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抬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釣具,具體是指一種釣魚時無人值守可自動釣魚的抬桿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釣魚器具都是手動感應釣魚、或者通過魚竿上設置滾輪轉動魚線來達到自動釣魚的目的;而在實際休閑戶外垂釣時,往往同時垂釣多個魚竿,不能同時兼顧或者垂釣時在魚吃食的時候不能提供瞬間強大的拉力致使魚兒逃脫,導致自動釣魚失敗。
實用新型內容鑒于上述原因,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抬桿器,釣魚時魚吃魚餌觸動魚線,魚線拉動感應片,使魚竿快速拉起,防止吃餌的魚逃脫,實現自動釣魚。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為:—種自動抬桿器,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二者相結合且可相對轉動;第一、第二殼體相結合后形成的空間內設有卷簧;一釣竿插管的一端與第一殼體的外側表面相連接;第二殼體上設有缺口,便于釣竿插管與第二殼體的結合處在該缺口處轉動;還包括一與第二殼體鉸接的掛鉤,設于釣竿插管上的支架,設于支架一端部表面上的感應片,且感應片與支架鉸接,設于支架另一表面上與支架鉸接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設有弧形滑孔,一固設于感應片上的滑動件穿過弧形滑孔且可在其內滑動;掛鉤的鉤部位于支架與釣竿插管表面之間的間隙內且可在該間隙內滑動。進一步,第一殼體內設有與其底面垂直的連接柱;第二殼體內設有與其底面垂直的帶軸向孔的連接部;當第一、第二殼體結合時,連接部穿設于卷簧的中心孔內,而連接柱則位于軸向孔內。所述卷簧由條狀鋼片卷繞而成,其中心部成型為一方形孔,其外部的末端折彎成一連接片,連接片上設有階梯狀缺口。在第一殼體與釣竿插孔二者的結合處設有一連通的狹長缺口,裝配時,連接片卡設于該狹長缺口內。所述第二殼體上設有與其可拆卸的插釬。第二殼體上設有插接柱,插釬與第二殼體結合端設有帶孔的圓柱,在該圓柱上設有徑向的螺紋孔,還包括一鎖緊開關,插接柱與帶孔圓柱結合后,鎖緊開關從螺紋孔內旋入將插接柱與圓柱固定在一起。掛鉤與第二殼體鉸接處位于缺口邊緣的一側。扳動魚竿插管帶動第一殼體相對于第二殼體在缺口范圍內轉動,此時卷簧被壓縮,且在轉動過程中,掛鉤的鉤部在支架與釣竿插管與支架表面之間的間隙內移動,當鉤部移動至固定片與支架連接的一端部與釣竿插管表面之間形成空間之內時,轉動感應片帶動固定片轉動,固定片與支架連接端的末端即可將鉤部鎖定,第一、二殼體不能相對轉動。[0013]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釣魚時,將插釬插于地上,扳動插設有釣竿的釣竿插管,第一殼體相對第二殼體轉動,卷簧被壓縮,且在轉動過程中,掛鉤的鉤部在支架與釣竿插管與支架表面之間的間隙內移動,當鉤部移動至固定片與支架連接的一端部與釣竿插管表面之間形成空間之內時,轉動感應片帶動固定片轉動,固定片與支架連接端的末端即可將鉤部鎖定,弟二殼體不能相對轉動,魚線纏繞在感應片的末端后丟于水中開始釣魚,當有魚吃餌時,必然拉動魚線,進而拉動感應片,感應片轉動帶動固定片轉動,掛鉤的鉤部解除鎖定,被壓縮的由強力鋼片卷繞而成的卷簧則帶動第一殼體及釣竿插管、釣竿彈回,從而將上鉤的與快速拉上岸,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方便組裝、攜帶,便于實現自動釣魚的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卷簧與第一、二殼體裝配后的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分解示意圖;圖5a為本實用新型的卷簧與第二殼體裝配時的初始狀態示意圖;圖5b為卷簧與第二殼體裝配時連接片位于缺口旁的示意圖;圖5c為卷簧與第二殼體裝配后被壓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新型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2,二者相結合且可相對轉動;第一殼體I內設有與其底面垂直的連接柱3 ;第二殼體2內設有與其底面垂直的帶軸向孔的連接部4 ;連接部4為截面為方形的柱體,在其內設有軸向孔41。第一、第二殼體1、2均由圓形底板及圓圈狀擋板組成。還包括卷簧5,所述卷簧5由強力條狀鋼片卷繞而成,其中心部成型為一方形孔51,其外部的末端折彎成一連接片52,連接片上設有階梯狀缺口 52a。當第一、第二殼體1、2結合時,連接部穿設于卷簧5的中心孔及方形孔51內,而連接柱3則位于軸向孔41內。在第一殼體I的擋板的外側表面上設有釣竿插管6,第二殼體2的擋板上則設有缺口 21,設置該缺口的目的在于,當釣竿插管6與第一殼體I結合后,缺口 21用于限定二者相對第二殼體2的轉動范圍。掛鉤7與第二殼體2的擋板的外壁鉸接,鉸接位置靠近缺口 21的其中一邊緣處,設于釣竿插管6上的支架8,所述支架8由兩固設于釣竿插管6外壁上的兩立板81及位于二者頂端之間的橫板82組成,橫板82與釣竿插管6之間存在間隙。感應片9設于支架橫板82 —端部表面上,且感應片9與支架橫板82鉸接,設于支架橫板82另一表面上與支架鉸接的固定片10,所述固定片10上設有弧形滑孔101,固設于感應片9上的滑動件11穿過弧形滑孔101且可在其內滑動;所述滑動件11可采用鉚釘,鉚釘的釘桿在孔內滑動。掛鉤7的鉤部71位于支架8橫板82與釣竿插管6之間存在間隙內。且可在該間隙內滑動。在第一殼體I與釣竿插孔6 二者的結合處上均設有一連通的狹長缺口,分別為la、6a。裝配時,連接片卡設于該狹長缺口內。所述第二殼體2上設有與其可拆卸的插釬12。第二殼體2上設有插接柱,插釬12與第二殼體2結合端設有帶孔的圓柱,在該圓柱上設有徑向的螺紋孔,還包括一鎖緊開關13,插接柱與帶孔圓柱結合后,鎖緊開關13從螺紋孔內旋入將插接柱與圓柱固定在一起。如圖5a、5b、5c所示,卷簧5與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2之間的裝配順序為,首先將卷簧5放于第二殼體2內,方形孔51套設于連接部4上,且卷簧5的連接片52上的階梯缺口 52a與第二殼體的擋板上邊緣相抵靠,如圖5a所示;然后扳動連接片52,使其移動至缺口 21的邊緣處,然后,連接片52卡設于狹長缺口 la、6a內;扳動魚竿插管6,其帶動連接片52轉動,此時卷簧5被壓縮,最終連接片52接近缺口 21的另一邊緣處,如圖5c所示。釣魚時,將插釬12插于地上,扳動插設有釣竿的釣竿插管6,第一殼體I相對第二殼體2轉動,卷簧5被壓縮,且在轉動過程中,掛鉤7的鉤部71在支架8與釣竿插管與支架表面之間的間隙內移動,當鉤部移動至固定片與支架連接的一端部與釣竿插管表面之間形成空間之內時,轉動感應片帶動固定片轉動,固定片與支架連接端的末端102即可將鉤部71鎖定,弟一、_■殼體1、2不能相對 轉動,如圖2所不;魚線纏繞在感應片9的末端后丟于水中開始釣魚,當有魚吃館時,必然拉動魚線,進而拉動感應片9,感應片9轉動帶動固定片10轉動,掛鉤的鉤部71解除鎖定,被壓縮的由強力鋼片卷繞而成的卷簧5則帶動第一殼體及釣竿插管、釣竿彈回,從而將上鉤的與快速拉上岸,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方便組裝、攜帶,便于實現自動釣魚的目的。雖然通過實施例描繪了本實用新型創造,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知道,本實用新型有許多變形和變化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權利要求包括這些變形和變化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抬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二者相結合且可相對轉動;第一、第二殼體相結合后形成的空間內設有卷簧;一釣竿插管的一端與第一殼體的外側表面相連接;第二殼體上設有缺口,便于釣竿插管與第二殼體的結合處在該缺口處轉動;還包括一與第二殼體鉸接的掛鉤,設于釣竿插管上的支架,設于支架一端部表面上的感應片,且感應片與支架鉸接,設于支架另一表面上與支架鉸接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設有弧形滑孔,一固設于感應片上的滑動件穿過弧形滑孔且可在其內滑動;掛鉤的鉤部位于支架與釣竿插管表面之間的間隙內且可在該間隙內滑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抬桿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殼體內設有與其底面垂直的連接柱;第二殼體內設有與其底面垂直的帶軸向孔的連接部;當第一、第二殼體結合時,連接部穿設于卷簧的中心孔內,而連接柱則位于軸向孔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抬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簧由條狀鋼片卷繞而成,其中心部成型為一方形孔,其外部的末端折彎成一連接片,連接片上設有階梯狀缺口。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種自動抬桿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殼體與釣竿插孔二者的結合處設有一連通的狹長缺口,裝配時,連接片卡設于該狹長缺口內。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自動抬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殼體上設有與其可拆卸的插釬。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自動抬桿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殼體上設有插接柱,插釬與第二殼體結合端設有帶孔的圓柱,在該圓柱上設有徑向的螺紋孔,還包括一鎖緊開關,插接柱與帶孔圓柱結合后,鎖緊開關從螺紋孔內旋入將插接柱與圓柱固定在一起。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抬桿器,其特征在于,掛鉤與第二殼體鉸接處位于缺口邊緣的一側。
8.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自動抬桿器,其特征在于,扳動魚竿插管帶動第一殼體相對于第二殼體在缺口范圍內轉動,此時卷簧被壓縮,且在轉動過程中,掛鉤的鉤部在支架與釣竿插管與支架表面之間的間隙內移動,當鉤部移動至固定片與支架連接的一端部與釣竿插管表面之間形成空間之內時,轉動感應片帶動固定片轉動,固定片與支架連接端的末端即可將鉤部鎖定,第一、二殼體不能相對轉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抬桿器,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二者相結合且可相對轉動;第一、第二殼體相結合后形成的空間內設有卷簧;一釣竿插管的一端與第一殼體的外側表面相連接;第二殼體上設有缺口,便于釣竿插管與第二殼體的結合處在該缺口處轉動;還包括一與第二殼體鉸接的掛鉤,設于釣竿插管上的支架,設于支架一端部表面上的感應片,且感應片與支架鉸接,設于支架另一表面上與支架鉸接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設有弧形滑孔,一固設于感應片上的滑動件穿過弧形滑孔且可在其內滑動;掛鉤的鉤部位于支架與釣竿插管表面之間的間隙內且可在該間隙內滑動。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方便組裝、攜帶,便于實現自動釣魚的目的。
文檔編號A01K97/11GK202979948SQ201220676320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0日
發明者徐愛華 申請人:徐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