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撿拾叉,公開了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包括安裝軸(1)和若干設置在安裝軸(1)上的彈齒(2),彈齒(2)上設有螺旋(4),螺旋(4)的設置使彈齒(2)具有一定的彈性,提高了彈齒(2)的使用壽命;彈齒(2)齒桿上設有桿端彎折(5)和桿中彎折(6),既能保證撿拾叉端部能貼近地面,承受土地的反作用力,又能避免彈齒(2)插入土地中導致打捆機停止工作,妨礙正常的撿拾作業。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能有效歸攏撿拾散落在地表的秸稈,提高秸稈收集打捆率,提高秸稈利用率。
【專利說明】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尤其涉及了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打捆機能對農作物秸桿進行聚攏,收割、收集作業,農作物經切割收集后,輸送到壓縮打捆成型機構進行打捆作業,從而迅速完成農作物秸桿的收割和撿拾作業。對于自立的作物的秸桿,現有的秸桿撿拾打捆機已經能很好的解決聚攏秸桿這一問題,但是對于經過聯合收割機收割完成后,拋灑于田間的秸桿,現有的打捆機由于割臺結構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將作物秸桿聚攏,造成打捆機作業效率低下,為完成收割作業,通常的做法是降低割臺位置,同時也將撥禾輪降至最低,以便于撥禾輪的齒輪將拋灑在地上的秸桿抓起后用割刀切斷。這樣雖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很大比例的農作物秸桿貼近地面不能被撥禾輪抓起,造成撿拾效率低,同時,由于割臺位置低,割刀緊貼地面,會有很多泥土被護刃器鏟起進入到割刀刃口部位,造成割刀刃口摩擦變鈍發生故障,降低割刀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打捆機不能對拋灑于田間的秸桿進行撿拾聚攏而導致的打捆效率低,割刀易損壞的缺點,提供了一種能撿拾拋灑于田間的秸桿,保護割刀的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 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0005]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包括安裝軸和若干設置在安裝軸上的彈齒,彈齒上設有螺旋。彈齒固定在安裝軸上,安裝軸安裝于撥禾輪下側,方便對拋灑于田間的秸桿進行歸攏和撿拾;彈齒上設有螺旋,螺旋結構具有一定的彈性,能適應于散亂堆放秸桿的田地,貼近地面,較好的完成歸攏撿拾作業,此外,螺旋結構也能緩沖地面對彈齒的沖力,提高彈齒的彈性,延長彈齒的使用壽命。
[0006]作為優選,彈齒包括第一彈齒桿、彈齒連桿和第二彈齒桿,彈齒連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彈齒桿和第二彈齒桿相連。彈齒包括第一彈齒桿和第二彈齒桿,提高了彈齒的密度,提升了撿拾叉的撿拾效率。
[0007]作為優選,第一彈齒桿和彈齒連桿之間設有第一螺旋,第二彈齒桿和彈齒連桿之間設有第二螺旋。彈齒與彈齒連桿之間設置螺旋結構,彈齒桿與安裝軸之間具有一定的彈性,撿拾叉能更貼近地面,完成歸攏撿拾作業,此外,彈齒與彈齒連桿之間的螺旋結構,能緩沖地面對彈齒的沖擊力,減小彈齒的磨損,延長彈齒的使用壽命。
[0008]作為優選,第一彈齒桿和第二彈齒桿端部均設置有桿端彎折,第一彈齒桿和第二彈齒桿中部均設置有桿中彎折。
[0009]作為優選,桿端彎折的折角為α,且20°≤α≤60°,桿中彎折的折角為β,且90° ^ β ^ 180。。
[0010]第一彈齒桿和第二彈齒桿上均是設有桿端彎折和桿中彎折,既能保證撿拾叉端部能貼近地面,承受土地的反作用力,又能避免彈齒插入土地中導致的打捆機停止工作,妨礙正常的撿拾作業。桿端彎折和桿中彎折的設計,能在保證撿拾效率的情況下,減小彈齒的磨損,降低機械化撿拾作業的成本,降低機械化撿拾作業的經濟效益。
[0011]作為優選,第一螺旋的匝數為I?5,第二螺旋的匝數為I?5。螺旋匝數為I?
5匝,既能保障彈齒具有一定的彈性,適應于多種土壤及農作物秸桿狀況,又不至于匝數過
多,螺旋過大的,避免了不必要的材料浪費,也能減輕撿拾叉總重量,降低打捆機的工作負
荷,降低打捆機的燃料消耗,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保證了機械化撿拾作業的經濟效.、
Mo
[0012]作為優選,安裝軸上設有螺栓孔,彈齒連桿上設有環形螺栓孔,活動螺栓與環形螺栓孔和螺栓孔相配合。安裝軸螺栓孔、彈齒連桿上環形螺栓孔和活動螺栓的設置,能較方便的固定彈齒,使用者能根據作業田地的土壤情況和秸桿的密度和硬度,更換不同的撿拾叉,能較好的適應不同的撿拾需求;此外,通過螺栓來固定彈齒,方便安裝和拆卸,也方便彈齒的更換和維修。
[0013]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撿拾叉,包括安裝軸和若干設置在安裝軸上的彈齒,彈齒上設有螺旋,彈齒具有一定的彈性,提高了彈齒的使用壽命;彈齒齒桿上設有桿端彎折和桿中彎折,既能保證撿拾叉端部能貼近地面,承受土地的反作用力,又能避免彈齒插入土地中導致打捆機停止工作,妨礙正常的撿拾作業。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能有效歸攏撿拾散落在地表的稻桿,提聞小麥收集打擁率,提聞小麥稻桿利用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
[0015]圖2是圖1的彈齒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安裝有撿拾叉的割臺的示意圖。
[0017]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1 一安裝軸、2—彈齒、3—螺栓孔、4一螺旋、5—桿端彎折、6—桿中彎折、7—環形螺栓孔、8—活動螺栓、21—第一彈齒桿、22—彈齒連桿、2 3—第二彈齒桿、41 一第一螺旋、4 2—第二螺旋。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9]實施例1
[0020]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如圖1、2和3所示,包括安裝軸I和若干設置在安裝軸I上的彈齒2 ;彈齒2包括依次相連的第一彈齒桿21、彈齒連桿22和第二彈齒桿23,第一彈齒桿21和彈齒連桿22之間設有第一螺旋41,第二彈齒桿23和彈齒連桿22之間設有第二螺旋42,第一螺旋41和第二螺旋42的匝數均為2匝;第一彈齒桿21和第二彈齒23桿端部均設置有桿端彎折5,第一彈齒桿21和第二彈齒桿23中部均設置有桿中彎折6,桿端彎折5的折角為α,α =20°,桿中彎折6的折角為β,β =90° ;安裝軸I上設有螺栓孔3,彈齒連桿22上設有環形螺栓孔7,活動螺栓8穿過環形螺栓孔7將彈齒2固定到安裝軸I的螺栓孔3上。[0021]實施例2
[0022]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如圖所示,包括安裝軸I和若干設置在安裝軸I上的彈齒2 ;彈齒2包括依次相連的第一彈齒桿21、彈齒連桿22和第二彈齒桿23,第一彈齒桿21和彈齒連桿22之間設有第一螺旋41,第二彈齒桿23和彈齒連桿22之間設有第二螺旋42,第一螺旋41和第二螺旋42的匝數均為I匝;第一彈齒桿21和第二彈齒23桿端部均設置有桿端彎折5,第一彈齒桿21和第二彈齒桿23中部均設置有桿中彎折6,桿端彎折5的折角為α,α =40°,桿中彎折6的折角為β,β =150° ;安裝軸I上設有螺栓孔3,彈齒連桿22上設有環形螺栓孔7,活動螺栓8穿過環形螺栓孔7將彈齒2固定到安裝軸I的螺栓孔3上。
[0023]實施例3
[0024]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如圖所示,包括安裝軸I和若干設置在安裝軸I上的彈齒2 ;彈齒2包括依次相連的第一彈齒桿21、彈齒連桿22和第二彈齒桿23,第一彈齒桿21和彈齒連桿22之間設有第一螺旋41,第二彈齒桿23和彈齒連桿22之間設有第二螺旋42,第一螺旋41和第二螺旋42的匝數均為5匝;第一彈齒桿21和第二彈齒23桿端部均設置有桿端彎折5,第一彈齒桿21和第二彈齒桿23中部均設置有桿中彎折6,桿端彎折5的折角為α,α =60°,桿中彎折6的折角為β,β =180° ;安裝軸I上設有螺栓孔3,彈齒連桿22上設有環形螺栓孔7,活動螺栓8穿過環形螺栓孔7將彈齒2固定到安裝軸I的螺栓孔3上。
[0025]實施例4
[0026]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如圖所示,包括安裝軸I和若干設置在安裝軸I上的彈齒2 ;彈齒2包括依次相連的第一彈齒桿21、彈齒連桿22和第二彈齒桿23,第一彈齒桿21和彈齒連桿22之間設有第一螺旋41,第二彈齒桿23和彈齒連桿22之間設有第二螺旋42,第一螺旋41的匝數均為2匝,第二螺旋42的匝數為3匝;第一彈齒桿21和第二彈齒23桿端部均設置有桿端彎折5,第一彈齒桿21和第二彈齒桿23中部均設置有桿中彎折6,桿端彎折5的折角為α,α=30°,桿中彎折6的折角為β,β=120° ;安裝軸I上設有螺栓孔3,彈齒連桿22上設有環形螺栓孔7,活動螺栓8穿過環形螺栓孔7將彈齒2固定到安裝軸I的螺栓孔3上。
[0027]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包括安裝軸(I)和若干設置在安裝軸(I)上的彈齒(2),其特征在于:彈齒(2)上設有螺旋(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其特征在于:彈齒(2)包括第一彈齒桿(21)、彈齒連桿(22 )和第二彈齒桿(23 ),彈齒連桿(22 )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彈齒桿(21)和第二彈齒桿(23)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其特征在于:第一彈齒桿(21)和彈齒連桿(22)之間設有第一螺旋(41),第二彈齒桿(23)和彈齒連桿(22)之間設有第二螺旋(42)。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其特征在于:第一彈齒桿(21)和第二彈齒桿(23)端部均設置有桿端彎折(5),第一彈齒桿(21)和第二彈齒桿(23)中部均設置有桿中彎折(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其特征在于:桿端彎折(5)的折角為α,且20°≤α≤60°,桿中彎折(6)的折角為β,且90° ( β≤180°。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41)的匝數為I~5,第二螺旋(42)的匝數為I~5。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安裝在割臺的撿拾叉,其特征在于:安裝軸(I)上設有螺栓孔(3),彈齒連桿(22)上設有環形螺栓孔(7),活動螺栓(8)與環形螺栓孔(7)和螺栓孔(3)相配合。
【文檔編號】A01D89/00GK203446233SQ201320554166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6日
【發明者】沈文道 申請人:沈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