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鲆鰈魚類育苗池的換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水產養殖設備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鲆鰈類工廠化培育中后期育苗池的換水器。
技術背景鲆鰈類,屬于鲆科(Bothidae),品種繁多是歐洲海產魚類,菱鲆屬(Scophthalmus),主要分布區在北海和黑海地中海沿岸也有分布。自1992年黃海水產研究所將鲆蝶類引入我國以來,工廠化養殖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鲆蝶類苗種培育初期常規換水方式為;(I)不同時期用不同規格網目的換水網箱,其網箱的大小一般為50cmX 50cmX 120cm或35cmX 35cmX 75cm在網箱上口用軟管虹吸排水,持續使用到育苗附底;(2)另一種則用大管套小管的反虹吸法排水方式,即小管上 面留孔排水、大管底部留孔并根據魚苗大小套上不同網目的網套,靠水的自然壓差吸入大管中由小管上的孔流出;(3)再有一種是育苗池中間直接插管,管上面留孔套不同規格網目、池外出水口處插一豎管控制水位流水等多種方式。以上幾種方式在工廠化養殖中的苗種培育期,因換水時水流過大,容易造成排水或流水時水流過急魚苗隨水流旋轉,魚苗大量吸附在出水口壁處而造成機械損傷,直接影響魚苗的成活率,在生產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鲆鰈魚類育苗池的換水器,解決排水或流水作業時由于吸附力對幼苗造成損傷的問題,同時徹底排出育苗池部污水,確保水質清新、溶解氧上下交換均勻,以達到提高幼苗成活率和良好的排污換水效果。本實用新型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鲆鰈魚類育苗池換水器,它的結構包括通氣管、三通管、彎頭、連接管、排水管、吸水鼓、真空用排水閥門和外部排水閥門;三通管上端接有通氣管,下端接有排水管,另一側端配置有彎頭,彎頭通過連接管向下接有吸水鼓,吸水鼓上具有濾水網孔;通氣管具有一真空用排水閥門,排水管下端出口處配有外部排水閥門,在生產實踐中應用時排水管插入育苗池底部的排污口,依靠水位壓力差或真空虹吸法養殖池中的養殖廢水通過吸水鼓、進入連接管、經彎頭、進入三通管、經排水管、進入池底排污管經外部排水閥門、將污水排出池外;所述的濾水網孔直徑為25 80mm。進一步,所述的吸水鼓底部設置離育苗池底面高6cm 10cm。三通管的規格根據池底排污口口徑大小而定,吸水鼓可以為圓桶形或其他形狀,其尺寸規格可根據育苗水體大小而定。本實用新型根據虹吸作用原理,利用吸鼓面積大能緩解集中吸力,不易吸附魚苗,防止池中浮游的魚苗在換水時過于集中。本換水器的工作原理育苗池中保持水位長流水時,水位平行于彎頭水平管上壁,靠水位壓差自然排水;需要降低水位時,育苗池內的水位必須高于換水器的彎頭水平管上壁,關閉真空用排水閥門,打開外部排水閥門,育苗池中的養殖廢水在重力作用下經排污管排出,在真空用排水閥門的密封作用下,通氣管內形成真空,此時本實用新型換水器依靠真空虹吸向外排水,當育苗池中的水位降低到育苗需要時,打開真空用排水閥門,解除通氣管內形成的真空,排水管停止排水。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利用吸水鼓換水,克服了傳統換水裝置在排水或流水作業時由于吸附力對幼苗造成損傷的缺陷,同時徹底排出育苗池底部污水,確保水質清新、溶解氧上下交換均勻,提高幼苗成活率,同時本實用新型使用簡單、操作方便換水徹底。
圖I :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I-通氣管、2-三通管、3-彎頭、4-連接管、5-排水管、6-吸水鼓、7-外部排水閥門、8真空用排水閥門,12、濾水孔;圖2:本實用新型在育苗池中的應用,9、本實用新型換水器,10、育苗池,11、排污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詳細敘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內容和使用方法制做組建所需管件材料為PVC無毒塑料管、型號規格75mm,具體情況根據池底排污口口徑大小而定,目前一般在建造育苗池所留的排水口都是按照流水量所需而設定的,此換水器是根據育苗池所設定排水口的大小進行選擇材料規格而制作,制作方便、隨意性很廣范。不同的配件與規格,三通管一個,彎頭一個,管件3根,吸鼓一個,調制閥門二個。本實用新型有六部分通氣管I壁厚I. 2mm,直徑75mm,管長300mm ;三通管2壁厚
I.2mm、直徑75mm,管長25cm ;彎頭3壁厚I. 2mm,直徑75mm,管長16cm,連接管4壁厚I. 2mm、直徑75mm,管長36cm ;排水管5壁厚I. 2mm、直徑75mm,管長66cm ;吸水鼓6圓桶形,規格為直徑300mm、長400mm、壁厚3. Omm,濾水網孔直徑均為25mm,吸水鼓6離育苗池底面距離為IOcm ;所有配件材料均為PVC管件,調制閥門與通氣管口直徑相同。利用以上部件組裝成本實用新型鲆鰈魚類育苗池換水器,圖I所示,它的結構包括通氣管I、三通管2、彎頭3、連接管4、排水管5、吸水鼓6、真空用排水閥門8和外部排水閥門7 ;三通管2上端接有通氣管1,下端接有排水管5,另一側端配置有彎頭3,彎頭3通過連接管4向下接有吸水鼓6,吸水鼓上具有濾水孔12 ;通氣管I具有一真空用排水閥門8,排水管5下端出口處配裝有外部排水閥門7。將以上各部件插接組裝好后見圖1,由將本實用新型9的排水管5插在育苗池10底部排水孔處,見圖2,給育苗池加水,育苗池中養殖廢水通過吸水鼓6、進入連接管4、經彎頭3、進入三通管2、經排水管5、進入池底排污管11經外部排水閥門7、將污水排出池外。此換水器適用于水深80cm--120cm以上的育苗池進行交換流水,可培育0. 5cm以上的仔魚直至附底出池的商品苗。本換水器的工作原理是育苗池中水位高于彎頭水平管上壁時,靠水位壓差自然虹吸和育苗池中水位低于彎頭水平管上壁時依靠真空虹吸向外排水。工作時,首先將換水器安裝在池底排污口水孔處,若育苗池中水位高于彎頭水平管上壁或與彎頭水平管上壁平行時,打開外部排水閥門7和真空用排水閥門8,養殖用水在重力作用下經吸水鼓6上升進入到彎頭處、經彎頭3、靠水位壓力差從排水管5經池底外排水管外部排水閥門7開始自動虹吸向外排污流水,保持長流水育苗;如若池內需要倒池或清池底將水位降低時,將池底外排水管外部排水閥門7關閉,繼續加水待育苗池水位高于彎頭3以上時,將通氣管I上的真空用排水閥門8予以關閉,封嚴后打開排水管外部排水閥門7、育苗池的水位高于彎頭水平管上壁或與水平管上壁平齊時,養殖廢水在重力作用下從排水管5經外部排水閥門7排出,在排氣管I中水面上方至真空用排水閥門8之間形成真空,當育苗池的水位下降到彎頭水平管以下時,開始靠真空虹吸向外排污流水,可將育苗池水隨意排放到所需的各個水位,當水位排放到所需要求的水位時,打開通氣管I的真空用排水閥門8解除真空則排水管5停止向外出水,但水位不能排放到低于吸水鼓6以下。當育苗池內清底完成后、再將通氣管I上的真空用排水閥門8打開解除真空外部排水閥門7停止出水,在以上整個過程中進水口不停止進水。待加水水位與彎頭3平行時自然回復到依靠水位壓差交換流水。 本實用新型根據水位壓力差和真空虹吸的原理,解決了鲆鰈類魚苗在換水期間因水流速度大、而易出現漩渦造成的機械損傷,魚苗被吸附的問題,同時也達到排水、排污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根據鲆鰈類工廠化養殖在魚苗培育中后期,育苗密度大、換水量大;水體中的污物需要及時排放的特點發明了本換水器,從而解決了魚苗因排水量過大隨水流產生的漩渦而旋轉,容易對魚苗造成機械損傷的問題。同時也可應用于其他工廠化養殖魚苗種類培育期,實用性廣范。
權利要求1.一種鲆鰈魚類育苗池換水器,它的結構包括通氣管(I)、三通管(2)、彎頭(3)、連接管(4)、排水管(5)、吸水鼓(6)、真空用排水閥門(8)和外部排水閥門(7);三通管(2)上端接有通氣管(I),下端接有排水管(5),另一側端配置有彎頭(3),彎頭(3)通過連接管(4)向下接有吸水鼓(6),吸水鼓上具有濾水網孔(12);通氣管(I)具有一真空用排水閥門(8),排水管(5)下端出口處配裝有外部排水閥門(7),在生產實踐中應用時排水管(5)插入育苗池底部的排污口,依靠水位壓力差或真空虹吸法養殖池中的養殖廢水通過吸水鼓(6)、進入連接管(4)、經彎頭(3)、進入三通管(2)、經排水管(5)、進入池底排污管經外部排水閥門(7)、將污水排出池外;述的濾水網孔(12)直徑為25 60mm。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鲆鰈魚類育苗池換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鼓底部設置離育苗池底面高6cm 10cm。
專利摘要一種鲆鰈魚類育苗池換水器,它的結構包括通氣管、三通管、彎頭、連接管、排水管、吸水鼓、真空用排水閥門和外部排水閥門;三通管上端接有通氣管,下端接有排水管,另一側端配置有彎頭,彎頭通過連接管向下接有吸水鼓,吸水鼓上具有濾水網孔;通氣管具有一真空用排水閥門,排水管下端出口處配裝有外部排水閥門;本實用新型利用吸水鼓換水,克服了傳統換水裝置在排水或流水作業時由于吸附力對幼苗造成損傷的缺陷,同時能徹底排出育苗池底部污水,確保水質清新、溶解氧上下交換均勻,提高幼苗成活率,同時本實用新型使用簡單、操作方便換水徹底。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2496302SQ20122010210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9日
發明者廖梅杰, 張正, 李娟 , 李彬, 李素紅, 王印庚, 陳貴平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