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冬小麥糧飼兼用的方法

文檔序號:224848閱讀:292來源:國知局
冬小麥糧飼兼用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冬小麥在營養生長期內的糧飼兼用的方法。本發明的冬小麥糧飼兼用的方法是:冬小麥越冬期單株分蘗數達到5~6個時,對冬小麥距地面3厘米以上部分進行刈割收獲或在羔羊放牧中供羊采食。本發明較現有技術的單一籽粒生產為目的的冬小麥種植模式有更好的經濟效益,相關的試驗表明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在糧飼兼用下的經濟效益遠大于現有技術,可使冬小麥不減產或基本上不減產的條件下,增加收入,其增收的主要來源于喂食冬小麥家畜增重收入。
【專利說明】冬小麥糧飼兼用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的種植與應用技術,具體講本發明涉及冬小麥在營養生長期內的糧飼兼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我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和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優化,畜牧業生產對草產品的需求逐年增加,2010年我國商品草產量約1200萬噸,而缺口多達800多萬噸,加之近年禁牧休牧、牧區定居工程導致圈養牲畜增加,我國的飼草料缺口將逐年增大。同時,青綠飼料供應的季節波動性與家畜需求的穩定性之間的矛盾將加大我國的飼草料缺口,我國未來畜牧業的發展也將遇到前所未有的難題。填補青綠飼料缺口是畜牧業發展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0003]冬小麥是我國北方普遍種植的糧食作物,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冬小麥在收獲后麥草可用作燃料或造紙原料或飼料。現今冬小麥的經濟效益是通過收獲籽粒和收獲后的麥草實現。如何進一步提高冬小麥的經濟效益也是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冬小麥在營養生長期內的糧飼兼用的方法。
[0005]本發明的冬小麥糧 飼兼用的方法是:冬小麥越冬期單株分蘗數達到5~6個時,對冬小麥距地面3厘米以上部分進行刈割收獲或在羔羊放牧中供羊采食。本發明相關的試驗結果表明:越冬期冬小麥單株分蘗數達到5~6個時,如果生長季有良好降雨條件時可對地面3厘米以上部分進行刈割收獲或供羔羊放牧采食,而降水較少的條件下則對距地面6厘米以上部分進行刈割收獲或在羔羊放牧中供羊采食,對籽粒產量影響相對較小。
[0006]本發明的冬小麥糧飼兼用的方法所采用的冬小麥品種最好是選用中晚熟品種,特別是長生育期的晚熟冬小麥品種。相關的試驗表明,劉割對中熟品種的籽粒產量有消極影響,但而對晚熟品種籽粒產量和穗粒數有促進作用。因此本發明推薦晚熟品種冬小麥作為糧飼兼用的品種。
[0007]本發明的冬小麥糧飼兼用的方法中,在冬小麥越冬后次年返青后的拔節期追施氮肥,這樣可以因刈割或動物采食利用所造成的冬小麥減產。如果在冬小麥越冬后次年返青后的拔節期按等于或大于60 kg N/hm2的量追施氮素,可以更為明顯地緩解糧飼兼用下的籽粒減產。
[0008]本發明較現有技術的單一籽粒生產為目的的冬小麥種植模式有更好的經濟效益,相關的試驗表明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在糧飼兼用下的經濟效益遠大于現有技術,其增收主要來源于全部的家畜增重收入,按市場活體綿羊價格(25元kg)計算,冬小麥糧飼兼用可增收1500元Am2,研究結果表明,本發明較現有技術的單一籽粒生產為目的的冬小麥種植模式有更好的經濟效益。
[0009]【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附圖1為不同放牧處理下羔羊增重對比。
[00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1]本發明結合以下5個相關的試驗進行詳細說明。
[0012]實施實例1:品種選擇
供試材料為甘肅慶陽地區常用4個不同熟性的冬小麥aestivum)品種,分別是中熟型寧麥5號(生育期274天)、隴育4號(270-274天)和晚熟型西峰27號(283天)、隴育I號(280天)。于2011年在蘭州大學榆中校區智能溫室進行恒溫栽培,并于分蘗期對小麥進行齊地面刈割處理。實驗結果表明:刈割后中熟品種單株籽粒產量均下降,寧麥5號、隴育4號的單株籽粒產量較未刈割依次減少16.7 g/m2、8.2 g/m2,晚熟品種西峰27號增加3.3 g/m2,隴育I號則顯著增加了 25 g/m2。從穗粒數看,中熟品種寧麥5號、隴育4號的穗粒數分別增加I粒和2粒;晚熟品種隴育I號顯著增加5粒(表1)。由此可見,不同生育特性的小麥品種刈割處理后的籽粒產量差異較大,劉割對中熟品種的籽粒產量有消極影響,而對晚熟品種籽粒產量和穗粒數有促進作用。較中熟品種,晚熟特性品種冬小麥更適于糧飼兼用,實際生產中應優先選擇長生育期的晚熟冬小麥品種用于糧飼兼用。
【權利要求】
1.冬小麥糧飼兼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越冬期單株分蘗數達到5飛個時對冬小麥距地面3~6厘米以上部分進行刈割收獲或在羔羊放牧中供羊采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冬小麥糧飼兼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冬小麥選用中晚熟品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冬小麥糧飼兼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冬小麥應選用長生育期的晚熟冬小麥品種。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任一冬小麥糧飼兼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冬小麥的拔節期按等于或大于60 kg N/hm2 的量追施氮素。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548554SQ201310604494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6日
【發明者】沈禹穎, 田莉華, 王丹丹 申請人:蘭州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