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親本選擇與培育、雜交繁殖和雜交魚苗培育,受精卵脫膜完成后,及時取出PVC管,脫膜后3天,魚苗卵黃囊消失,魚苗能平游時,開始開口攝食小型浮游生物餌料,以輪蟲、枝角類為主,水中至少保持10個/ml左右的適口餌料。出膜10天后,游動活躍,此時要補充一些橈足類、鹵蟲等大型浮游動物,并適當增加投喂量,水中要保持15個/ml以上的適口餌料。魚苗達1公分時,按照每畝3~5萬尾轉入事先己培養好生物餌料的苗種培育池,并在池塘內設點增投小雜魚漿或豆餅粉,日投飼量占魚體重的5%左右。投喂次數為上下午各1次。本發明的雜交仔魚培育成幼魚的平均成活率達到85%以上,高于親本自交的培苗成活率。
【專利說明】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用魚繁殖育種方法,尤其是魚類雜交育種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河)11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雜交育種是最經典的育種方法。不同類型的親本進行雜交,可以獲得基因的重新組合且類型豐富的雜交后代,有些類型可能是雙親優良性狀的組合,也可能出現超雙親的優良性狀。在漁業上,雜種優勢的利用己成為提高漁業產量的重要途徑。
[0003]河川沙塘體(Odontobutispotamophila Giinther)屬于S盧形目(Perciformes)、鍛虎魚亞目(Gobioidei)、塘鱧科(Eleotridae),沙塘鱧屬(Odontobutis),分布于中國長江中下游及其支流、錢塘江水系和閩江水系等。其含肉量高,肉質細膩,肉味鮮美,深受人們喜愛,是一種很有開發前景的小型經濟魚類。河川沙塘鱧生長速度快。
[0004]鴨綠沙塘體(Odontobutis yaluensis)屬于S盧形目(Perciformes)、鍛虎魚亞目(Gobioidei )、塘鱧科(Eleotridae )、沙塘鱧屬(Odontobutis),是我國特有的品種,僅分布于遼河東部山區支流太子河、鴨綠江中下游及其支流、大洋河和遼東半島碧流河。鴨綠沙塘鱧個體小,自然資源量少,生長速度慢,抗寒性強。
[0005]上述二種魚類為我國南北方的重要經濟魚類,因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在我國具有成熟的消費市場。我國自21世紀初開始進行該兩種魚類的人工繁殖和馴養,并取得成功,并在江蘇、遼寧等 省開始推廣養殖。為了進一步優化該兩種魚類養殖性能結構,利用雜交育種技術將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進行遠緣雜交,進行魚類基因的重組,可望獲得具有生長快、抗病能力強且肉質優的雜交種,提高單位產量、養殖效益。
[0006]據 申請人:所知,目前尚未見有關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育種方面的技術報道。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雜交育種技術,研究開發一種具有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雙親優良性狀或超雙親優良性狀的雜交養殖新品,從而為生產實踐服務。
[0008]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1)親本選擇與培育
在繁殖前一年的秋季,選擇2足齡以上、雄魚體重75g以上、雌魚體重50g以上的河川沙塘鱧和2足齡以上、雄魚體重50g以上、雌魚體重40g以上的鴨綠沙塘鱧作為雜交繁育親本,放養于池塘內進行強化培育,培育期間投喂活餌料魚蝦作為餌料,并定期沖水促使性腺成熟;
2)雜交繁殖 ①人工催產當池塘水溫穩定在18°C以上時,可以開始選擇腹部膨大柔軟、生殖突微紅的2冬齡以上的河川沙塘鱧或鴨綠沙塘鱧雌魚和體表黏液多、手感光滑的的2冬齡以上的鴨綠沙塘鱧和河川沙塘鱧雄魚進行人工催產,催產藥物包括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2號(LRH-A2)、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馬來酸地歐酮(DOM),激素用量雄魚為雌魚的50%,催產方法按一針注射。
[0009]②產卵
激素注射完按雌:雄=1: 1的配組放入產卵池中,控制催產池水溫達到24°c,保持微流水,刺激親魚發情。同時,在催產池內放置洗凈的PVC管作為產卵巢穴。注射后的親魚入池后會自行選擇巢穴和自行配對,大約24~48小時后便會在PVC管中自行產卵,產出的卵成片附著于PVC管壁上。
[0010]③雜交受精卵孵化管理
沙塘鱧受精卵淡黃色、橢圓形,卵膜透明,一端具一族粘膜絲附著于PVC管壁上。產卵后,將附有魚卵的PVC管移至有清水的水池中孵化。受精卵孵化采用靜水沖氣孵化,靜水孵化水溫控制在27~28°C,受精卵經過72小時左右的孵化,將魚巢上壞死卵剔除,并進行換池,避免壞死卵在脫膜過程中滋生水霉和污染孵化用水;受精卵孵化前和孵化每隔24小時時要用藥物浸泡消毒;
3)雜交魚苗培育
受精卵脫膜完成后,及時取出PVC管,脫膜后3天,魚苗卵黃囊消失,魚苗能平游時,開始開口攝食小型浮游生物餌料,以輪蟲、枝角類為主,水中至少保持10個/ml左右的適口餌料。出膜10天后,游動活躍,此時要補充一些橈足類、鹵蟲等大型浮游動物,并適當增加投喂量,水中要保持15個/ml以上的適口餌料。魚苗達I公分時,按照每畝3~5萬尾轉入事先己培養好生物餌料的苗種培育池,并在池塘內設點增投小雜魚漿或豆餅粉,日投飼量占魚體重的5%左右。投喂次數為上下午各I次。
[0011]親魚培育按照每畝150~200kg放養,開春后開始每隔10~15天沖水一次,每次I~2小時。
[0012]采用混合激素催產,催產劑量為每千克河川沙塘鱧雌魚18~20 μg(LRH-A2)+300~400IU (HCG) +5~8mg (DOM),每千克鴨綠沙塘鱧雌魚16~18μ g (LRH-A2)+300~350IU(HCG)+5 ~6mg(DOM)。
[0013]激素注射完24小時后,開始檢查產卵情況。
[0014]孵化前和孵化過程用5ppm聚維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秒鐘,靜水孵化池水深為60 ~80cm。
[0015]脫膜時間隨孵化用水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孵化過程中需嚴格控制水溫,水溫需控制在27~28°C,受精卵孵化72小時左右換池,換池時二池水溫差小于土 1°C。
[0016]投喂給雜交魚苗開口的浮游生物餌料為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隨著魚體增大逐漸改變投喂品種,直至馴食轉化為攝食適口餌料魚蝦。
[0017]雜交配組按照河川沙塘鱧(♀)X鴨綠沙塘鱧(♂)或鴨綠沙塘鱧(♀)X河川沙塘鱧(♂ )進行。
[001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雜交仔魚培育成幼魚的平均成活率達到85%以上,略高于親本自交的培苗成活率,初步分析是由于雜交苗活力強,開口攝食能力和避敵能力強,且個體發育較同步,較少出現大吃小的相殘現象,因此最終的育苗成活率高于親本自交。
[0019]本發明的遠緣雜交組合繁育過程中催產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種培育成活率與該二種魚類自交結果基本一致,其雜交組合完全可以適用于大規模雜交苗種生產。
[0020]雜交組合表現的經濟性狀如攝食能力、生長速度和抗病能力均比自交子代表現優越,該組合為經濟雜交組合,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2]一種河)11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親本選擇與培育
2011年的秋季,選擇2足齡以上且無病無傷、雄魚體重75g以上、雌魚體重50g以上的河川沙塘鱧和2足齡以上且無病無傷、雄魚體重50g以上、雌魚體重40g以上的鴨綠沙塘鱧各作為雜交繁育親本,雌雄魚比例為1:1配組放入產卵池中,每畝放養150~200kg,池塘水深1.5米,培育期間投喂配餌料魚蝦,3月初開始每隔10天沖水一次,每次I~2小時,促使性腺成熟;
2、雜交繁殖 I)人工催產
2012年、2013年3月下旬~4月,投放地籠選擇腹部膨大柔軟、生殖孔微紅的雌魚和生殖突微紅的雄魚進行人工催產,催 產水溫24°C,催產藥物和劑量:每千克河川沙塘鱧雌魚18 ~20 μδ (LRH-A2) +300 ~400IU (HCG) +5 ~8mg (DOM),每千克鴨綠沙塘鱧雌魚 16 ~18μg(LRH-A2) +300~350IU(HCG)+5~6mg(DOM)。雄魚劑量為雌魚的50%,催產方式采用一針胸腔注射,將催產過的雌雄魚按1:1配組放入產卵池中。
[0023]2)產卵
激素注射完按雌:雄=1: I的配組放入產卵池中,控制催產池水溫達到24°c,保持微流水,刺激親魚發情。同時,在催產池內放置洗凈的PVC管作為產卵巢穴。注射后的親魚入池后會自行選擇巢穴和自行配對,產卵效應期與時間有密切聯系,水溫24°C左右時,效應期為24~48小時;雌魚達效應期時開始檢查親魚是否產卵,大約24~48小時后檢查PVC管;產出的卵成片附著于PVC管壁上。
[0024]3)孵化管理
沙塘鱧受精卵淡黃色、橢圓形,卵膜透明,一端具一族粘膜絲附著于PVC管壁上。產卵后,將附有魚卵的瓦片移至有清水的水池中孵化。受精卵孵化可采用靜水沖氣孵化,靜水孵化水溫控制在27~28°C,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孵化率。受精卵經過72小時左右的孵化,將魚巢上壞死卵剔除,并進行換池,避免壞死卵在脫膜過程中滋生水霉和污染孵化用水;孵化缸孵化時,水流速度控制在能將卵沖起而不落缸底;受精卵孵化前和孵化24小時時要用5ppm聚維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秒鐘防治水霉病的發生;靜水孵化池(單池5~6m。)水深控制在60~80cm ;脫膜時間隨孵化用水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需控制水溫達27°C,受精卵孵化72小時左右換池,換池時二池水溫差小于土 1°C ;
3、雜交魚苗培育受精卵脫膜完成后,及時取出PVC管,并在孵化池進行前期培育,剛脫膜的魚苗全長
3.2mm,全身透明,體表有小的黑斑紋,魚苗沉積在池底,脫膜后3天,卵黃囊消失,魚苗開始平游,此時魚苗開始開口,雜交魚開口的餌料為輪蟲、小型枝角類和橈足類,所以此時必須從餌料塘用80~100目的浮游生物網撈取這些浮游動物并用40目篩絹過濾后小型動物投喂給魚苗攝食,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浮游生物投喂7天后,魚苗即可長至Icm左右,此時按照每畝3~5萬尾轉入事先己培養好生物餌料的苗種培育池(一般放養前7~10天潑灑豆漿),下池一星期后在池塘內投放適口餌料魚蝦,以保證充足的餌料。
[0025]本發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 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權利要求】
1.一種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1)親本選擇與培育 在繁殖前一年的秋季,選擇2足齡以上、雄魚體重75g以上、雌魚體重50g以上的河川沙塘鱧和2足齡以上、雄魚體重50g以上、雌魚體重40g以上的鴨綠沙塘鱧作為雜交繁育親本,放養于池塘內進行強化培育,培育期間投喂活餌料魚蝦作為餌料,并定期沖水促使性腺成熟; 2)雜交繁殖 ①人工催產 當池塘水溫穩定在18°C以上時,可以開始選擇腹部膨大柔軟、生殖突微紅的2冬齡以上的河川沙塘鱧或鴨綠沙塘鱧雌魚和體表黏液多、手感光滑的2冬齡以上的鴨綠沙塘鱧或河川沙塘鱧雄魚進行人工催產,催產藥物包括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2號(LRH-A2)、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馬來酸地歐酮(DOM),激素用量雄魚為雌魚的50%,催產方法是一針注射; ②產卵 激素注射完按雌:雄=1: I的配組放入產卵池中,控制催產池水溫達到24°C,保持微流水,刺激親魚發情;2.同時,在催產池內放置洗凈的PVC管作為產卵巢穴;注射后的親魚入池后會自行選擇巢穴和自行配對,大約24~48小時后便會在PVC管中自行產卵,產出的卵成片附著于PVC管壁上; ③孵化管理 沙塘鱧受精卵淡黃色、橢圓形,卵膜透明,一端具一族粘膜絲附著于PVC管壁上;產卵后,將附有魚卵的PVC管移至有清水的水池中孵化;受精卵孵化采用靜水沖氣孵化,靜水孵化水溫控制在27~28°C,受精卵經過72小時左右的孵化,將魚巢上壞死卵剔除,并進行換池,避免壞死卵在脫膜過程中滋生水霉和污染孵化用水;受精卵孵化前和孵化24小時時要用藥物浸泡消毒; 3)雜交魚苗培育 受精卵脫膜完成后,及時取出PVC管,脫膜后3天,魚苗卵黃囊消失,魚苗能平游時,開始開口攝食小型浮游生物餌料,以輪蟲、枝角類為主,水中至少保持10個/ml左右的適口餌料;出膜10天后,游動活躍,此時要補充一些橈足類、鹵蟲等大型浮游動物,并適當增加投喂量,水中要保持15個/ml以上的適口餌料;魚苗達I公分時,按照每畝3~5萬尾轉入事先己培養好生物餌料的苗種培育池,并在池塘內設點增投小雜魚漿或豆餅粉,日投飼量占魚體重的5%左右;投喂次數為上下午各I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親魚培育按照每畝150~200kg放養,開春后開始每隔10~15天沖水一次,每次I~2小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混合激素催產,催產劑量為每千克河川沙塘鱧雌魚18~20 μδ(LRH-A2) +300~400IU (HCG) +5~8mg (DOM),每千克鴨綠沙塘鱧雌魚16~18μ g (LRH-A2) +300~350IU(HCG)+5 ~6mg(DO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激素注射完24小時后,開始檢查產卵情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孵化前和孵化過程用5ppm聚維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秒鐘,靜水孵化池水深為60~80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需嚴格控制水溫,水溫需控制在27~28°C,受精卵孵化72小時左右換池,換池時二池水溫差小于±rc。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喂給雜交魚苗開口的浮游生物餌料為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隨著魚體增大逐漸改變投喂品種,直至馴食轉化為攝食適口餌料魚蝦。
8.根據權利要求1、2、3、4、5、6、7所述的河川沙塘鱧和鴨綠沙塘鱧雜交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雜交配組按照河川沙塘鱧(早 )X鴨綠沙塘鱧(? )或鴨綠沙塘鱧(早)X河川沙塘鱧(? )進行。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493767SQ201310471157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1日
【發明者】李瀟軒, 徐宇, 夏愛軍, 史楊白, 朱錫和, 王崇華, 趙福海, 段貴平 申請人: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