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樹木防寒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樹木種植保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樹木防寒衣。
背景技術:
在城市綠化建設中,人們為了更好的保護名貴樹木冬季越冬,多半采取在樹干上纏繞草繩、包扎塑料薄膜等措施,而草繩操作起來比較費時,纏繞時間一長容易脫落等;而塑料薄膜不透氣,對樹木本身束縛力太強,容易在樹干部位導致腐爛,影響樹木生長。在冬季樹木防寒尤為重要,樹木沒有保護防寒措施,易凍傷、抽水、抽條等,導致樹木成活率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保護樹木不被凍傷、耐用且不影響樹木生長的樹木防寒衣。(二)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樹木防寒衣,其中,所述樹木防寒衣包括帶狀主體,所述帶狀主體的材質為椰纖維。如上所述的樹木防寒衣,優選的是,所述帶狀主體的兩端設置有尼龍繩。如上所述的樹木防寒衣,優選的是,所述帶狀主體上設有防蟲藥物層。如上所述的樹木防寒衣,優選的是,所述帶狀主體的帶寬為15-20cm。(三)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樹木防寒衣包括帶狀主體,其中,帶狀主體的材質為椰纖維。通過將帶狀主體固定綁縛在樹木的樹干主體上,形成樹木防寒衣,由于椰纖維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彈性好、透氣性好的特點,可以起到水土保養作用,保護樹木不被凍傷,且不容易脫落,束縛力不會太強,不會導致樹干主體腐爛,影響樹木生長。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樹木防寒衣與樹干主體的連接示意圖;其中,1:尼龍繩;2:帶狀主體;3:樹干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內容中關于位置關系的術語,如:“頂端”、“底端”,為參照圖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0016]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樹木防寒衣與樹干主體的連接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樹木防寒衣包括帶狀主體2,其中,帶狀主體2的材質為椰纖維。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帶狀主體2固定綁縛在樹木的樹干主體3上,由于椰纖維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彈性好、透氣性好的特點,可以起到水土保養作用,保護樹木不被凍傷,且不容易脫落,束縛力不會太強,不會導致樹干主體3腐爛,影響樹木生長。本實施例中可以在帶狀主體2的兩端設置尼龍繩I,用于固定綁縛在樹干主體3上的帶狀主體2,使其不會脫落。還可以在帶狀主體2上設置防蟲藥物層(圖中未示出),起到長期防蟲、防害作用。具體的,可以在帶狀主體2上噴灑防蟲藥物,以形成防蟲藥物層。其中,帶狀主體2的帶寬可以為15-20cm,其長度由樹干主體3的直徑和高度的決定,提高了樹木防寒衣2的通用性,且便于存放和運輸。本實施例中樹木防寒衣的具體使用過程為:通過尼龍繩I將帶狀主體2的一端以一向上傾斜的角度α固定在靠近樹根的部位,然后按照向上傾斜的角度α將帶狀主體2纏繞在樹干主體3上,直至樹干主體3的頂端,在通過尼龍繩I將帶狀主體2的另一端固定在樹干主體3上,從而實現將帶狀主體2固定綁縛在樹干主體3上,形成樹木防寒衣。本實施例中的帶狀主體2可以采用纖維直徑0.6mm左右、長度為15cm左右的純椰絲,通過椰纖維熱壓針扎工藝制作而成。由以上實施例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樹木防寒衣包括帶狀主體,其中,帶狀主體的材質為椰纖維。通過將帶狀主體固定綁縛在樹木的樹干主體上,形成樹木防寒衣,由于椰纖維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彈性好、透氣性好的特點,可以起到水土保養作用,保護樹木不被凍傷,且不容易脫落,束縛力不會太強,不會導致樹干主體腐爛,影響樹木生長。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樹木防寒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樹木防寒衣包括帶狀主體,所述帶狀主體的材質為椰纖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木防寒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帶狀主體的兩端設置有尼龍繩。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樹木防寒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帶狀主體上設有防蟲藥物層。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樹木防寒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帶狀主體的帶寬為15_20cmo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樹木種植保護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樹木防寒衣,該樹木防寒衣包括帶狀主體,其中,帶狀主體的材質為椰纖維。通過將帶狀主體固定綁縛在樹木的樹干主體上,形成樹木防寒衣,由于椰纖維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彈性好、透氣性好的特點,可以起到水土保養作用,保護樹木不被凍傷,且不容易脫落,束縛力不會太強,不會導致樹干主體腐爛,影響樹木生長。
文檔編號A01G13/02GK202979814SQ20122067487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7日
發明者申新山, 王瓊, 周連兄, 李 瑞, 焦荊風, 黃勇 申請人:申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