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實驗動物用器材,特別是一種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
背景技術:
小動物掃描成像技術普遍應用于醫藥及生物工程領域,在生命科學研究的課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對小動物在其活體狀況下進行解剖成像等實驗,從而獲得該動物本身狀況或藥物在其體內分布情況與對其作用效果等各種信息。所得到的信息便于并加速對腫瘤、神經、心血管等相關疾病和遺傳基因研究,也為藥物臨床前篩選提供技術支持。目前,高分辨率掃描成像設備,成為分子顯像的重要工具。引用這種技術的小動物掃描成像設備可以進行腫瘤代謝顯像、受體顯像、基因表達顯像等,是一種活體的功能顯像。基因表達、基因治療及藥物研究急需活體內分子顯像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中國專利文獻CN201642718U公開了一種實驗動物吸入麻醉顯微外科恒溫手術臺,包括恒溫箱、透明罩和實驗動物吸入麻醉顯微外科手術臺,實驗動物吸入麻醉顯微外科手術臺安裝在恒溫箱中,透明罩安裝在恒溫箱的上部,兩者通過鉸鏈連接,透明罩的前端設有伸入孔。該現有技術中的手術臺上一次只能放單只小動物進行掃描顯像,這極大的影響了實驗的速度與效率,對相關領域的問題的解決容易產生滯后性,加緩技術研究的進度。同時該現有技術中雖然設置了恒溫箱,但是該恒溫箱僅是設置在手術臺下,因此,會造成小動物受熱不均勻,小動物接觸手術床的部位溫度高,而其他部位溫度低,不僅容易造成小動物身體的不適,而且也容易影響掃描顯像的效果,尤其對于FDG顯像劑,會直接影響SUV攝取。·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試驗動物的麻醉恒溫手術臺一次只能對單只小動物進行掃描現象問題,從而提供一種一次能夠對多只小動物進行掃描現象的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進一步,提供一種能使小動物身體受熱均勻的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包括麻醉室,所述麻醉室內通有麻醉劑;操作臺,所述操作臺設置在所述麻醉室內,用于固定小動物;溫控裝置,所述溫控裝置設置在所述麻醉室外,對所述麻醉室內的溫度進行控制;還包括一動物層留架,所述動物層留架至少設置有一層,且每層上至少設有一個分隔開的所述操作臺。動物層留架動物層留架所述麻醉室由底部設有麻醉劑進入通道的麻醉內筒,以及對麻醉內筒筒口進行部分遮擋以使麻醉內筒內保持一定的麻醉劑量的擋板形成。所述動物層留架可以活動地推進或拉出麻醉內筒內,擋板設置在動物層留架上[0013]所述保溫外筒套設在麻醉內筒外,保溫外筒的底部成型有適合麻醉劑進入通道穿過的通孔,保溫外筒的內側壁與保溫內筒的外側壁之間形成環形保溫層,擋板延伸至保溫外筒處,對環形保溫層封閉;還包括溫控電源,設置在保溫外筒底部的加熱裝置,以及將加熱裝置的熱量吹向環形保溫層內的供風裝置,以及經由麻醉劑進入通道內進入麻醉內筒的溫度探頭。所述動物層留架設有兩層,每層上設有兩操作臺,且每個操作臺在麻醉內筒內的布置滿足在四個操作臺上的動物到麻醉內筒圓心的距離相等。所述麻醉劑進入通道由耐高溫材料制成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爐絲。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存在以下有益效果:1、在本實用新型,具有多個操作臺的動物層留架設置,可以單次實驗多只小動物,大大提高了掃描的通量及實驗效率。2、在本實用新型設有溫控裝置,環形封閉式的保溫結構與完善的供熱與傳熱系統的配合,使得麻醉室內達到適合實驗的溫度,并且溫度恒定,麻醉室內受溫均勻,空間溫差小,從而使得每個操作臺上的溫度一致,使得成像掃描效果的質量得到提高,加速了試驗工作的進度。3、在本實用新型中,動物層留架設有兩層,每層上設有兩操作臺,且每個操作臺在所述麻醉內筒內的布置滿足在四個操作臺上的動物到麻醉內筒圓心的距離相等。這樣的設置能夠保證小動物質心在同一圓上,從而保證圖像空間分辨率,靈敏度的一致,大大提高了檢測(掃描)通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的縱斷面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動物層留架的橫斷面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麻醉劑;2_麻醉內筒;3_麻醉劑進入通道;4_保溫外筒;5_擋板;6_動物層留架;7-風扇;8_電爐絲;9_溫度探頭;10_床座;11_操作臺。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包括麻醉室3,所述麻醉室內通有麻醉劑I ;操作臺11,所述操作臺設置在所述麻醉室內,用于固定小動物;溫控裝置,所述溫控裝置設置在所述麻醉室外,對所述麻醉室內的溫度進行控制;還包括一動物層留架6,所述動物層留架6至少設置有一層,且每層上至少設有一個分隔開的所述操作臺。所述動物層留架6的設置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單次多只掃描,提高了掃描的速度。[0031]所述麻醉室由底部設有麻醉劑進入通道3的麻醉內筒2,以及對所述麻醉內筒筒口進行部分遮擋以使所述麻醉內筒內保持一定的麻醉劑量的擋板5形成。麻醉劑進入通道3的設置方便對所述麻醉室內提供麻醉劑。所述動物層留架6可以活動地推進或拉出所述麻醉內筒2內,所述擋板5設置在所述動物層留架6上。所述動物層留架6相對所述麻醉室設置成活動的,能夠根據需要,替換成單層架、雙層架等。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動物層留架6優選設有兩層,每層上設有兩所述操作臺11,且每個所述操作臺11在所述麻醉內筒2內的布置滿足在四個所述操作臺11上的動物到所述麻醉內筒2圓心的距離相等。這樣設置能夠保證小動物質心在同一圓上,從而保證圖像空間分辨率,靈敏度的一致,大大提高了檢測(掃描)通量。考慮到所述麻醉劑進入通道3要通過發熱的電爐絲8,故麻醉劑進入通道3優選為耐高溫材料制成。所述溫控裝置包括保溫外筒4,所述保溫外筒4套設在所述麻醉內筒2外,所述保溫外筒4的底部成型有適合所述麻醉劑進入通道3穿過的通孔,所述保溫外筒4的內側壁與所述保溫內筒2的外側壁之間形成環形保溫層,所述擋板5延伸至所述保溫外筒4處,對所述環形保溫層封閉;還包括溫控電源,設置在所述保溫外筒底部的加熱裝置,以及將所述加熱裝置的熱量吹向所述環形保溫層內的供風裝置,以及經由所述麻醉劑進入通道3內進入所述麻醉內筒2的溫度探頭9。所述保溫外筒4套設置在所述麻醉內筒2外,使麻醉內筒外形成一環形保溫層,從而使得麻醉內筒內空間的溫度比較恒定,空間溫差小,使得每個操作臺上的溫度一致,能夠單次實驗多只小動物提供很好的溫度環境。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爐絲8。本實用新型的運作步驟如下:啟動溫控裝置,對麻醉內筒進行加熱至適宜溫度后,保持麻醉室內恒溫,通過麻醉劑進入通道往麻醉室內送入麻醉劑,將事先固定有小動物的動物層留架6,推入麻醉室內,即可開始進行實驗的掃描成像。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 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包括 麻醉室,所述麻醉室內通有麻醉劑(I); 操作臺(11),所述操作臺設置在所述麻醉室內,用于固定小動物; 溫控裝置,所述溫控裝置設置在所述麻醉室外,對所述麻醉室內的溫度進行控制; 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一動物層留架¢),所述動物層留架(6)至少設置有一層,且每層上至少設有一個分隔開的所述操作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室由底部設有麻醉劑進入通道(3)的麻醉內筒(2),以及對所述麻醉內筒筒口進行部分遮擋以使所述麻醉內筒內保持一定的麻醉劑量的擋板(5)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物層留架(6)可以活動地推進或拉出所述麻醉內筒(2),所述擋板(5)設置在所述動物層留架(6)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裝置包括 保溫外筒(4),所述保溫外筒(4)套設在所述麻醉內筒(2)外,所述保溫外筒(4)的底部成型有適合所述麻醉劑進入通道(3)穿過的通孔,所述保溫外筒(4)的內側壁與所述保溫內筒(2)的外側壁之間形成環形保溫層,所述擋板(5)延伸至所述保溫外筒(4)處,對所述環形保溫層封閉; 還包括溫控電源,設置在·所述保溫外筒底部的加熱裝置,以及將所述加熱裝置的熱量吹向所述環形保溫層內的供風裝置,以及經由所述麻醉劑進入通道(3)進入所述麻醉內筒(2)的溫度探頭(9)。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物層留架(6)設有兩層,每層上設有兩個所述操作臺(11),且每個所述操作臺(11)在所述麻醉內筒(2)內的布置滿足在四個所述操作臺(11)上的動物到所述麻醉內筒(2)圓心的距離相等。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劑進入通道(3)由耐高溫材料制成。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爐絲(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分隔小動物麻醉恒溫裝置,它包括麻醉室(3),溫控裝置及設有多個操作臺(11)的動物層留架(6)。本實用新型不僅設計簡單實用,操作方便靈活,也突出的解決現有技術中試驗動物的麻醉恒溫手術臺一次只能對單只小動物進行掃描的問題。在保證恒溫且受熱均勻的同時,可容納多只小動物掃描成像進行試驗,使得實驗效率與質量得到充分提高。
文檔編號A61D3/00GK203122665SQ201220705559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9日
發明者李新平, 虞善友, 顏成龍, 王燕, 梁克勇, 張珍珍, 唐玲玲, 徐建鋒 申請人:無錫江原安迪科分子核醫學研究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