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川西亞高山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改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退化林分改造技術,特別涉及一種低效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川西亞高山林區的采伐跡地上,主要采用云杉(/7Zcea asperaia)進行人工造林,營造了大面積的人工純林。但由于撫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闊葉先鋒樹種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內灌木茂密、通風較差、光照不足,從而導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長緩慢、林分更新困難的狀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川西亞高山低效幼齡云杉林的改造方法,將低效幼齡云杉林改造為優質云杉林,使林地中的立地條件和林木生長得到改善,從而提高云杉林的林分質量和經濟效益。本發明的川西亞高山低效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撫育疏伐
通過疏伐、透光撫育、清除灌木和雜草等措施,改善林分的種類組成和光照條件;伐除受害木,受害木數量較多時,要適當保留受害較輕的林木,使林分郁閉度至少保持在O. 4以上;于每年雨季前清除分叉木、彎曲木、折損木、病蟲害木、衰弱木等;清除云杉樹冠投影外
O.5 m范圍內的灌木和雜草,但保留云杉的幼齡個體以及有培育前途的闊葉樹種,將清除的樹木枝條和灌木殘體清運出林外,在清運時,需要避免造成幼樹損傷;對云杉進行修枝,保留樹冠占全樹高的1/2左右,保留主干上的粗大側枝,但與主梢競爭的側梢需要修除,以促進主干生長;
(2)補植
為了蓄水保水,選擇春雨來臨前在川西亞高山低效云杉幼林中撫育間伐后的空地中挖穴整地;采用人工植苗,在3月初至4月初選擇陰天、雨后或土壤墑情較好時進行植苗,苗穴規格40 cm X 40 cm X 40 cm,株行距I m X I. 5 m ;苗木米用本地培育的健壯、無病蟲害、4年生云杉實生苗;
(3)補植苗木的撫育
在植苗后的一個月和以后每個季度末,對新植苗木周圍O. 4 m范圍內新長出的雜草和灌木進行清除,以利于苗木的生長;
(4)林分管理
對林地實施持續性的綜合管理,注意保護補植的苗木,控制林分密度,防止病蟲害和林火的發生,禁止放牧、樵采等干擾。本發明取得的積極效果是通過撫育中小徑級云杉、疏伐受害木、清除雜草灌木、修枝、人工補植4年生云杉幼苗、撫育補植幼苗、林分管理等方式,改善了林分結構、物種組成和林分立地條件,顯著促進了樹木的存活和生長。本發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質量和經濟效益,將在川西亞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附圖為實施例中撫育區(經過了 3年的持續撫育間伐措施)和對照區(沒有采取任何撫育措施)云杉樹木的胸徑、地徑、樹高和冠幅平均值的對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實施地點位于四川省理縣雜谷腦鎮膽扎木溝的螞蝗坡,海拔2560 m,坡向向東,坡度約為30°。 (I)川西亞高山低效云杉幼林的撫育疏伐
在整地前采取綜合的撫育措施;通過疏伐、透光撫育、清除灌木和雜草等措施,改善該林分的種類組成和光照條件;伐除受害木,受害木數量較多時,要適當保留受害較輕的林木,使林分郁閉度至少保持在O. 4以上;于每年雨季前清除分叉木、彎曲木、折損木、病蟲害木、衰弱木等;清除云杉樹冠投影外O. 5 m范圍內的灌木和雜草,但保留云杉的幼齡個體以及有培育前途的闊葉樹種,將清除的枝條、灌木、雜草等殘體清運出林外,在清運時,需要避免造成幼樹損傷;對石·杉進行修枝,保留樹誕占全樹聞的1/2左右,保留主干上的粗大側枝,但與主梢競爭的側梢需要修除,以促進主干生長。(2)整地和補植
整地時清除部分灌木和雜草;為了蓄水保水,選擇春雨來臨前在川西亞高山低效云杉幼林撫育間伐林地中挖穴整地;采用人工植苗,在3月初至4月初選擇陰天,雨后或土壤墑情較好時進行植苗,苗穴規格40 cm X 40 cm X 40 cm,株行距I m X I. 5 m ;苗木采用本地培育的健壯、無病蟲害、4年生云杉苗。(3)林地撫育管理
在植苗后的一個月和以后每個季度末,對新植苗木周圍O. 5 m范圍內新長出的雜草和灌木進行清除,以利于苗木的生長。對林地實施嚴格管理,防止病蟲害和林火的發生,禁止放牧、樵采等干擾。(4)積極效果
在種植時間、立地條件、林齡相同的地段,調查了撫育區(經過了 3年的持續撫育間伐措施)和對照區(沒有采取任何撫育措施)云杉樹木的胸徑、地徑、樹高、冠幅等指標,其中撫育區共調查了 160株個體,對照區共調查了 273株個體。采用了單側 檢驗法(〃 =O. 025)比較了撫育區和對照區云杉個體胸徑、地徑、樹高、冠幅大小,結果表明撫育區樹木的各項指標均顯著大于對照區的各項指標(P < O. 025)(見附圖)。撫育區和對照區云杉的平均胸徑分別為3. 83 土 0.10 cm和3. 50±0. 12 cm,撫育后林木胸徑比未撫育林木的胸徑大9. 43% ;平均地徑分別為5. 52 土 O. 13 cm和5. 12 土 O. 15 cm,撫育后林木地徑比未撫育林木的地徑大7. 81% ;平均樹高分別為2. 39 土 O. 05 m和2. 27 ±0. 05 m,撫育后林木樹高比未撫育林木的樹聞多5. 29% ;平均冠幅分別為2. 26 ±0.11 1112和1.72 ±0.09 m2,撫育后林木冠幅比未撫 育的林木冠幅大31. 40%,這說明本發明技術顯著促進了林木的生長。
權利要求
1.一種川西亞高山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撫育疏伐 通過疏伐、透光撫育、清除灌木和雜草等措施,改善林分的種類組成和光照條件;伐除受害木,受害木數量較多時,要適當保留受害較輕的林木,使林分郁閉度至少保持在0.4以上;于每年雨季前清除分叉木、彎曲木、折損木、病蟲害木、衰弱木等;清除云杉樹冠投影外O.5 m范圍內的灌木和雜草,但保留云杉的幼齡個體以及有培育前途的闊葉樹種,將清除的樹木枝條和灌木殘體清運出林外,在清運時,需要避免造成幼樹損傷;對云杉進行修枝,保留樹冠占全樹高的1/2左右,保留主干上的粗大側枝,但與主梢競爭的側梢需要修除,以促進主干生長; (2)補植 為了蓄水保水,選擇春雨來臨前在川西亞高山低效云杉幼林中撫育間伐后的空地中挖穴整地;采用人工植苗,在3月初至4月初選擇陰天、雨后或土壤墑情較好時進行植苗,苗穴規格40 cm X 40 cm X 40 cm,株行距I m X I. 5 m ;苗木米用本地培育的健壯、無病蟲害、4年生云杉苗; (3)補植苗木的撫育 在植苗后的一個月和以后每個季度末,對新植苗木周圍O. 4 m范圍內新長出的雜草和灌木進行清除,以利于苗木的生長; (4)林分管理 對林地實施持續性的綜合管理,注意保護補植的苗木,控制林分密度,防止病蟲害和林火的發生,禁止放牧、樵采等干擾。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川西亞高山低效人工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在川西亞高山林區的采伐跡地上,主要采用云杉營造了大面積的人工純林,但由于撫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闊葉先鋒樹種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內灌木茂密、通風較差、光照不足,從而導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長緩慢、林分更新困難的狀況。本發明通過疏伐、透光撫育、修枝、清除目標樹種樹冠投影外0.5m范圍內的雜草灌木、補植4年生云杉實生苗、苗木撫育、林分管理等技術手段,改善了林分結構、物種組成和林分立地條件,顯著促進了樹木的存活和生長。本發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質量和經濟效益,將在川西亞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01G23/04GK102934601SQ20121052188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7日
發明者史作民, 繆寧, 汪明, 劉興良, 楊昌旭, 馮秋紅, 李茂萍 申請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 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