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水稻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49699閱讀:59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水稻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播種機械,具體涉及一種水稻播種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水稻播種是將水稻種子播撒在秧田上,其播種勞動強度大,播撒的種子密度極不均勻,疏密相差很大,不利于秧苗的均衡生產,也浪費種子和秧田。專利號為ZL201020176417.0的水稻播種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播種勞動強度大及播種不均勻等問題,但因其谷種盒為一整體,緊固圈是通過若干螺絲固定在谷種盒中部的,所以在調節落谷孔大小的時候,需要一個個松動螺絲,然后將緊固圈旋轉一定角度,使谷種盒上的孔與緊固圈上的孔錯位,從而改變落谷孔的大小,如此操作起來非常費時費力;而且其落谷孔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在谷種從落谷孔下落的時候很容易被堵住,從而使得播種不精確。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落谷孔大小更易調節、出種更為方便且精確的水稻播種機。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水稻播種機,包括機架、主軸、若干個谷種箱、調節箍、行走輪,所述主軸橫向穿過若干個谷種箱并安裝在機架上,在主軸的兩端固定有行走輪,其特征在于:每個谷種箱分為左、右兩半谷箱,其中有一半谷箱固定在主軸上,而另一半谷箱則通過彈簧與相鄰谷種箱的一半谷箱相連接,在每個谷種箱的左、右兩半谷箱的邊緣處周向開有落谷孔,谷種箱的左、右兩半谷箱通過其兩者邊緣處設置的一截齒相嚙合;調節箍套在谷種箱中部有落谷孔的外圍且與谷種箱留有一定間隙,調節箍上開有調節長孔,在調節箍一側的機架上設有限制調節箍隨行走輪轉動的限位桿。為能保證播種時谷 種撒播行距一致,在機架上還連接有可360°旋轉的導向桿。為方便將調節箍從谷種箱上取出或裝在谷種箱上,調節箍是由兩個半調節箍通過螺絲鎖緊所構成。所述落谷孔為方形孔,方形孔方便谷種的下落,從而提高播種的均勻度及精確度。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谷種箱采用分開的兩個半谷箱通過一截齒嚙合方式,方便在需要調節落谷孔大小時,只要用手拉開兩個半谷箱,使兩個半谷箱上的落谷孔錯位,操作起來更為方便;落谷孔為方形孔,更有利于種子播出,播種更為精確;調節箍及調節長孔的設置,可根據需要選取最佳撒播點,真正實現點播,秧苗繁育質量佳。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谷種箱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描述。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主軸2橫向穿過若干個谷種箱3并安裝在機架I上(圖中所示的有6個谷種箱),在主軸2的兩端固定有行走輪5,為能保證播種時谷種撒播行距一致,在機架上還連接有可360°旋轉的導向桿9。每個谷種箱3分為左、右兩半谷箱,其中有一半谷箱固定在主軸2上,而另一半谷箱則通過彈簧與相鄰谷種箱3的一半谷箱相連接,即從左往右,第一谷種箱3的左半谷箱固定在主軸2上,而第一谷種箱3的右半谷箱則通過彈簧與第二谷種箱3的左半谷箱相連接,而第二谷種箱3的右半谷箱就固定在主軸上,由此類推;在每個谷種箱3的左、右兩半谷箱的邊緣處周向開有若干個落谷孔6 (圖中為8個等分的落谷孔),谷種箱3的左、右兩半谷箱通過其兩者邊緣處設置的一截齒7相嚙合;在兩個半谷箱齒嚙合組成一體的谷種箱3時,兩個半谷箱上的落谷孔6則完全重合(此時的落谷孔為最大),而在需要調節落谷孔大小時,則用手拉動用彈簧連接的那一半谷箱,使得同一谷種箱3的兩個半谷箱上的落谷孔6錯開,谷子能通過的落谷孔則將變小。落谷孔6最好為方形孔,方形孔方便谷種的下落,從而提高播種的均勻度及精確度。調節箍4套在谷種箱3中部有落谷孔6的外圍且與谷種箱3留有一定間隙,調節箍4上開有調節長孔4.1,在調節箍4 一側的機架I上設有限制調節箍4隨行走輪5轉動的限位桿8,限位桿8是用三角鐵做成的,在行走輪5轉動的時候,所有的谷種箱3、主軸2都轉動,而調節箍4則因限位桿8的作用不轉動,當谷種箱3上的落谷孔6轉動到與調節箍4上的調節長孔4.1吻·合時,谷種就從谷種箱3中落入秧田,最終成為一兜兜的植株。為方便將調節箍4從谷種箱3上取出或裝在谷種箱3上,調節箍4是由兩個半調節箍通過螺絲鎖緊所構成。
權利要求1.水稻播種機,包括機架(I)、主軸(2)、若干個谷種箱(3)、調節箍(4)、行走輪(5),所述主軸(2 )橫向穿過若干個谷種箱(3 )并安裝在機架(I)上,在主軸(2 )的兩端固定有行走輪(5),其特征在于:每個谷種箱(3)分為左、右兩半谷箱,其中有一半谷箱固定在主軸(2)上,而另一半谷箱則通過彈簧與相鄰谷種箱的一半谷箱相連接,在每個谷種箱(3)的左、右兩半谷箱的邊緣處周向開有落谷孔(6 ),谷種箱(3 )的左、右兩半谷箱通過其兩者邊緣處設置的一截齒(7)相嚙合;調節箍(4)套在谷種箱(3)中部有落谷孔(6)的外圍且與谷種箱(5)留有一定間隙,調節箍(4)上開有調節長孔(4.1),在調節箍(4) 一側的機架(I)上設有限制調節箍(4)轉動的限位桿(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在機架(I)上還連接有可360°旋轉的導向桿(9)。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稻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谷孔(6)為方形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播種機,其特征在于:調節箍(4)是由兩個半調節箍通過螺絲鎖緊所構 成。
專利摘要水稻播種機,包括機架、主軸、若干個谷種箱、調節箍、行走輪,每個谷種箱分為左、右兩半谷箱,有一半谷箱固定在主軸上,而另一半谷箱則通過彈簧與相鄰谷種箱的一半谷箱相連接,在每個谷種箱的左、右兩半谷箱的邊緣處周向開有落谷孔,谷種箱的左、右兩半谷箱通過其兩者邊緣處設置的一截齒相嚙合;調節箍套在谷種箱中部有落谷孔的外圍且與谷種箱留有一定間隙,調節箍上開有調節長孔,在調節箍一側的機架上設有限制調節箍隨行走輪轉動的限位桿。本實用新型相比以前,操作起來更為方便,播種更為精確,可根據需要選取最佳撒播點,真正實現點播,秧苗繁育質量佳。
文檔編號A01C7/20GK203136497SQ2013201670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7日
發明者黃國云 申請人:黃國云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