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 種粉體加工設備,具體為一種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
背景技術:
為解決傳統環輥磨的磨粉主機震動大、噪音高、研磨效率低、產量小、機械損耗大等問題,本申請人提出了一種《直流式雙支撐超細環輥磨》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其磨粉主機采用雙支撐和上部進料,物料經多層研磨后從下部輸送到機外分級機的結構。該環輥磨的磨粉主機不受分級機分級量的限制,出料不外漏,故在同等使用條件下可投放更多的物料,可使磨輥與磨環之間的物料層更厚,提高了研磨效率,減輕了磨輥與磨環之間的機械碰撞和磨損,因此磨粉主機噪音低、機械損耗小、產量更高。進一步研究發現,隨著《直流式雙支撐超細環輥磨》結構的改進,原有的磨輥機構已不適應產能的提高。眾所周知,環輥磨的磨粉主機破碎機理在于磨輥架上的磨輥與磨環相互碾壓破碎物料,破碎效率取決于磨輥與磨環之間的作用力,而磨輥與磨環之間的作用力是依靠磨輥架的旋轉、磨輥產生離心力而獲得,提高磨輥的離心力進而增大碾壓力,是進一步提高產能的重要措施。提高磨輥離心力的簡單做法是提高磨輥架的轉速或增大磨輥質量,而對于型號規格一定的環輥磨磨粉主機而言,其結構設計已兼顧了主軸轉速和磨輥質量等設計因素,任何一個設計因素的改變,則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勢必造成環輥磨磨粉主機整體結構的重新設計。
(三)實用新型內容針對改進型環輥磨磨粉主機加工系統尚存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了一種提高磨輥碾壓力進而擴大產能的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能夠實現上述目的的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包括磨粉主機,所述磨粉主機的主機外殼安裝于主機底座上,磨輥裝置和磨環設于所述主機外殼內,所述磨輥裝置安裝于主軸上,所述磨環與主機外殼無間隙安裝,所述主軸上端和下端通過主機外殼內的上軸承位和下軸承位支撐安裝,所述主機底座上開設接通磨粉主機外分級機輸送管的負壓氣口,所不同的是所述磨輥裝置包括磨輥架、磨輥、磨輥軸、磨輥軸推架和推力機構,所述磨輥軸設于磨輥架環槽口,磨輥軸的上、下端滑動配合于環槽頂部和底部磨輥架上開設的徑向槽內,推動磨輥軸的磨輥軸推架滑動設于磨輥架環槽內,對磨輥軸推架產生徑向推力的推力機構設于磨輥架環槽底部;所述磨輥設于磨輥軸推架內并通過軸承安裝于磨輥軸上。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推力機構給磨輥施加一個額外的徑向壓力,此徑向壓力與磨輥自身的離心力疊加,產生更大的碾壓力作用在物料上,從而取得更大的破碎效率和更高的產量。所述推力機構可以采用彈力機構、或采用液壓機構、或采用氣壓機構。[0010]所述推力機構還可以采用彈力機構與液壓機構的組合結構、或采用彈力機構與氣壓機構的組合結構。所述磨輥可設為一層,為提高磨粉效率,所述磨輥可設為兩層或多層,與此相對應,所述磨環上開設與一層、兩層或多層磨輥對應的一條、兩條或多條磨道。所述磨輥常規設為三層,第一層磨輥安裝于上磨輥架,第二、第三層磨輥安裝于下磨輥架;第一條磨道開設于上磨環,第二、第三條磨道開設于下磨環。本實用新型的優點I、本實用新型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的磨粉主機采用推力機構對磨輥施加除離心力外的額外推力,增加磨輥對物料的碾壓力,從而可以取得更好的破碎效果和產量的
進一步提聞。·[0015]2、本實用新型只是對磨輥裝置進行改造,原有環輥磨磨粉主機的主體結構并沒有任何改變,不存在對磨粉主機的機械性能的影響,但卻取得了明顯的加工效能。
圖I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實施方式中磨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號標識I、主機外殼;2、主軸;3、主機底座;4、下軸承位;5、負壓氣口 ;6、主機上蓋;7、上軸承位;8、進料管;9、磨輥;10、上磨輥架;11、下磨輥架;12、上磨環;13、下磨環;14、磨輥軸;15、磨輥軸推架;16、推力機構;17、徑向槽;18、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的磨粉主機包括主機外殼I、主機上蓋6、主機底座3、主軸2、磨輥裝置和磨環,所述主機外殼I的上、下開口通過法蘭分別與主機上蓋6和主機底座3連接安裝,所述主軸2垂直置于主機外殼I的中心軸線上,主軸2的上、下兩端由上、下軸承位7、4分別支撐安裝,上、下軸承位7、4分別設于主機上蓋6和主機底座3的中心,所述磨輥裝置安裝于主軸2,與磨輥裝置位置對應的磨環的外圓錐面與主機外殼I的內圓錐面配合后固定安裝,如圖I所示。 所述磨粉主機的進料口開設于主機上蓋6上,進料口分置上軸承位7兩側,兩進料口通過Y型進料管8連通設于磨粉主機上方的混料斗;所述磨粉主機的負壓氣口 5即出料口開設于主機底座3側面上,負壓氣口 5連通輸送管,所述輸送管連通磨粉主機外的分級機;所述主軸2的下端從下軸承位4伸出主機底座3外,并通過減速機連接驅動電機,如圖I所示。所述磨輥裝置由磨輥架、磨輥9、磨輥軸14、磨輥軸推架15和推力機構16構成,所述磨輥架分為上磨輥架10和下磨輥架11,上磨輥架10的環槽內安裝一層圓周均勻分布的磨輥9 (第一層磨輥9),下磨輥架11上的兩層環槽內分別安裝二層圓周均勻分布的磨輥9(第二、第三層磨輥9);與磨輥9位置相對應,磨環分為上磨環12和下磨環13,上磨環12上開設一條磨道(第一條磨道)與上磨輥架10的第一層磨輥9配合,下磨環13上開設二條磨道(第二、第三條磨道)與下磨輥架11的第二、第三層磨輥9配合,如圖I所示。[0023]所述磨輥軸14、磨輥軸推架15和推力機構16均設置在磨輥架的每層環槽內。所述磨輥軸14垂直設于磨輥架環槽口,磨輥軸14的上、下端滑動配合于環槽頂部和底部磨輥架上開設的徑向槽17內,所述推力機構16設于磨輥架環槽底部,于推力機構16與磨輥軸14之間設置于磨輥架環槽內滑動配合的磨輥軸推架15,磨輥軸14置于磨輥軸推架15的上、下水平橫置板體前端叉口內,推力機構16作用于磨輥軸推架15后端垂直的縱向板體上,所述磨輥9設于磨輥軸推架15的上、下板體內并通過軸承18安裝于磨輥軸14上,如圖2所示。所述推力機構16采用彈力機構(壓縮彈簧)與液壓機構(液壓油缸)的組合結構,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I、電機啟動,主軸2旋轉帶動磨輥架轉動,磨粉主機的液壓系統供油, 液壓機構(液壓油缸)與彈力機構(壓縮彈簧)共同作用將磨輥軸14連同磨輥9徑向推出,使磨輥9壓在磨環上并且滾動。2、碎料自混料斗由進料管8通過主機上蓋6進入磨粉主機的上腔。3、碎料經第一層、第二層和第三層磨輥9與磨環的第一條、第二條和第三條磨道研磨后,細料落入磨粉主機的下腔。4、系統負壓通過輸送管將細料輸送至磨粉主機外的分級機進行分級,分級剩余的粗粉通過回料管返回混料斗參與下一次研磨。
權利要求1.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包括磨粉主機,所述磨粉主機的主機外殼(I)安裝于主機底座(3 )上,磨輥裝置和磨環設于所述主機外殼(I)內,所述磨輥機構安裝于主軸(2 )上,所述磨環與主機外殼(I)無間隙安裝,所述主軸(2)的上端和下端通過主機外殼(I)內的上軸承位(7 )和下軸承位(4 )支撐安裝,所述主機底座(3 )上開設接通磨粉主機外分級機輸送管的負壓氣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輥裝置包括磨輥架、磨輥(9)、磨輥軸(14)、磨輥軸推架(15)和推力機構(16),所述磨輥軸(14)設于磨輥架環槽口,磨輥軸(14)的上、下端滑動配合于環槽頂部和底部磨輥架上開設的徑向槽(17)內,推動磨輥軸(14)的磨輥軸推架(15)滑動設于磨輥架環槽內,對磨輥軸推架(15)產生徑向推力的推力機構(16)設于磨輥架環槽底部;所述磨輥(9)設于磨輥軸推架(15)內并通過軸承(18)安裝于磨輥軸(14)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機構(16)為彈力機構、或為液壓機構、或為氣壓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機構(16)為彈力機構與液壓機構的組合結構、或為彈力機構與氣壓機構的組合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I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輥(9)為一層、兩層或多層,所述磨環上開設與一層、兩層或多層磨輥(9)對應的一條、兩條或多條磨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輥(9)為三層,第一層磨輥(9)安裝于上磨輥架(10),第二、第三層磨輥(9)安裝于下磨輥架(11),第一條磨道開設于上磨環(12),第二、第三條磨道開設于下磨環(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直流式雙支撐強力環輥磨,其磨粉主機的磨輥裝置和磨環設于主機外殼內,磨輥裝置安裝于主軸上,磨環與主機外殼無間隙安裝,主軸的上端和下端采用上、下軸承位支撐安裝。所述磨輥裝置包括磨輥架、磨輥、磨輥軸、磨輥軸推架和推力機構,磨輥軸設于磨輥架環槽口,磨輥軸的上、下端滑動設于環槽頂部和底部磨輥架上開設的徑向槽內,推動磨輥軸的磨輥軸推架滑動設于環槽內,對磨輥軸推架產生徑向推力的推力機構設于環槽底部;磨輥設于磨輥軸推架內并通過軸承安裝于磨輥軸上。本實用新型采用推力機構對磨輥施加額外推力,增加其碾壓力,從而可以取得更好的破碎效果和產量的進一步提高。
文檔編號B02C15/12GK202762493SQ20122037128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肖先成 申請人:桂林晟興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