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它涉及一種桶式孵化器。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的鮭鱒魚類魚卵孵化裝置易造成污物沉積、網眼阻塞以及水流不穩定導致魚卵缺氧死亡,孵化率低的問題。過水圓盤上均布加工有第二圓形通孔,注水管豎直設置在孵化桶內且注水管的下端從魚卵托盤的中部穿出,分流管的直徑小于注水管的直徑,分流管豎直設置在注水管的下端,過水圓盤套裝在分流管的外側壁上,孵化桶的上部設置有上出水口,孵化桶的下部設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處設置有閥門,漏斗的下端設置有過濾網,漏斗的下端穿過桶蓋與注水管的上端連通。本實用新型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
【專利說明】一種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
【背景技術】
[0002]鮭鱒魚類多為名貴珍稀冷水性魚類,由于它們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脊間刺而廣受消費者喜愛,市場上供不應求,具有廣闊的養殖前景,鮭鱒魚類的魚卵孵化需專門的孵化器。
[0003]現有的鮭鱒魚類魚卵孵化裝置在孵化時水流由注水ロ流入,經底端網眼向上冒出后由出水ロ流出,而現有的孵化裝置在進水ロ處沒有設置過濾網,也沒有排污ロ,并且鮭鱒魚類魚卵孵化周期較長,如虹鱒平均水溫9°C時,孵化期為30~38天,哲羅鮭在7~8°C時,約30天左右可破膜,因此很容易造成污物沉積、網眼阻塞,進而導致魚卵缺氧死亡,進入底端的較大雜質還容易滋生水霉,進而導致卵霉發生;另ー方面,冷水性魚類在魚卵孵化過程中的某一時期需保持絕對的靜止,此時水流也不宣過大,如哲羅鮭發育積溫達47°C ?日吋,當水流過大則容易導致魚卵死亡,現有的孵化桶水流經注水器垂直流下后向四周散去,容易造成孵化桶四周水流過大過快,因而對魚卵的沖擊過大,而中間位置往往因水流不足而導致缺氧,造成魚卵死亡率升高,孵化率低。
[0004]綜上,現有的鮭鱒魚類魚卵孵化裝置易造成污物沉積、網眼阻塞以及水流不穩定導致魚卵缺氧死亡,孵化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為解決 現有的鮭鱒魚類魚卵孵化裝置易造成污物沉積、網眼阻塞以及水流不穩定導致魚卵缺氧死亡,孵化率低的問題,進而提供了一種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
[0006]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7]本實用新型的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包括孵化桶、漏斗、注水裝置、桶蓋和魚卵托盤,魚卵托盤水平設置在孵化桶內,桶蓋蓋在孵化桶的上端面上,魚卵托盤上均布加工有第一圓形通孔,注水裝置包括注水管、分流管和過水圓盤,過水圓盤上均布加工有第二圓形通孔,注水管豎直設置在孵化桶內且注水管的下端從魚卵托盤的中部穿出,分流管的直徑小于注水管的直徑,分流管豎直設置在注水管的下端,過水圓盤套裝在分流管的外側壁上,孵化桶的上部設置有上出水ロ,孵化桶的下部設置有排污ロ,排污ロ處設置有閥門,漏斗的下端設置有過濾網,漏斗的下端穿過桶蓋與注水管3的上端連通。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實用新型的桶式孵化器的孵化桶的下部設置有排污ロ,漏斗下端設置有過濾網,與現有的鮭鱒魚類魚卵孵化裝置相比,打開排污ロ處的閥門時孵化桶內的污物會及時從排污ロ排出,避免了污物沉積在孵化桶內,杜絕了水霉滋生,魚卵托盤的第一圓形通孔始終保持暢通,魚卵可以保持充足的氧氣,大大提高了孵化率;[0010]本實用新型的桶式孵化器的注水裝置的分流管和過水圓盤具有減壓分流的作用,與現有的鮭鱒魚類魚卵孵化裝置相比,桶水流經注水器垂直流下后向四周散去,在過水圓盤的作用下孵化桶四周水流平穩,大大減小了對魚卵的沖擊,分流管的直徑小于注水管3-1的直徑,魚卵托盤的中心位置水流充足,進ー步提高了魚卵孵化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的主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具體實施方式】一: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包括孵化桶1、漏斗2、注水裝置3、桶蓋4和魚卵托盤5,魚卵托盤5水平設置在孵化桶I內,桶蓋4蓋在孵化桶I的上端面上,魚卵托盤5上均布加工有第一圓形通孔,注水裝置3包括注水管3-1、分流管3-2和過水圓盤3-3,過水圓盤3-3上均布加工有第二圓形通孔,注水管3-1豎直設置在孵化桶I內且注水管3-1的下端從魚卵托盤5的中部穿出,分流管3-2的直徑小于注水管3-1的直徑,分流管3-2豎直設置在注水管3-1的下端,過水圓盤3-3套裝在分流管3-2的外側壁上,孵化桶I的上部設置有上出水ロ 1-1,孵化桶I的下部設置有排污ロ 1-2,排污ロ 1-2處設置有閥門1-3,漏斗2的下端設置有過濾網2-1,漏斗2的下端穿過桶蓋4與注水管3-1的上端連通。
[0013]使用前先將注水管3-1與魚卵托盤5組合,然后放置于孵化桶I內,放卵時,先打開水流向桶內加入約半桶水,然后緩慢帶水加入所需孵化的魚卵,蓋上蓋子并放上漏斗,最后打開水流即開始魚卵的孵化工作;排污時需流水排污,并避免將排污ロ開的過大,每天早晚需清洗漏斗并排污各2次。
[0014]【具體實施方式】ニ:本實施方式的魚卵托盤5上第一圓形通孔的孔徑為0.2-0.5cm。如此設計,可以使水流緩慢通過托盤5上第一圓形通孔,避免給魚卵造成激烈碰撞。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0015]【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實施方式的注水管3-1的直徑為5cm。如此設計,有效防止注水管3-1直徑過小而使水流外溢或水流不足,避免了魚卵缺氧。
[0016]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17]【具體實施方式】四:本實施方式注水管3-1的直徑小于過水圓盤3-3的直徑。如此設計,通過注水管3-1與分流管3-2之間的空隙流出的水一部分透過3-3,沒有透過的部分經過水圓盤3-3的反彈作用而流入桶底,最終經由托盤5流出孵化桶Iタト,從而起到分流效果。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三相同。
[0018]【具體實施方式】五:本實施方式過水圓盤3-3上第二圓形通孔的孔徑為0.2-0.5cm。如此設計,通過注水管3-1與分流管3-2之間的空隙流出的水一部分透過3-3,沒有透過的部分經過水圓盤3-3的反彈作用而流入桶底,最終經由托盤5流出孵化桶Iタト,從而起到分流效果。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ニ或四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所述桶式孵化器包括孵化桶(I)、漏斗(2)、注水裝置(3)、桶蓋(4)和魚卵托盤(5),魚卵托盤(5)水平設置在孵化桶(I)內,桶蓋(4)蓋在孵化桶(I)的上端面上,魚卵托盤(5)上均布加工有第一圓形通孔,其特征在于:注水裝置(3 )包括注水管(3-1)、分流管(3-2 )和過水圓盤(3-3 ),過水圓盤(3-3 )上均布加エ有第二圓形通孔,注水管(3-1)豎直設置在孵化桶(I)內且注水管(3-1)的下端從魚卵托盤(5)的中部穿出,分流管(3-2)的直徑小于注水管(3-1)的直徑,分流管(3-2)豎直設置在注水管(3-1)的下端,過水圓盤(3-3)套裝在分流管(3-2)的外側壁上,孵化桶(I)的上部設置有上出水ロ( 1-1 ),孵化桶(I)的下部設置有排污ロ( 1-2),排污ロ( 1-2)處設置有閥門(1-3),漏斗(2)的下端設置有過濾網(2-1),漏斗(2)的下端穿過桶蓋(4)與注水管(3-1)的上端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其特征在于:魚卵托盤(5)上第一圓形通孔的孔徑為0.2-0.5c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其特征在于:注水管(3-1)的直徑為5c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其特征在于:注水管(3-1)的直徑小于過水圓盤(3-3)的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4所述的適用于鮭鱒魚類魚卵孵化的桶式孵化器,其特征在于:過水圓盤(3-3)上第二圓形通孔的孔徑為0.2-0.5cm。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3424160SQ201320576522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7日
【發明者】尹家勝, 郭文學, 馬貴范, 佟廣香, 張慶漁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