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大蒜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43987閱讀:76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大蒜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加油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夠實現具有自動定向功能的大蒜播種機;能實現機械化批量種植,穩定高效,大大提高大蒜的播種效率以及蒜種的出芽率。
背景技術
2011年我國大蒜種植面積達到410萬畝,種植還是以手工栽種為主,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每個成年勞動力每天僅能播種133.3平方米,每播種I畝大蒜需要付費150元,成本很高,而且在農忙的季節經常出現無人可以雇傭的現象。大蒜具有不規格外形,而且在栽種過程中一般要求直立栽種,導致長期以來只能依靠人工種植。現有技術的大蒜播種機,實現了精密點種,但是大蒜瓣直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目前,國內大蒜播種機基本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已有研究所和企業著手研究大蒜播種機械,而且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根據查閱相關專利文獻來看,中國目前市場上已有8種大蒜播種機械,但在設計上都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大蒜的播種質量,難以大面積推廣應用。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大蒜播種機;能實現機械化批量種植 ,穩定高效,提高大蒜的播種效率以及蒜種的出芽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大蒜播種機,包括機架,機架上部設有蒜種箱,蒜種箱斜上方設有水箱,水箱底部與閥門連接,機架下部設有前驅動輪軸,前驅動輪軸上設有前驅動輪,機架下部設有后驅動輪,所述前驅動輪軸上設有與前驅動輪同軸安裝的第一齒輪,在前驅動輪軸的一側設有離合器軸,離合器軸設有第二齒輪、主動鏈輪,第一齒輪于第二齒輪嚙合將動力傳遞給離合器軸,前驅動輪上部的機架上設有第三鏈輪,第三鏈輪通過鏈條與主動鏈輪連接,后驅動輪上部機架上設有第五鏈輪,閥門進水端與水箱連接、出水端與出水管連接,出水管下端與蒜種定向漏斗的上部開口位置對應,閥門下部設有旋轉軸,旋轉軸中部設有漏蒜結構、下部設有第二錐形齒輪,水箱下方機架上設有蒜種定向漏斗,蒜種定向漏斗包括上部開口、下部開口,蒜種定向漏斗下部與漏蒜結構的上部連接,漏蒜機構與下部的導蒜管連接,導蒜管底部與種蒜機構連接,蒜種箱包括大種箱、小種箱,大種箱設于在小種箱的上部,小種箱內設有第一傳動鏈輪,第一傳動鏈輪與第三鏈輪同軸安裝,第五鏈輪通過鏈條與第一傳動鏈輪連接,旋轉給水機構下部的機架設有第二鏈輪,第一傳動鏈輪與第二鏈輪通過取蒜鏈條連接,取蒜鏈條上設有取蒜機構,第五鏈輪同軸安裝有第一錐形齒輪,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錐形齒輪配合。出水管下端能夠360度旋轉,間歇性的為蒜種提供足夠的定向水源,達到需要的分流功能。
旋轉軸中部設有漏蒜結構、下部設有第二錐形齒輪,水箱下方機架上設有蒜種定向漏斗,蒜種定向漏斗包括上部開口、下部開口,蒜種定向漏斗下部與漏蒜結構的上部連接,漏蒜機構與下部的導蒜管連接,導蒜管底部與種蒜機構連接,蒜種箱包括大種箱、小種箱,大種箱設于在小種箱的上部,小種箱內設有第一傳動鏈輪,第一傳動鏈輪與第三鏈輪同軸安裝,第五鏈輪通過鏈條與第一傳動鏈輪連接,旋轉給水機構下部的機架設有第二鏈輪,第一傳動鏈輪與第二鏈輪通過取蒜鏈條連接,取蒜鏈條上設有取蒜機構,第五鏈輪同軸安裝有第一錐形齒輪,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錐形齒輪配合。大種箱為小種箱提供足夠的蒜源,小種箱的外形與取蒜勺的運行軌跡而設計的,外形與取蒜勺的運行軌跡完全吻合,防止卡蒜和傷蒜,是順利實現單個取蒜聞成功率的基礎。
漏蒜機構包括上圓盤、下圓盤,圓盤上設有圓盤開口,圓盤開口的位置與蒜種定向機構的下部開口位置對應。
上圓盤表面設有軟塑料,圓盤上的軟塑料與定向漏斗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有很好的防止漏水的功能,上圓盤和下圓盤之間有減震彈簧,進少因震動而引起的不穩定因素,進一步起到防漏的作用。當漏斗與軟塑料接觸的底部在圓盤的完整扇區時,蒜種在定向漏斗中間歇性完成定向,圓盤隨著軸轉動,當圓盤開口轉到其中一個漏斗下面時,大蒜和水就會落到下面的導蒜管里。
還包括腳踩式離合系統,腳踩式離合系統包括牙嵌式離合器、腳踩片、曲柄滑塊機構結構;牙嵌式離合器一端與離合器軸軸固連,另一端、即離合端與主動鏈輪牙嵌式配合。當離合器工作時,前驅動輪軸的轉動通過離合端與主動鏈輪的牙嵌配合傳遞到主動鏈輪上,之后再將動力傳遞到他處。機架上設有曲柄滑塊機構結構,曲柄滑塊機構結構的一端即曲柄與腳踩片連接,另一端即滑塊與牙嵌式離合器的離合端配合。踩下腳踏片,通過曲柄滑塊機構控制滑塊作用于離合器的離合端來控制離合器的離合。離合系統主要控制動力的給予與中斷,運用曲柄滑塊機構,輕松實現動力的離合,控制過程簡單,易操作。
所述取蒜鏈條設有兩條,取蒜機構為中間凹、周圍凸的曲面結構,凹面形狀與大蒜的形狀吻合,每個取蒜勺每次只能容納、傳送一個蒜種,從而實現對蒜種的單個間歇性傳送,經過多次試驗,成功率達到95%以上。所述取蒜勺是由有金屬片彎曲到適合的角度后打孔安裝在鏈條上,分為左右排,錯開排列,同一排的取蒜勺之間的距離是17cm,通過設計齒輪和鏈條之間的傳動比,使蒜種間距為16cm-18cm,此距離為蒜種種植的最佳間距。取蒜勺通過鏈條的傳動實現單個快速的傳送大蒜。
定向裝 置形狀為上端開口大、下端開口小的漏斗。根據大蒜本身類似月牙形重心位置偏下的分布特點設計,當大蒜的水分適合且不影響種植的情況下,加入適量水對大蒜具有良好的定向效果,成功率達到90%以上。蒜種的定向主要是依靠水的浮力及大蒜自身的機構平衡原理設計而成,定向部分主要是兩個定向漏斗,該漏斗的表面傾斜度及弧度的選擇是建立在大量的試驗數據的基礎上的,這樣的設計有更好的定向效果,實現大蒜的有效快速定向,定向時間不超過為3秒。
種蒜機構包括前方開土的開溝犁和后面蓋土的覆土裝置,導蒜管設于開溝犁與覆土裝置之間。大蒜從漏斗管落入開好的土溝中,后面的蓋土裝置立即對其進行蓋土,覆土裝置能夠保證大蒜的直立和不轉向。開溝犁向兩邊同時翻土,覆土裝置包括兩片相互對稱的鐵片組成,類似于“八”字結構,中間留有一定的縫隙,縫隙稍微大于一個大蒜的寬度,避免碰到已經種植下去的蒜種,該裝置離導蒜管的尾部距離非常近,這兩部分中間是導蒜管,開土犁在前面開出種蒜的溝,大蒜沿著導蒜管落到小溝中,由于覆土裝置離導蒜裝置非常近,蒜種落到溝中的同時覆土、中間的時間差極小,在蒜種落到溝中來不及改變方向的時候就實現了覆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該大蒜播種機具有自動定向功能,能實現機械化批量種植,穩定高效,大大提高大蒜的播種效率以及蒜種的出芽率。
2.具有高效、節能、穩定、安全、自動化高、成本低的特點,能夠很好的解決大蒜種植過程中的單個種植問題,定向問題,批量種植等難題。
3.該大蒜種植裝置適用于各種動力傳輸,對外界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性。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2為圖1的俯視圖3為圖1的左視其中,1.旋轉給水機構,2.定向漏斗,3.漏蒜結構,4.腳踩式離合系統,5.取蒜機構,6.水箱,7.小種箱,8.鏈條,9.導種管,10.種蒜機構,11.大種箱,12.旋轉軸,14.第一傳動鏈輪,15.第二鏈輪,16.取蒜鏈條,17.第一錐形齒輪,18.閥門,19.出水管,20.機架,30.前驅動輪,31.后驅動輪 ,33.第三鏈輪,34.第五鏈輪,35.圓盤,36.軟塑料,41.牙嵌式離合器,42.腳踩片,43.曲柄滑塊機構結構,44.圓盤開口,45.主動鏈輪,46.離合器軸,47.第一齒輪,48.第二齒輪,49.前驅動輪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大蒜播種機,包括機架20,機架上部設有蒜種箱,蒜種箱斜上方設有水箱6,水箱底部與閥門18連接,機架下部設有前驅動輪軸49,前驅動輪軸49上設有前驅動輪30,機架下部設有后驅動輪31,所述前驅動輪軸49上設有與前驅動輪30同軸安裝的第一齒輪47,在前驅動輪軸49的一側設有離合器軸46,離合器軸46設有第二齒輪48、主動鏈輪45,第一齒輪47于第二齒輪48哨合將動力傳遞給離合器軸46,前驅動輪上部的機架上設有第三鏈輪33,第三鏈輪33通過鏈條8與主動鏈輪45連接,后驅動輪31上部機架上設有第五鏈輪34,閥門進水端與水箱連接、出水端與出水管連接,出水管19下端與蒜種定向漏斗2的上部開口位置對應,能夠360度旋轉,間歇性的為蒜種提供足夠的定向水源,達到需要的分流功能;閥門下部設有旋轉軸12,旋轉軸12中部設有漏蒜結構3、下部設有第二錐形齒輪13,水箱6下方機架上設有蒜種定向漏斗2,蒜種定向漏斗2包括上部開口、下部開口,蒜種定向漏斗2下部與漏蒜結構3的上部連接,漏蒜機構3與下部的導蒜管9連接,導蒜管9底部與種蒜機構10連接,蒜種箱包括大種箱11、小種箱7,大種箱11設于在小種箱7的上部,小種箱7內設有第一傳動鏈輪14,第一傳動鏈輪與第三鏈輪33同軸安裝,第五鏈輪34通過鏈條與第一傳動鏈輪14連接,旋轉給水機構I下部的機架設有第二鏈輪15,第一傳動鏈輪14與第二鏈輪15通過取蒜鏈條16連接,取蒜鏈條16上設有取蒜機構5,第五鏈輪34同軸安裝有第一錐形齒輪17,第一錐形齒輪17與第二錐形齒輪13配合。大種箱為小種箱提供足夠的蒜源,小種箱7的外形與取蒜勺的運行軌跡而設計的,外形與取蒜勺的運行軌跡完全吻合,防止卡蒜和傷蒜,是順利實現單個取蒜聞成功率的基礎。
所述閥門18為水分流閥,所述水分流閥包括相配合的閥芯、閥體、旋轉給水機構1,閥體與水箱固連,閥芯相對于閥體轉動,水分流閥的進水端與水箱連接、出水端與出水管連接,閥芯設有兩個出水口,閥芯出水口與閥體出水口對齊并保持角度不變但兩者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閥芯通過旋轉給水機構I與下部的旋轉軸12固連,旋轉機構I的上部的開口處與閥體出水處在同一水平面但兩者的角度隨旋轉軸12旋轉時刻變化。當旋轉機構I開口處與閥體左出水口對齊時,左出水口流水,與閥體右出水口對齊時,右出水口流水。
漏蒜機構3包括上圓盤、下圓盤共兩個圓盤35,圓盤35上設有圓盤開口,圓盤開口的位置與蒜種定向機構的下部開口位置對應。上圓盤表面設有軟塑料36,圓盤上的軟塑料36與定向漏斗2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有很好的防止漏水的功能,上圓盤和下圓盤之間有減震彈簧,進少因震動而引起的不穩定因素,進一步起到防漏的作用。當漏斗與軟塑料接觸的底部在圓盤的完整扇區時,蒜種在定向漏斗中間歇性完成定向,圓盤隨著軸轉動,當圓盤開口 44轉到其中一個漏斗下面時,大蒜和水就會落到下面的導蒜管里。
還包括腳踩式離合系統4,腳踩式離合系統包括牙嵌式離合器41、腳踩片42、曲柄滑塊機構結構43 ;牙嵌式離合器41 一端與離合器軸軸46固連,另一端、即離合端與主動鏈輪45牙嵌式配合。當離合器工作時,前驅動輪軸的轉動通過離合端與主動鏈輪的牙嵌配合傳遞到主動鏈輪上,之后再將動力傳遞到他處。機架20上設有曲柄滑塊機構結構43,曲柄滑塊機構結構43的一端即曲柄與腳踩片42連接,另一端即滑塊與牙嵌式離合器的離合端配合。踩下腳踏片42,通過曲柄滑塊機構43控制滑塊作用于離合器的離合端來控制離合器的離合。離合系統主要控制動力的給予與中斷,運用曲柄滑塊機構,輕松實現動力的離合,控制過程簡單,易操作。
所述取蒜鏈條設有兩條,取蒜機構5為中間凹、周圍凸的曲面結構,凹面形狀與大蒜的形狀吻合,每個取蒜勺每次只能容納、傳送一個蒜種,從而實現對蒜種的單個間歇性傳送,經過多次試驗,成功率達到95%以上。所述取蒜勺是由有金屬片彎曲到適合的角度后打孔安裝在鏈條上,分為左右排,錯開排列,同一排的取蒜勺之間的距離是17cm,通過設計齒輪和鏈條之間的傳動比,使蒜種間距為16cm-18cm,此距離為蒜種種植的最佳間距。取蒜勺通過鏈條的傳動實現單個快速的傳送大蒜。
定向裝置形狀為上端開口大、下端開口小的漏斗2。根據大蒜本身類似月牙形重心位置偏下的分布特點設計,當大蒜的水分適合且不影響種植的情況下,加入適量水對大蒜具有良好的定向效果,成功率達到90%以上。蒜種的定向主要是依靠水的浮力及大蒜自身的機構平衡原理設計而成,定 向部分主要是兩個定向漏斗,該漏斗的表面傾斜度及弧度的選擇是建立在大量的試驗數據的基礎上的,這樣的設計有更好的定向效果,實現大蒜的有效快速定向,定向時間不超過為3秒。
種蒜機構10包括前方開土的開溝犁和后面蓋土的覆土裝置,導蒜管9設于開溝犁與覆土裝置之間。大蒜從漏斗管落入開好的土溝中,后面的蓋土裝置立即對其進行蓋土,覆土裝置能夠保證大蒜的直立和不轉向。開溝犁向兩邊同時翻土,覆土裝置包括兩片相互對稱的鐵片組成,類似于“八”字結構,中間留有一定的縫隙,縫隙稍微大于一個大蒜的寬度,避免碰到已經種植下去的蒜種,該裝置離導蒜管的尾部距離非常近,這兩部分中間是導蒜管,開土犁在前面開出種蒜的溝,大蒜沿著導蒜管落到小溝中,由于覆土裝置離導蒜裝置非常近,蒜種落到溝中的同時覆土、中間的時間差極小,在蒜種落到溝中來不及改變方向的時候就實現了覆土。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 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大蒜播種機,包括機架,機架上部設有蒜種箱,蒜種箱斜上方設有水箱,水箱底部與閥門連接,機架下部設有前驅動輪軸,前驅動輪軸上設有前驅動輪,機架下部設有后驅動輪,所述前驅動輪軸上設有與前驅動輪同軸安裝的第一齒輪,在前驅動輪軸的一側設有離合器軸,離合器軸設有第二齒輪、主動鏈輪,第一齒輪于第二齒輪哨合將動力傳遞給離合器軸,前驅動輪上部的機架上設有第三鏈輪,第三鏈輪通過鏈條與主動鏈輪連接,后驅動輪上部機架上設有第五鏈輪,閥門進水端與水箱連接、出水端與出水管連接,出水管下端與蒜種定向漏斗的上部開口位置對應,閥門下部設有旋轉軸,旋轉軸中部設有漏蒜結構、下部設有第二錐形齒輪,水箱下方機架上設有蒜種定向漏斗,蒜種定向漏斗包括上部開口、下部開口,蒜種定向漏斗下部與漏蒜結構的上部連接,漏蒜機構與下部的導蒜管連接,導蒜管底部與種蒜機構連接,蒜種箱包括大種箱、小種箱,大種箱設于在小種箱的上部,小種箱內設有第一傳動鏈輪,第一傳動鏈輪與第三鏈輪同軸安裝,第五鏈輪通過鏈條與第一傳動鏈輪連接,旋轉給水機構下部的機架設有第二鏈輪,第一傳動鏈輪與第二鏈輪通過取蒜鏈條連接,取蒜鏈條上設有取蒜機構,第五鏈輪同軸安裝有第一錐形齒輪,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錐形齒輪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特征是,所述漏蒜機構包括上圓盤、下圓盤,圓盤上設有圓盤開口,圓盤開口的位置與蒜種定向機構的下部開口位置對應。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特征是,所述上圓盤表面設有軟塑料,圓盤上的軟塑料與定向漏斗連接,上圓盤和下圓盤之間有減震彈簧。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 特征是,還包括腳踩式離合系統,腳踩式離合系統包括牙嵌式離合器、腳踩片、曲柄滑塊機構結構;牙嵌式離合器一端與離合器軸軸固連,另一端、即離合端與主動鏈輪牙嵌式配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特征是,所述取蒜鏈條設有兩條,取蒜機構為中間凹、周圍凸的曲面結構,凹面形狀與大蒜的形狀吻合。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特征是,所述定向裝置形狀為上端開口大、下端開口小的漏斗。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播種機,其特征是,所述種蒜機構包括前方開土的開溝犁和后面蓋土的覆土裝置,導蒜管設于開溝犁與覆土裝置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蒜播種機,包括機架,機架上部設有蒜種箱、水箱,水箱底部與水分流閥連接,機架下部設有前驅動輪軸,前驅動輪、后驅動輪,前驅動輪軸上設有與前驅動輪同軸安裝的第一齒輪,在前驅動輪軸的一側設有離合器軸,離合器軸設有第二齒輪,第一齒輪于第二齒輪嚙合將動力傳遞給離合器軸,前驅動輪上部的機架上設有第三鏈輪,后驅動輪上部機架上設有第五鏈輪,水分流閥包括相配合的閥芯、閥體、旋轉給水機構,閥體與水箱固連,閥芯與旋轉給水機構連接,水分流閥進水端與水箱連接、出水端與出水管連接連接,閥芯設有出水口,旋轉給水機構與下部的旋轉軸固連,能實現機械化批量種植,穩定高效,提高大蒜的播種效率以及蒜種的出芽率。
文檔編號A01C7/20GK103229618SQ20131008104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4日
發明者王可軍, 郭梅, 師忠秀, 孫忠義, 占銀玉, 徐曉輝 申請人:青島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