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窄壟密植技術機械栽培大豆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窄壟密植的大豆栽培技術,包括機械耕作、精密播種、機械深施肥、機械除草、機械收獲五個步驟;和傳統“壟三栽培”和其他栽培技術相比,本發明播種單元小、種植密度大、植株分布合理,便于各種播種、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把大壟改窄壟,壟距由65cm縮為45cm,每公頃保苗由22-28萬株增加到30-35萬株。機械栽培貫穿全過程,省時、省力、效率高,其中機械耕整地完全圍繞有利于大豆生長土壤環境進行;二是合理密植,增加單位面積株數,擴大綠葉遮蓋面積,充分利用天然光、熱、氣資源;窄壟密植充分發揮了群體優勢,從而達保障增產增收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窄壟密植技術機械栽培大豆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設施栽培大豆的技術,屬于現代農業【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大豆窄壟密植的機械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大豆的栽培技術以“壟三栽培”為代表,具體是土壤深松技術化肥深施技術精量播種技術,其主要內容是:1.土壤深松技術:深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層為準,一般深松深度以25-30厘米為宜。根據深松部位不同,可分為壟體深松、壟溝深松和全方位深松2.化肥深施技術:化肥作種肥,施肥深度要在10厘米以上,即化肥施在種下5厘米處為宜。化肥作底肥,施肥深度要達到15-20厘米,即施在種下10-15厘米處為宜。目前生產上應用的小型精量播種機都能做到化肥深施;3.精量播種技術:精量播種是實現大豆植株分布均勻、克服缺苗斷空、合理密植、提高產量的重要技術措施。目前除在勞動力充足的地方,農民還采用人工扎眼、人工擺種等人工精量播種方法外,絕大多數地方都已采用機械精量播種。
[0003]大豆蛋白是我國人民所需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尤其是賴氨酸含量居多,大豆蛋白質是“全價蛋白”中國是大豆的故鄉,也是大豆制品的發源地。通過千百年的人民長期的馴化培育,目前,除在高寒地區>10°c,年平均氣溫在19°C以下或降水量在250mm以下無灌溉條件地區不能種植外,凡有農耕的地方幾乎都有大豆的種植,在一般大豆種植中,與小麥、玉米等作物三區輪作或與小麥、玉米等作物隔年輪作,避免重茬,是一個重要的特征,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講究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目前對密植的定義比較模糊,一般來說,種植起壟不宜太寬也不宜太窄,壟距一般為65cm,每公頃種苗在22-28萬株,其目的是在更好的進行光合作用前提下,合理增加單位面積株數,
[0004]大豆作為我國最重要的一種蛋白作物,其在國民經濟中重要性日益增強,中國的大豆加工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延伸到飼料加工、畜禽、水產養殖、營養保健、包裝、化工、環保、軍事、醫藥、紡織服裝、航空、航天等領域,成為中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曾是大豆出口大國,但最近10年來,卻出現了大豆進口量猛增、國產大豆面積減少、大豆主產區加工企業停工甚至破產等現象,究其原因,種植水平低,產量小無法形成市場競爭力是其主要原因,目前,國外大量轉基因大豆食品已經基本占領了國內市場,由此延伸的大豆供應及飼料工業、畜禽、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將全面受制于外國,傳統豆制品、肉、蛋、奶及水產品等的供應將面臨挑戰,嚴重危及中國食品安全。因此,利用現代農業機械,增加種植密度,提高優質大豆產量的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迫在眉睫。
[0005]一種中國公布的發明申請,名稱“一種玉米-大豆的帶狀復合種植方法”,申請號201110146374.0,所述帶狀復合種植方法采用玉米種植帶和大豆種植帶交替方式,通過玉米種植帶行距、大豆種植帶行距,以及玉米與大豆種植帶之間的行距來進行栽培,其原理僅僅和輪作相似,沒有從作物生長高產必須的環節,耕地、播種、施肥諸多方面保證大豆生長,因此難以實現高產目的。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傳統大豆種植中存在的田間工作量大、種植密度小、產量低的問題,在大豆種植中耕整、播種、施肥、除草、收獲等各個環節,充分利用現代農業機械高效率特點,提供窄壟密植技術機械栽培大豆的方法。
[000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0008]一種窄壟密植的大豆栽培技術,包括機械耕作、精密播種、機械深施肥、機械除草、機械收獲管理步驟,
[0009]一、機械耕整:
[0010]機械耕整地技術要求:翻地深度為20-25cm、深松為35_45cm、旋耕為16_20cm ;
[0011]采用華式梨、圓盤梨或者旋耕式耕地機進行耕地,采用圓盤耙或釘齒耙整地機進行整地,也可以采用耕整機一次性完成耕地和整地,二、機械播種
[0012]當土壤耕層下5-10cm的地溫穩定在8°C左右,藥劑拌種后進行播種;播幅1.35m(3壟);壟距45cm,播種深度4_5cm;
[0013]播種量一次完成,一次播種保全苗是實現大豆高產、穩產、增產的前提,選擇合適的播種機是技術實施的關鍵。采用機械播種機進行精密點播,也可以采用專用的壟播機或畦播機,配套動力為
[0014]13.2_18.4kW;
[0015]三、機械施肥
[0016]1、用深層施肥播種機深施肥:在播種時進行,施肥深度在種下4 一 5cm,施肥量為350-400kg/hm2 ;
[0017]2、用懸掛噴桿噴霧機進行追肥:配套動力為11.0-13.2kW,在大豆開花前或結莢后施肥;
[0018]施肥是對土壤肥力的有效補充,深施肥即能保證肥料被緩慢地充分吸收,又可減少肥料浪費及其對環境的污染。
[0019]四、機械除草
[0020]1、化學除草
[0021]使用懸掛噴桿噴霧機,在大豆播種后3-5天進行I次全封閉藥劑滅草。
[0022]藥液噴到土壤表面后,不再翻動土壤,利用毒土層,殺死萌動的草芽的除草劑,選用的除草劑有草枯醚、乙阿等。
[0023]2、用苗間除草機進行除草
[0024]配套動力為11.0-13.2kW,在大豆播種后,雜草剛剛萌芽時噴灑除草劑,滅草配方公頃用量可用50%乙草胺3公斤+12%農思它,兌水450公斤噴霧。也可用50%乙草胺3公斤+72%2 — 4D 丁酯I公斤,兌水450公斤噴霧。
[0025]五、機械收獲
[0026]大豆收獲時間一般在大豆葉子完全脫落后,豆桿含水量低于25%即可進行機械收獲;用于小型專用機進行機械收獲。
[0027]大豆收獲時間要求非常嚴格,收獲過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百粒質重、蛋白質、月旨肪含量均低;收獲過晚大豆炸莢丟粒嚴重。在山地丘陵漫崗為主、坡地多、地塊小的區域,用于小型專用機進行機械收獲比較適,比如。“小田鼠”牌背負式大豆收獲專用收獲機,4G120A柴油型稻麥微型割曬機等。
[0028]和傳統“壟三栽培”和其他栽培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播種單元小、種植密度大、植株分布合理,便于各種播種、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
[0029]2.把大壟改窄壟,壟距由65cm縮為45cm,每公頃保苗由22-28萬株增加到30-35萬株,是“壟三”栽培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0030]3.機械栽培貫穿全過程,省時、省力、效率高,其中機械耕整地完全圍繞有利于大豆生長土壤環境進行;二是合理密植,增加單位面積株數,擴大綠葉遮蓋面積,充分利用天然光、熱、氣資源;
[0031]4.常規栽培以單株優勢為主,而窄壟密植充分發揮了群體優勢,從而達保障增產增收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33]農作物生長必須有光、熱、空氣、7jC、肥五個條件。具體到田間管理包括耕地、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收獲等必須環節,其管理水平和方式直接影響到產量和質量。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大豆栽培中以人工耕作和單株治理為主,而采用大規模機械制作的比較少,因此造成在耕作、整地、播種、施肥中作業的深度、范圍、效率都有較大的限制,而窄壟密植技術充分農業機械優勢,通過對耕整深度、播種、施肥等諸多參數的合理設置,發揮了群體優勢,從而達到增產增收效果。窄壟密植具有播種單元小、種植密度大、植株分布合理、綠色面積大、光合作用好、產量高等特性。窄壟密植是把大壟改窄壟,壟距由65cm縮為45cm,每公頃保苗由22-28萬株增加到30-35萬株,是“壟三”栽培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大豆窄壟密植增產機理在于:一是機械耕整地完全圍繞有利于大豆生長土壤環境進行;二是合理密植,增加單位面積株數,擴大綠葉遮蓋面積,充分利用天然光、熱、氣資源;三是常規栽培以單株優勢為主,而窄壟密植充分發揮了群體優勢,從而達到增產增收效果。
[0034]一種窄壟密植技術機械栽培大豆的方法:
[0035]實施例1.
[0036]一、機械耕整:
[0037]采用旋耕式等耕地機進行耕地,采用圓盤耙整地機進行整地,機械耕整地技術要求:翻地深度為20cm、深松為35cm、旋耕為16cm。
[0038]二、機械播種
[0039]當土壤耕層下5-lOcm的地溫穩定在8°C左右,藥劑拌種后進行播種。播種量一次完成。采用機械播種機進行精密點播,配套動力為18.4k W,播幅1.35m(3壟);壟距45cm,播種深度4cm;
[0040]三、機械施肥
[0041]1、用深層施肥播種深施肥:在播種時進行,施肥深度在種下4cm,施肥量為350kg/hm2。
[0042]2、用懸掛噴桿噴霧機進行追肥:配套動力為11.0kW,在大豆開花前或結莢后施肥。
[0043]四、機械除草
[0044]1、化學除草。使用懸掛噴桿噴霧機,在大豆播種后3-5天進行I次全封閉藥劑滅草。藥液噴到土壤表面后,不再翻動土壤,利用毒土層,殺死萌動的草芽的除草劑,選用的除草劑用草枯醚稀釋為適當比例。
[0045]2、用苗間除草機進行除草。在大豆播種后,雜草剛剛萌芽時噴灑除草劑,配套動力為11.0kff,滅草配方公頃用量為50%乙草胺3公斤+12%農思它,兌水450公斤噴霧。
[0046]五、機械收獲
[0047]在大豆葉子完全脫落后,豆桿含水量低于25%即可進行機械收獲。在山地丘陵漫崗為主、坡地多、地塊小的區域,用小田鼠”牌背負式大豆收獲專用收獲機,對成熟的大豆進行收割。
[0048]實施例2.
[0049]一、機械耕整:
[0050]采用圓盤梨耕地機進行耕地,采用釘齒耙整地機進行整地,也可以采用耕整機一次性完成耕地和整地,機械耕整地技術要求:翻地深度為25cm、深松為45cm、旋耕為20cm。
[0051]二、機械播種
[0052]當土壤耕層下5-lOcm的地溫穩定在8°C左右,藥劑拌種后進行播種。播種量一次完成,采用專用的壟播機或畦播機進行點播,配套動力為18.4k W,播幅1.35m(3壟);壟距45cm,播種深度4cm;
[0053]三、機械施肥
[0054]1、用深層施肥播種深施肥:在播種時進行,施肥深度在種下5cm,施肥量為400kg/hm2。
[0055]2、用懸掛噴桿噴霧機進行追肥:配套動力為13.2kW,在大豆開花前或結莢后施肥。
[0056]四、機械除草
[0057]1、化學除草。使用懸掛噴桿噴霧機,在大豆播種后3-5天進行I次全封閉藥劑滅草。藥液噴到土壤表面后,不再翻動土壤,利用毒土層,殺死萌動的草芽的除草劑,選用的除草劑為乙阿稀釋為相應濃度。
[0058]2、用苗間除草機進行除草。配套動力為13.2kW,在大豆播種后,雜草剛剛萌芽時噴灑除草劑,滅草配方公頃用量用50%乙草胺3公斤+72%2-4D 丁酯I公斤,兌水450公斤噴霧。
[0059]五、機械收獲
[0060]采用4G120A柴油型稻麥微型割曬機進行收割,其他同實施I。
[0061]采用窄壟密植技術與一般機械栽培技術進行對比試驗,即機械化耕地標準相同、種子品種和拌種藥劑相同,播種深度和施肥深度一致,其他數據略有差異,對比進行栽培后結果如下:
[0062]表一大丑窄壟密植與常規機械栽培對比試驗(2012年5月5日播種)
[0063]
【權利要求】
1.一種窄壟密植的大豆栽培技術,其特征是,包括機械耕作、精密播種、機械深施肥、機械除草、機械收獲五個步驟,具體如下: 一、機械耕整: 機械耕整地技術要求:翻地深度為20-25cm、深松為35-45cm、旋耕為16-20cm ; 二、機械播種 當土壤耕層下5-10cm的地溫穩定在8°C左右,藥劑拌種后進行播種;播幅1.35m/3壟;壟距45cm,播種深度4-5cm;采用機械播種機進行精密點播; 三、機械施肥 1、用深層施肥播種機深施肥:在播種時進行,施肥深度在種下4一 5cm,施肥量為350-400kg/hm2 ; 2、用懸掛噴桿噴霧機進行追肥,在大豆開花前或結莢后施肥; 四、機械除草 1、化學除草 使用懸掛噴桿噴霧機,在大豆播種后3-5天進行I次全封閉藥劑滅草; 2、用苗間除草機進行除草 在大豆播種后,雜草剛剛萌芽時噴灑除草劑,滅草配方公頃用量可用50%乙草胺3公斤+12%農思它,兌水450公斤噴霧;也可用50%乙草胺3公斤+72%2 — 4D 丁酯I公斤,兌水450公斤噴霧; 五、機械收獲 大豆收獲時間一般在大豆葉子完全脫落后,豆桿含水量低于25%即可進行機械收獲;用于小型專用機進行機械收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窄壟密植的大豆栽培技術,其特征是,步驟一,機械耕整采用華式梨、圓盤梨或者旋耕式耕地機進行耕地,采用圓盤耙或釘齒耙整地機進行整地。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窄壟密植的大豆栽培技術,其特征是,步驟一,機械耕整采用耕整機一次性完成耕地和整地。
4.步驟四中第I步,化學除草時,藥液噴到土壤表面后,不再翻動土壤,利用毒土層,殺死萌動的草芽的除草劑,選用的除草劑為草枯醚或乙阿。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170606SQ201310196529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3日
【發明者】沈建華, 李立, 袁輝 申請人:上海清美綠色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