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羅漢果一年一種二收高產栽培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羅漢果栽培,具體涉及羅漢果一年一種二收高產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羅 漢果是我國特有的藥食兩用植物。原產于中國的廣西、廣東、湖南、江西、貴州等省,廣西的永福縣是我國羅漢果栽培起源中心,2004年12月永福羅漢果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認證。20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末羅漢果的生產模式以山區種植為主,采用壓蔓繁殖方式生產,由于此種栽培模式繁殖系數低,病毒在植株體內世代積累,導致了羅漢果品種退化、質量下降、產量銳減。21世紀后,羅漢果脫毒組培苗得到了推廣應用,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羅漢果種植發展種苗脫毒難、種性退化快、適應區域狹小等問題,為優質羅漢果種質、種苗的來源提供了保障,促進了羅漢果產業的發展,種植地域由原來局限山區,現發展到平原水田,種質繁殖方式在組培苗的基礎上選優良植株進行扦插繁殖,起到了繁殖簡單、提純復壯的作用。目前,羅漢果栽培絕大部分采用扦插苗和組培苗,模式為一年一種一熟。但是,目前種植羅漢果極易罹患花葉病毒,雨天抹芽、高溫摘心都會增加羅漢果花葉病毒病的傳染幾率。羅漢果花葉病毒病流行廣,傳染性強,主要通過以昆蟲為媒介經過叮咬后汁液接觸時傳染。其危害植株癥狀初期葉片呈黃綠相間的花葉,后嫩葉生長畸形,變小,表現為缺刻或線狀,芽頭張開呈紅色(俗稱紅芽病),嫩枝生長變慢,嚴重的停止生長。有的植株受類菌原復合感染,葉脈短縮扭曲,葉肉隆起呈泡狀,葉肉肥厚增粗,腋芽早發,形成泡葉叢枝與花葉病并發癥。受病植株率高達100%,輕則幼果出現裂果、畸形,結果數量減少,重則大量果實爆裂或不能開花結果,結果不整齊,嚴重降低商品率。羅漢果花葉病在各個階段均可發生,7、8月份高溫干旱時發生嚴重。現有技術一是采用物理防治,引入殺蟲燈、粘蟲黃板、果蠅誘捕器等物理防治方式減少蟲源基數,但效果甚微。二是采用化學防治,對染病植株葉面噴霧20%病毒寧、O. 5%抗毒豐、病毒A、病毒K、鹽酸嗎啉胍等病毒藥,但防治效果均不佳,目前尚無有效藥劑可防控病毒病。隨著化學農藥施用量不斷增加,農業成本加大、農藥殘留加劇、病毒抗藥性增強,亦不符合當前羅漢果無公害化標準種植規程。因此,羅漢果花葉病毒病是限制羅漢果種植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在整形修剪上,目前羅漢果種植常采用留二級蔓結果的方式,結果枝條通常為16-28條,由于結果枝條多,消耗植株營養,造成枝條細嫩,光照差,不利植株生長健壯,易感染花葉病毒,致使小果多,果質差。同時,由于目前羅漢果種苗絕大多數都采用扦插苗和組培苗,在第一年種植結果后植株體內100%感染花葉病毒病,造成產量低,級內果每畝6000— 11000個,大中果比率僅占50%。據報道,歷年最高畝產量為13500個。為了降低羅漢果花葉病毒病的危害,農戶必須每年換種,致使種植成本增加。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因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套羅漢果一年一種二熟的高產栽培方法。該方法可切斷危害羅漢果植株生產的病毒病的傳播途徑,可提高單株面積產量,增加大中果比例,還可以一年一種二收,不用每年換種,節約生產成本。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羅漢果一年一種二熟的高產栽培方法,包括選種、選地、整地、搭棚架、定植、棚下苗期管理、棚上生長期的整蔓、病蟲防治、授粉、采收工序,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1)種苗選用高產、抗病、早熟的組培扦插苗;(2)定植時間在3月25日前;(3)定植前在常規棚架上方50-60cm及四周設置一層40-45目的防蟲網,羅漢果植株置于防蟲網內;(4)種植前三天將每個種植穴掏成鍋頭深的坑,每穴施復合肥O.3斤+生物有機肥O. 5 斤,用水溶解淋穴周圍,然后蓋泥成龜背形;(5)整蔓采用三級側蔓枝條結果,每株留結果蔓12條,第一茬采收后,立即修剪,每株保留10-14條作為第二茬的結果蔓。
所述三級側蔓作結果枝的修剪方法是當主蔓上棚后,有3片葉時,留2個節摘心, 得一級側蔓2條;當每條一級側蔓長出3片葉時,立即摘心,每條一級側蔓得二級側蔓2條; 當每條二級側蔓長出4片葉時再摘心,每條二級蔓得三級蔓3條,每株留結果蔓12條,即為第一次掛果枝條。
本發明所述的一年一種二收是指當年種,當年開兩茬花,結兩茬果,采收兩次。
本發明經田間試驗3月15日定植,平均株距為2.0-2. 2X3m,畝種植100-110株, 9月上旬收第一茬,采后立即修剪,10-15天又開花結果,11月30日前果實成熟收第二茬,第一茬果一般在8000-10000個/畝,其中大中果占75% -89 %,第二茬果一般在6000-8000 個/畝,其中大中果占71% -82%。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I) 一年一種收兩次果,大大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經濟效益好;(2)設置有防蟲網,昆蟲進不去,切斷了羅漢果病毒病的傳播途徑,避免了很多病蟲害,可以連作,還可以做到一年種多年收,不用每年換種。每畝每年可節約種苗投資 400-450元,每畝農藥投資節約200元,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益;(3)采用三級側蔓結果,每株留結果蔓12條的修剪模式,增加植株通風穩定性,使植株生長健康,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大中果比例。
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防蟲網與果棚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級側蔓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級側蔓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級側蔓示意圖。
圖中1.棚架2.防蟲網3. —級側蔓4. 二級側蔓5.三級側蔓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闡述。本發明的羅漢果一年一種二收高產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
選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下,背風向陽、晝夜溫差較大、水能灌能排、土質疏松肥沃、無根結線蟲病的山地、旱地或水田,土壤以酸性到微酸性的黃壤、沙壤或壤土為佳。2.園地的整理2.I整地
株距2. 0—2. 2米,行距3米,每畝種植100 — 110株為宜,入冬前將種植地深耕25公分,翻地時每畝撒生石灰50斤進行土壤消毒。2. 2整廂、挖穴
整廂,廂寬2. 5米,長不限,四周挖好排水溝,廂高15公分,一穴一株,穴長70公分、寬70公分、深30公分。2. 3 基肥
種植前一個月每穴施腐熟農家肥10斤十鈣鎂磷肥O. 6斤與細土拌勻并覆蓋一層5公分厚的細土,整理成龜背形。種植前三天將每個種植穴掏成鍋頭深的坑,每穴施復合肥O. 3斤+生物有機肥O. 5斤,用水溶解淋穴周圍,然后蓋泥成龜背形,這樣速效肥和遲效肥搭配加水稀釋混合施用,種植的羅漢果小苗生長迅速,上棚快,有利于早開花、早掛果。2. 4 搭棚
一穴一樁,樁高2. 5米,果棚高度I. 7米,果棚至防蟲網高度O. 5米,每畝用樁110根、14號鐵絲40斤、果網10斤、40至45目防蟲網1000平方米。先用鐵絲將果網系牢固定于樁上,然后蓋防蟲網2,如圖I所示
3.定植
3.I定植時間
第一年種植最佳時間3月15日至3月25日,第一年種植時間盡量往前,為第二巷掛果爭取有利時間。3. 2 定植
種植時將種苗去掉營養杯后連同營養土一起種植,定植后淋足定根水,套好羅漢果專用套袋,有利保溫和防治地下害蟲。4.田間管理
4.I棚下苗期管理
(I)水肥管理定植40天左右撤除套袋,每7天淋一次水肥,水肥以腐熟稀糞水為佳;苗期保持土壤干濕度,遇旱適時淋水。(2)綁苗、抹芽母蔓長高至30公分以上時插一根棍以便引導母蔓上棚,棚下母蔓上所有的側芽及時抹掉,以利母蔓早上棚,為第一茬掛果爭取時間主動。4. 2棚上生長期管理
當主蔓上棚架I頂面3片葉時,留2個節摘心,得一級側蔓3兩條,如圖2所示;當每條一級側蔓3長出3片葉時,立即摘心,每條一級側蔓3得二級側蔓4兩條,如圖3所示;當每條二級側蔓4長出4片葉時摘心,每條二級側蔓4得三級側蔓5三條,這樣每株有三級側蔓5十二條,如圖4所示,這就是掛果枝條。羅漢果扦插苗從種植時起至上棚需50天左右,上棚至來籽需20天,來籽至開花需7天,授粉至果實成熟需70—80天,第一茬羅漢果成熟在每年的9月上旬,采完第一茬果后立即修剪整理每株枝條,第二茬每株保留10 —14枝條為宜,此羅漢果植株生長正處高溫期,從第一茬采果、枝條修剪至第二茬來籽僅需10 —15天,第二茬羅漢果在當年12月底前成熟。第二年至第五年不用換種,繼續用頭年的薯蔸做種,植株可在5月下旬來籽(現蕾),對二茬羅漢果生長更有利。4. 3棚上植株生長期養分管護
(I)促花肥來籽(現蕾)至始花期每株環形溝施復合肥O. 6斤,有利開花集中(開花整齊)。
(2)果實膨大肥授粉完后(點完花)每株施復合肥O. 6斤。(3)健株健果肥果實膨大期間,遇雨天每畝施碳酸氫銨200斤,有利第二茬植株生長掛果。5.人工授粉
5.I授粉方法摘下雄花直接拿雄花與雌花柱頭相碰,將雄花花粉黏附于雌花花柱上,一朵雄花可授粉20多朵雌花。5. 2集中授粉植株進入盛花期每株每天開10朵花以上時可開始授粉,將先零星開幾朵抹掉,以免消耗植株營養。5. 3授粉時間每天上午8時30分至下午5時均可授粉。雨天不利人工授粉。6.病蟲防治
本發明在現有栽培搭建的棚架上方和棚四周蓋一層防蟲網,可有效防止危害羅漢果植株生長的花葉病毒病和紅芽病的傳染源昆蟲的進入,杜絕病蟲害的發生。根據羅漢果生物學特征特性,只要溫度適宜,有適當的光照和濕度,羅漢果植株可無限開花掛果。上述高產栽培方法經2012年在廣西永福縣堡里鄉波塘村大窯沖屯試驗,測產表明整個果園全年沒發現植株感染花葉病毒病,一年收兩次,單位面積產量大幅增長,大、中果比例明顯增加,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具體是
種苗為從伯林公司羅漢果組培苗“伯林三號”植株進行扦插出的“原產一號”、“原產二號”。2012年7月23日和11月13日,經專家兩茬測產,“原產一號”第一茬畝產級內果為8755個,大中果比率為89. 15% ;第二茬畝產級內果為10897個,大中果比率為71. 43%。“原產二號”第一茬畝產級內果為13823個,大中果比率為75. 16%;第二茬畝產級內果為10603個,大中果比率為82. 76%。與普通種植模式相比,年平均畝產級內果增加8600—13400多個,大中果比率提高20— 39%以上。以近三年市場價中果每個O. 3元計算,年均畝增加2580—4020元收入;與歷年最高畝產量13500個相比,每畝至少增加級內果6150個以上,每畝至少增加1800多元,經濟效益極為顯著。
權利要求
1.一種羅漢果一年一種二熟的高產栽培方法,包括選種、選地、整地、搭棚架、定植、棚下苗期管理、棚上生長期的整蔓、病蟲防治、授粉、采收工序,其特征是 (1)種苗選用早熟扦插苗; (2)定植時間在3月25日前; (3 )定植前在常規棚架上方50-60cm及四周設置一層40-45目的防蟲網,將羅漢果植株置于防蟲網內; (4)種植前三天將每個種植穴掏成鍋頭形狀深的坑,每穴施復合肥O.3斤+生物有機肥O.5斤,用水溶解淋穴周圍,然后蓋泥成龜背形; (5)整蔓采用三級蔓枝條結果,每株留結果蔓12條,第一次采收后,立即修剪,每株保留10-14條作為第二次的結果蔓。
2.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高產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三級側蔓作結果枝的修剪方法是當主蔓上棚后,有3片葉時,留2個節摘心,得一級側蔓2條;當每條一級側蔓長出3片葉時,立即摘心,每條一級側蔓得二級側蔓2條;當每條二級側蔓長出4片葉時再摘心,每條二級側蔓得三級側蔓3條,每株共留結果蔓12條,即為第一茬掛果枝條。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羅漢果一年一種二收高產栽培技術方法,其特征是種苗選用高產、抗病、早熟的組培扦插苗;定植時間在3月25日前;定植前在常規棚架上方50-60cm及四周設置一層40-45目的防蟲網,將羅漢果植株置于防蟲網內;種植前三天將每個種植穴掏成鍋頭深的坑,每穴施復合肥0.3斤+生物有機肥0.5斤,用水溶解淋穴周圍,然后蓋泥成龜背形;整蔓采用三級蔓枝條結果,每株留結果蔓12條,第一次采收后,立即修剪,每株保留10-14條作為第二次的結果蔓。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做到一年二收,提高產量和大、中果比例,而且可以連作,還可以做到一年種多年收,節省人工和投資,經濟效益顯著。
文檔編號A01G7/06GK102919045SQ20121047799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2日
發明者季永飛 申請人:季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