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包括培養瓶、頂蓋和保溫套,所述培養瓶上設置有頂蓋,頂蓋上設置有連接內沿,并且頂蓋中部開設有出菇通孔;培養瓶底部放置有出菇架,所述出菇架使用木屑和麥麩用混料機充分混和,用模具壓制成一定密度且中間含有透氣孔的板材,培養瓶外側套設保溫套。本實用新型將固體發酵和液體發酵兩種方式相結合,工作時,將液體菌種滴入出菇架,利用液體菌種發酵快,菌齡一致的優勢,同時也可發揮固體菌種接種染菌率低,操作方便等特點,本實用新型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利用木屑和麥麩,減少能源的浪費,變廢為寶,并且制備出的菌種菌齡齊,便于進行下一步培養。
【專利說明】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菌類培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食用菌,如木耳、猴頭菇、口蘑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食用菌的快速生產對食用菌生產過程尤為重要,食用菌的生產過程是通常以固體基質為原料,采用一級菌種(試管菌種)、二級菌種(罐頭瓶菌種)、三級菌種(菌袋菌種)進行發酵生產食用茵茵種的流程,制備此菌種需要時間約70天左右的時間。因此,在食用菌生產過程中,如何縮短菌種制備時間是食用菌產業急需解決的問題。食用菌液體菌種的使用可減少食用菌生產時間,但染雜菌的機率大,生產投資較大。因此,需要發明一種能夠大大縮短菌種的生長時間,并且染菌率低的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
[0004]具體解決方案為: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包括培養瓶、頂蓋和保溫套,所述培養瓶上設置有頂蓋,頂蓋上設置有連接內沿,并且頂蓋中部開設有出菇通孔;培養瓶底部放置有出菇架,培養瓶外側套設保溫套。
[0005]進一步,所述出菇架使用木屑和麥麩用混料機充分混和,用模具壓制成一定密度且中間含有透氣孔的板材。
[0006]進一步,培養瓶和頂蓋均由塑料制成。
[0007]本實用新型將固體發酵和液體發酵兩種方式相結合,工作時,將液體菌種滴入出菇架,利用液體菌種發酵快,菌齡一致的優勢,同時也可發揮固體菌種接種染菌率低,操作方便等特點,本實用新型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利用木屑和麥麩,減少能源的浪費,變廢為寶,并且制備出的菌種菌齡齊,便于進行下一步培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除去頂蓋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3為出菇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4為頂蓋的結構示意圖。
[0012]1.培養瓶 2.頂蓋 3.保溫套 4.出菇架
[0013]5.透氣孔 6.連接內沿7.出菇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
[0015]如圖1-圖4所示,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包括培養瓶1、頂蓋2和保溫套3,所述培養瓶I上設置有頂蓋2,頂蓋2上設置有連接內沿6,并且頂蓋2中部開設有出菇通孔7 ;培養瓶I底部放置有出菇架4,培養瓶I外側套設保溫套3。
[0016]出菇架4使用木屑和麥麩用混料機充分混和,用模具壓制成一定密度且中間含有透氣孔5的板材。
[0017]培養瓶I和頂蓋2均由塑料制成。
[0018]本實用新型將固體發酵和液體發酵兩種方式相結合,工作時,將液體菌種滴入出菇架4,利用液體菌種發酵快,菌齡一致的優勢,同時也可發揮固體菌種接種染菌率低,操作方便等特點,本實用新型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利用木屑和麥麩,減少能源的浪費,變廢為寶,并且制備出的菌種菌齡齊,便于進行下一步培養。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養瓶、頂蓋和保溫套,所述培養瓶上設置有頂蓋,頂蓋上設置有連接內沿,并且頂蓋中部開設有出菇通孔;培養瓶底部放置有出菇架,培養瓶外側套設保溫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菇架使用木屑和麥麩用混料機充分混和,用模具壓制成一定密度且中間含有透氣孔的板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食用菌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培養瓶和頂蓋均由塑料制成。
【文檔編號】A01G1/04GK203435394SQ201320407056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0日
【發明者】郭慶柱 申請人:天津市譽農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