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簡單有效的昆蟲病原線蟲的誘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誘集方法,具體地,涉及一種簡單有效的昆蟲病原線蟲的誘集方法。
背景技術:
昆蟲病原線蟲是指體內攜帶有具有病原性的共生細菌,因而能引起昆蟲致病的一類線蟲。昆蟲病原線蟲以侵染期蟲態存活于土壤中,侵染期線蟲不取食,獨立于昆蟲體外自由生活,尋找或入侵昆蟲寄主。病原線蟲尋找寄主的方式包括潛伏型、攻擊型和中間型。線 蟲對昆蟲寄主有嚴格的識別機制,此識別行為可能受2次侵染時間間隔的影響。線蟲的識別機制可防止大量線蟲聚集在同一寄主體內而出現競爭。線蟲感染害蟲要經過侵染寄主,潛伏釋放共生菌及毒素和害蟲致死三個階段,侵染階段可進一步劃分為找尋寄主,識別寄主和入侵寄主。每種病原線蟲都有共生細菌,嗜線蟲桿菌屬(與斯氏線蟲屬共生)和發光桿菌屬(與異小桿線蟲屬共生)。線蟲通過自然開口或節間膜進入昆蟲體內,利用病原線蟲的保護,釋放體內攜帶的共生細菌,避免了昆蟲對細菌的抗性作用。進入昆蟲體內后,腸內共生菌會在昆蟲的血體腔中大量繁殖,產生毒素致昆蟲死亡,并分解昆蟲組織,以作為線蟲食物來源。這種共生系統有利于生物防治害蟲。昆蟲病原線蟲是20世紀初發展起來的一種很有潛能的生物防治因子,是昆蟲的專化性寄生天敵。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新西蘭、日本、埃及等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究利用線蟲,致力于將線蟲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在發達國家的生物農藥市場中,昆蟲病原線蟲這種新型殺蟲劑的市場銷售額僅次于蘇云金芽胞桿菌,己經成功地應用于防治難于用化學農藥防治的農林業害蟲、地下害蟲和衛生害蟲,所以昆蟲病原線蟲這種新型生物殺蟲劑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美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及其他一些國家的數十家公司均可提供線蟲供實際應用,可商品化生產的線蟲株系超過百種。我國在昆蟲病原線蟲的實際應用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研究,利用線蟲防治土棲性害蟲及鉆蛀性害蟲均取得了較好防治效果。因此,可以預計昆蟲病原線蟲在未來的農業害蟲生物生態控制系統中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國幅員遼闊,可以預計昆蟲病原線蟲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已有部分省份開始對昆蟲病原線蟲資料進行調查和開發研究,傳統的昆蟲病原線蟲誘集方法需采集大量的土樣,再帶回實驗室進行分離誘集,工作量和時間的損耗都較大,不利于工作的開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簡單有效的誘集方法,通過本方法可以有效的節省時間和人力。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簡單有效的昆蟲病原線蟲的誘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I)將10*20cm、100目的鐵絲袋套進10*20cm的布袋中,防止大蠟螟咬破布袋逃逸;(2)在布袋中放置5頭經過滯育處理的大蠟螟幼蟲;所述滯育處理為用56°C滅菌水浸洗大蠟螟5齡幼蟲15s,漏去熱水后立即用自來流水淋洗大蠟螟,冷卻后用吸水紙吸干昆蟲體表水珠,備用;
(3)在選定的地點將布袋埋在離土表IOcm深處;
(4)每天檢查布袋內大蠟螟被侵染情況;
(5)如發現有死亡大蠟螟,將袋內死亡的大蠟螟放入有濾紙的無菌培養皿中干燥36h-48h后,將其橫排在收集盤中的濾紙條上,倒入濃度為質量比O. 1%的甲醛溶液;置于于室溫條件下,待線蟲游入甲醛溶液時即可收集,此時收集的昆蟲病原線蟲即為抗逆性3齡幼蟲,保存于4°C的冰箱中。具體地,所述方法還包括步驟(6)昆蟲病原線蟲的檢驗用誘集到的線蟲侵染大 蠟螟或其他寄主昆蟲,觀察測定該線蟲對害蟲的致死癥狀和致病力;觀察供試大蠟螟或其他寄主昆蟲是否死亡,如果死亡,是否有線蟲從蟲尸內爬出,如有線蟲從蟲尸內爬出,用收集到的線蟲再侵染大蠟螟,觀察大蠟螟是否死亡,如果死亡,則為昆蟲病原線蟲。本發明中,昆蟲病原線蟲也簡稱線蟲。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方法能夠大量減小誘集的工作量和時間的損耗,具有簡單有效、節省人力物力的優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簡單有效的昆蟲病原線蟲的誘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10*20cm、100目的鐵絲袋套進10*20cm的布袋中,防止大蠟螟咬破布袋逃逸;
(2)在布袋中放置5頭經過滯育處理的大蠟螟幼蟲;所述滯育處理為用56°C滅菌水浸洗大蠟螟5齡幼蟲15s,漏去熱水后立即用自來流水淋洗大蠟螟,冷卻后用吸水紙吸干昆蟲體表水珠,備用;
(3)在選定的地點將布袋埋在離土表IOcm深處;
(4)每天檢查布袋內大蠟螟被侵染情況;
(5)如發現有死亡大蠟螟,將袋內死亡的大蠟螟放入有濾紙的無菌培養皿中干燥36h-48h后,將其橫排在收集盤中的濾紙條上,倒入濃度為質量比O. 1%的甲醛溶液;置于于室溫條件下,待線蟲游入甲醛溶液時即可收集,此時收集的昆蟲病原線蟲即為抗逆性3齡幼蟲,保存于4°C的冰箱中。誘集之后,為檢驗有效性,本發明還包括步驟(6)昆蟲病原線蟲的檢驗用誘集到的線蟲侵染大蠟螟或其他寄主昆蟲,觀察測定該線蟲對害蟲的致死癥狀和致病力;觀察供試大蠟螟或其他寄主昆蟲是否死亡,如果死亡,是否有線蟲從蟲尸內爬出,如有線蟲從蟲尸內爬出,用收集到的線蟲再侵染大蠟螟,觀察大蠟螟是否死亡,如果死亡,則為昆蟲病原線蟲。本發明的方法能夠大量減小誘集的工作量和時間的損耗、具有簡單有效、節省人力物力的優點。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 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簡單有效的昆蟲病原線蟲的誘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10*20cm、100目的鐵絲袋套進10*20cm的布袋中,防止大蠟螟咬破布袋逃逸; (2)在布袋中放置5頭經過滯育處理的大蠟螟幼蟲;所述滯育處理為用56°C滅菌水浸洗大蠟螟5齡幼蟲15s,漏去熱水后立即用自來流水淋洗大蠟螟,冷卻后用吸水紙吸干昆蟲體表水珠,備用; (3)在選定的地點將布袋埋在離土表IOcm深處; (4)每天檢查布袋內大蠟螟被侵染情況; (5)如發現有死亡大蠟螟,將袋內死亡的大蠟螟放入有濾紙的無菌培養皿中干燥36h-48h后,將其橫排在收集盤中的濾紙條上,倒入濃度為質量比0. 1%的甲醛溶液;置于于室溫條件下,待線蟲游入甲醛溶液時即可收集,此時收集的昆蟲病原線蟲即為抗逆性3齡幼蟲,保存于4°C的冰箱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單有效的昆蟲病原線蟲的誘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步驟(6)昆蟲病原線蟲的檢驗用誘集到的線蟲侵染大蠟螟或其他寄主昆蟲,觀察測定該線蟲對害蟲的致死癥狀和致病力;觀察供試大蠟螟或其他寄主昆蟲是否死亡,如果死亡,是否有線蟲從蟲尸內爬出,如有線蟲從蟲尸內爬出,用收集到的線蟲再侵染大蠟螟,觀察大蠟螟是否死亡,如果死亡,則為昆蟲病原線蟲。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昆蟲病原線蟲的誘集方法,包括(1)將10*20cm、100目的鐵絲袋套進10*20cm的布袋中;(2)在布袋中放置5頭經過滯育處理的大蠟螟幼蟲;(3)在選定的地點將布袋埋在離土表10cm深處;(4)每天檢查大蠟螟被侵染情況;(5)昆蟲病原線蟲的收集。本發明的方法能夠大量減小誘集的工作量和時間的損耗、具有簡單有效、節省人力物力的優點。
文檔編號A01M1/10GK103004726SQ201210582918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明者錢秀娟, 劉長仲, 張奎花, 谷黎娜, 張蕓, 邢玉芳 申請人:甘肅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