測與驗收:選用玉米芯、棉籽殼、麩皮、玉米粉為主要原料,原、輔料選擇要求為玉米芯的含水率< 15%,粗細度在3_以下;棉籽殼的含水率< 15%;麩皮的直徑2~4mm,含水率< 14% ;玉米粉的顆粒度< 150目,含水率< 15% ;
[0006](2)配料、預濕與混合:培`養基的配制按照工藝配方的要求定量稱取合格的原、輔材料;玉米芯和棉籽殼在拌料前要噴水預濕;預濕后的玉米芯和棉籽殼與定量稱取配制的輔料按比例存入料斗內,由氣動升降機加入攪拌機內進行攪拌,攪拌時間約15~20分鐘后打開送料口,再輸送到料物分配機上,培養基的含水率在63%~65%之間;
[0007](3)袋裝:選用無破損、清潔的17cmX35cm低壓聚乙烯袋,每袋濕料的裝袋量為1050g±50g,裝料高度為14~15cm,松緊度均勻,接種孔直徑為18~22mm,直至袋底;然后套上頸圈,塞上棉花塞,棉花塞的松緊度以提著棉塞頭,拔不出棉塞為宜;再裝入塑料筐內,每筐放12袋菌包;將放入塑料筐內的12包菌包蓋上塑料膜;塑料筐放在滅菌車上,每車放48筐,頂部再用大的塑料膜掩蓋,推入滅菌釜內;
[0008](4)滅菌、冷卻:滅菌為常壓滅菌,滅菌釜內裝滿5輛滅菌車后,關閉滅菌釜門,用鎖緊螺母鎖定,即可送汽;送汽時鍋爐的壓力為0.35~0.4Mpa,待表顯溫度達至100°C時,進入保溫滅菌時間,連續保溫后排汽,出料;將滅菌完畢的菌包進行前期自然冷卻,當接種完畢,對冷卻的菌包進行強制制冷,并進行二次滅菌;
[0009](5)接種:接種室要求溫度
20°C或料溫達到18~20°C時方可接種;采取專用溶液對菌種進行處理,并用煙熏劑進行熏蒸,同時開啟紫外燈照射30分鐘以后開始接種;
[0010](6)培養:接種完畢,移入庫房進行培養,庫房應預先進行消毒處理,保持干凈,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75%,CO2濃度控制在1000~1500ppm,發菌溫度控制在15°C~18°C,培養基中心溫度< 25°C ;培養期間無需光照,發菌積溫控制在650°C~750°C之間,培養期間對病蟲害采取防治措施;
[0011](7)搔菌:將已走滿菌絲的菌包及時開袋,即用刀具割去料面上部多余的菌袋,割袋高度離料面為1.5~2.0cm,用專用的搔菌工具輕輕刮去培養基表面的老菌塊,搔菌深度為0.5~1.0cm,料面要搔平,搔棄的料屑須傾倒干凈,搔菌完畢將菌包料面倒置于3000倍“多菌靈”溶液中浸泡5~8秒,防止料面干燥,影響催蕾效果;每間庫房的搔菌,須在同一天完成;搔菌后覆蓋一層無紡布或地膜,庫房內立即用人工進行噴霧加濕;
[0012](8)生育:完成金針菇出菇期的培育;
[0013](9)采收、包裝:將符合商品菇標準的菇進行采收和包裝。
[0014]進一步地,所述步驟(8)生育,具體還包括以下階段步驟:
[0015](801)菌絲恢復:從搔菌到料面菌絲完全恢復變白需7~8天,溫度控制在15°C~180C,相對濕度控制在95 %~98 %,CO2濃度控制在1000~1500ppm,當料面菌絲完全恢復,形成原基時揭去無紡布或地膜進入催蕾期;
[0016](802)催蕾:從原基形成至分化成子實體幼體即長至2~3cm時,要6~7天即第9~15天,溫度控制在15°C~6°C,每天用200Lx的散射光間隔照射2~3小時,相對空氣濕度控制在98%~92%,CO2濃度控制在1000ppm ;
[0017](803)抑制:從子實體幼體長至2~3cm高時,即進入抑制期,抑制采用溫度抑制、光抑制、強風內循環抑制相結合的方法,要3~4天即第16~20天,溫度控制在4°C~6 V,恒溫5°C,采用300~500Lx的光照,每天連續照射12~14小時,相對空氣濕度控制在88 V0~92%,CO2濃度控制在4000~6000ppm,當菇蓋直徑在0.2~0.3cm時,抑制結束;
[0018](804)生長:從抑制完成至生長成合格的商品菇,要6~8天,即第21~28天;抑制完成后,立刻進行套袋,套袋高度`離料面13~15cm,生育溫度控制在8°C~10°C,相對空氣濕度控制在80 %~85 %,CO2濃度控制在4000~6000ppm,當70 %~85 %金針菇達到采收要求即菇蓋直徑< 1cm,高度14~16cm,符合商品菇標準時,適時進行采收、包裝。
[0019]進一步地,所述步驟(9)采收、包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按照從上往下采收的程序,先將符合商品菇標準的菇,由上層床架往下依次采收;將采收的商品菇整齊地排放在塑料周轉筐內;放在專用的運輸車層架上后轉運至包裝車間;將采收完畢庫房內的塑料套袋存放在紡織袋中,運送至指定地點推放;包裝分A、B、C三級分類包裝,包裝間溫度設置為4°C~6°C ;將裝好袋的金針菇放入專用工具中進行抽真空,然后扎緊袋口,放入泡沫箱內;泡沫箱堆高不超過5層;每天須將采收的商品菇全部包裝完畢。
[0020]進一步地,還包括步驟(10)冷藏保鮮,具體是將裝箱完畢的泡沫箱放入2°C~4 0C,恒溫3 0C的冷庫內進行冷藏保鮮,保鮮期為7天;高溫天氣,必要時可在泡沫箱內擱置冰塊保鮮。
[002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本發明僅選用玉米芯、棉籽殼、麩皮、玉米粉等主要原料,來料簡單,且成本低廉;所產出金針菇具有營養價值高、生產周期較短、生產成本低等特點。
[0023]2、本發明可使工廠化袋栽白色金針菇的生物轉化率(第一潮菇)平均達到90%,比傳統袋栽技術增產25%以上,A級菇率達到85%以上。[0024]3、本發明制定的白色金針菇周年工廠化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研究確立了白色金針菇工廠化袋栽工藝模式及其優良品種、出菇管理配套技術。
[0025]4、通過本發明,可實現白色金針菇鮮品周年批量供應,能耗與生產成本降低25%左右,提高了勞動效率和栽培效率,使產品極具市場競爭力。
[0026]5、綜合經濟效益比傳統棚栽模式提高一倍以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28]圖1為本發明的生產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如圖1所示,一種袋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包括原、輔料的檢測與驗收一配料、預濕與混合一裝袋一滅菌、冷卻一接種一培養一搔菌一生育一采收、包裝等步驟,進行工廠化生產條件控制。
[0030](1)原、輔料的檢測與驗收:選用玉米芯、棉籽殼、麩皮、玉米粉為主要原料,原、輔料選擇要求為玉米芯的含水率< 15%,粗細度在3_以下;棉籽殼的含水率< 15%;麩皮的直徑2~4mm,含水率< 14% ;玉米粉的顆粒度< 150目,含水率< 15%。
[0031](2)配料、預濕與混合:培養基的配制按照工藝配方的要求定量稱取合格的原、輔材料,霉變、發酸、結大塊的一律不準投入生產使用,其中培養基配方可以是玉米芯40%、棉籽殼40%、麩皮10%、玉米粉10% ;玉米芯和棉籽殼在拌料前要噴水預濕;預濕后的玉米芯和棉籽殼與定量稱取配制的輔料按比例存入料斗內,由氣動升降機加入攪拌機內進行攪拌,攪拌時間約15分鐘后打開送料口,再輸送到料物分配機上,培養基的含水率在64%左右。
[0032](3)袋裝:選用無破損、清潔的17cmX35cm低壓聚乙烯袋,每袋濕料的裝袋量為1050g,裝料高度為14cm,松緊度均勻,采用人工進行捶包,接種孔直徑為20mm,直至袋底;然后套上頸圈,塞上棉花塞,棉花塞的松緊度以提著棉塞頭,拔不出棉塞為宜;再裝入塑料筐內,每筐放12袋菌包;將放入塑料筐內的12包菌包蓋上塑料膜,防止在滅菌過程中冷凝水的下滴浸濕棉花塞;塑料筐放在滅菌車上,每車放48筐,頂部再用大的塑料膜掩蓋,推入滅菌釜內。
[0033](4)滅菌、冷卻:滅菌為常壓滅菌,滅菌釜內裝滿5輛滅菌車后,關閉滅菌釜門,用鎖緊螺母鎖定,即可送汽;送汽時鍋爐的壓力為0.35~0.4Mpa,待表顯溫度達至100°C時,進入保溫滅菌時間,連續保溫后排汽,出料;將滅菌完畢的菌包進行前期自然冷卻,當接種完畢,對冷卻的菌包進行強制制冷,并進行二次滅菌。
[0034](5)接種:接種室要求溫度≤20°C或料溫達到18~20°C時方可接種;采取專用溶液對菌種進行處理,并用煙熏劑進行熏蒸,同時開啟紫外燈照射30分鐘以后開始接種,當菌包溫度超過規定的范圍,應停止接種。
[0035](6)培養:接種完畢,移入庫房進行培養,庫房應預先進行消毒處理,保持干凈,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5%,CO2濃度控制在1200ppm,發菌溫度控制在16°C,培養基中心溫度(25°C,防止燒菌現象的發生;培養期間無需光照,發菌積溫控制在700°C左右,培養期間對病蟲害采取防治措施。
[0036](7)搔菌:將已走滿菌絲的菌包及時開袋,即用刀具割去料面上部多余的菌袋,割袋高度離料面為1.5cm,用專用的搔菌工具輕輕刮去培養基表面的老菌塊,搔菌深度為0.5cm,料面要搔平,搔棄的料屑必須傾倒干凈,搔菌完畢將菌包料面倒置于3000倍“多菌靈”溶液中浸泡5秒,防止料面干燥,影響催蕾效果;每間庫房的搔菌,必須在同一天完成,否則會影響到出菇期的整齊度;為減少菌包的失水率,搔菌后覆蓋一層無紡布或地膜,庫房內立即用人工進行噴霧加濕。
[0037](8)生育:完成金針菇出菇期的培育,具體包括以下階段步驟:
[0038](801)菌絲恢復:從搔菌到料面菌絲完全恢復變白需7~8天,溫度控制在16°C左右,相對濕度控制在96%左右,要控制氣生菌絲的過度生長,定期噴霧加濕,CO2濃度控制在1200ppm,加強通風換氣,料面菌絲完全恢復,形成原基時應立即揭去無紡布或地膜進入
催蕾期;
[0039](802)催蕾:從原基形成至分化成子實體幼體即長至2~3cm時,要6~7天即第9~15天,溫度控制在10°C左右,每天用200Lx的散射光間隔照射3小時,相對空氣濕度控制在95%,CO2濃度控制在1000ppm ;
[0040](803)抑制:從子實體幼體長至2~3cm高時,即進入抑制期,抑制采用溫度抑制、光抑制、強風內循環抑制相結合的方法,要3~4天即第16~20天,溫度控制在5°C左右,恒溫5°C,采用400Lx的光照,每天連續照射13小時,相對空氣濕度控制在90%,視情調控,在庫房內制造出一個空氣亂流的狀態,使風能均勻地吹到各床架層面上,連續不間斷抑制,CO2濃度控制在5000ppm,當各個床架層面上的菌包生長高度及密度相對一致時,菇蓋直徑在0.2~0.3cm時,抑制結束,不可過度抑制,轉入生長期;
[0041](804)生長:從抑制完成至生長成合格的商品菇,要6~8天,即第21~28天;抑制完成后,立刻進行套袋,套袋高度離料面13~15cm,生育溫度控制在9°C左右,相對空氣濕度控制在80%,視情調整,CO2濃度控制在5000ppm,防止菇蓋變大,過早開傘;當80%金針菇達到采收要求即菇蓋直徑< 1cm,高度15cm左右,符合商品菇標準時,適時進行采收,及時包裝。
[0042](9)采收、包裝:按照從上往下采收的程序,先將符合商品菇標準的菇,由上層床架往下依次采收;將采收的商品菇整齊地排放在塑料周轉筐內,要輕采輕放,不碰傷菇蓋;放在專用的運輸車層架上后轉運至包裝車間;將采收完畢庫房內的塑料套袋存放在紡織袋中,運送至指定地點推放;包裝分A、B、C三級分類包裝,包裝間溫度設置為5°C ;將裝好袋的金針菇放入專用工具中進行抽真空,然后扎緊袋口,放入泡沫箱內;泡沫箱堆高不超過5層;每天必須將采收的商品菇全部包裝完畢,不準留在第二天再包裝,否則菇的形態會發生變形,失水、干枯,質量下降。
[0043](10)冷藏保鮮:將裝箱完畢的泡沫箱放入2°C~4°C,恒溫3°C的冷庫內進行冷藏保鮮,保鮮期為7天;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廣泛聯系客戶,使待銷售商品菇盡快進入流通領域,保證商品菇的新鮮度;要確定專人發運貨源,輕搬輕放,不得隨意碰壞泡沫箱,保證冷鏈的連續性;高溫天氣,必要時可在泡沫箱內擱置冰塊保鮮。
[0044]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及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袋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原、輔料的檢測與驗收:選用玉米芯、棉籽殼、麩皮、玉米粉為主要原料,原、輔料選擇要求為玉米芯的含水率< 15%,粗細度在3_以下;棉籽殼的含水率< 15%;麩皮的直徑2~4mm,含水率< 14% ;玉米粉的顆粒度< 150目,含水率< 15% ; (2)配料、預濕與混合:培養基的配制按照工藝配方的要求定量稱取合格的原、輔材料;玉米芯和棉籽殼在拌料前要噴水預濕;預濕后的玉米芯和棉籽殼與定量稱取配制的輔料按比例存入料斗內,由氣動升降機加入攪拌機內進行攪拌,攪拌時間約15~20分鐘后打開送料口,再輸送到料物分配機上,培養基的含水率在63%~65%之間; (3)袋裝:選用無破損、清潔的17cmX35cm低壓聚乙烯袋,每袋濕料的裝袋量為1050g±50g,裝料高度為14~15cm,松緊度均勻,接種孔直徑為18~22mm,直至袋底;然后套上頸圈,塞上棉花塞,棉花塞的松緊度以提著棉塞頭,拔不出棉塞為宜;再裝入塑料筐內,每筐放12袋菌包;將放入塑料筐內的12包菌包蓋上塑料膜;塑料筐放在滅菌車上,每車放48筐,頂部再用大的塑料膜掩蓋,推入滅菌釜內; (4)滅菌、冷卻:滅菌為常壓滅菌,滅菌釜內裝滿5輛滅菌車后,關閉滅菌釜門,用鎖緊螺母鎖定,即可送汽;送汽時鍋爐的壓力為0.35~0.4Mpa,待表顯溫度達至100°C時,進入保溫滅菌時間,連續保溫后排汽,出料;將滅菌完畢的菌包進行前期自然冷卻,當接種完畢,對冷卻的菌包進行強制制冷,并進行二次滅菌; (5)接種:接種室要求溫度<20°C或料溫達到18~20°C時方可接種;采取專用溶液對菌種進行處理,并用煙熏劑進行熏蒸,同時開啟紫外燈照射30分鐘以后開始接種; (6)培養:接種完畢,移入庫房進`行培養,庫房應預先進行消毒處理,保持干凈,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75%,CO2濃度控制在1000~1500ppm,發菌溫度控制在15°C~18°C,培養基中心溫度< 25°C ;培養期間無需光照,發菌積溫控制在650°C~750°C之間,培養期間對病蟲害采取防治措施; (7)搔菌:將已走滿菌絲的菌包及時開袋,即用刀具割去料面上部多余的菌袋,割袋高度離料面為1.5~2.0cm,用專用的搔菌工具輕輕刮去培養基表面的老菌塊,搔菌深度為0.5~1.0cm,料面要搔平,搔棄的料屑須傾倒干凈,搔菌完畢將菌包料面倒置于3000倍“多菌靈”溶液中浸泡5~8秒,防止料面干燥,影響催蕾效果;每間庫房的搔菌,須在同一天完成;搔菌后覆蓋一層無紡布或地膜,庫房內立即用人工進行噴霧加濕; (8)生育:完成金針菇出菇期的培育; (9)采收、包裝:將符合商品菇標準的菇進行采收和包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袋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8)生育,具體還包括以下階段步驟: (801)菌絲恢復:從搔菌到料面菌絲完全恢復變白需7~8天,溫度控制在15°C~180C,相對濕度控制在95 %~98 %,CO2濃度控制在1000~1500ppm,當料面菌絲完全恢復,形成原基時揭去無紡布或地膜進入催蕾期; (802)催蕾:從原基形成至分化成子實體幼體即長至2~3cm時,要6~7天即第9~15天,溫度控制在15°C~6°C,每天用200Lx的散射光間隔照射2~3小時,相對空氣濕度控制在98%~92%,CO2濃度控制在1000ppm ; (803)抑制:從子實體幼體長至2~3cm高時,即進入抑制期,抑制采用溫度抑制、光抑制、強風內循環抑制相結合的方法,要3~4天即第16~20天,溫度控制在4°C~6°C,恒溫5°C,采用300~500Lx的光照,每天連續照射12~14小時,相對空氣濕度控制在88%~92%, CO2濃度控制在4000~6000ppm,當菇蓋直徑在0.2~0.3cm時,抑制結束; (804)生長:從抑制完成至生長成合格的商品菇,要6~8天,即第21~28天;抑制完成后,立刻進行套袋,套袋高度離料面13~15cm,生育溫度控制在8°C~10°C,相對空氣濕度控制在80 %~85 %,CO2濃度控制在4000~6000ppm,當70 %~85 %金針菇達到采收要求即菇蓋直徑< 1cm,高度14~16cm,符合商品菇標準時,適時進行采收、包裝。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袋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9)采收、包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按照從上往下采收的程序,先將符合商品菇標準的菇,由上層床架往下依次采收;將采收的商品菇整齊地排放在塑料周轉筐內;放在專用的運輸車層架上后轉運至包裝車間;將采收完畢庫房內的塑料套袋存放在紡織袋中,運送至指定地點推放;包裝分A、B、C三級分類包裝,包裝間溫度設置為4°C~6°C ;將裝好袋的金針菇放入專用工具中進行抽真空,然后扎緊袋口,放入泡沫箱內;泡沫箱堆高不超過5層;每天須將采收的商品菇全部包裝完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袋裝金針菇工廠化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10)冷藏保鮮,具體是將裝箱完畢的泡沫箱放入2°C~4°C,恒溫3°C的冷庫內進行冷藏保鮮,保鮮期為7天;高溫天氣,必要時可在泡沫箱內擱置冰塊保鮮。
【文檔編號】A01G1/04GK103650903SQ201210330526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常猛 申請人:鄒城市常生源菌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