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邊坡植生混凝土與塑石結合生態景觀防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態景觀防護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巖石邊坡植生混凝土與塑石結合生態景觀防護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的飛速發展,特別是高等級公路建設向中西部山區丘陵地區的推進,經常遇到開山修路從而形成巖石和巖土混合邊坡。該類型的邊坡的容易引起大量的水土流失,同時裸露的巖石受風化、降雨等影響會導致塊石滾落和山體滑坡,嚴重影響交通安全。
[0003]傳統的巖石及巖土混合邊坡支護通常采用:擋墻及護面墻,網格護坡和鋼筋混凝土噴錨防護。這些傳統的護坡形式不是耐久性差、強度低、整體性不好,就是施工工序復雜、成本較大。而且這些傳統的護坡方式沒有從生態角度出發,視覺生硬與周圍環境不協調,不符合國家節能降耗和生態公路的發展要求。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巖石邊坡植生混凝土與塑石結合生態景觀防護結構。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6]—種巖石邊坡植生混凝土與塑石結合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巖石邊坡由內到外依次設置有錨桿、整體式柔性防護網、混凝土框格梁、植生混凝土和種植土 ;錨桿植入坡體內,端頭伸出坡體外作為混凝土框格梁的節點;混凝土框格由縱橫交叉的梁組成,梁采用鋼塑格柵澆筑混凝土形成,在混凝土框格內及梁的表面澆筑有可供植物生長的植生混凝土,植生混凝土表面鋪設種植土;不易鏟平的石質坡面外凸處做塑石處理,石質坡面的內凹處做塑石狀花池,塑石與植草結合形成生態景觀防護結構。
[0007]所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在邊坡清理完成后,鋪設整體式柔性防護網,避免在景觀防護施工過程中土體向下滑落。
[0008]所述的錨桿,由鋼筋和砂漿構成,鋼筋伸出坡體外作為混凝土框格的節點。
[0009]所述的鋼塑格柵,通過扎絲綁扎在錨桿端頭節點上,固定住鋼塑格柵網,避免在景觀防護施工過程中鋼塑格柵滑落。
[0010]所述的植生混凝土,高于混凝土框格梁上表面50-100mm,使混凝土框格內嵌式隱形設置,使防護外觀更加自然。
[0011]所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混凝土框格梁內設有用于增強混凝土框格和植生混凝土的連接強度的連接鋼筋
[0012]所述的種植土內部含有由高分子聚合物組成的粘合劑,植物種子設添加在種植土內,使其更噴播于植生混凝土上。
[0013]所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在施工前,對邊坡上體積較大、難以處理的凸出石塊,采用塑石技術進行景觀設計使其與周圍景觀協調,形成塑石與植草結合而成的邊坡防護結構。
[0014]所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在坡頂處設置有排水溝,在植被生長好,坡體穩定前,如果發生強烈降雨,排水溝能起到排水的作用,防止大量雨水沖刷發生滑坡等事故。
[0015]所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邊坡種植土上設有多個噴灌頭,噴罐頭呈網絡型分散設置于坡體上,在植生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各個噴頭同時工作,養護植生混凝土,在植物種植完成后,噴頭繼續工作,定時養護植生混凝土,澆灌植物。植生混凝土內設有Pvc管連接各個噴罐頭,噴灌頭充分利用排水溝內的雨水養護混凝土和澆灌植物。
[0016]上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0017]步驟一、施工準備:對邊坡進行清理,對邊坡上體積較大、難以處理的凸出石塊,后期采取塑石處理,在坡頂處設置排水溝,最后懸掛整體式柔性防護網;
[0018]步驟二、打設錨桿:根據放線位置植入錨桿桿體,然后注漿,形成錨桿支護體系,錨桿端頭鋼筋伸出坡體外作為后期鋼塑格柵的綁扎點;
[0019]步驟三、澆筑混凝土框格:采取嵌入式開挖就地設模的施工方式設置出混凝土框格帶,框格帶就地開挖,然后鋪設鋼塑格柵,利用扎絲綁扎在錨桿節點上,最后以錨桿作為節點澆筑混凝土,框格邊設有連接鋼筋;
[0020]步驟四、澆筑植生混凝土:植生混凝土澆筑于混凝土框格形成的中空空間內,植生混凝土層的澆筑采用機械傾倒、人工攤鋪的方法,控制植生混凝土高于混凝土框格梁上表面50~100mm左右,使得混凝土框格梁呈內嵌式隱形設置;
[0021]步驟五、植生土噴播:植生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將包含土體、肥料、保水劑、土壤改良劑、粘結劑和水的種植土在攪拌機內干混拌制,在噴播前將植物種子混合在種植土中拌勾后再噴射厚度30mm左右的種植土 ;
[0022]步驟六、塑石雕塑:對邊坡上體積較大、難以處理的凸出石塊采用塑石技術進行處理;
[0023]步驟七、養護:對邊坡種植土進行無紡布覆蓋防護,利用網絡狀噴灌頭使養護水成霧狀物濕潤種植土 ;發芽期濕潤深度宜控制在3.5cm,早晚各養護一次,持續養護時間不少于45天,并每隔15天噴灑殺蟲劑,防止植物病蟲害。
[0024]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0025]1、本防護對巖石邊坡的開挖量小,大大節約了工期,節約了成本;
[0026]2、本防護對生態破壞小,而且還能綠化邊坡,具有很大的社會效益;
[0027]3、本防護利用植物與塑石的結合技術,外觀漂亮。有效的解決了傳統的防護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的問題。
[0028]【附圖說明】:
[0029]圖1為景觀防護結構立面圖。
[0030]圖2為整體式柔性防護網圖。
[0031]圖3為柔性鋼筋布置平面圖。
[0032]圖中:1_漿砌片石;2_植生混凝土 ;3_種植土 ;4_塑石雕塑;5_內嵌式隱形混凝土框格梁;6_植物;7_連接鋼筋;8_噴灌頭;9_排水溝;10_邊坡;11_整體式柔性防護網;12-錨桿;13_注漿體;14_鋼塑格柵;15_扎絲;16_錨桿端頭;17_PVC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33]如圖1、2所示的巖石邊坡植生混凝土與塑石結合生態景觀防護結構由錨桿12、內嵌式隱形混凝土框格梁5、連接鋼筋7、植生混凝土 2、種植土 3、塑石雕塑4、噴灌頭8組成。邊坡開挖完成后覆蓋整體式柔性防護網11,整體式柔性防護網11也覆蓋一些較小的塑石雕塑4,錨桿12由錨桿體和注漿體13組成,其植入坡體內,伸出坡體外的錨桿端頭16作為內嵌式隱形混凝土框格梁5的節點。在框格內及表面澆筑可供植物生長的植生混凝土 2,植生混凝土上噴有供植物生長的種植土 3、對不易鏟平的石質坡面或內凹較深處,采用塑石技術4處理,內凹處做塑石狀花池,外凸處塑石處理美化邊坡景觀,塑石與植草結合形成生態景觀防護結構。
[0034]如圖3所示,植生混凝土 2上部設有噴罐頭8,植生混凝土內設置有連接噴罐頭的PVC管17,方便噴罐頭8養護植生混凝土 2和澆灌植物6,噴罐頭8主要利用排水溝9收集到的雨水,內嵌式隱形混凝土框格梁5內設有柔性加筋體鋼塑格柵14,鋼塑格柵14利用扎絲15固定在銷桿端頭16上。
[0035]上述景觀防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0036]步驟一、施工準備:對邊坡進行清理,對邊坡上體積較大、難以處理的凸出石塊,后期采取塑石處理,在坡頂處設置排水溝9,最后懸掛整體式柔性防護網11 ;
[0037]步驟二、打設錨桿12:根據放線位置植入錨桿桿體,然后注漿,形成錨桿支護體系,錨桿端頭鋼筋16伸出坡體外作為后期鋼塑格柵的綁扎點;
[0038]步驟三、澆筑混凝土框格5:采取嵌入式開挖就地設模的施工方式設置出混凝土框格帶,框格帶就地開挖,然后鋪設鋼塑格柵14,利用扎絲15綁扎在錨桿節點上,最后以錨桿作為節點澆筑混凝土,框格邊設有連接鋼筋7 ;
[0039]步驟四、澆筑植生混凝土:植生混凝土 2澆筑于混凝土框格形成的中空空間內,植生混凝土層的澆筑采用機械傾倒、人工攤鋪的方法,控制植生混凝土高于混凝土框格梁上表面50~100mm左右,使得混凝土框格梁呈內嵌式隱形設置;
[0040]步驟五、植生土噴播:植生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將包含土體、肥料、保水劑、土壤改良劑、粘結劑和水的種植土 3在攪拌機內干混拌制,在噴播前將植物種子混合在種植土中拌勾后再噴射厚度30mm左右的種植土 ;
[0041]步驟六、塑石雕塑:對邊坡上體積較大、難以處理的凸出石塊采用塑石技術進行處理;
[0042]步驟七、養護:對邊坡種植土進行無紡布覆蓋防護,利用網絡狀噴灌頭8使養護水成霧狀物濕潤種植土 ;發芽期濕潤深度宜控制在3.5cm,早晚各養護一次,持續養護時間不少于45天,并每隔15天噴灑殺蟲劑,防止植物病蟲害。
【主權項】
1.一種巖石邊坡植生混凝土與塑石結合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巖石邊坡由內到外依次設置有錨桿、整體式柔性防護網、混凝土框格梁、植生混凝土和種植土;錨桿植入坡體內,端頭伸出坡體外作為混凝土框格梁的節點;混凝土框格由縱橫交叉的梁組成,梁采用鋼塑格柵澆筑混凝土形成,在混凝土框格梁內及梁的表面澆筑有可供植物生長的植生混凝土,植生混凝土表面鋪設種植土;不易鏟平的石質坡面外凸處做塑石處理,石質坡面的內凹處做塑石狀花池,塑石與植草結合形成生態景觀防護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錨桿由鋼筋和砂漿構成,鋼筋伸出坡體外作為混凝土框格梁的節點。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鋼塑格柵通過扎絲綁扎在錨桿端頭節點上,固定住鋼塑格柵網。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植生混凝土高于混凝土框格梁上表面50-100m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框格梁內設有用于增強混凝土框格和植生混凝土連接強度的連接鋼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種植土內部含有由高分子聚合物組成的粘合劑。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坡頂處設置有排水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巖石邊坡植生混凝土與塑石結合生態景觀防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巖石邊坡由內到外依次設置有錨桿、整體式柔性防護網、混凝土框格梁、植生混凝土和種植土;錨桿植入坡體內,端頭伸出坡體外作為混凝土框格梁的節點;混凝土框格由縱橫交叉的梁組成,梁采用鋼塑格柵澆筑混凝土形成,在混凝土框格梁內及梁的表面澆筑有可供植物生長的植生混凝土,植生混凝土表面鋪設種植土;不易鏟平的石質坡面外凸處做塑石處理,石質坡面的內凹處做塑石狀花池,塑石與植草結合形成生態景觀防護結構。本實用新型不僅能起到傳統的防護邊坡的作用,而且邊坡修整及開挖量小、對生態環境破壞小,還能起到美化荒坡的作用,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IPC分類】E02D17/20, A01G1/00, E02D5/76
【公開號】CN204780949
【申請號】CN201520355599
【發明人】周金虎, 周金富, 吳方成, 羅烽, 沈建華, 張茜, 徐福林
【申請人】宏盛建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