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38669閱讀:25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工包餡類食品的裝置,具體來說是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
>J-U ρ α裝直。
背景技術
現有食品企業大規模生產包餡食品時,都是采用的工業化設備進行生產,多是采用環形工位的食品包餡裝置,如申請號為CN200820062031.X,申請日為2008.1.29,名稱為“餃子機”的實用新型專利(見附圖1),其將面皮輸入工位、注餡工位、成型工位和出料工位依次設置在同一環形軌道上,每個工位設置有相應的結構來分別實現面皮輸入、注餡、成型和出料的功能。在現有的環形工位結構的食品包餡裝置中,成型工位的功能是將餡料包裹在面皮中,然后將面皮進行封合,得到半成品。在出料工位將半成品送出后,還需要額外增加一道手工捏合的工序,最終才能得到仿手工生產的包餡食品,而通常一臺包餡裝置同時需要至少2-4名工人才能滿足手工捏合的需求。現有環形工位結構的包餡食品成型裝置并不能在成型工位直接生產出仿手工的包餡食品,還需要再額外的進行手工捏合成型或者擠壓裝置擠壓成型為仿手工外觀,這樣不僅使包餡食品裝置的更加結構復雜、制造成本增加,還使得整個成型的過程更加繁瑣。又如專利申請號 為201010188004.9、申請日為2010.5.21、名稱為“模具、擠壓裝置和包餃機”的中國發明專利,其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提供一種模具,該模具包含一對夾顎,合攏該對夾顎可將填有餡料的餃皮壓制成餃子半成品的形狀。其中,所述一對夾顎再合攏的狀態下能在外力的作用下模擬人類手工擠壓餃子餡料囊的動作。本發明還一并提出了一種用于驅動上述模具動作的擠壓裝置 ,該擠壓裝置能在所述模具的一對夾顎合攏的狀態下施加外力驅動所述一對夾顎做模擬人類雙手擠壓餃子。該專利提出了一種帶有夾顎的包餃機,該夾顎能夠制造出接近手工的餃子,但是其成型原理是直接合攏兩夾顎,由于夾顎是彈性材料制成,通過材料特性以及夾顎內部的凹槽,實現對餃子的成型,從而模擬出類似于手工包合的餃子。但是在加工過程中,上述夾顎的加工對象是半成品餃子,半成品餃子需要通過傳輸機構送到夾顎之中進行加工成型,也就是說,應用上述專利的餃子機需要在成型工位上將面皮和餡料先進行第一次包合,形成半成品餃子,然后通過輸送機構的輸送,將半成品餃子送到夾顎中進行仿手工成型。但是該夾顎的結構復雜,動作關系繁瑣,使得制造成本高,故障率高,成型餃子的效率低,并且最終的成品餃子兩端沒有明顯彎折,與真實手工包合的餃子形狀不同。現有食品加工領域對仿手工包餡食品的加工方法大多都是采用先將包餡食品加工為半成品,再對半成品進行二次仿手工成型的步驟,但是現有的二次成型設備的結構復雜、故障率較高、成型餃子的效率低,并且最終的成品餃子兩端沒有明顯彎折,與真實手工包合的餃子形狀不同。
發明內容[0006]為了克服現有的仿手工包餡食品成型設備中的二次成型裝置結構復雜,故障率高、從而引起成型包餡食品效率低、并且最終的成品餃子兩端沒有明顯彎折,與真實手工包合的餃子形狀不同的問題,現在特別提出一種能夠加工出仿人工造型的包餡食品、并且二次成型裝置結構簡單、故障率低、包餡食品成型效率高的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方案如下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包括機架、一次成型部件、二次成型部件、排盤部件和傳動部件,所述一次成型部件、二次成型部件、排盤部件和傳動部件均安裝在機架上,排盤部件設置在一次成型部件和二次成型部件的下方,傳動部件分別與一次成型部件、二次成型部件和排盤部件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成型部件包括成型模具、控制成型模具開合的鉸鏈結構,所述二次成型部件包括搟壓棒、控制每組搟壓棒做相向運動的鉸鏈結構,搟壓棒為圓臺結構。所述每個搟壓棒包括多個圓臺結構。所述一次成型部件的鉸鏈一端與氣缸相連,所述氣缸設置在一次成型安裝板上;所述二次成型部件的鉸鏈一端與氣缸相連,所述氣缸設置在二次成型安裝板上,一次成型安裝板和二次成型安裝板通過連接板相連,連接板與傳動部件相連。所述一次成型部件下方設置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包括定位支撐板、夾片和氣缸,所述定位支撐板上設置有條形孔,夾片對應設置在條形孔下方,夾片與氣缸相連。所述一次成型部件的成型模具包括兩模具瓣,兩模具瓣分別與兩組鉸鏈的一端相連,兩組鉸鏈的另一端均與氣缸連接,所述兩組鉸鏈中部分別與一次成型安裝板活動連接。所述二次成型部件包括兩組鉸鏈,兩組鉸鏈的一端均安裝有橫板,兩橫板上各設有一排搟壓棒,兩排搟壓棒呈交叉錯位分布,兩組鉸鏈另一端均與氣缸連接,所述兩組鉸鏈中部分別與二次成型安裝板活動連接。所述傳動部件包括伺服電機、升降凸輪、往復凸輪、升降擺臂、往復擺臂、升降連桿和往復連桿,伺服電機與升降凸輪和往復凸輪相連,升降凸輪還連接有升降擺臂,升降擺臂與升降連桿相連,升降連桿與連接板相連;往復凸輪連接往復擺臂,往復擺臂與往復連桿相連,往復連桿與連接板相連。所述往復擺臂設置有多個。所述排盤部件包括有位于二次成型部件下方的輸送帶,輸送帶一端設置有左側推模,左側推模一側設置有右側推模,左側推模另一側設置有平推氣缸和感應裝置,所述左側推模與右側推模均設置有升降氣缸,所述感應裝置控制平推氣缸啟停,平推氣缸與左側推模相連。所述右側推模與左側推模相對的一側設置有擋桿,兩推模下方設置有托盤。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為氣缸控制一次成型部件的成型模具將面皮和餡料進行擠壓成型,擠壓成型的同時,一次成型部件在傳動部件的控制下,移動到定位部件處,經過一次成型后的包餡食品被放置在定位部件上,此時傳動部件控制二次成型部件移動到定位部件處,利用搟壓棒將包餡食品夾住并實現搟壓,搟壓后搟壓棒將包餡食品夾持移動到輸送帶上,包餡食品經過排盤部件最終實現排盤。由于一次成型部件和二次成型部件是共同連接在連接板上,連接板受控于傳動部件,所以兩成型部件是做同步運動,當二次成型部件開始從定位部件上夾持包餡食品時,一次成型部件則在對另一包餡食品進行擠壓成型。[0019]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搟壓棒的結構為圓臺結構,圓臺結構的特這在于上下兩端大小不同,所以其側面為斜面,所以圓臺狀的搟壓棒在擠壓包餡食品的同時,對面皮的壓力并不相同,而是根據斜面與面皮的接觸順序對面皮施加壓力,有利于擠壓中面皮不發生破損。2、分別設置的一次成型部件和二次成型部件能夠依次對包餡食品進行兩次加工,一次成型實現面皮和餡料的加壓包合,二次成型實現包餡食品的仿手工擠壓折彎,加工出仿手工包合的包餡食品。3、二次成型部件采用搟壓棒的結構對包餡食品的兩端進行彎折處理,簡化了二次成型部件的結構,并且成品更為接近手工包合食品的外觀。4、一次成型部件和二次成型部件均由氣缸驅動鉸鏈運動,結構簡單,故障率低,并且易于維護。5、一次成型部件和二次成型部件由連接板固定,所以兩部件的運動軌跡相同,提高了工作效率,當二次成型部件在對包餡食品進行兩端彎折處理時,一次成型部件已開始對下一組包餡食品進行包合。6、定位部件能夠將一次成型后的包餡食品的位置進行固定,夾片從條形孔中伸出后,能夠保證包餡食品平放在定位部件上,避免包餡食品發生側倒而影響到二次成型部件的工作。7、一次成型部件上可以同時安裝有多個成型模具,二次成型部件上可以同時安裝多個搟壓棒,所以本裝置可以同時對多個包餡食品進行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8、傳動部件的傳動部件通過伺服電機控制升降凸輪和往復凸輪,使得運動精度大大提高,定位準確,運動平緩,升降和往復運動可匹配協調。9、排盤部件能夠將經過二次成型的包餡食品從傳輸帶上放置在托盤上,通過設置的多個氣缸實現對包餡食品的平推和下落,避免了人工排盤和整理,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一次成型部件結構示意圖。圖4為一次成型部件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二次成型部件結構示意圖。圖6為二次成型部件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為定位部件結構示意圖。圖8為傳動部件主視圖。圖9為傳動部件側視圖。圖10為排盤部件主視圖。圖11為排盤部件俯視圖。附圖中機架1,一次成型部件2,二次成型部件3,排盤部件4,傳動部件5,連接板6,定位部件7。[0041]成型模具21,鉸鏈22,氣缸23,一次成型安裝板24,模具瓣25。搟壓棒31,二次成型安裝板34,橫板35。輸送帶41,左側推模42,右側推模43,平推氣缸44,升降氣缸45,擋桿46,托盤47。伺服電機51,升降凸輪52,往復凸輪53,升降擺臂54,往復擺臂55,升降連桿56,往復連桿57。定位支撐板71,夾片72,條形孔74。
具體實施方式
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包括機架1、一次成型部件2、二次成型部件3、排盤部件4和傳動部件5,所述一次成型部件2、二次成型部件3、排盤部件4和傳動部件5均安裝在機架I上,排盤部件4設置在一次成型部件2和二次成型部件3的下方,傳動部件5分別與一次成型部件2、二次成型部件3和排盤部件4連接,所述一次成型部件2包括成型模具21、控制成型模具21開合的鉸鏈22結構,所述二次成型部件3包括搟壓棒31、控制每組搟壓棒31做相向運動的鉸鏈22結構,搟壓棒31為圓臺結構。所述每個搟壓棒31包括多個圓臺結構。多個圓臺豎直相連而成,根據需要可將各圓柱體設置為獨立轉動結構。圓臺的側面還能設置為凹面,以增強搟壓棒31在搟壓包餡食品的仿手工程度。所述一次成型部件2的鉸鏈22 —端與氣缸23相連,所述氣缸23設置在一次成型安裝板24上;所述二次成型部件3的鉸鏈22 —端與氣缸23相連,所述氣缸23設置在二次成型安裝板34上,一次成型安裝板24和二次成型安裝板34通過連接板6相連,連接板6與傳動部件5相連。一次成型安裝板24和二次成型安裝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為一體式或者分體式。所述一次成型部件2下方設置有定位部件7,定位部件7包括定位支撐板71、夾片72和氣缸23,所述定位支撐板71上設置有條形孔74,夾片72對應設置在條形孔74下方,夾片72與氣缸23相連。所述一次成型部件2的成型模具21包括兩模具瓣25,兩模具瓣25分別與兩組鉸鏈22的一端相連,兩組鉸鏈22的另一端均與氣缸23連接,所述兩組鉸鏈22中部分別與一次成型安裝板24活動連接。當氣缸23工作時,會帶動與其相連的兩組鉸鏈22上端做上下運動,而由于鉸鏈22的中部與一次成型安裝板24連接,連接方式可為銷軸連接等現有方式,此時鉸鏈22下端會繞連接處做旋轉運動,即實現了通過氣缸23來控制鉸鏈22下端的模具瓣25開合的目的。 所述二次成型部件3包括兩組鉸鏈22,兩組鉸鏈22的一端均安裝有橫板35,兩橫板35上各設有一排搟壓棒31,兩排搟壓棒31呈交叉錯位分布,兩組鉸鏈22另一端均與氣缸23連接,所述兩組鉸鏈22中部分別與二次成型安裝板34活動連接。當氣缸23工作時,會帶動與其相連的兩組鉸鏈22上端做上下運動,而由于鉸鏈22的中部與二次成型安裝板34連接,連接方式可為銷軸連接等現有方式,此時鉸鏈22下端會繞連接處做旋轉運動,即實現了通過氣缸23來控制鉸鏈22下端的搟壓棒31做相向運動的目的。所述傳動部件5包括伺服電機51、升降凸輪52、往復凸輪53、升降擺臂54、往復擺臂55、升降連桿56和往復連桿57,伺服電機51與升降凸輪52和往復凸輪53相連,升降凸輪52還連接有升降擺臂54,升降擺臂54與升降連桿56相連,升降連桿56與連接板6相連;往復凸輪53連接往復擺臂55,往復擺臂55與往復連桿57相連,往復連桿57與連接板6相連。所述往復擺臂55可根據需要設置為多個。所述排盤部件4包括有位于二次成型部件3下方的輸送帶41,輸送帶41 一端設置有左側推模42,左側推模42 —側設置有右側推模43,左側推模42另一側設置有平推氣缸44和感應裝置,所述左側推模42與右側推模43均設置有升降氣缸45,所述感應裝置控制平推氣缸44啟停,平推氣缸44與左側推模42相連。所述右側推模43與左側推模42相對的一側設置有擋桿46,兩推模下方設置有托盤47。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為氣缸23控制一次成型部件2的成型模具21將面皮和餡料進行擠壓成型,擠壓成型的同時,一次成型部件2在傳動部件5的控制下,移動到定位部件7處,經過一次成型后的包餡食品被放置在定位部件7上,此時傳動部件5控制二次成型部件3移動到定位部件7處,利用搟壓棒31將包餡食品夾住并實現搟壓,搟壓后搟壓棒31將包餡食品夾持移動到輸送帶41上,包餡食品經過排盤部件4最終實現排盤。由于一次成型部件2和二次成型部件3是共同連接在連接板6上,連接板6受控于傳動部件5,所以兩成型部件是做同步運動,當二次成型部件3開始從定位部件7上夾持包餡食品時,一次成型部件2則在對另一包餡食品進行擠壓成型。
權利要求1.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包括機架(I)、一次成型部件(2)、二次成型部件(3)、排盤部件(4)和傳動部件(5),所述一次成型部件(2)、二次成型部件(3)、排盤部件(4)和傳動部件(5)均安裝在機架(I)上,排盤部件(4)設置在一次成型部件(2)和二次成型部件(3)的下方,傳動部件(5)分別與一次成型部件(2)、二次成型部件(3)和排盤部件(4)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成型部件(2)包括成型模具(21)、控制成型模具(21)開合的鉸鏈(22)結構,所述二次成型部件(3)包括搟壓棒(31)、控制每組搟壓棒(31)做相向運動的鉸鏈(22)結構,搟壓棒(31)為圓臺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搟壓棒(31)包括多個圓臺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成型部件(2)的鉸鏈(22) —端與氣缸(23)相連,所述氣缸(23)設置在一次成型安裝板(24)上;所述二次成型部件(3 )的鉸鏈(22 ) 一端與氣缸(23 )相連,所述氣缸(23 )設置在二次成型安裝板(34)上,一次成型安裝板(24)和二次成型安裝板(34)通過連接板(6)相連,連接板(6)與傳動部件(5)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成型部件(2)下方設置有定位部件(7),定位部件(7)包括定位支撐板(71)、夾片(72)和氣缸(23),所述定位支撐板(71)上設置有條形孔(74),夾片(72)對應設置在條形孔(74)下方,夾片(72)與氣缸(23)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成型部件(2)的成型模具(21) 包括兩模具瓣(25),兩模具瓣(25)分別與兩組鉸鏈(22)的一端相連,兩組鉸鏈(22)的另一端均與氣缸(23)連接,所述兩組鉸鏈(22)中部分別與一次成型安裝板(24)活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成型部件(3)包括兩組鉸鏈(22),兩組鉸鏈(22)的一端均安裝有橫板(35),兩橫板(35)上各設有一排搟壓棒(31),兩排搟壓棒(31)呈交叉錯位分布,兩組鉸鏈(22)另一端均與氣缸(23)連接,所述兩組鉸鏈(22)中部分別與二次成型安裝板(34)活動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部件(5)包括伺服電機(51)、升降凸輪(52)、往復凸輪(53)、升降擺臂(54)、往復擺臂(55)、升降連桿(56)和往復連桿(57),伺服電機(51)與升降凸輪(52)和往復凸輪(53)相連,升降凸輪(52 )還連接有升降擺臂(54),升降擺臂(54)與升降連桿(56 )相連,升降連桿(56 )與連接板(6)相連;往復凸輪(53)連接往復擺臂(55),往復擺臂(55)與往復連桿(57)相連,往復連桿(57)與連接板(6)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復擺臂(55)設置有多個。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盤部件(4)包括有位于二次成型部件(3)下方的輸送帶(41),輸送帶(41) 一端設置有左側推模(42),左側推模(42) —側設置有右側推模(43),左側推模(42)另一側設置有平推氣缸(44)和感應裝置,所述左側推模(42 )與右側推模(43 )均設置有升降氣缸(45 ),所述感應裝置控制平推氣缸(44)啟停,平推氣缸(44)與左側推模(42)相連。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側推模(43 )與左側推模 (42 )相對的一側設置有擋桿(46 ),兩推模下方設置有托盤(47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工包餡類食品的裝置,具體來說是一種包餡食品二次成型裝置,包括機架、一次成型部件、二次成型部件、排盤部件和傳動部件,排盤部件設置在一次成型部件和二次成型部件的下方,傳動部件分別與一次成型部件、二次成型部件和排盤部件連接,二次成型部件包括搟壓棒、控制每組搟壓棒做相向運動的鉸鏈結構,搟壓棒為圓臺結構。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搟壓棒的結構為圓臺結構,圓臺結構的特這在于上下兩端大小不同,所以其側面為斜面,所以圓臺狀的搟壓棒在擠壓包餡食品的同時,對面皮的壓力并不相同,而是根據斜面與面皮的接觸順序對面皮施加壓力,有利于擠壓中面皮不發生破損。
文檔編號A23P1/08GK202907773SQ20122062580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3日
發明者黃松, 劉清洋 申請人:成都松川雷博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