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善豬機體營養代謝的動態化營養的飼喂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善豬機體營養代謝的動態化營養的飼喂方法,步驟:A、選擇原料,配制相應階段的營養水平的A日糧;B、在此基礎上配制粗蛋白、粗脂肪、食鹽營養素水平降低B日糧,B日糧包括玉米、豆粕、小麥、麥麩、玉米DDGS、磷酸氫鈣、石粉、賴氨酸98、豆油、小蘇打、食鹽,其中粗蛋白、粗脂肪、食鹽,配制的A和B飼料;C、上午和下午飼喂不同的日糧,上午7:00-12:00期間飼喂A日糧;D、飼喂每天兩次,上午和下午飼喂量各是一天總量的一半。方法易行,操作簡便。避免了營養物質之間的吸收拮抗等問題,有效的改善豬機體對營養物質的代謝利用;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生產性能及飼料報酬;可降低豬舍空氣中氨氣等有害氣體及排泄物對環境的污染。
【專利說明】一種改善豬機體營養代謝的動態化營養的飼喂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豬飼料飼喂【技術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改善機體對營養的吸收代謝利用效率的豬飼料動態化的飼喂方法,適用于各種階段的豬的飼養,特別是生長期和肥育期階段的飼養。
【背景技術】
[0002]合理的飼養標準是實際飼養工作的技術標準,是指導豬群飼養的重要依據。世界上影響最大的豬飼養標準是美國NRC、英國ARC豬飼料標準,已被很多國家和地區采用和借鑒。我國于1983年正式制定了《瘦肉型豬的飼養標準》,1987年國家標準局正式頒布《瘦肉型生長肥育豬飼養標準》,2004年國家又頒布了《豬飼養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一豬飼養標準(NY/T65-2004))(蘭云賢主編.動物飼養標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然而,長期以來,國內外的這些飼養標準均是以不同階段豬的需求為依據配制的統一日糧,也就是在某個階段,各個階段飼喂的均是這些原料配制的同一種營養水平的日糧。
[0003]動物機體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在體內氧化分解,釋放出能量,供機體生長發育等各種生命活動需要。事實上,動物機體在一天的不同時間的營養需求是不同的。動物消化器官在夜間的機能下降,基礎代謝很低,如果晚上吃得過多,并且吃進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響夜間的休息。因此,采食的營養物質沒有得到動物機體最大化的吸收與利用,還容易產生營養過剩的情況,造成內臟器官的負擔,導致尿氮和氨氣升高等現象。
[0004]其次,三大營養物質在體內都可以進行氧化分解,作為能源物質使用。但它們供能有著先后順序,它們按照糖類、脂質、蛋白質的順序供能。糖類可以直接轉化成蛋白質和脂肪,蛋白質也可以直接轉化成糖類和脂肪。那么轉化的過程中,也會損耗能量(王鏡巖/朱圣庚/徐長法主編,《生物化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0005]再者,營養物質的吸收存在拮抗問題。拮抗是指在吸收代謝過程中,由于兩種或兩種以上營養物質(如鈣與磷、鈣與鋅等)間的數量比例不當,造成一種營養物質阻止另一種營養物質吸收的現象。最明確的有氨基酸的吸收拮抗問題,目前已明確的有精氨酸和賴氨酸之間吸收的拮抗(印遇龍主編,《豬氨基酸營養與代謝》科學出版社,2008年)。
[0006]因此,一天內飼喂統一標準的混合日糧會造成營養吸收利用的不充分,而且營養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而造成的蛋白或者能量物質的額外消耗,不僅對動物機體自身的負擔增加,也造成有限飼料資源的巨大浪費,導致單位畜產品的飼料成本,同時還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因此,如何減少低食欲哺乳母豬動用過多的體組織,哺乳期飼料應通過科學的設計以提供最有效的營養。發明人前期申報的發明專利一種提高豬飼料利用率的動態飼喂方法(吳信,等.一種提高豬飼料利用率的動態飼喂方法,申請號:201310097752.X),該方法首次提出了可行的動態飼喂方法,但是該方法需要在一天內多次更換飼料,因此,此方法給人工飼喂的群養動物的操作帶來不便。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種改善豬機體營養代謝的動態化營養的飼喂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簡便,有效的改善豬機體對營養物質的代謝利用,提高了豬飼料利用率,不管是對機械化飼喂還是人工飼喂的方式來說,均簡便易行,特別是對母豬飼料及其動態的飼喂非常方便。
[0008]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措施: [0009]本發明提供一種簡易的提高飼料利用率的飼料制備及其飼喂方式,根據豬機體一天內自身的營養和生理功能的需求不同,通過將原料間營養物質間的合理搭配,上午和下午飼喂不同粗蛋白、粗脂肪、食鹽等營養素水平的日糧,上午和下午含吸收相互拮抗的營養物質含量以及不同的功能性的添加劑。不僅可以提高豬飼料營養的吸收利用效率,還可降低機體的氧化損傷,降低氨氣等有害氣體的排放,實現高效養殖、無公害和減少養殖業環境污染的目的。本發明主要體現在一天內飼喂不同營養水平的日糧,即上午飼喂粗蛋白、粗脂肪、食鹽等營養素水平相對高的日糧,下午飼喂粗蛋白、粗脂肪、食鹽等營養素水平相對較低的日糧,其中粗蛋白、粗脂肪、食鹽等營養素水平降低約5-30%;上午和下午含吸收相互拮抗的營養物質含量和功能性的添加劑的選擇不同;上午和下午飼喂量大約各是一天總量的一半左右。
[0010]一種改善豬機體營養代謝的動態化營養的飼喂方法,其步驟是:
[0011]1、根據目前的中國飼養標準(2004年)選擇原料,包括玉米、豆柏、小麥、麥麩、玉米DDGS、魚粉、磷酸氫鈣、石粉、賴氨酸98、豆油、小蘇打、食鹽等等,預混合料由銅、鋅、鐵、錳、碘、氨基酸和市售維生素等組成,參照目前的常用的飼養標準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發表的飼養標準(1998年)和中國豬飼養標準(2004年),配制相應階段的營養水平的A日糧;
[0012]2、配制不同營養水平的飼料及營養水平,在此基礎上配制粗蛋白、粗脂肪、食鹽等營養素水平降低約5-30%的B日糧,B日糧包括玉米(0-65.0%)、豆柏(0-15.0%)、小麥(0-35.0%)、麥麩(0-15.0%)、玉米 DDGS(0-15.0%)、磷酸氫鈣(0-1.5%)、石粉(0-1.5%)、賴氨酸 98(0-0.5%)、精氨酸(0.01-0.6%)、豆油(0-1.5%)、小蘇打(0-0.6%)、食鹽(0-0.3%)等等,其中粗蛋白(10.0-20.0%)、粗脂肪(3.0-3.8%)、食鹽(0.2-0.3%)。所述的原料是多項選擇,任何選擇的原料為玉米、豆柏、麥麩、磷酸氫鈣、石粉、賴氨酸98、豆油、小蘇打、食鹽原料相加等于100%或其中的玉米、豆柏、小麥、玉米DDGS、石粉、豆油、食鹽原料相加等于100%,任意4-6或3-5或5-7或6-10或4_11種原料相加等于100%,因為原料是多項選擇的,不可能都按照最多項選擇,有的配方里面沒有哪種原料是0,有的選擇有的不選擇。配制的A和B飼料包括粉狀料、顆粒料、碎粒及其液體飼料等形狀。其中,具有相互拮抗的營養物質分別置于A和B日糧中。
[0013]3、上午和下午分別飼喂不同的日糧并選擇添加不同生理功能的添加劑,即上午7:00-12:00期間飼喂A日糧,功能性的添加劑可選擇核苷酸(0.01-0.5% )、姜黃素(0.01-0.5%)、精油(0.001-0.05%)等促進機體血液循環的物質;下午12:00-21:00期間飼喂B日糧,功能性的添加劑可選擇殼寡糖(0.01-1.5%)、Y-氨基丁酸(0.01-0.5%)等促進機體鎮靜改善睡眠的物質;[0014]4、飼喂次數每天簡化為兩次,或者根據欄舍和豬只個數的實際情況飼喂兩次或三次,上午和下午飼喂量大約各是一天總量的一半左右(上午和下午各50 % ),總共飼喂量約合每頭豬體重的5%左右,根據前期的采食量進行適量地調整。
[0015]表1配制不同營養水平的飼料及營養水平
【權利要求】
1.一種改善豬機體營養代謝的動態化營養的飼喂方法,其步驟是: A、選擇原料,包括玉米、豆柏、小麥、麥麩、玉米DDGS、魚粉、磷酸氫鈣、石粉、賴氨酸98、豆油、小蘇打、食鹽,預混合料由銅、鋅、鐵、錳、碘、氨基酸和維生素組成,配制相應階段的營養水平的A日糧; B、配制不同營養水平的飼料及營養水平,在此基礎上配制粗蛋白、粗脂肪、食鹽營養素水平降低5-30%的B日糧,B日糧包括玉米、豆柏、小麥、麥麩、玉米DDGS、磷酸氫鈣、石粉、賴氨酸98、精氨酸、豆油、小蘇打、食鹽,其中粗蛋白10.0-20.0%、粗脂肪3.0-3.8%、食鹽0.2-0.35%,所述的原料是多項選擇,任何選擇的原料為玉米、豆柏、麥麩、磷酸氫鈣、石粉、賴氨酸98、豆油、小蘇打、食鹽原料相加等于100%或其中的玉米、豆柏、小麥、玉米DDGS、石粉、豆油、食鹽原料相加等于100%,任意4-6或3-5或5-7或6-10或4-11種原料相加等于100%,配制的A和B飼料包括粉狀料、顆粒料、碎粒及其液體飼料形狀,其中,相互拮抗的營養物質分別置于A和B日糧中; C、上午和下午飼喂不同的日糧,上午7=00-12:00期間飼喂A日糧,功能性的添加劑可選擇核苷酸0.01-0.5%、姜黃素0.01-0.5%、精油0.001-0.05%促進機體血液循環的物質;下午12 =00-21:00期間飼喂B日糧,功能性的添加劑選擇殼寡糖0.01-1.5%、Y -氨基丁酸0.01-0.5%促進機體鎮靜改善睡眠的物質; D、飼喂次數每天為兩次,或者根據欄舍和豬只個數的實際情況飼喂兩次或三次,上午和下午飼喂量各是一天總量的一半:上午和下午各50%,總共飼喂量每頭豬體重的5%,根據前期的采食量進行調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豬機體營養代謝的動態化營養的飼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制不同營養水平的飼料及營養水平:
【文檔編號】A23K1/16GK103548774SQ201310590688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1日
【發明者】吳信, 印遇龍, 謝春艷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