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壓紙的碎紙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碎紙機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壓紙的碎紙機。
背景技術:
為有效避免文件內容泄密,碎紙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辦公設備,為人們所熟知。眾所周知,碎紙機一般由垃圾桶和設于垃圾桶上方的碎紙機組成,而垃圾桶容量有限,當垃圾桶內的碎紙不及時清空處理,必然影響碎紙機的正常操作,而碎紙掉于垃圾桶內一般處于膨松狀態,很容易將垃圾桶裝滿,這樣,需要頻繁清理垃圾桶,尤其當需要裁碎的文件紙張
較多時,顯得十分不方便。故而研制一種在碎紙過程中能及時壓緊碎紙的碎紙機顯得十分必要,已成為行業研究的熱點。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壓紙的碎紙機,可將垃圾桶內處于膨松狀態的碎紙片壓實,大大增加了垃圾桶的容量。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可壓紙的碎紙機,包括外殼體,套設于外殼體內的垃圾桶以及機頭,所述機頭設于垃圾桶桶口的正上方,所述外殼體與機頭之間設有彈性復位機構,所述機頭在外力作用下可沿外殼體內壁滑入垃圾桶內,去除外力后,機頭在彈性復位機構作用下向上移動復位。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復位機構有兩個,分別設于外殼體內相對應兩側;所述彈性復位機構包括對應設于外殼體內壁上部的兩個定滑輪,設于外殼體內底部的彈性旋轉裝置以及兩條拉繩,所述拉繩一端固定于機頭底部,另一端拉繩繞過定滑輪后與彈性旋轉裝置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彈性旋轉裝置包括中空連接軸,設于中空連接軸內的扭簧,所述中空連接軸兩端各固定有線輪,所述線輪外可旋轉套設有線輪罩,所述線輪罩固定于外殼體底部;所述扭簧一端與其中一個線輪固定連接,扭簧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止動軸,所述止動軸固定于其中一個線輪罩內;所述拉繩纏繞于線輪上。進一步地,所述線輪呈錐狀,線輪外壁上呈螺旋狀設有線槽,所述拉繩纏繞于線槽內。進一步地,所述垃圾桶桶口上設有導向罩,所述機頭設于導向罩內。進一步地,所述外殼體上設有視窗。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不僅大大增加了垃圾桶的裝紙容量,而且還解決了目前市場上垃圾桶裝紙量少的問題,從而大大增加裝置本身的價值。
圖I是本實用新型外部結構示意圖;[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工作狀態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I、外殼體;11、前板; 12、左側板;13、后板;14、右側板;15、底板; 16、視窗;2、機頭; 21、入紙口; 3、上蓋罩;4、滑輪; 41、拉繩; 5、垃圾桶;6、導向罩;7、中空連接軸;8、扭簧; 81、止動軸;9、線輪; 91、線槽;10、線輪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見圖I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可壓紙的碎紙機,包括外殼體1,套設于外殼體I內的垃圾桶5以及機頭2,也即外殼體1,垃圾桶5以及機頭2構成本實用新型主
要結構。其中,外殼體I為由前板11,后板13,左側板12,右側板14以及底板15圍成的一個方形框體,其上端呈開口狀。所述外殼體I的開口處套設有上蓋罩3,起到美化外殼體I的作用。所述前板11上設有視窗16,以便于觀察垃圾桶5內碎紙張的情況,當然視窗16也可設于外殼體I的后板13,左側板12或右側板14上,實現發明目的即可。所述機頭2由上蓋、刀具組和下蓋組成,所述刀具組置于下蓋和上蓋構成的腔體內。所述上蓋上設有入紙口 21。所述機頭2結構與現有技術并無實質性差異,不再重復描述。所述垃圾桶5的形狀與外殼體I的形狀相仿,套設于外殼體I內,垃圾桶5桶口上方設有導向罩6,所述機頭2設于導向罩6內,當機頭2向下移動時,可從導向罩6滑入垃圾桶5內,其作用主要在于機頭2滑入或滑出垃圾桶5時,避免操作人員手卡入機頭2外壁與垃圾桶5內壁之間。當然當垃圾桶5高度與外殼體I相仿時,也無需設置導向罩6。所述外殼體I與機頭2之間設有彈性復位機構,所述機頭2在外力作用下可沿外殼體I內壁滑入垃圾桶5內,去除外力后,機頭2在彈性復位機構作用下向上移動復位。具體而言,所述彈性復位機構有兩個,分別對稱設于外殼體I內相對應兩側,也即對稱設于機頭2兩端或者兩側,以便機頭2能實現平衡上下移動。所述彈性復位機構包括對應設于外殼體I內壁上部的兩個定滑輪4,設于外殼體I內底部的彈性旋轉裝置以及兩條拉繩41,所述拉繩41 一端固定于機頭2底部,另一端拉繩41繞過定滑輪4后與彈性旋轉裝置連接。其中,所述彈性旋轉裝置包括中空連接軸7,設于中空連接軸7內的扭簧8,所述中空連接軸7兩端各固定有線輪9,所述線輪9外可旋轉套設有線輪罩10,所述線輪罩10固定于外殼體I底部;所述扭簧8 一端與其中一個線輪9固定連接,扭簧8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止動軸81,所述止動軸81固定于其中一個線輪罩10內。這樣設置,在外力作用下,機頭2向下移動,帶動拉繩41移動,拉繩41帶動線輪9以及中空連接軸7旋轉,因扭簧8 一端與線輪9固定連接,在線輪9旋轉時,扭簧8產生一定扭力,當施加于機頭2上的外力去除后,機頭2在扭簧8扭力的作用下,自動復位。所述拉繩41纏繞于線輪9上。具體而言,所述線輪9呈錐狀,線輪9外壁上呈螺旋狀設有線槽91,所述拉繩41纏繞于線槽91內。所述拉繩41從線輪9頂部的線槽91開始繞起,直至線輪9底部。這樣設置,保持施于機頭2上的外力大小平衡,當開始壓機頭2時,拉繩41力矩較小,扭簧8的扭力也較小,隨著機頭2位置下移,拉繩41慢慢向線輪9底部的線槽91繞去,扭簧8的扭力增大,此時,扭簧8的扭力也不斷增大,故施加于機頭2可始終保持一致。工作原理紙張從入紙口 21進入碎紙的過程中,經透視窗16觀察,如發現垃圾桶5內碎紙已滿,只需對機頭2施加一定壓力,機頭2向下滑入垃圾桶5內并沿垃圾桶5內壁向下移動,對膨松狀態的碎紙進行擠壓,此時扭簧8已產生一定扭力,壓緊碎紙后,除去機頭2上的外力,機頭2在扭簧8扭力回復力的作用下,沿垃圾桶5內壁向上移動,自動復位。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壓紙的碎紙機,包括外殼體(I),套設于外殼體(I)內的垃圾桶(5)以及機頭(2),所述機頭(2)設于垃圾桶(5)桶口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體(I)與機頭(2)之間設有彈性復位機構,所述機頭 (2)在外力作用下可沿外殼體(I)內壁滑入垃圾桶(5)內,去除外力后,機頭(2)在彈性復位機構作用下向上移動復位。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壓紙的碎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復位機構有兩個,分別設于外殼體⑴內相對應兩側;所述彈性復位機構包括對應設于外殼體⑴內壁上部的兩個定滑輪(4),設于外殼體(I)內底部的彈性旋轉裝置以及兩條拉繩(41),所述拉繩(41)一端固定于機頭(2)底部,另一端拉繩(41)繞過定滑輪(4)后與彈性旋轉裝置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壓紙的碎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旋轉裝置包括中空連接軸(7),設于中空連接軸(7)內的扭簧(8),所述中空連接軸(7)兩端各固定有線輪(9),所述線輪(9)外可旋轉套設有線輪罩(10),所述線輪罩(10)固定于外殼體(I)底部;所述扭簧(8) —端與其中一個線輪(9)固定連接,扭簧(8)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止動軸(81),所述止動軸(81)固定于其中一個線輪罩(10)內;所述拉繩(41)纏繞于線輪(9)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壓紙的碎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線輪(9)呈錐狀,線輪(9)外壁上呈螺旋狀設有線槽(91),所述拉繩(41)纏繞于線槽(91)內。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可壓紙的碎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5)桶口上設有導向罩(6),所述機頭(2)設于導向罩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壓紙的碎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體(I)上設有視窗(1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碎紙機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壓紙的碎紙機,包括外殼體,套設于外殼體內的垃圾桶以及機頭,所述機頭設于垃圾桶桶口的正上方,所述外殼體與機頭之間設有彈性復位機構,所述機頭在外力作用下可沿外殼體內壁滑入垃圾桶內,去除外力后,機頭在彈性復位機構作用下向上移動復位。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不僅大大增加了垃圾桶的裝紙容量,而且還解決了目前市場上垃圾桶裝紙量少的問題,從而大大增加裝置本身的價值。
文檔編號B02C18/00GK202527236SQ2012200211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4日
發明者匡安平, 楊志行, 蔣家旺 申請人:寧波福科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