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態修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對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進行噴播綠化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基礎建設突飛猛進,公路、鐵路、城鎮建設、礦山開采等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巖質邊坡,這些邊坡常常是巖石裸露,失去了植物賴以生存的土壤環境,嚴重的破壞了生態環境,噴播綠化不失為較好的植被重建技術,但在噴播實踐中經常遇有局部或整體無縫隙巖石結構的 坡面,使用常規方法無法進行噴播綠化,如果處于人們視線可及地帶,常會影響景觀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對巖石節理不發育、坡度小于等于80°的各類型硬質巖石邊坡進行噴播綠化,形成以木本植物為主,灌、草相結合,持久穩定、且與周圍生態環境相諧調一致的植物群落。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坡面處理:清除邊坡表面的危石、松石、浮石及有礙于土壤基質附著的浮根、草本植物和垃圾,如有木本植物,以不妨礙鋪設金屬網為準適當修剪木本植物的地上部分。(2)開鑿植生孔:用空壓鉆孔機在巖石表面鉆鑿植生孔,植生孔的直徑為5 -15cm,深度30-50cm,密度為9-12個/平方米,植生孔間距為20-35cm,呈梅花狀排列,鉆孔角度以垂直坡面為宜。(3)打設簡易腳手架:利用打好的植生孔為支撐點,以方便于空壓鉆孔機施工為原貝U,從坡底開始搭設簡易腳手架。(4)填充營養土:植生孔內的巖石碎屑要徹底清除,然后再用普通的種植土加入體積比為廣1.5%的緩釋復合肥、體積比為0.1% - 0.3%的保水劑填滿植生孔并搗實。(5)金屬網敷設:在坡頂上面自上而下敷設金屬網,并用稻草編織的直徑5cm,長度I 一 2米長的植生條用綁線固定到金屬網的內側,要求植生條呈平行坡面設置,植生條的間距為I米左右,然后用電錘打孔,再用金屬錨固件將金屬網固定到巖石坡面上,錨固件的用量為每平方米I 一 3個,呈梅花狀排列。(6)噴播用基質材料的制備:將粘土、有機質、緩釋復合肥、植物纖維、土壤穩定劑、清水充分混合均勻成為具有流動性的泥漿狀噴播基質材料;與此同時把團粒劑溶于水中,配成體積比為0.08、.2%的水溶液。(7)噴播施工:采用一般的團粒噴播設備進行噴播施工,即把粘土 2(Γ35 (均為體積份數);有機質4(Γ50 ;緩釋復合肥0.5 1.2 ;復合纖維3 10 ;土壤穩定劑f 3 ;種子層中的種子(在表面的噴播層添加)0.2^0.29 ;清水3(Γ45在料倉內攪拌均勻,形成泥漿狀噴播基質材料;與此同時把團粒劑溶于水中,配成0.08、.2%的水溶液,由噴播設備的管道分別把泥漿與團粒劑溶液輸送到噴槍口,發生團粒反應,形成類似蜂窩狀的土壤結構,具有耐沖蝕、蓄水、保肥、透氣等優良性狀。噴播總厚度在5 10厘米左右,其中底層(混合料泥漿中不添加種子)為3、厘米厚,表面的種子層(混合泥漿中添加配方比例的種子)為f 3厘米厚。(8)養護管理:①澆水:噴播作業結束后無天然降水,應用水澆灌基質,使坡面保持濕潤;幼苗出土至木質化前,宜少量多次澆水,經常保持基質表面濕潤;在苗木出現木質化及根系大量形成以后,每次澆水應澆透、澆足。②病害、蟲害的防治:所選樹種病蟲害較少,只在幼苗期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一個生長周期后,不必進行人工養護管理。所述的植生孔為植物根系的生長提供了營養空間,數量與規格要達到設計要求;植生孔內的營養土為填加緩釋復合肥和保水劑的普通優質種質土,其主要功能是長期穩定為植物提供營養與水分。所述的金屬網宜采用14 #鍍鋅鐵絲網,菱形網孔5 7cm*5 7cm。所述的錨固件應呈梅花狀或不規則狀布置,不得排成直線。錨固件應牢固,不得有松動現象。 所述的粘質土為普通粘土,此種土膠體含量多,不應含雜草種子,且具有保水、蓄肥功能。使用前要求過I厘米孔徑的篩,滿足噴槍孔徑的要求。所述的有機質,其為將原料經初選,粉碎、堆制發酵、干燥環節制得,碳、氮比控制為25-30:1 ;其原料包括但不限于農作物秸桿、樹木枝椏、稻殼、鋸粉、工業生產的植物類下腳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的植物纖維為棉絮狀木質纖維,起保水、保肥及加強土壤基質的團粒間的連接作用。所述的土壤穩定劑為陽離子乳化浙青;其作用是使土壤基質的團粒結構穩定持久,使基質具有良好的耐雨水沖刷能力。所述的團粒劑為聚丙烯酸酯;能使基質形成良好的團粒結構,利于植物的根系生長,同時可以增強耐雨水沖蝕能力。所述的保水劑為重復吸水良好的聚丙酰胺型高分子材料。所述的植物種子,植物種子直接關系到植被恢復的效果,一般以當地樹種為主,優先選擇抗逆力強,耐回氮、耐貧瘠的豆科灌木鄉土樹種,以利培育以木本植物為主的植物群落,草種的數量及種類宜控制在20%以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可為植物提供足夠的營養條件,滿足抗逆力較強的豆科灌木及草本植物的營養需求;噴播層的基質具有良好的蓄水、保肥透氣性能,優異、穩定的團粒結構,極強的耐雨水沖蝕能力;植生孔內營養土具有營養豐富、蓄水能力強等功能,可持續穩定的提供植物所需的營養與水分;所使用的材料皆為可降解的、對環境無污染;所形成的植物群落穩定持久,與周邊環境協調一致,沒有人工痕跡,一次施工永久覆綠;前期需要必要養護,待植物的根系強壯后不再需要養護。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唐山大城山公園山體噴播綠化工程(2009年施工)本工程坡面為整體巖石坡面,巖石堅硬、坡面光滑、巖石節理不發育,面積為9000平方米,坡度為60 — 80°左右,所處位置正對公園的入口,嚴重影響了公園的景觀效果,采取如下方法進行綠化施工。( I)坡面處理:清除邊坡表面的危石、松石、浮石及有礙于土壤基質附著的浮根、草本植物和垃圾,有木本植物的地方,以不妨礙鋪設金屬網為準適當修剪木本植物的地上部分;
(2)打設簡易腳手架:腳手架從坡底開始,利用打好的植生孔為支撐點;
(3)開鑿植生孔:用空壓鉆孔機在巖石表面鉆鑿植生孔,植生孔的直徑為8cm,深度30-50cm,密度為9個/平方米,植生孔間距為20-35cm,呈平行狀排列,鉆孔角度垂直坡面;
(4)填充營養土:植生孔內的巖石碎屑要徹底清除,然后再用普通的種植土加入體積比為1.5%的緩釋復合肥、體積比為0.1%的保水劑填滿植生孔并搗實;
(5)金屬網敷設:在坡頂上面自上而下敷設金屬網,并用稻草編織的直徑5cm,長度1.5米長的植生條用綁線固定到 金屬網的內側,植生條呈平行坡面設置,植生條的間距為I米左右,然后用電錘打孔,再用金屬錨固件將金屬網固定到巖石坡面上,錨固件的用量為每平方米I個,呈梅花狀排列;
(6)噴播用基質材料組成及制備:噴播用基質材料的組成和體積比為:粘土22% ;有機質40% ;緩釋復合肥1.77% ;植物纖維5% ;土壤穩定劑2% ;團粒劑0.03% ;種子0.2% ;清水30% ;
(7)噴播施工:采用一般的團粒噴播設備進行噴播施工,即把粘土22% ;有機質40% ;緩釋復合肥1.77% ;植物纖維5% ;土壤穩定劑2% ;團粒劑0.03% ;種子0.2% ;清水30%在料倉內攪拌均勻,形成泥漿狀;與此同時把團粒劑溶于水中,配成0.2%的溶液,由噴播設備的管道分別把泥漿與團粒劑溶液輸送到噴槍口,在噴槍口匯合,發生團粒反應,形成類似蜂窩狀的土壤結構,具有耐沖蝕、蓄水、保肥、透氣等優良性狀。噴播厚度在7厘米左右,其中底層(混合料泥漿中不添加種子)為4厘米厚,;種子層(混合泥漿中添加配方比例的種子)為3厘米厚;
(8)養護管理:①澆水:噴播作業結束后無天然降水天氣,用當地的自來水澆灌基質,保持坡面濕潤;在苗木出現木質化及根系大量形成以后,每次澆水澆透、澆足。②病害、蟲害的防治:所選樹種病蟲害較少,只在幼苗期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噴播工程于當年8月25日完工,目前植被覆蓋率達100%,主要樹種生長高度已達4m以上,形成穩定的、與周圍環境諧調一致的植物群落,綠化效果頗佳。實施例二
工程名稱:青島市城陽區華陰村山體噴播綠化工程 地點:青島市
工程概況:整個山體為開山取石后,形成的裸露花崗巖坡面,工程總面積為3萬平方左右,其中有3500平方米為巖石解理不發育,坡度在75。左右用普通的工法難以達到理想的植被建植效果,采用此技術進行了噴播綠化施工方法。2012年5月份施工,7月中旬完工。施工方法如下:
(O打設簡易腳手架:腳手架從坡底開始,利用打好的植生孔為支撐點;
(2)開鑿植生孔:用空壓鉆孔機在巖石表面鉆鑿植生孔,植生孔的直徑為6cm,深度30-50cm,密度為12個/平方米,植生孔間距為20-35cm,呈梅花狀排列,鉆孔角度垂直坡面;
(3)填充營養土:植生孔內的巖石碎屑要徹底清除,然后再用普通的種植土加入體積比為1.5%的緩釋復合肥、體積比為0.2%的保水劑填滿植生孔并搗實;
(4)金屬網敷設:自上而下敷設金屬網,并用稻草編織的直徑5cm,長度I米長的植生條用綁線固定到金屬網的內側,植生條呈平行坡面設置,鋪滿整個坡面為準,植生條的平行間距為I米左右,然后用電錘打孔,再用金屬錨固件將金屬網固定到巖石坡面上,錨固件的用量為每平方米I個,呈梅花狀排列;
(5)噴播用基質材料組成及制備:噴播用基質材料的組成和體積比為:粘土25% ;有機質40% ;緩釋復合肥1.77% ;植物纖維2% ;土壤穩定劑2% ;團粒劑0.03% ;種子0.2% ;清水30% ;
(6)噴播施工:采用一般的團粒噴播設備進行噴播施工,即把粘土25% ;有機質40% ;緩釋復合肥1.77% ;植物纖維2% ;土壤穩定劑2% ;團粒劑0.03% ;種子0.2% ;清水30%在料倉內攪拌均勻,形成泥漿狀;與此同時把團粒劑溶于水中,配成0.2%的溶液,由噴播設備的管道分別把泥漿與團粒劑溶液輸送到噴槍口,在噴槍口匯合,發生團粒反應,形成類似蜂窩狀的土壤結構,具有耐沖蝕、蓄水、保肥、透氣等優良性狀。噴播厚度在8厘米左右,其中底層(混合料泥漿中不添加種子)為5厘米厚,;種子層(混合泥漿中添加配方比例的種子)為3厘米厚;
(7)養護管理:①澆水:噴播作業結束后無天然降水天氣,用當地的自來水澆灌基質,保持坡面濕潤;在苗木出現木質化及根系大量形成以后,每次澆水澆透、澆足; ②病害、蟲害的防治:所選樹種病蟲害較少,只在幼苗期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目前植被覆蓋率達90%,主要樹種生長高度已達1.5m以上,形成穩定的、與周圍環境諧調一致的植物群落,綠化效果頗佳。本發明所涉及的原料除特別說明外,均可自市場購得,是本行業常用原料。本發明的特點是方法簡便、可操作性強,成本低廉。適合于坡度小于等于80°的各類型硬質巖石邊坡噴播綠化,這種類型的坡面采用普通的工法無法實施。噴播后可以形成以木本植物為主灌、草結合,持久穩定的、且與周圍生態環境相諧調一致的植物群落,植物郁閉后可以不再養護,使節理不發育的硬質巖石坡面得到永久綠化、美化。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質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坡面處理清除邊坡表面的危石、松石、浮石及有礙于土壤基質附著的浮根、草本植物和垃圾; (2)開鑿植生孔用鉆孔機在巖石表面鉆鑿間隔分布的植生孔; (3)搭設簡易腳手架從坡底開始,利用打好的植生孔為支撐點,搭設簡易腳手架;(4)填充營養土 清除植生孔內的巖石碎屑,然后再用營養土填滿植生孔并搗實; (5)敷設金屬網在坡頂上面自上而下敷設金屬網,并用稻草編織的直徑5cm,長度I一2米長的植生條用綁線固定到金屬網的內側,要求植生條與坡面平行,植生條的間距為I米左右,然后用電錘打孔,再用金屬錨固件將金屬網固定到巖石坡面上; (6)基質材料的制備將粘土、有機質、緩釋復合肥、植物纖維、土壤穩定劑、清水充分混合均勻成為具有流動性的泥漿狀噴播基質材料;與此同時把團粒劑溶于水中,配成體積比為O. 08 O. 2%的水溶液; (7)噴播施工采用噴播設備分別將泥漿狀噴播基質材料與團粒劑溶液按100 7^10的體積比輸送到噴槍出口處混合,發生團粒化反應,瞬間制造水穩性能良好的人工土壤,噴播到厚度為5 10厘米,其中表面厚度f 3厘米為混合有植物種子的種子層; (8)養護管理澆水和病蟲害防治。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生孔的直徑為5 - 15cm,深度30-50cm,密度為9_12個/平方米,植生孔間距為20-35cm,呈梅花狀排列。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漿狀噴播基質材料各成分的體積分數為粘土 2(Γ35,有機質4(Γ50,緩釋復合肥O. 5 I. 2,植物纖維3 10,土壤穩定劑I 3,團粒劑O. 03 O. 05,清水30 45 ;所述的種子層中的種子為O. 2^0. 29體積份。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網采用14 #鍍鋅鐵絲網,菱形網孔5 7CmX5 7Cm;所述的錨固件為Φ1(ΓΦ18的圓鋼制成,頂部折彎處理,便于固定金屬網,長度為15飛0cm,應呈梅花狀或不規則狀布置,不得排成直線。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土為普通粘土,使用前要求過I厘米孔徑的篩,以滿足噴槍孔徑的要求;所述的植物纖維為棉絮狀木質纖維,起保水、保肥及加強基質的團粒間的連接作用;所述的緩釋復合肥養分含量為45%,氮、磷、鉀比例為1:1:1的農用顆粒狀具有緩釋性能的復合肥。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質的原料包括但不限于農作物秸桿、樹木枝椏、稻殼、鋸粉、工業生產的植物類下腳料中的一種或幾種,將該原料經初選、粉碎、堆制發酵、干燥流程制得,碳、氮比控制為 25-30 lo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種子以當地樹種為主,優先選擇抗逆力強,耐貧瘠的豆科灌木鄉土樹種,以利培育以木本植物為主的植物群落,草種的數量及種類宜控制在20%以下。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壤穩定劑為陽離子乳化浙青,其作用是使土壤基質的團粒結構穩定持久,使基質具有良好的耐雨水沖刷能力;所述的團粒劑為聚丙烯酸酯,能使基質形成良好的團粒結構,利于植物的根系生長,同時可以增強耐雨水沖蝕能力。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營養土為符合園林綠化要求普通的種植土加入體積比為廣I. 5%的緩釋復合肥、體積比為O. 1% - O. 3%的保水劑混合而成;所述的保水劑為水分吸附率達數百倍的聚丙酰胺型高分子化合物。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石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護管理包括 ①澆水噴播作業結束后無天然降水,應用水澆灌基質,使坡面保持濕潤;幼苗出土至木質化前,宜少量多次澆水,經常保持基質表面濕潤;在苗木出現木質化及根系大量形成以后,每次澆水應澆透、澆足; ②病害、蟲害的防治所選樹種病蟲害較少,只在幼苗期采取常規的預防措施;一個生長周期后,不必進行人工養護管理。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節理不發育硬質巖質邊坡的噴播綠化方法,包括步驟坡面處理;搭設簡易腳手架;用空壓鉆孔機開鑿植生孔;植生孔內填充營養土;敷設金屬網和綁扎植生條;將基質材料噴播在坡面上,它能瞬間制造水穩性能良好的人工土壤;在植物的幼苗期進行必要的養護管理。本發明是針對節理不發育巖質邊坡的噴播綠化技術,這種類型的坡面采用普通的工法無法實施,本技術的特點是方法簡便、可操作性強,成本低廉。適合于坡度小于等于80°的各類型硬質巖石邊坡,噴播后可以形成以木本植物為主灌、草結合,持久穩定的、且與周圍生態環境相諧調一致的植物群落,植物郁閉后可以不再養護,使節理不發育的硬質巖石坡面得到永久綠化、美化。
文檔編號A01G7/00GK103250536SQ20131015811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日
發明者許劍平, 孟凡彬, 范小妮, 祁傳磊 申請人:青島冠中生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