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防治農業細菌性病害的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45128閱讀:1106來源:國知局
一種防治農業細菌性病害的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屬于植保農藥【技術領域】的一種防治農業細菌性病害的組合物。所述的組合物包含A和B兩組活性組分,其中活性組分A為噻霉酮,活性組分B為選自霜脲氰、青枯靈、葉枯唑、噻枯唑、乙蒜素、福美雙、菌毒清、活化酯、甲霜靈、百菌清、二硫氰基甲烷、溴氯海因、2-溴-2-硝基-1,3-丙二醇和鹽酸嗎啉胍中的一種或兩種;A和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1:100~100:1。通過噻霉酮與其他細菌治療劑的混合,獲得增效作用,用于農業生產。
【專利說明】一種防治農業細菌性病害的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植保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治農業細菌性病害的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細菌性病害在短時間內即可大規模爆發,不易控制,引發農產品大面積減產,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0003]目前農業生產中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主要是兩大類產品,用量最大的是銅制劑,包括有機或無機銅制劑。另一類是抗生素類產品,包括農用或醫用抗生素。銅制劑的防效較低,大量的重金屬噴施到環境中,對土壤、水體和食品形成污染,引發環境及食品安全風險;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能引起人體病原菌對醫用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其他能用于農業細菌治療的僅有少量品種,實際生產中受到抗性及防效的雙重限制,推廣面積較小。
[0004]噻霉酮,商品名稱:菌立滅,英文通用名稱:Benzisothiazolinone,中文化學名稱:1,2苯并異噻唑啉-3-酮,CAS2634-33-5。在國內外主要最作為微生物殺滅劑和真菌防治劑,用于防腐、油漆、粘合劑、洗滌劑、燃料及造紙業中。農業植物保護業也有一些應用,主要用于農業真菌的防治。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治農業細菌性病害的組合物,此組合物比單一組分的殺菌劑增效明顯,顯著降低施藥量,降低使用成本。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下:
[0007]一種防治農業細菌性病害的組合物,所述的組合物包含A和B兩組活性組分,其中活性組分A為噻霉酮,活性組分B為選自霜脲氰、青枯靈、葉枯唑、噻枯唑、乙蒜素、福美雙、菌毒清、活化酯、甲霜靈、百菌清、二硫氰基甲烷、溴氯海因、2-溴-2-硝基-1,3-丙二醇和鹽酸嗎啉胍中的的一種或兩種汸和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1:100~100:1。
[0008]含有組分A與組分B的化合物結構類型不同,作用機制各異,兩(三)者復配能夠擴大殺菌譜,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原菌抗性的產生和發展速度,且組分A與組分B之間無交互抗性。
[0009]本發明的另外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及其在防治農作物病害中的應用。
[0010]上述組合物中A和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1:100~100:1,優選的1:50~50:1,進一步優選為1:10~10:1。
[0011]所述活性組分B選自霜脲氰、青枯靈、葉枯唑、噻枯唑、乙蒜素、福美雙、菌毒清、活化酯、甲霜靈、百菌清、二硫氰基甲烷、溴氯海因、2-溴-2-硝基-1,3-丙二醇和鹽酸嗎啉胍中的兩種時,兩種間的重量比為1:100~100:1,優選1:50~50:1。
[0012]所述組合物還包含農藥助劑。
[0013]所述組合物是由4~96%重量份的活性組分與96~4%重量份的農藥助劑組成。[0014]所述的組合物的劑型為農業上允許的任意一種劑型。
[0015]所述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可溶液劑、粉劑、微囊懸浮劑、濃乳劑、乳油或微乳劑。
[0016]本發明提供了上述組合物在防治農作物病害中的用途,特別是在防治番茄斑點病、大白菜軟腐病、菜豆角斑病、西瓜角斑病、獼猴桃潰瘍病、水稻白葉枯、小麥條斑病、西葫蘆軟腐病或辣椒細菌性葉斑病中的用途。
[0017]合適的助劑可以是固體或液體,通常是劑型加工過程中常用的物質,例如礦物質填料,化工溶劑、分散劑、潤濕劑、展開劑、膠粘劑、增稠劑、成膜劑、粘合劑等。
[0018]本發明組合物的施用方法包括用于植物生長的地上部分或地下部分,包括噴施、涂抹、浸種、灌根、拌種及土壤消毒。
[0019]上述組合物可以僅僅包含活性成分進行施用,也可以與助劑一起混合使用。
[0020]本發明的組合物可以制備成農藥上可接受的劑型,例如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可溶液劑、粉劑、微囊懸浮劑、濃乳劑、乳油或微乳劑。根據這些組合物的性質以及施用組合物所要達到的目的和環境情況,可以選擇將組合物以噴霧、彌霧、噴粉、散播或潑澆等之類的方法施用。
[0021]可用已知的方法將本發明的組合物制備成各種劑型,可以將活性成分與助劑,如溶劑、固體載體,需要時可以與表面活性劑一起均勻混合、研磨,制備成所需要的劑型。
[0022]上述的溶劑可選自芳香烴,如甲苯、混合二甲苯物或三取代的苯;酞酸酯類,如酞酸二丁酯或酞酸二辛酸;脂肪烴類,如環已烷、汽油;醇和乙二醇和它們的醚和酯,如甲醇、乙醇,乙二醇,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雙甲醚;酮類,如環已酮,環戊酮;強極性的溶劑,吡咯烷酮、如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亞砜,二甲基甲酰胺;油脂類如大豆油。
[0023]上述的固體填料,如滑石粉、高嶺土,蒙脫石或活性白土。為了管理組合物的物理性能,也可以加入高分散性硅酸或高分散性吸附聚合物載體,例如粒狀吸附載體或非吸附載體,合適的粒狀吸附載體是多孔型的,如浮石、皂土或膨潤土 ;合適的非吸附載體如方解石或砂。
[0024]根據本發明的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化學性質,合適的表面活性劑為陽離子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木質素磺酸、萘磺酸、苯酚磺酸的堿土金屬鹽或胺鹽,磺酸鹽,硫酸鹽,月旨肪酸和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還有磺化萘和萘衍生物與甲醛的縮合物,萘或萘磺酸與苯酚和甲醛的縮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異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氧化乙烯縮合物、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酸聚乙二醇醚縮醛,山梨醇酯,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十四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十六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溴化銨、十四烷基二甲基芐基溴化銨、十六烷基二甲基芐基溴化銨、木質素亞硫酸鹽廢液和甲基纖維素。
[0025]本發明的組合物以噻霉酮與霜脲氰等其他農藥品種,進行二元或三元混配。混配產品活性高于各個單劑效果的累加,應用于農業細菌性病害的防治。組合物中兩組有效成分表現為增效效果,允許施用量減少、更持久的防治效果、通過僅僅一次或少數幾次施用更好的控制植物有害細菌、 以及加寬了可能的施用間隔時間。【具體實施方式】
[0026]生物測定實施例
[0027]按照試驗分級標準調查整株葉片的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0028]將防治效果換算成幾率值(y),藥液濃度(U 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計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濃度EC50,依孫云沛法計算藥劑的毒力指數級共毒系數(CTC)。
[0029]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EC50/供試藥劑EC50)*100
[0030]理論毒力指數(TTI) =A藥劑毒力指數*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毒力指數*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
[0031]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 /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 ]*100, CTC ( 80,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80 < CTC < 120,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CTC≥120,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
[0032]實施例1
[0033]番茄斑點病的實測毒力指數的測定,見表1和2。
[0034]表1噻霉酮、霜脲氰等單劑對番茄斑點病的實測毒力指數
[0035]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農業細菌性病害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物包含A和B兩組活性組分,其中活性組分A為噻霉酮,活性組分B為選自霜脲氰、青枯靈、葉枯唑、噻枯唑、乙蒜素、福美雙、菌毒清、活化酯、甲霜靈、百菌清、二硫氰基甲烷、溴氯海因、2-溴-2-硝基-1,3-丙二醇和鹽酸嗎啉胍中的的一種或兩種汸和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1:100~100: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和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1:50~50: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和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1:10~10: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組分B選自霜脲氰、青枯靈、葉枯唑、噻枯唑、乙蒜素、福美雙、菌毒清、活化酯、甲霜靈、百菌清、二硫氰基甲烷、溴氯海因、2-溴-2-硝基-1,3-丙二醇和鹽酸嗎啉胍中的兩種時,兩種間的重量比為1:100~100: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還包含農藥助劑。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是由4~96%重量份的活性組分與96~4%重量份的農藥助劑組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組合物的劑型為農業上允許的任意一種劑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可溶液劑、粉劑、微囊懸浮劑、濃乳劑、乳油或微乳劑。
9.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物在防治農作物病害中的用途。
10.權利 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物在防治番茄斑點病、大白菜軟腐病、菜豆角斑病、西瓜角斑病、獼猴桃潰瘍病、水稻白葉枯、小麥條斑病、西葫蘆軟腐病或辣椒細菌性葉斑病中的用途。
【文檔編號】A01N47/34GK103704234SQ201410006621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7日
【發明者】折冬梅, 趙廷昌, 寧君, 梅向東, 高貝貝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