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旱冬瓜輕基質網袋育苗方法

文檔序號:219157閱讀:712來源:國知局
一種旱冬瓜輕基質網袋育苗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出一種旱冬瓜輕基質網袋育苗方法,包括基質原料選擇與配制,網袋生產與處理,網袋苗培育,選用發酵鋸末:草煤土:煙囪灰:菌棒:珍珠巖=4:2:2:1:1的體積比進行配制基質,利用網袋育苗技術,具有空氣修根,根系發育好;重量輕、包裝、運輸方便,造林功效高,網袋可自行分解,無環境污染;帶育苗容器及基質移栽,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長速度快;容器生產機械化完成,速度快、節省勞力等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旱冬瓜羥基質網袋育苗方法【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栽培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旱冬瓜羥基質網袋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0002]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 D.Don),又名蒙自棺木(中國樹木分類學),尼泊爾棺木(中國植物志),冬瓜樹(云南),為樺木科榿木屬大喬木,高約18米,胸徑I米;旱冬瓜材質細,紋理直,木紋清晰,供制家具、器皿,如制作茶葉包裝盒,無氣味;樹皮含單寧入藥可消炎止血;根具根瘤菌,寄生固氮細菌,葉為優質綠肥,可改良土壤,為山地增肥,適用于林農間作;旱冬瓜林群落的抗徑流能力和抗土壤侵蝕能力較強,可以作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的主要造林樹種。早冬瓜生長迅速,適應性廣,砍伐后伐樁萌芽力強,具有良好的天然更新和萌蘗更新能力,可用荒山綠化樹種。旱冬瓜可與多種針葉樹種混交,對于改變純林結構,增加養分還田量,促進目的樹種的生長,減少病蟲害及增強各種防護性能有重要作用,是營建生態林、用材林等多功能林的優良樹種。
[0003]然而傳統的旱冬瓜塑料營養袋育苗方法,存在如下的主要技術缺點:
[0004]1、苗木根系互相纏繞,窩根現象嚴重,根系不發達、苗木質量不高,緩苗期長,抗逆性差;
[0005]2、裝袋工作效率低,育苗速度慢;
[0006]3、重量重,運輸成本高;
[0007]4、剝袋種植,污染環境。其次,土球松散易損傷根系,造林成活率偏低;
[0008]5、基質配制不合理,容器類型單一,管理粗放,不注重種子的質量和先進育苗技術的應用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9]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一種旱冬瓜羥基質網袋育苗方法,具有空氣修根,根系發育好;重量輕、包裝、運輸方便,提高造林功效等優點;帶育苗容器及基質移栽,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長速度快;容器生產機械化完成,速度快、節省勞力等優點。
[0010]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0011]一種旱冬瓜羥基質網袋育苗方法,包括:
[0012]步驟一、基質原料選擇與配制
[0013]選擇鋸末、草煤土、煙囪灰、食用菌菌棒、珍珠巖作為基質原料,將鋸末置于室外自然堆放2年,腐熟發酵后,與草煤土、煙?灰、菌棒、珍珠巖經晾曬,粉碎后過0.3-0.4_篩眼
[0014]后按照發酵鋸末:草煤土:煙囪灰:菌棒:珍珠巖=4:2:2:1:1的體積比進行配制,并用基質攪拌機將基質攪拌均勻;
[0015]步驟二、網袋生產與處理
[0016]按照所配基質利用網袋生產機生產直徑為4.5厘米基質網袋,將基質網袋放入5%。高錳酸鉀的水池中浸泡12小時后將其撈起,用切割機將網袋切成長度均等的袋子裝箱備用;
[0017]步驟三、網袋苗培育
[0018]①播種和苗期管理
[0019]播種前苗床先澆透水,將種子均勻的撒播于苗床上,播后立即噴霧澆水,然后搭建塑料薄膜小棚以保溫,其上用透光度70%的遮蔭網覆蓋;播種7天后旱冬瓜種子開始發芽;當幼苗大量出土時適時控水,采取少量多次的噴霧澆水方法;芽苗出齊后每10天噴施一次沼液,同時噴施多菌靈藥液,以防止病害的發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盡的原則;
[0020]②移植
[0021]旱冬瓜幼苗長出2-3片片真葉時移栽,平均高1.5cm ;移植前先將袋子澆透水,待基質達到90%的含水率即可將芽苗移入袋中;[0022]芽苗要先淋足水后再起苗;起苗時必須注意盡量多帶土和保持根系的完整性,移植時用左手輕輕握住一株幼苗,右手用小木棒在袋中央插一小孔,然后將幼苗根系完全垂直地放入穴內,右手用木棒將穴一側的基質壓實,移植完后及時澆水;用竹片搭建50~60cm塑料拱棚以保溫保溫,在距地面1.5~1.Sm高度搭建透光度60%的遮蔭棚。
[0023]③移植后的管理
[0024]移植后的一周內特別注意加強對水分的管理,切忌讓幼苗出現缺水導致幼苗死亡;做到2d澆I次透水,如遇特別高溫、干燥天氣每天澆I次透水;袋苗成活后做好澆水、除草、施肥工作;除草盡量做到除早、除小,避免雜草影響小苗生長,嚴禁使用除草劑進行除草;追肥可與澆水相結合進行,以15~20d噴施I次沼液促使幼苗生長;追肥應少量多次進行;苗木出圃前,逐漸控水控肥,分期將遮蔭網拆除,促使苗木進一步木質化。
[0025]所述步驟一在基質攪拌中用醋酸中和處理,將基質PH值調整為5.5-7。
[0026]所述步驟二中切割后的網袋長度為8CM。
[0027]所述步驟三①播種和苗期管理中,防止病害發生的具體方法為:每隔一周用50%的多菌靈可濕粉劑噴施一次,如出現病害則每天噴施藥I次,嚴重時每天2次,早晚各I次。
[0028]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采用羥基質網袋育苗,空氣修根,根系發育好;重量輕、包裝、運輸方便,造林功效高,基質網袋可自行分解,無環境污染;具有帶育苗容器及基質移栽,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長速度快;容器生產機械化完成,速度快、節省勞力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40天苗齡出圃前本發明旱冬瓜羥基質網袋苗與常規袋苗的長勢圖。
[0030]圖2為40天苗齡出圃造林兩個月后本發明旱冬瓜羥基質網袋苗與常規袋苗的根系長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2]一種旱冬瓜羥基質網袋育苗方法,包括:
[0033]步驟一、基質原料選擇與配制[0034]選擇鋸末、草煤土、煙囪灰、食用菌菌棒、珍珠巖作為基質原料,將鋸末置于室外自然堆放2年,腐熟發酵后,與草煤土、煙?灰、菌棒、珍珠巖經晾曬,粉碎后過0.3-0.4_篩眼后按照發酵鋸末:草煤土:煙囪灰:菌棒:珍珠巖=4:2:2:1:1的體積比進行配制,并用基質攪拌機將基質攪拌均勻;
[0035]步驟二、網袋生產與處理
[0036]按照所配基質利用網袋生產機生產直徑為4.5厘米基質網袋,將基質網袋放入5%。高錳酸鉀的大池子中浸泡12小時后將其撈起,用切割機將網袋切成長度均等的袋子裝禮備用;
[0037]步驟三、網袋苗培育
[0038]①播種和苗期管理
[0039]播種前苗床先澆透水,將種子均勻的撒播于苗床上,播后立即噴霧澆水,然后搭建塑料薄膜小棚以保溫,其上用透光度70%的遮蔭網覆蓋;播種7天后旱冬瓜種子開始發芽;當幼苗大量出土時適時控水,采取少量多次的噴霧澆水方法;芽苗出齊后每10天噴施一次沼液,同時噴施多菌靈藥液,以防止病害的發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盡的原則;
[0040]②移植
[0041]旱冬瓜幼苗長出2-3片片真葉時移栽,平均高1.5cm ;移植前先將袋子澆透水,待基質達到90%的含水率即可將芽苗移入袋中;
[0042]芽苗要先淋足水后再起苗;起苗時必須注意盡量多帶土和保持根系的完整性,移植時用左手輕輕握住一株幼苗,右手 用小木棒在袋中央插一小孔,然后將幼苗根系完全垂直地放入穴內,右手用木棒將穴一側的基質壓實,移植完后及時澆水;用竹片搭建50~60cm塑料拱棚以保溫保溫,在距地面1.5~1.8m高度搭建透光度60%的遮蔭棚。
[0043]③移植后的管理
[0044]移植后的一周內特別注意加強對水分的管理,切忌讓幼苗出現缺水導致幼苗死亡;做到2d澆I次透水,如遇特別高溫、干燥天氣每天澆I次透水;袋苗成活后做好澆水、除草、施肥工作;除草盡量做到除早、除小,避免雜草影響小苗生長,嚴禁使用除草劑進行除草;追肥可與澆水相結合進行,以15~20d噴施I次沼液促使幼苗生長;追肥應少量多次進行;苗木出圃前,逐漸控水控肥,分期將遮蔭網拆除,促使苗木進一步木質化。
[0045]所述步驟一在基質攪拌中用醋酸中和處理,將基質PH值調整為5.5-7。
[0046]所述步驟二中切割后的網袋長度為8CM。
[0047]所述步驟三①播種和苗期管理中,防止病害發生的具體方法為:每隔一周用50%的多菌靈可濕粉劑噴施一次,如出現病害則每天噴施藥I次,嚴重時每天2次,早晚各I次。
[0048]表1:出圃前,旱冬瓜苗生長指標調查數據對比:
[0049]
【權利要求】
1.一種旱冬瓜羥基質網袋育苗方法,包括: 步驟一、基質原料選擇與配制 選擇鋸末、草煤土、煙?灰、食用菌菌棒、珍珠巖作為基質原料,將鋸末置于室外自然堆放2年,腐熟發酵后,與草煤土、煙?灰、菌棒、珍珠巖經晾曬,粉碎后過0.3-0.4_篩眼,后按照發酵鋸末:草煤土:煙囪灰:菌棒:珍珠巖=4:2:2:1:1的體積比進行配制,并用基質攪拌機將基質攪拌均勻; 步驟二、網袋生產與處理 按照所配基質利用網袋生產機生產直徑為4.5厘米基質網袋,將基質網袋放入5%。高錳酸鉀的水池中浸泡12小時后將其撈起,用切割機將網袋切成長度均等的袋子裝箱備用; 步驟三、網袋苗培育 ①播種和苗期管理 播種前苗床先澆透水,將種子均勻的撒播于苗床上,播后立即噴霧澆水,然后搭建塑料薄膜小棚以保溫,其上用透光度70%的遮蔭網覆蓋;播種7天后旱冬瓜種子開始發芽;當幼苗大量出土時適時控水,采取少量多次的噴霧澆水方法;芽苗出齊后每10天噴施一次沼液,同時噴施多菌靈藥液,以防止病害的發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盡的原則; ②移植 旱冬瓜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移栽,平均高1.5cm ;移植前先將袋子澆透水,待基質達到90%的含水率即可將芽苗移入袋中; 芽苗要先淋足水后再起苗;起苗時必須注意盡量多帶土和保持根系的完整性,移植時用左手輕輕握住一株幼苗,右手用小木棒在袋中央插一小孔,然后將幼苗根系完全垂直地放入穴內,右手用木棒將穴一側的基質壓實,移植完后及時澆水;用竹片搭建50~60cm塑料拱棚以保溫保溫,在距地面1.5~1.Sm高度搭建透光度60%的遮蔭棚; ③移植后的管理 移植后的一周內特別注意加強對水分的管理,切忌讓幼苗出現缺水導致幼苗死亡;做到2d澆I次透水,如遇特別高溫、干燥天氣每天澆I次透水;袋苗成活后做好澆水、除草、施肥工作;除草盡量做到除早、除小,避免雜草影響小苗生長,嚴禁使用除草劑進行除草;追肥可與澆水相結合進行,以15~20d噴施I次沼液促使幼苗生長;追肥應少量多次進行;苗木出圃前,逐漸控水控肥,分期將遮蔭網拆除,促使苗木進一步木質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旱冬瓜羥基質網袋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在基質攪拌中用醋酸中和處理,將基質PH值調整為5.5-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旱冬瓜羥基質網袋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切割后的網袋長度為8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旱冬瓜羥基質網袋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①播種和苗期管理中,防止病害發生的具體方法為:每隔一周用50%的多菌靈可濕粉劑噴施一次,如出現病害則每天噴施藥I次,嚴重時每天2次,早晚各I次。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503682SQ201310463460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9日
【發明者】盧靖, 余貴湘, 徐保燕, 楊正華, 董詩凡, 段兆梅, 李斌, 邵維治, 李木東, 張恩向 申請人:德宏州林業科學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