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后備母豬飼養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飼養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后備母豬飼養欄。
背景技術:
后備母豬也叫青年母豬,指被選留后尚未參加配種的母豬,用來補充年齡大、繁殖性能差和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豬,從而使生產母豬保持以青壯齡為主的組成結構。后備母豬是養豬場生存的根本,培育合格的后備母豬是豬場持續經營的保證。養豬場母豬年淘汰率正常為30 40%,因此豬場每年需培育相當數量的后備母豬補充母豬群,以提高和改善母豬群的生產力。年出欄10000頭育肥豬的豬場母豬存欄600頭左右,年淘汰200頭左右,只有每年培育成功240頭后備母豬補充到母豬群,才能在保證母豬群數量穩定同時,實現母豬群的更新和提高繁殖效率的目標,才能實現養豬生產的正常運行。但在實際養豬生產中,大多數豬場對后備母豬培育工作重視不足,多以育肥豬的方式飼養,達到體重、年齡后轉入母豬群,使后備母豬不能形成種用體況,發情延長或不發情,配種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導致仔豬發育不良,斷奶后發情延遲或不發情,繁殖力低,使用壽命短。后備母豬的飼養一般前期自由采食,后期限制飼養,這樣既可保障后備豬有良好的生長發育,又可控制體重的過快增長,使后備母豬各組織器官得到充分發育,實現體成熟和性成熟的一致。豬有拱地覓食的特征,采食時都力圖占據有利位置,有時將兩前肢踏在食槽中采食,如果食槽易于接近的話,個別豬甚至鉆進食槽,在食槽站立或躺臥,像野豬拱地覓食一樣,以吻突拱動食物,將飼料攪弄出來,拋灑一地,造成飼料的浪費,體重較小后備豬天性好動,進食槽、亂拱飼料的現象更加突出,加之前期自由采食,加料量較大,飼料浪費嚴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約飼料、便于后備母豬前期自由采食和后期限制飼養的后備母豬飼養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種后備母豬飼養欄,包括N個整齊排列的由隔墻間隔的單元欄舍,每個單元欄舍包括食槽、前圍欄、后圍欄和相鄰的兩堵隔墻,所述食槽設置在所述前圍欄的底部欄桿的下部,包括外側槽沿和內側槽沿,所述內側槽沿的邊緣設有向槽內伸出的扁鋼,所述食槽的底部橫向截面呈圓弧形、縱向設有坡度,且設有排水孔;所述單元欄舍內設有與所述底部欄桿相平行的中間橫桿,弧形隔欄的上部與所述中間橫桿固定連接,下部與扁鋼固定連接。所述弧形隔欄的寬度大于食槽的寬度。所述單元欄舍內設有η個弧形隔欄,將食槽分隔成η+1個槽位。 靠近所述后圍欄的隔墻上設有自動飲水器,所述自動飲水器的進水端與進水管相連接。所述后圍欄設直在相鄰的兩堵隔墻之間。[0012]所述后圍欄上設有欄舍門。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后備母豬飼養欄,由于食槽底部的弧形結構,沒有采食死角,采食徹底干凈,避免采食不徹底引起的飼料霉變和浪費;內側槽沿上的扁鋼可防止后備母豬將飼料帶出食槽,節約飼料。食槽底部的坡度和排水孔便于食槽的清洗。另外,弧形隔欄可以防止后備母豬進入食槽,造成飼料的污染和浪費,有效減少飼料浪費,節約飼養成本。還可以避免后備母豬之間發生采食爭斗和采食的不均衡,保證了后備母豬的前期自由采食和后期限制飼養,從而提高了豬群均勻度,提高了后備母豬培育水平。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示意圖。圖中,1-食槽,2-前圍欄,3-后圍欄,4-隔墻,5-外側槽沿,6-內側槽沿,7-底部欄桿,8-中間橫桿,9-弧形隔欄,10-自動飲水器,11-進水管,12-欄舍門,13-排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后備母豬飼養欄,包括N個整齊排列的由隔墻4間隔的單元欄舍,每個單元欄舍包括食槽1、前圍欄2、后圍欄3和相鄰的兩堵隔墻
4。食槽I安裝在前圍欄2的底部欄桿7的下部,由紅磚和水泥砂漿建成,食槽I外高內低,包括外側槽沿5和內側槽沿6,靠近單元欄舍外部的外側槽沿5的高度為25cm,靠近單元欄舍內部的內側槽沿6的高度為15cm。內側槽沿6的邊緣預埋4cm寬的扁鋼,向食槽I的中間向槽內伸出0.8 1·.2cm,可以有效防止后備母豬將飼料帶出食槽I。食槽I的整體長度為2.5m,凈寬為36cm。食槽I的底部橫向截面是用砂漿抹成圓弧形、縱向有一定坡度,在低端位置預埋直徑2cm的鍍鋅管排水孔13,與單元欄舍相通,用于排出食槽I的積水。單元欄舍內安裝有與底部欄桿7相平行的中間橫桿8,弧形隔欄9的上部與中間橫桿8焊接,下部與扁鋼焊接。底部欄桿7與食槽外側槽沿5的高差為15cm,可以防止后備母豬從單元欄舍中鉆出。弧形隔欄9的寬度比食槽I的寬度寬出18 20 Cm。焊接的五個弧形隔欄9將食槽I分隔成六個槽位(圖示為4個槽位)。靠近后圍欄3的隔墻4上安裝有鴨嘴式自動飲水器10,自動飲水器10進水端接進水管11。后圍欄3固定安裝于相鄰的兩堵隔墻4之間,后圍欄3上安裝有欄舍門12,供后備母豬出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后備母豬飼養欄,每個單元欄舍的長X寬為4mX2.5m,單元欄舍內飼養6頭后備母豬,飼養入舍至參加配種前的后備母豬,無特殊原因,不調欄、不并欄,保證豬群的穩定和減少各種應激因素。食槽I的底部為圓弧形,沒有采食死角,采食徹底干凈,避免采食不徹底引起的飼料霉變和浪費。另外,由于食槽I的外側槽沿5和中間橫桿8的高度的限制,后備母豬無法將頭伸出食槽外或抬得太高,也無法大幅度拱、攪飼料,防止將飼料拱出到食槽I的外部。而且,食槽I的內側槽沿6上預埋的、向食槽I的槽內伸出的扁鋼,可以有效防止后備母豬將飼料帶出食槽I。弧形隔欄9可以防止后備母豬采食時將前肢伸進食槽1,同時防止體重較小的后備母豬進入食槽甚至在食槽內躺臥,減少飼料的污染和浪費并保持飼料的新鮮度。食槽I的面積較大,每頭后備母豬有足夠的采食面積。同時5個弧形隔欄9將食槽I分隔成6個相對隔離的槽位,后期限飼時能保證每頭后備母豬的基本采食量,避免發生采食爭斗和采食的不均衡,從而提高豬群均勻度,提高后備母豬培育水平。采用6頭/欄小群圈養,密度適中,活動空間大,能保證后備母豬群間交流和自由運動,實現既鍛煉體質,促進骨骼、肌肉發育,又防止過肥和肢蹄病的目的,培育出勻體型稱結實、體質強壯,性活動能力強的后備母豬。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局限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啟示下,還可以做出其它等同變型和改進,均可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后備母豬飼養欄,包括N個整齊排列的由隔墻(4)間隔的單元欄舍,每個單元欄舍包括食槽(I)、前圍欄(2)、后圍欄(3)和相鄰的兩堵隔墻(4),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槽(I)設置在所述前圍欄(2)的底部欄桿(7)的下部,包括外側槽沿(5)和內側槽沿(6),所述內側槽沿(6)的邊緣設有向槽內伸出的扁鋼,所述食槽(I)的底部橫向截面呈圓弧形、縱向設有坡度,且設有排水孔(13);所述單元欄舍內設有與所述底部欄桿(7)相平行的中間橫桿(8),弧形隔欄(9)的上部與所述中間橫桿(8)固定連接,下部與扁鋼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后備母豬飼養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隔欄(9)的寬度大于食槽(I)的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后備母豬飼養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欄舍內設有η個弧形隔欄(9 ),將食槽(I)分隔成η+1個槽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后備母豬飼養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后圍欄(3)的隔墻(4)上設有自動飲水器(10),所述自動飲水器(10)的進水端與進水管(11)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后備母豬飼養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圍欄(3)設置在相鄰的兩堵隔墻(4)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后備母豬飼養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圍欄(3)上設有欄舍門(12)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后備母豬飼養欄,包括N個整齊排列的由隔墻間隔的單元欄舍,每個單元欄舍包括食槽、前圍欄、后圍欄和相鄰的兩堵隔墻,食槽設置在前圍欄的底部欄桿的下部,包括內外側槽沿,內側槽沿的邊緣設有向槽內伸出的扁鋼,食槽的底部橫向截面呈圓弧形、縱向設有坡度,且設有排水孔;單元欄舍內設有與底部欄桿相平行的中間橫桿,弧形隔欄的上部與中間橫桿固定連接,下部與扁鋼固定連接。該后備母豬飼養欄,食槽沒有采食死角,底部坡度和排水孔便于食槽的清洗,內側槽沿上的扁鋼可防止后備母豬將飼料帶出食槽;弧形隔欄可防止后備母豬進入食槽,避免它們之間發生采食爭斗和采食不均衡,保證后備母豬的前期自由采食和后期限制飼養。
文檔編號A01K1/035GK203136739SQ201320133589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2日
發明者韓學義, 梁兆旭, 唐永昌, 祁光海, 魯學勝, 林忠 申請人:臨夏州眾惠豬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