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先利用寄主植物飼養葉螨、蚜蟲,再利用所飼養的獵物飼養瓢蟲、草蛉的方法。本方法不是將寄主植物及獵物一起放入瓢蟲、草蛉飼養盒內,而是無需養蟲籠、無需隔離在飼養室開放的環境下大量飼養瓢蟲、草蛉的方法。本發明不僅提供了獵物、瓢蟲、草蛉的飼養方法,而且還提供了收集瓢蟲、草蛉的方法和包裝瓢蟲、草蛉的方法,以及種植基質的處理和重新利用方法。盡管本發明收集包裝的瓢蟲、草蛉主要是其幼蟲,但本發明同樣能夠實現瓢蟲、草蛉的大量飼養,不僅可為農業害蟲生物防治提供大量的天敵資源,而且還可以節約人力、節約資源、節約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屬于農業害蟲生物防治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瓢蟲和草蛉是防治溫室蚜蟲、葉螨的重要天敵,可以利用蚜蟲、葉螨飼養。
[0003]專利號200510002749.0中瓢蟲、草蛉的飼養方法是采用盒式飼養法,所述飼養方法盡管能實現瓢蟲、草蛉的飼養,但還存在不夠節約利用寄主植物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問題,需要探索更好的飼養方法。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直接在寄主植物上飼養葉螨、蚜蟲和瓢蟲、草蛉的方法,不是將寄主植物及獵物一起放入瓢蟲、草蛉飼養盒內,而是無需養蟲籠、無需隔離在飼養室開放的環境下大量飼養瓢蟲、草蛉的方法。本發明的優點是能夠節約利用寄主植物資源可以保證寄主植物持續生長持續提供更多的獵物;本發明可以節約人力資源無需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剪取寄主植物及寄主植物上的蚜蟲用于瓢蟲、草蛉的飼喂;本發明同樣能實現瓢蟲、草蛉的大量飼養。
[0005]本發明是先利用寄主植物飼養葉螨、蚜蟲,再利用所飼養的獵物飼養瓢蟲、草蛉的方法,所述利用寄主植物飼養葉螨、蚜蟲是指寄主植物可單獨飼養葉螨或蚜蟲,也可飼養兩種獵物的混合物;所述瓢蟲、草蛉可單獨飼養,也可混合飼養。
[0006]具體關鍵操作步驟為:
[0007]I)獵物的飼養:在寄主植物展開第一對真葉的0.5天-15天內,將帶有獵物種源的葉片或植株莖和葉片的組合物一起接種到新寄主植物上,接種上的獵物為獵物的各蟲態,所述葉片不剪成小塊或很少剪成小塊,其中新寄主植物葉片寬度至少在Icm以上,若寄主植物是菜豆則優選寄主植物葉片平均寬度達到6cm以上時接種,平均每株寄主植物接入的獵物量大于5頭,優選30頭以上,在接種0.1天-10天內移走用于新寄主植物接種用的莖和葉片,其中寄主植物若是豆類則對植株的頂芽處理是不剪或少剪,優選只剪1-2次。
[0008]所述植株莖和葉片的組合物是指用于獵物接種的載體中不單有葉片還有植株莖或莖上的側枝、分枝、須枝。
[0009]所述葉片很少剪成小塊是指葉片全部或部分是完整的,而不完整的部分是在剪切帶有獵物的植株時,可能捎帶誤剪或誤傷葉片所形成的葉片小塊。
[0010]所述頂芽處理是不剪或少剪是指可以完全不剪頂芽或少剪幾次頂芽,而不是一直一旦發現頂芽就及時剪除,需要保留部分頂芽或全部頂芽繼續生長。
[0011]2)瓢蟲、草蛉的飼養:飼養瓢蟲、草蛉的整個飼養室是密封的,但可以透氣,在飼養瓢蟲、草蛉的過程中,無需養蟲籠、無需隔離。
[0012]瓢蟲、草蛉的首次飼養方法:當每株獵物量達到50頭以上時接入瓢蟲、草蛉;獵物和瓢蟲或草蛉的接入比例大于10: 1,優選大于50: 1、小于1000: I ;若寄主植株是豆類則對頂芽處理是不剪或少剪,優選不剪。所述對頂芽處理是不剪或少剪是指可以完全不剪頂芽或少剪幾次頂芽,而不是一直一旦發現頂芽就及時剪除,需要保留部分頂芽或全部頂芽繼續生長。
[0013]下一批次及以后連續飼養瓢蟲、草蛉的方法,飼養方法可以與上述瓢蟲、草蛉的首次飼養方法相同,但優選以下所述飼養方法,具體操作為:待上一批次瓢蟲、草蛉采收后,新的一批帶有獵物、待接種瓢蟲、草蛉的寄主植物不是繼續采用接種瓢蟲、草蛉到寄主植物上的方法大量飼養瓢蟲、草蛉,而是在上一批次瓢蟲、草蛉采收后10天以內、優選I天內,將待接種的寄主植物移入剛采收完瓢蟲或草蛉的飼養室內,放置在飼養架、飼養臺、地面、剛采收完瓢蟲或草蛉剩下的寄主植物種植器具、種植基質或其它能看到瓢蟲或草蛉的各個地方,0.1天-10天后移走上一批次留下的寄主植物種植器具,然后再重新擺放或轉移留下的寄主植物,根據寄主植物上瓢蟲或草蛉的量判定是否直接采收、或再補填部分帶有獵物的寄主植物、或繼續飼養、或再補放部分瓢蟲或草蛉后繼續飼養,但優選不再補放瓢蟲、草蛉。所述寄主植物種植器具是指用于種植寄主植物的盆、盤、容器等,這些器具內填裝有種植基質,寄主植物生長在這些種植基質內。
[0014]3)瓢蟲、草蛉的收集方法:瓢蟲、草蛉飼養量達到采收量時,就可對瓢蟲、草蛉進行采收、收集,收集方法是用剪刀剪下寄主植物,然后將植株莖、枝和葉一起放入收集裝置中,也可單獨剪取寄主植物的葉片或枝葉放入收集裝置中,然后盡快密封收集裝置,再將收集裝置放在合適的空間內,固定放好后即可用于瓢蟲、草蛉各活動蟲態的收集,收集操作是每周檢查、收集I次以上,優選每天檢查、收集I次以上,直至收集管收集不到瓢蟲、草蛉為止,收集管是長度在Im以內、用于收集瓢蟲、草蛉的容器,確保收集不到瓢蟲、草蛉后即可打開收集裝置,挑取植株莖、枝或葉上殘留的瓢蟲、草蛉,挑完后即可清理挑剩下的植株莖、枝或葉。
[0015]其中,所述收集裝置是指用于收集瓢蟲、草蛉的器具,收集裝置可由兩部分組成也可由三部分組成,優選收集裝置由三部分組成,若收集裝置由兩部分組成則包括收集容器和收集管兩部分,收集瓢蟲、草蛉時,收集管直接與收集容器相連,瓢蟲、草蛉是從收集容器內直接爬到收集管內;若收集裝置由三部分組成則包括收集容器、裝在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導管和收集管三部分,收集瓢蟲、草蛉時,收集管直接與收集導管相連,瓢蟲、草蛉是從收集容器內先爬到收集導管內再爬到收集管內。
[0016]所述收集裝置放在合適的空間是指計劃用于瓢蟲、草蛉收集的空間,要求該空間在瓢蟲、草蛉收集時有光無光均可,但在固定收集裝置、檢查更換收集管、清理收集裝置內的植株莖、枝或葉時需要有光。
[0017]所述收集容器是指用于裝填瓢蟲、草蛉及植株莖、枝或葉的部分,收集容器具有0.0Olm3-1m3的容積,收集容器的制造材料必須含有紗網、紗布、布、防蟲網、紙或其它能透氣又能有效阻止瓢蟲、草蛉逃逸的材料,所述紗網、紗布、布、防蟲網、紙或其它能透氣又能有效阻止瓢蟲、草蛉逃逸的材料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兩種或兩種以上混合使用,收集容器還必須具有較好的密封性,能夠盡量保證瓢蟲、草蛉除爬到收集管內以外無法從其它地方爬出,收集容器還具有容易打開和封住的開口,打開開口即可填裝瓢蟲、草蛉及植株莖、枝或葉,封住開口即可密封收集容器。
[0018]所述收集導管是指裝在收集容器上用于瓢蟲、草蛉爬出的通道,瓢蟲、草蛉可以從收集導管裝在收集容器上的那一頭爬出收集容器,再從收集導管與收集管連在一起的那一頭爬進收集管,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導管數為I個或多個,收集導管的長度在Im以內。
[0019]4)瓢蟲、草蛉的包裝方法:利用收集裝置收集到瓢蟲、草蛉后,檢查瓢蟲、草蛉和獵物的量,在確保沒有獵物或幾乎無獵物的情況下才可以直接包裝或先冷藏待需要的時候再包裝,包裝方法是按包裝標準量,將瓢蟲、草蛉各蟲態放入帶有紙屑、紙條、紙制品、蛭石、木屑、麥殼或谷殼的包裝瓶內,然后快速蓋緊瓶蓋,包裝瓶瓶身和瓶蓋能夠完全密封、能夠有效阻止瓢蟲、草蛉逃逸,瓢蟲、草蛉包裝完后即可應用或繼續冷藏,所述包裝瓶瓶蓋帶有透氣孔,透氣孔大小、形狀不固定,但透氣孔需被紙或紗網、紗布、布封住,優選透氣孔被紙封住。所述紙屑、紙條、紙制品、蛭石、木屑、麥殼或谷殼是指瓢蟲、草蛉的包裝介質,各種包裝介質可單獨使用,也可兩種及以上混合使用。
[0020]5)種植基質的處理及重新利用:
[0021]先從獵物或瓢蟲、草蛉的飼養室內移出使用過的種植基質,也可連同使用過的種植器具一起移出飼養室,移出或倒出使用過的種植基質后,放置0.1天以上,使用過的種植基質待達到一定干度后直接過篩或用粉碎機打碎后繼續使用,其中若過篩則篩網大小為0.lcm-lOcm,篩網能允許種植基質通過又能防止寄主植物根、莖、葉或其它雜物通過,寄主植物的根莖葉可在粉碎機內打碎后繼續使用或直接丟棄,過篩后或打碎后留下的種植基質可直接利用或與新種植基質混合使用或添加其它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長的成分,但在利用這些使用過的種植基質前最好經過冷凍、高溫滅蟲滅菌或暴曬處理,以確保種植基質內沒有瓢蟲、草蛉、獵物或其它蟲類、致病菌等。
[0022]本發明不僅提供了獵物、瓢蟲、草蛉的飼養方法,而且還提供了收集瓢蟲、草蛉的方法和包裝瓢蟲、草蛉的方法,以及種植基質的處理和重新利用方法。本發明的優點是能夠節約利用寄主植物資源可以保證寄主植物持續生長持續提供更多的獵物;本發明可以節約人力資源無需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剪取寄主植物及寄主植物上的蚜蟲用于瓢蟲、草蛉的飼喂O
[0023]盡管本發明收集包裝的瓢蟲、草蛉主要是其幼蟲,但本發明同樣能夠實現瓢蟲、草蛉的大量飼養,不僅可為農業害蟲生物防治提供大量的天敵資源,而且還可以節約人力、節約資源、節約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實施例1獵物的飼養方法
[0025]在寄主植物展開第一對真葉的0.5天-15天內,將帶有獵物種源的葉片或植株莖和葉片的組合物一起接種到新寄主植物上,接種上的獵物為獵物的各蟲態,所述葉片不剪成小塊或很少剪成小塊,其中新寄主植物葉片寬度至少在Icm以上,若寄主植物是菜豆則優選寄主植物葉片平均寬度達到6cm以上時接種,平均每株寄主植物接入的獵物量大于5頭,優選30頭以上,在接種后的0.1天-10天內移走用于新寄主植物接種用的植株莖和葉片,其中寄主植物若是豆類則對頂芽處理是不剪或少剪,優選只剪1-2次。
[0026]其中,所述植株莖和葉片的組合物是指用于獵物接種的載體中不單有葉片還有植株莖或莖上的側枝、分枝、須枝;所述葉片很少剪成小塊是指葉片全部或部分是完整的,而不完整的部分是在剪切帶有獵物的植株時,可能捎帶誤剪或誤傷葉片所形成的葉片小塊;所述頂芽處理是不剪或少剪是指可以完全不剪頂芽或少剪幾次頂芽,而不是一直一旦發現頂芽就及時剪除,需要保留部分頂芽或全部頂芽繼續生長。
[0027]實施例2瓢蟲、草蛉的飼養
[0028]飼養瓢蟲、草蛉的整個飼養室是密封的,但可以透氣,在飼養瓢蟲、草蛉的過程中,無需養蟲籠、無需隔離。
[0029]瓢蟲、草蛉的首次飼養方法:當每株獵物量達到50頭以上時接入瓢蟲、草蛉;獵物和瓢蟲、草蛉的接入比例大于10: 1,優選大于50: 1、小于1000: I ;對豆類寄主植株的頂芽處理是不剪或少剪,優選不剪。
[0030]下一批次及以后連續飼養瓢蟲、草蛉的方法,飼養方法可以與上述瓢蟲、草蛉的首次飼養方法相同,但優選以下所述飼養方法,具體操作為:待上一批次瓢蟲、草蛉采收后,新的一批帶有獵物、待接種瓢蟲、草蛉的寄主植物不是繼續采用接種瓢蟲、草蛉到寄主植物上的方法大量飼養瓢蟲、草蛉,而是在上一批次瓢蟲、草蛉采收后10天以內、優選I天內,將待接種的寄主植物移入剛采收完瓢蟲、草蛉的飼養室內,放置在飼養架、飼養臺、地面、剛采收完瓢蟲、草蛉剩下的寄主植物種植器具、種植基質或其它能看到瓢蟲、草蛉的各個地方,
0.1天-10天后移走上一批次留下的寄主植物種植器具,然后再重新擺放或轉移留下的寄主植物,根據寄主植物上瓢蟲、草蛉的量判定是否直接采收、或再補填部分帶有獵物的寄主植物、或繼續飼養、或再補放部分瓢蟲、草蛉后繼續飼養,但優選不再補放瓢蟲、草蛉。其中,所述種植器具是指用于種植寄主植物的盆、盤、容器等,這些器具內填裝有種植基質,寄主植物生長在這些種植基質內。
[0031]實施例3瓢蟲、草蛉的收集方法
[0032]瓢蟲、草蛉飼養量達到采收量時,就可對瓢蟲、草蛉進行采收、收集,收集方法是用剪刀剪下寄主植物,然后將植株莖、枝和葉一起放入收集裝置中,也可單獨剪取寄主植物的葉片或枝葉放入收集裝置中,然后盡快密封收集裝置,再將收集裝置放在合適的空間內,固定放好后即可用于瓢蟲、草蛉各活動蟲態的收集,收集操作是每周檢查、收集I次以上,優選每天檢查、收集I次以上,直至收集管收集不到瓢蟲、草蛉為止,收集管是長度在Im以內、用于收集瓢蟲、草蛉的容器,確保收集不到瓢蟲、草蛉后即可清理收集裝置內的植株莖、枝或葉。
[0033]其中,所述收集裝置是指用于收集瓢蟲、草蛉的器具,收集裝置可由兩部分組成也可由三部分組成,優選收集裝置由三部分組成,若收集裝置由兩部分組成則包括收集容器和收集管兩部分,收集瓢蟲、草蛉時,收集管直接與收集容器相連,瓢蟲、草蛉是從收集容器內直接爬到收集管內;若收集裝置由三部分組成則包括收集容器、裝在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導管和收集管三部分,收集瓢蟲、草蛉時,收集管直接與收集導管相連,瓢蟲、草蛉是從收集容器內先爬到收集導管內再爬到收集管內;
[0034]所述收集裝置放在合適的空間是指計劃用于瓢蟲、草蛉收集的空間,要求該空間在瓢蟲、草蛉收集時有光無光均可,但在固定收集裝置、檢查更換收集管、清理收集裝置內的植株莖、枝或葉時需要有光,收集室溫度在15°C -45°C、濕度在30% -100%之間;
[0035]所述收集容器是指用于裝填瓢蟲、草蛉及植株莖、枝或葉的部分,收集容器具有
0.0Olm3-1m3的容積,其表面積10%以上是由紗網、紗布、布、防蟲網或紙組成,收集容器還必須具有較好的密封性,能夠盡量保證瓢蟲、草蛉爬到收集管內以外無法從其它地方爬出,收集容器還具有容易打開和封住的開口,打開開口即可填裝瓢蟲、草蛉及植株莖、枝或葉,封住開口即可密封收集容器;
[0036]所述收集導管是指裝在收集容器上用于瓢蟲、草蛉爬出的通道,瓢蟲、草蛉可以從收集導管裝在收集容器上的那一頭爬出收集容器,再從收集導管與收集管連在一起的那一頭爬進收集管,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導管數為I個或多個,收集導管的長度在Im以內。
[0037]實施例4瓢蟲、草蛉的包裝方法:
[0038]利用收集裝置收集到瓢蟲、草蛉后,檢查瓢蟲、草蛉和獵物的量,在確保沒有獵物或幾乎無獵物的情況下才可以直接包裝或先冷藏待需要的時候再包裝,包裝方法是按包裝標準量,將瓢蟲、草蛉各蟲態放入帶有紙屑、紙條、紙制品、蛭石、木屑、麥殼或谷殼的包裝瓶內,然后快速蓋緊瓶蓋,包裝瓶瓶身和瓶蓋能夠完全密封、能夠有效阻止瓢蟲、草蛉逃逸,瓢蟲、草蛉包裝完后即可應用或繼續冷藏,所述包裝瓶瓶蓋帶有透氣孔,透氣孔大小、形狀不固定,但透氣孔需被紙或紗網、紗布、布封住,優選透氣孔被紙封住。所述紙屑、紙條、紙制品、蛭石、木屑、麥殼或谷殼是指瓢蟲、草蛉的包裝介質,各種包裝介質可單獨使用,也可兩種及以上混合使用。
[0039]實施例5種植基質的處理及重新利用
[0040]先從獵物或瓢蟲、草蛉飼養室內移出使用過的種植基質,也可連同使用過的種植器具一起移出飼養室,移出或倒出使用過的種植基質后,放置0.1天以上,使用過的種植基質待達到一定干度后直接過篩或用粉碎機打碎后繼續使用,其中若過篩則篩網大小為
0.lcm-lOcm,篩網能允許種植基質通過又能防止寄主植物根、莖、葉或其它雜物通過,寄主植物的根莖葉可在粉碎機內打碎后繼續使用或直接丟棄,過篩后或打碎后留下的種植基質可直接利用或與新種植基質混合使用或添加其它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長的成分,但在利用這些使用過的種植基質前最好經過冷凍、高溫滅蟲滅菌或暴曬處理,以確保種植基質內沒有瓢蟲、草蛉、獵物或其它蟲類、致病菌等。其中,所述種植器具是指用于種植寄主植物的盆、盤、容器等,這些器具內填裝有種植基質,寄主植物生長在這些種植基質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先利用寄主植物飼養葉螨、蚜蟲,再利用所飼養的獵物飼養瓢蟲、草蛉的方法,所述瓢蟲、草蛉可單獨飼養,也可混合飼養,具體關鍵操作步驟為: .1)獵物的飼養:在寄主植物展開第一對真葉的0.5天-15天內,將帶有獵物種源的葉片或植株莖和葉片的組合物一起接種到新寄主植物上,接種上的獵物為獵物的各蟲態,所述葉片不剪成小塊或很少剪成小塊,其中新寄主植物葉片寬度至少在Icm以上,若寄主植物是菜豆則優選寄主植物葉片平均寬度達到6cm以上時接種,平均每株寄主植物接入的獵物量大于5頭,優選30頭以上,在接種0.1天-10天內移走用于新寄主植物接種用的莖和葉片,其中寄主植物若是豆類則對植株的頂芽處理是不剪或少剪,優選只剪1-2次。 . 2)瓢蟲、草蛉的飼養:飼養瓢蟲、草蛉的整個飼養室是密封的,但可以透氣,在飼養瓢蟲、草蛉的過程中,無需養蟲籠、無需隔離。 瓢蟲、草蛉的首次飼養方法:當每株獵物量達到50頭以上時接入瓢蟲、草蛉;獵物和瓢蟲或草蛉的接入比例大于10: 1,優選大于50: 1、小于1000: I ;寄主植物若是豆類則對寄主植株的頂芽處理是不剪或少剪,優選不剪。 下一批次及以后連續飼養瓢蟲、草蛉的方法,飼養方法可以與上述瓢蟲、草蛉的首次飼養方法相同,但優選以下所述飼養方法,具體操作為:待上一批次瓢蟲、草蛉采收后,新的一批帶有獵物、待接種瓢蟲、草蛉的寄主植物不是繼續采用接種瓢蟲、草蛉到寄主植物上的方法大量飼養瓢蟲、草蛉,而是在上一批次瓢蟲、草蛉采收后10天以內、優選I天內,將待接種的寄主植物移入剛采收完瓢蟲或草蛉的飼養室內,放置在飼養架、飼養臺、地面、剛采收完瓢蟲或草蛉剩下的寄主植物種植器具、種植基質或其它能看到瓢蟲或草蛉的各個地方,0.1天-10天后移走上一批次留下的寄主植物種植器具,然后再重新擺放或轉移留下的寄主植物,根據寄主植物上瓢蟲或草蛉的量判定是否直接采收、或再補填部分帶有獵物的寄主植物、或繼續飼養、或再補放部分瓢蟲或草蛉后繼續飼養,但優選不再補放瓢蟲、草蛉。 . 3)瓢蟲、草蛉的收集方法:瓢蟲、草蛉飼養量達到采收量時,就可對瓢蟲、草蛉進行采收、收集,收集方法是用剪刀剪下寄主植物,然后將植株莖、枝和葉一起放入收集裝置中,也可單獨剪取寄主植物的葉片或枝葉放入收集裝置中,然后盡快密封收集裝置,再將收集裝置放在合適的空間內,固定放好后即可用于瓢蟲、草蛉各活動蟲態的收集,收集操作是每周檢查、收集I次以上,優選每天檢查、收集I次以上,直至收集管收集不到瓢蟲、草蛉為止,收集管是長度在Im以內、用于收集瓢蟲、草蛉的容器,確保收集不到瓢蟲、草蛉后即可打開收集裝置,挑取植株莖、枝或葉上殘留的瓢蟲、草蛉,挑完后即可清理挑剩下的植株莖、枝或葉。 . 4)瓢蟲、草蛉的包裝方法:利用收集裝置收集到瓢蟲、草蛉后,檢查瓢蟲、草蛉和獵物的量,在確保沒有獵物或幾乎無獵物的情況下才可以直接包裝或先冷藏待需要的時候再包裝,包裝方法是按包裝標準量,將瓢蟲、草蛉各蟲態放入帶有紙屑、紙條、紙制品、蛭石、木屑、麥殼或谷殼的包裝瓶內,然后快速蓋緊瓶蓋,包裝瓶瓶身和瓶蓋能夠完全密封、能夠有效阻止瓢蟲、草蛉逃逸,瓢蟲、草蛉包裝完后即可應用或繼續冷藏,所述包裝瓶瓶蓋帶有透氣孔,透氣孔大小、形狀不固定,但透氣孔需被紙或紗網、紗布、布封住,優選透氣孔被紙封住。 .5)種植基質的處理及重新利用: 先從獵物或瓢蟲、草蛉的飼養室內移出使用過的種植基質,也可連同使用過的種植器具一起移出飼養室,移出或倒出使用過的種植基質后,放置0.1天以上,使用過的種植基質待達到一定干度后直接過篩或用粉碎機打碎后繼續使用,其中若過篩則篩網大小為.0.lcm-lOcm,篩網能允許種植基質通過又能防止寄主植物根、莖、葉或其它雜物通過,寄主植物的根莖葉可在粉碎機內打碎后繼續使用或不再利用,過篩后或打碎后留下的種植基質可直接利用或與新種植基質混合使用或添加其它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長的成分,但在利用這些使用過的種植基質前最好經過冷凍、高溫滅蟲滅菌或暴曬處理,以確保種植基質內沒有瓢蟲、草蛉、獵物或其它蟲類、致病菌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利用寄主植物飼養葉螨、蚜蟲是指寄主植物可單獨飼養葉螨或蚜蟲,也可飼養兩種獵物的混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植株莖和葉片的組合物是指用于獵物接種的載體中不單有葉片還有植株莖或莖上的側枝、分枝、須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葉片很少剪成小塊是指葉片全部或部分是完整的,而不完整的部分是在剪切帶有獵物的植株時,可能捎帶誤剪或誤傷葉片所形成的葉片小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頂芽處理是不剪或少剪是指可以完全不剪頂芽或少剪幾次頂芽,而不是一直一旦發現頂芽就及時剪除,需要保留部分頂芽或全部頂芽繼續生長。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寄主植物種植器具是指用于種植寄主植物的盆、盤、容器等,這些器具內填裝有種植基質,寄主植物生長在這些種植基質內。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裝置是指用于收集瓢蟲、草蛉的器具,收集裝置可由兩部分組成也可由三部分組成,優選收集裝置由三部分組成,若收集裝置由兩部分組成則包括收集容器和收集管兩部分,收集瓢蟲、草蛉時,收集管直接與收集容器相連,瓢蟲、草蛉是從收集容器內直接爬到收集管內;若收集裝置由三部分組成則包括收集容器、裝在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導管和收集管三部分,收集瓢蟲、草蛉時,收集管直接與收集導管相連,瓢蟲、草蛉是從收集容器內先爬到收集導管內再爬到收集管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裝置放在合適的空間是指計劃用于瓢蟲、草蛉收集的空間,要求該空間在瓢蟲、草蛉收集時有光無光均可,但在固定收集裝置、檢查更換收集管、清理收集裝置內的植株莖、枝或葉時需要有光。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紙屑、紙條、紙制品、蛭石、木屑、麥殼或谷殼是指瓢蟲、草蛉的包裝介質,各種包裝介質可單獨使用,也可兩種及以上混合使用。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容器是指用于裝填瓢蟲、草蛉及植株莖、枝或葉的部分,收集容器具有0.0Olm3-1m3的容積,收集容器的制造材料必須含有紗網、紗布、布、防蟲網、紙或其它能透氣又能有效阻止瓢蟲、草蛉逃逸的材料,所述紗網、紗布、布、防蟲網、紙或其它能透氣又能有效阻止瓢蟲、草蛉逃逸的材料可以單獨使用也可兩種或兩種以上混合使用,收集容器還必須具有較好的密封性,能夠盡量保證瓢蟲、草蛉除爬到收集管內以外無法從其它地方爬出,收集容器還具有容易打開和封住的開口,打開開口即可填裝瓢蟲、草蛉及植株莖、枝或葉,封住開口即可密封收集容器。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人工大量生產瓢蟲、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導管是指裝在收集容器上用于瓢蟲、草蛉爬出的通道,瓢蟲、草蛉可以從收集導管裝在收集容器上的那一頭爬出收集容器,再從收集導管與收集管連在一起的那一頭爬進收集管,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導管數為I個或多個,收集導管的長度在Im以內。
【文檔編號】A01K67/033GK104222009SQ201310254256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1日
【發明者】王伯明 申請人: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