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誘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專用光源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29519閱讀:259來源:國知局
誘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專用光源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誘殺種子小蜂成蟲的專用光源及其應用,該專用光源的光波波長為440nm,該波長是從紫外光到近紅外甘草種子小蜂最為敏感的波長。于田間偶見甘草花朵至開花率達25%或黃熟前豆率達到50%進行誘殺,將該光源裝在智能太陽能誘蟲燈具上,并將該燈具安裝于甘草采種田陽光不被遮擋的地方,通過電網擊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本發明可用于甘草采種田的物理防治過程,能有效誘殺成蟲減輕危害,同時大幅度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從而減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專利說明】誘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專用光源及其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害蟲物理防治【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誘殺甘草種子小蜂專用光源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0002]甘草種子小蜂(Bruchophagus glycyrrhizae),膜翅目小蜂科昆蟲。在寧夏I年發生I~2代,以幼蟲在甘草種子豆粒內越冬,翌年4月中旬月份成蟲羽化,6月田間甘草開花有幼莢形成時,小蜂交尾產卵于豆莢表皮內,幼蟲孵化后蛀入甘草種子內取食,7月中下旬成蟲羽化后咬一圓孔鉆出豆粒交尾產卵。被害豆粒顏色為紫褐色,豆粒表皮留有很小的褐色小點,豆粒內種子胚受到危害,呈空洞或缺刻,致使種子喪失發芽力。甘草種子產量本身不高,而甘草種子小蜂對甘草種子的為害率達40%以上,更是雪上加霜,嚴重影響著甘草種子的質量和產量,造成種源不足,制約了甘草產業的發展。
[0003]目前,對于甘草種子害蟲的防控措施仍然是依靠化學農藥。化學農藥由于其見效快、擊倒力強等優點,一直以來在有害生物防治中占有主導地位。但化學農藥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廣譜性的殺蟲劑在大面積的甘草田中應慎用。同時,由于甘草種子小蜂具有危害隱蔽性,農藥不易接觸到蟲體,防治效果一直不理想。因此,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環境友好型治理技術十分迫切,現有技術中還未見到利用特征光波防治甘草種子小蜂的報道和實例。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高效、生態安全的誘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專用光源;
[0005]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上述誘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專用光源的應用方法。
[0006]一種誘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的專用光源,其特征在于該專用光源的光波波長為440nmo
[0007]上述誘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專用光源應用方法,其特征是:將光波波長為440nm的光源安裝在智能太陽能誘蟲燈具上,并將該燈具安裝于甘草采種田陽光不被遮擋的地方,通過電網擊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
[0008]誘殺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的時機為田間偶見甘草花朵至開花率達25%或黃熟前豆率達到50%時。
[0009]本發明采用光波波長為440nm的光源對甘草種子小蜂成蟲進行誘殺,該波長光源是從紫外光到近紅外甘草種子小蜂最為敏感的波長,將其應用于田間偶見甘草花朵至開花率達25%或黃熟前率達到50%進行誘殺,能有效誘集、捕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效果顯著高于其它波長的光源。本發明可用于甘草采種田的物理防治過程,能有效誘殺成蟲減輕危害,同時大幅度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從而減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各光源通道進入的甘草種子小蜂數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11]1、昆蟲趨光性原理
[0012]昆蟲趨光特性是通過其復眼和單眼的感光細胞對光波的感應而產生的趨性反應。不同種類昆蟲因生物學特性、生態學特性及生活習性的不同而對不同光譜的敏感性也存在差異。組織解剖學認為屏蔽色素的移動與昆蟲對不同波長的單色光敏感性及復眼狀態的變化有密切關系,是不同種類的昆蟲敏感光譜不同的生理學基礎。電生理研究表明,復眼視網膜細胞也是復眼感光的重要部分,是昆蟲感受光刺激的主要場所,來自光刺激的光能轉化成化學能,進而引起視網膜電位的變化,形成了昆蟲趨光行為。
[0013]2、甘草種子小蜂特征光譜測定
[0014]以從紫外線到近紅外(370nm~960) 14個波長的LED熒光燈作為光源,利用扇形昆蟲光趨性測定儀,測定了甘草種子小蜂對15個波長的趨性。15個光源分別為紫外光370nm、紫外光380nm、紫光外400nm、紫光光440nm、蘭光463nm、青光500nm、翠綠光520nm、黃綠光570nm、黃光590nm、紅光620nm、紅光650nm、紅外光730nm、紅外光850nm和紅外光940nm,以6400K普通白光(K值表示色溫的單位)為對照。將60頭待測的甘草種子小蜂置于暗室中處理2小時,轉入昆蟲光驅性測定儀,開啟各光源,試驗進行2小時后統計測定儀各通道中的蟲體數量。
[0015]結果表明,甘草種子小蜂的敏感光譜呈多峰性(圖1),分布處于440nm紫色區和590nm黃光區,進入相應通道的種子小蜂平均數量分別為37.7頭和27.7頭,高于白光對照25.7頭,其它光源進入的甘草小蜂數量均低于白光對照,近紅外光的3個光源沒有甘草小蜂進入。經方差分析(表1),各光源間F=4.74,p=0.007,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以440nm效果最為關出。
[0016]表1甘草種子小蜂對各光源趨性的方差分析
[0017]
【權利要求】
1.一種誘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的專用光源,其特征在于該專用光源的光波波長為440nmo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誘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專用光源應用方法,其特征是:將光波波長為440nm的光源安裝在智能太陽能誘蟲燈具上,并將該燈具安裝于甘草采種田陽光不被遮擋的地方,通過電網擊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誘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專用光源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誘殺甘草種子小蜂成蟲的時機為田間 偶見甘草花朵至開花率達25%或黃熟前率達到50%時。
【文檔編號】A01M1/22GK103749414SQ201310731079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明者】陳宏灝, 張蓉, 張治科, 南寧麗, 楊煒迪 申請人:寧夏農林科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