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銹斑蟳的室外人工繁育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銹斑蟳的室外人工繁育裝置,其特征是用室外面積為20~30m2,池深1.3m的養殖池作育苗池;育苗池上沿的池壁之間縱橫交叉固定若干根繩索,繩索上懸掛散氣石,散氣石與池底的距離10cm;育苗池的池壁上沿設置一個進水管和進水閥;育苗池的底部設置一個出水管和出水閥;育苗池周邊外側兩端和中間分別豎立支承頂棚的立柱,立柱距離池壁0.4m~0.8m,兩端的立柱高1.2m,中間的立柱高2.2m,頂棚的框架通過緊固件固定在立柱頂端;頂棚上方覆蓋透光率超過80%的塑料布,塑料布上覆蓋遮陽網,塑料布和遮陽網的四邊均以寬度8cm的帆布條封邊,封邊處裝釘若干個篷布扣,用繩索通過篷布扣將塑料布和遮陽網固定鋪蓋在頂棚上。
【專利說明】一種銹斑蟫的室外人工繁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屬于銹斑轉人工繁育用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銹斑轉(Charybdis feriatus)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海水蟹類,分布于中國海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和浙江諸省。銹斑轉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個體大、顏色紅艷,是一種頗具發展前景的海水養殖新品種。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商品蟹完全來源于天然海區,由于過度捕撈,銹斑轉野生資源遭到破壞,漁獲量逐年下降。因此,開展銹斑轉的人工繁育的基礎工作,對滿足市場需求,促進野生資源保護,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0003]目前,銹斑轉人工繁育的場地,一般采用水產育苗工廠現有的蝦類、魚類和三疣梭子蟹等水產動物的育苗車間。車間內的育苗裝置主要根據這些魚、蝦和蟹類的繁育要求而設計,而并未兼顧銹斑轉這一水產新品種對溫度、光照等關鍵因子的繁育要求。尤其就光照條件而言,由于絕大多數魚、蝦和蟹類的人工繁育,對光照強度的要求在3000LX左右,因此,目前大多數育苗車間的頂棚所安裝材料的透光率較低,而銹斑轉的人工繁育對白天光照強度的要求在5000?lOOOOLx之間,因此難以滿足銹斑轉人工繁育的要求。改造育苗車間的頂棚,不僅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成本和工作量,而且也影響其它水產動物正常的繁育工作。因此需要設計一種銹斑轉的室外人工繁育裝置,以滿足銹斑轉對光照強度等繁育條件的需求。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銹斑轉的室外人工繁育裝置,以滿足銹斑轉對光照強度等繁育條件的需求。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采用遮陽網、進水管、進水閥、頂棚、育苗池、散氣石、出水閥、出水管、塑料布、帆布條和篷布扣,其特征是用室外面積為20?30m2,池深為1.3m的養殖池作育苗池;在育苗池上沿的池壁之間固定若干根縱橫交叉繩索,在繩索上懸掛散氣石,每平方米懸掛2只散氣石,散氣石與池底的距離為IOcm ;在育苗池的池壁上沿設置一根進水管和一個進水閥;在育苗池的底部設置一個出水管和出水閥;在育苗池周邊外側的兩端和中間分別豎立支承頂棚的立柱,立柱距離池壁0.4m?0.8m,兩端的立柱高1.2m,中間的立柱高2.2m,頂棚的框架通過緊固件固定在立柱頂端;在頂棚上方覆蓋透光率超過80%的塑料布,并在塑料布上再覆蓋遮陽網,塑料布和遮陽網的四邊均以寬度為8cm的帆布條封邊,封邊處裝釘有若干個篷布扣,用繩索通過篷布扣將塑料布和遮陽網固定鋪蓋在頂棚上。
[0006]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下列有益效果:一是設計合理、結實耐用,拆裝管理方便,有利于提高室外養殖池的利用率,成本低,節約了固定資產的投資成本;二是利用本裝置可滿足銹斑轉對光照強度等繁育條件的需求,不僅將白天光照強度調控在5000?lOOOOLx之間,而且光照比較均勻,可促使幼體在育苗池內分散分布,避免了幼體趨光集群缺氧死亡的現象;三是利用本裝置可提高銹斑轉幼體的活力和成活率,育苗成功率可提高23-35%。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頂棚框架上方覆蓋的塑料布結構示意圖。
[0009]圖3為遮陽網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4為立柱與頂棚的框架連接節點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本實用新型(參見附圖)包括采用遮陽網、進水管、進水閥、頂棚、育苗池、散氣石、出水閥、出水管、塑料布、帆布條和篷布扣,用室外面積為20~30m2,池深為1.3m的養殖池作育苗池5 ;在育苗池上沿的池壁之間固定若干根縱橫交叉繩索,在繩索上懸掛散氣石6,每平方米懸掛2只散氣石,散氣石與池底的距離為IOcm ;在育苗池的池壁上沿設置一根進水管2和一個進水閥3,通過調節進水閥控制海水進水量和進水速度,在育苗池的底部設置一個出水管8和出水閥7,通過調節出水閥控制海水排放量和排水速度,在育苗池周邊外側的兩端和中間分別豎立支承頂棚的立柱4,立柱距離池壁0.4m~0.Sm,兩端的立柱高1.2m,中間的立柱高2.2m,頂棚的框架12通過緊固件13固定在立柱頂端;在頂棚上方覆蓋透光率超過80%的塑料布9,并在塑料布上再覆蓋遮陽網1,塑料布和遮陽網的四邊均以寬度為8cm的帆布條10封邊,封邊處裝釘有若干個篷布扣11,用繩索通過篷布扣將塑料布和遮陽網固定鋪蓋在頂 棚上。
【權利要求】
1.一種銹斑轉的室外人工繁育裝置,采用遮陽網、進水管、進水閥、頂棚、育苗池、散氣石、出水閥、出水管、塑料布、帆布條和篷布扣,其特征是用室外面積為20?30m2,池深為1.3m的養殖池作育苗池;在育苗池上沿的池壁之間固定若干根縱橫交叉繩索,在繩索上懸掛散氣石,每平方米懸掛2只散氣石,散氣石與池底的距離為IOcm ;在育苗池的池壁上沿設置一根進水管和一個進水閥;在育苗池的底部設置一個出水管和出水閥;在育苗池周邊外側的兩端和中間分別豎立支承頂棚的立柱,立柱距離池壁0.4m?0.Sm,兩端的立柱高1.2m,中間的立柱高2.2m,頂棚的框架通過緊固件固定在立柱頂端;在頂棚上方覆蓋透光率超過80%的塑料布,并在塑料布上再覆蓋遮陽網,塑料布和遮陽網的四邊均以寬度為8cm的帆布條封邊,封邊處裝釘有若干個篷布扣,用繩索通過篷布扣將塑料布和遮陽網固定鋪蓋在頂棚上。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3388083SQ201320353277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19日
【發明者】陸建學, 夏連軍, 鄒雄, 馬洪雨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